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廟會:信仰與世俗的完美結合

2020-12-23 小廖論奔赴

在許多老年人心中,參加廟會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承載著許多美好的記憶。在年輕人,特別是年輕人在城市,很少有人參加或體驗過廟會。

中國是農業的悠久歷史大國。過去,大多數人在日出時工作,日落時休息。全家人都在地上忙,很難有時間消遣娛樂。因此,在老百姓眼裡,廟會是休閒娛樂的好時機。

廟會作為中國民族風情的載體,體現了大量的民俗文化,體現了一定地區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風尚和審美情趣。因此,廟會在文化因素、商業因素、宗教因素等方面值得探討。

什麼是廟會

廟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沒有明確的記載。一般認為,廟會起源於遠古祭祀時期。在早期,祭祀的對象主要是祖先神或自然神。在祭祀過程中,人們集體開展了祭奠、演奏音樂、舉行儀式等活動,這種祭祀神的集會可以說是民間廟會的雛形。

廟會的定義是什麼?實際上,從「廟」和「會」的字面意義上,我們可以看出廟會的一般含義。

「廟」人們會想到所謂的道觀。事實上,原來的「廟」指的是供奉神的建築,尤其是祖先。後來,隨著佛教進入中國,「廟」主要指漢語中的佛教寺廟和中國土生土長中的道教道教寺廟。早期的「會」是指皇帝與諸侯,或諸侯和諸侯之間的會面,後來的佛教,道教的宗教儀式。

因此,字面上的「廟會」最初指的是宗廟附近的一個聚會,或是祭祀神,或是參加在某個特殊日子舉行的宗教活動。但後來又增加了娛樂和購物。

在《辭海》中,廟會也稱為廟市。中國的一種市場形式。唐朝已經存在了。在廟會或特定日期舉行的。一般來說,它位於或靠近寺廟,故稱廟會。

可見,廟會在中國早已是一種傳統的節日盛宴,是中國大眾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種既有古老又有新鮮的社會文化現象,具有宗教性和世俗性。它充分體現了人們思想、價值和行為的長期積累。它代代相傳,傳承發展久遠。

廟會分類

廟會依附於是由特定宗教場所的宗教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由於中國民間信仰的多樣性,廟會也有很多種中國。

例如,如果大禹治水有價值,人們將為人們的生活建造禹王廟;包公,人們將建造包公祠;嶽飛精忠報國。人們會把秦殺人犯放在廟裡上為他報仇,跪下幾千年;農民有了土地,他們會在地上建一座陸地神廟感謝他;漁民出海捕魚避風避浪,他們會去祭拜母親的祖廟等。在這些不同的神廟周圍,有不同的廟會。

廟會也是集宗教祭祀、娛樂、商貿為一體的群眾性活動。事實上,只有具備這些功能,才能稱之為廟會。但由於時代、地域、風俗習慣的不同,廟會的形式和類型也不盡相同。

從文化類型來看,廟會基本上可以分為世俗型和宗教型。世俗廟會包括土地廟廟會、山神廟廟會、水廟會和其他自然崇拜廟會;人類祖先廟會(伏羲廟、女媧廟會、盤古廟會、黃帝廟會、禹王廟廟會和其他神話中的祖先廟會;孔廟、魯班廟會、關帝廟,嶽飛寺廟和其他創始人崇拜和英雄崇拜廟會。

有兩種具有宗教意義的廟會,一種是道教廟會,另一種是佛教廟會。它們都是在世俗廟會的基礎上中發展起來的。在一定程度上,世俗廟會的文化意義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道教廟會中,神大都被土生土長的基礎上文化所吸收和利用,其地方色彩極為豐富。當道教宣傳他的信仰時,他積極地吸收了世俗神的信仰。在此基礎上,藉助神話學,他採用了古老和王權政治造神傳統,封神加冕無處不在。名為「玉帝」「神仙」「老君」「後」「祖」的寺廟在民間散落了一段時間。

