開篇前,先跟大家分享一首歌曲!
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位能文善武的漢臣----姚啟聖!在順治時,由於生性耿直,且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最重要的一點是不太聽話!於是,官越做越小,最終被貶職馬場,終生不得重用,頗有明朝王陽明的韻味!
什麼是聖賢的君王?什麼是千古一帝?康熙當之無愧!且想想他與姚啟聖之間的故事,或許能夠領略一二!
姚啟聖再次被重用,得益於周培公的推薦!周培公平定三藩,功不可沒,康熙恐他功高蓋主,將他貶職荒涼地帶,使其備受冷落!當康熙回過頭來想要再次重用他時,他已奄奄一息,走在黃泉的半道上了!
周培公臨終前,康熙讓他推薦一個人,一個跟他自己一模一樣的人,這之後才有了姚啟聖輝煌的後半生!周培公功不可沒!
當姚啟聖被再次召回時,康熙並沒有立即啟用他,而是把他關進大牢,不許任何人跟他說話,不告訴為什麼被關進來!深想其用意,不得不佩服康熙的高明之處!
欲掌控一個人,先要掌控他的心!軟的不行來硬的,硬的不行來軟的,軟硬兼施,軟磨硬泡,關鍵要找到他的七寸之地!尤其像姚啟聖這樣的倔老頭,就應該先殺殺他的傲氣,消磨他的意志,乖乖聽話後,才能委以重任!
一個人能被一位君主耗時耗力的修葺打磨,其才能與人品是毋庸置疑的!國之大將,必然是德才兼備!略有瑕疵,若能修補,還是很完美的!
經過一番摩擦,姚啟聖被重新啟用!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國家當下最為棘手的事----攻克臺灣!唯有收復臺灣,才能毫無後顧之憂的平定準葛爾!國之大事,事有輕重緩急,康熙把攻臺事宜交給姚啟聖去辦,以之後的結果來看,可見康熙知人善任,眼光深遠!
康熙的重臣明珠曾這樣評價姚啟聖:老叫花子毒著呢!也許,這也是康熙重用姚啟聖的原因之一吧!姚啟聖上任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圈地禁海!方圓百裡不許有百姓居住!僅此一道政令,就打在了臺灣的七寸上!
臺灣方面的居民,多由內地喬遷過去!許多人的父母妻兒還在內地居住,雙方經常來往!再者,臺灣方面的糧食,也多是由內地提供!僅一道政令,就將其毒辣展現的淋漓盡致!
百行孝為先!骨肉親情,人之常倫,首先從心志方面,就給予重重的一擊!人又非聖賢,需吃五穀雜糧,其次從身體髮膚,敲響警鐘!
古時候打仗,講究一鼓作氣,講的是士氣,可見姚啟聖非常擅長心理戰術!再有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真是刀刀割人命,直中要害!
自然,圈地禁海也是一把雙刃劍,讓眾多老百姓離開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土地,民憤難平啊!有些人竟然多次刨挖姚啟聖家的祖墳,刨了埋,埋了刨,最後姚啟聖也不埋了,乾脆將祖先們火化了!當衙役抓來刨祖墳的人時,姚啟聖非但沒有知罪於他們,反倒是諄諄教導,把他們放了!
這種行為自然是明白人做的明白事!凡事以大局為重!
皇天不負有心人!臺灣成功收復!這與姚啟聖的智慧是不能分割的!
施琅,統領臺灣水師數十載,綽號海霹靂!當康熙問其誰可以帶領水師徵服臺灣時,姚啟聖大膽推薦施琅!用人都用到敵人內部去了,這是多麼的有膽識、有氣魄!
早些年間,施琅曾是姚啟聖的學生,因其個人原因,被逐出師門,兩人心中都有積怨!姚啟聖大膽推薦施琅,並成功逼迫施琅為朝廷所用,這正是姚啟聖的獨到之處!
越來越喜歡這個倔老頭了!雖不能生於同一個時代,但他的智慧、心胸、膽識,卻可以世世代代的影響後人!
(海納百川,廣結善緣!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