佛教廟會最突出的文化特徵是佛教文化的中國化。例如,佛陀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中國的祖先崇拜;觀音菩薩吸收了中國的女神崇拜和生殖崇拜,特別是子嗣的信仰崇拜;韋陀和關羽吸收和改造了中國的世俗文化護法意義。許多源於佛教寺廟雕像的故事合理地利用了中國傳統的風俗和人物傳說,而表現則具有獨特的宗教意義。

從廟會的性質來看,有兩種類型:娛樂活動和商務活動。以娛樂活動為主的廟會主要是通過廟會遊春進行的。這種廟會以娛樂為主,宗教和商業活動次之,參加娛樂的主要是婦女。是的,人們在民間藝術和花卉博覽會上組織各種各樣的演出。據說清朝康熙皇帝曾到天津賞花會,並給它插上了國旗。因此,後來天后宮花展更名為「皇會」。

廟會主要用於商業活動,也叫「廟市」。這種廟會的主要內涵是「市」,決定因素也是「市」。這些廟會是為開市而開,開廟是開市,開廟日期是根據貿易需要而定,與宗教節日無關。廟會期間,商家拜神求利,信徒進廟裡燒香叩頭,都是小規模的,依附於城市。例如,舊時的上海廟會是在農曆三月參觀龍華寺和欣賞桃花的節日活動。早在明末清初,就有一句俗語「三月三,上龍華」說遊客大量湧入。廟會主要銷售農副產品,如竹、木、藤製品、蠟燭、果蔬、清香小吃等。

按照廟會舉辦的時間,可分為定期廟會和臨時廟會。定期廟會的時間相對固定,廟會的文化活動一般安排在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等宗教節日或民間節日期間。有的大都市由於人口多,經濟繁榮除節日外,還將在某一天舉行廟會,如清代的北京,有的廟會在一天或兩天(即廟會)開放,有的廟會在三天開放。有些廟會不需要定期舉行。只是在必要時臨時補充。它們是臨時的廟會。

為什麼人們喜歡「趕廟會」

廟會不同於一般的廟會,它體現了一種心理情結。所以,廟會是有目的的,有一定的目的。人們按照一定的組織程序和活動方式,把所崇拜的各種神或信仰的形象和群眾的精神寄託混為一談。這種合併是自發和自願的。參與者沒有規定的義務和責任。無論哪裡有廟會,窮人和富人都可以自由參加。

通常人們的生活是無聊的。廟會上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了他們的業餘生活。在拜神和廟會娛樂活動中,表演常常是必不可少的。在舊農村,據說「高搭戲臺過廟會」。經濟實力雄厚的廟會邀請了當地最著名的劇團和角落。每次廟會開廟設臺唱大戲,許多人都會從四面八方湧到來,來廟會的過程俗稱「趕會」或「趕廟會」。在這裡,不管你信不信上帝,你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來廟會的人都是為了不一定,更多的是為了放鬆身心,感受熱鬧的氣氛。每個人來的目的是看熱鬧的找樂子。

不僅老百姓喜歡來廟會,一般的大型廟會也是各種人聚集的地方。像算命的人,像江湖郎中的人,唱歌的人,雜技的人,僧侶和道士等。其中商人,小販和江湖藝人是最活躍和最引人注目的。廟會裡的商人主要是小商人和小販。其中,有磨剪刀、焊桶補鍋、釘碗補盤子、收破布的。許多銷售人員選擇百貨,和搖著來銷售針織品和化妝品。油坊郎中也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們要麼在城裡放藥,要麼在一塊白布上寫滿了可以治癒的疾病,要麼走上街頭行醫。

小販和商人是廟會市場的中心人物。他們經常往返於城鄉之間,流通商品,傳播信息。商人的流動性和開放性為農村生活注入了活力,也促進了文化習俗的傳播和變遷。但它也在賣東西。在廟會上賣東西和正常的交易有些不同。廟會上人很多,但吸引人購買東西並不容易。許多小販盡力改變叫賣的方式。

尤其是在各種廟會上與「遊擊」鬥毆的小商販,往往先表演一段非常精彩的節目來吸引觀眾,然後把他們變成自己的顧客。因此,廟會經常充斥著叫賣,這成為廟會商業的一大特色。

在參加廟會的人中,另一個重要的角色是江湖藝人。他們表演雜技、武術和民間戲法。有些藝人被迫謀生,經常學習數學,還可以看醫生或算命師卜卦。一些武術藝人也充當票販子的保鏢,收徒弟。廟會中的江湖藝人通常在外面表演。他們會自行安排行程,記錄方圓百裡廟會的時間,然後按時間順序奔赴各個廟會。

據《北平廟會調查報告》記載,1937年北京土地廟和護國廟會共有雜耍表演場所20多個,海王村和隆福寺廟會也有雜耍表演場所5個。一般來說,雜耍廳的建造很簡單。為了更好,用布幔把它圍成一個地方,放上桌子和長凳。更糟糕的是,只把桌子放在空地上,在桌子前面表演藝人,觀眾可以從三個側面觀看。在大多數情況下,在地上畫一個圓圈作為競技場。

在廟會上,這些民間藝人也會因其高超的技藝而大放異彩,甚至成名,價值數百倍。清末,活躍在廟會上的著名曲藝藝人包括會說相聲的倉兒,王麻子,以及會唱太平歌詞的王。從上世紀30年代的民國初年到藝人,先後有華子元、張馬子、陳大頭、羅榮壽等。廟會繁榮時,吸引了許多說唱藝人參加。以速成書聞名的餘曉扁(音於傳斌)經常在岱廟附近的一家茶館演出,在當時很受歡迎。

後記

全國各地都有各種寺廟。在諸神降生、報春祈秋和諸神歸來之際,寺廟裡聚集著各種為兒子祈福、長壽、救災、防病、許願的人們。除了祈求神靈拜佛、燒香叩頭外,還有許多人前來觀賞熱鬧、遊玩等目的。人們的聚會為生產食品服務提供了必要條件。白佛有廁紙買賣創造市場,附近居民則趁機出售自己的農副產品,遠近客商也帶來商品交易。

因此,廟會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在當時的社會和人民生活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現在,廟會是我們體驗傳統文化、品嘗當地小吃、體驗不同風情的好地方。

因此,我們希望廟會這種傳統的集會方式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為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補充。

談廟會:信仰與世俗的完美結合。今天的主題是謝謝!

相關焦點

  • 唐代「大劇院」戲場:與廟會結合一飛沖天,進化成「貿易博覽會」
    大唐「劇院」戲場與廟會的結合與範疇唐代寺廟繁多,受政府扶持的緣故,寺廟建築和主持活動較多,而唐代長時期的穩定治安、商品經濟的繁榮以及人口的急劇增加,這些都為戲場與廟會的結合奠定了基礎。實際上廟會是對各種宗教活動或者祭祀活動的傳承,在未與戲場結合的廟會並不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理解的廟會,此時的廟會是依託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催生出來的,主要用於民間信仰的寄託,不存在商業化、娛樂化性質。戲場是指表演唱戲等娛樂活動的場所,類似於現在的劇院。
  • 從古至今,廟會就一直存在,那你知道廟會的歷史文化淵源嗎?
    中國廟會是從古代嚴肅的宗廟祭祀和社祭及民間的信仰中孕育誕生。廟在古代是供祀祖宗的地方。據《禮記·曲禮》記述,凡於民有功的先帝如黃帝、帝嚳、堯、舜、禹、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社祭是中國廟會產生的主源。
  • 《氣球》:關於藏地信仰與世俗的思考
    諷刺的是,成年人一面羞於談性,一面卻表現出對性的熱衷。影片中卓嘎將丈夫形容為「種羊」,恰好與家中借來配種的公羊形成對照,影片對公羊繁殖能力的刻意展示,巧妙影射了男主人公的欲求不滿。導演要表達的顯然不止於此。由於「白氣球」被孩子當做玩具偷走,卓嘎意外懷孕,恰巧家中的老人離世,被上師算出老人會輪迴到家中,因此卓嘎腹中的胎兒便理所應當地被認定為爺爺的「轉世」。
  • 世俗生活與信仰生活的衝突:評奧黛麗赫本電影《修女傳》
    說實話,剛開始看這部片子,不是因為信仰,而是因為主演是奧黛麗赫本。看完電影才清楚這部電影是一部細膩地刻畫主人公信仰生活歷程的片子。  宗教人,一向強調自己的行為,強調律法對自己的約束。信仰生活於是便在思想和實踐律法的過程中展開和持續。在這樣的情況下,律法和行為是考量信仰生活的依據,負擔是信仰生活應該背負的「十字架」,而犧牲世俗生活的成功,才是造就和到達信仰生活成功的唯一道路。影片中,一切的宗教人們都在這樣的宗旨和信念下生活,在這樣的原則下行為處事。主人公最後的失敗其實才是真實而又明智的結局。  殊不知,福音成就的人生是釋放,又何來是束縛與壓抑。
  • 春節廟會排行榜,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廟會呢?一起來看看吧!
    2,萬歲山春節大廟會萬歲山春節大廟會,目前中原地區陣容最強、影響力最大的廟會,每屆廟會都要吸引遊客百萬餘人次,被媒體譽為:「中原最超值廟會」、「中國最具魅力廟會」。精彩盛大的傳統民俗巡遊、傳統民俗展示是歷屆廟會必不可少的一道風景。
  • 揭秘:春節為何辦廟會?廟會何時起源?原來是道教佛教的爭雄產物
    一、春節廟會為何誕生祭祖祭神一直是古人過節的必做之事。無論是清明節,重陽節還是中秋節,古人都會前往寺廟和祖墳祭祀,當然春節也不例外。古代同一個地區的居民一般會信仰同一個的神祗或者祭祀同一個名人。例如成都有武侯祠,所以古代成都居民春節期間會到武侯寺附近點香火。
  • 各子立夏廟會
    各子立夏廟會各子的立夏廟會每年舉行一次,每次廟會都得唱戲,唱立夏還願戲,簡稱「立夏唱戲。」「立夏唱戲」是鳳凰村的傳統和一大亮點,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是各子村的歷史文化遺產。「立夏唱戲」起源於1794年春夏間,這個時期的中國主要是以農業為主導,依靠農業的稅收支撐著國家的大廈,而農業的生存依賴於自然條件。
  • 盤點北京6大廟會,個個好吃好玩,可惜今年去不了
    曾幾何時,廟會竟然成為了一種往事。塵世中奔波的你,多少年沒有體會那接地氣兒的幸福了?今天就請大家和我們一起,走進北京的6大廟會,勾起那些親切而溫馨的點點滴滴。NO.1龍潭廟會龍潭廟會歷史悠久,第一次舉辦要追溯到1984年,算是北京廟會裡年味很濃的一個。
  • 中國古代的廟會,熱鬧不輸現在
    所以,難得的廟會自然成了平民們消遣的重要機會。廟會是從古時嚴肅的宗教祭祀及民間信仰中孕育出來的,自漢唐時發展延續,期間加入了佛教、道教的宗教色彩和娛樂形式,在明清兩代又突出了商貿功能。各地春秋兩季都有迎接春耕和慶祝秋收的廟會,祈求豐收和用於感恩。
  • 巴赫的音樂到底是宗教的還是世俗的?
    雖然路德所領導的宗教改革在今天看來也具有其不可磨滅的進步意義,對舊的宗教神權有一定的打擊性,更多的尊崇了大眾的權利,但我們切不可因此而以為這種宗教改革是對宗教本身的否定,恰恰相反,正如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對路德所作的評價一樣:「路德戰勝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卻恢復了信仰的權威。
  • 【愛的麵包魂】電影檔案室:廟會文化的奇葩——臺灣陣頭
    ◎廟宇是臺灣傳統信仰的一個重要意象陣頭文化在臺灣根深蒂固,特別是在臺灣的廟會文化中佔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臺灣廟會的一大特色,可以經常看到陣頭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一些迎神賽會的活動中八家將是一般廟會活動裡最受矚目的焦點,他們賦色濃豔,細節紋飾充滿民俗的色彩,在廟會裡面通常扮演開路、壓陣、以及秩序維護的角色。
  • 好玩│龍潭廟會、地壇廟會馬上來了,玩轉秘籍在此
    春節最傳統、最好玩、最熱鬧的經典項目就是廟會。北京市民最喜歡的龍潭廟會和地壇廟會,將在1月25日(正月初一)開門迎客,至1月29日(正月初五)閉幕,歷時五天。庚子鼠年的廟會有哪些特點?有哪些看頭?* 廟會時間第三十五屆地壇廟會、第三十七屆龍潭春節文化廟會將於1月25日(正月初一)開門迎客,至1月29日(正月初五)閉幕,歷時五天,每天8:30到17:00對外開放。* 各自特色
  • 地壇龍潭廟會大年初一迎客
    地壇廟會:網紅進廟會 傳統與創新結合據了解,本屆地壇廟會推出綜藝演出、非遺文化展示、精品年貨、傳統小吃、展覽展示、互動遊藝等活動,為遊客呈現出一臺豐富多彩、年味十足、獨具傳統民間特色的文化盛會。地壇廟會還保留了一系列傳統演出活動,包括仿清祭地表演、民間花會、歡歌笑語、河北雜技4臺演出。龍潭廟會:冰雪項目增多 首展冬奧藏品本屆龍潭廟會將全園劃為同心共建、冬奧冰雪、非遺文化、京津冀、文體互動、地方特色和京城文化七大板塊。
  • 河北:豐寧縣鳳山關帝廟廟會
    鳳山關帝廟廟會 滿族先民信薩滿教,薩滿教是一種原始的自然宗教,多神崇拜。滿族興起之初,將《三國演義》翻譯成滿文,在滿族社會中廣為流傳,關羽以其忠義的形象深受滿族人民的尊敬,成為滿族民間共同尊奉的「神」。滿族進入中原後,因為八旗兵丁經常需要「聞令而徵戰」,對關帝信仰更為盛行。
  • 濬縣廟會中國式的狂歡節、中國式的硬核搖滾!
    其實我覺得濬縣廟會就是中國式的硬核搖滾樂每年正月十五、十六濬縣都會舉行盛大的廟會,社火表演的隊伍穿過縣城到會場從大伾東山大佛到浮丘西山的雲霞仙子延綿近十裡。濬縣正月古廟會能夠傳承千年,民間信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民眾自發、自願、自主舉辦廟會,期間熱鬧非凡,周邊省市乃至華北地區的善男信女紛至沓來,形成了著名的正月古廟會!
  • 家鄉的廟會,黃山廟會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家鄉的廟會,農曆三月十八黃石公生日廟會。廟會,最早來歷和起源己不可考證。最早期應該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和東漢時傳入的佛教為了爭奪信眾而進行的祭祀和宣傳活動。隨著人們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吧。傳說黃石公是杞國貴族,因為春秋戰國諸侯爭霸,杞國滅亡。
  • 關於潞安府城隍廟廟會期間閉館的公告
    -《廟會》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廟道巷,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每年農曆四月十五,為傳統廟會日,主要祭祀城隍神。在春意盎然的五月,廟會如約而至。然而,由於目前疫情防控還處在關鍵時期,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進一步做好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工作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16號)文件精神,切實維護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經研究並報上級部門同意,5月3日至9日潞安府城隍廟臨時閉館,取消傳統廟會活動。
  • 2020年京津冀中華大廟會再度來襲!今年的大廟會「不一樣」!
    2020年京津冀中華大廟會再度來襲!今年的大廟會「不一樣」!怎麼不一樣?下面小編就為您揭開這屆大廟會的神秘面紗!地道的年味地道的年味一直是京津冀中華大廟會的招牌特色!今年我們再一次升級了年味體驗!穿越古今皇城演藝《盛世皇城》系列演出是結合第一城建築風格,還原老北京皇家風情的大型實景穿越秀。同時,搭配《迎賓盛典》《百官朝拜》等一系列特色節目。整個系列表演以「展演+互動」內容為主線,其中各種形式的快閃內容是整場實景秀亮點,秀場區域內不間斷的人員流動效果是整場實景演出成功關鍵所在。
  • 白巖松談信仰:有信仰的人不都幸福,但無信仰一定不幸福
    向來在尋找信仰的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9月初發布新作《幸福了嗎》。相比10年前銷量67萬冊但略顯青澀的《痛並快樂著》,《幸福了嗎》加入了更多思考,顯得更為成熟和睿智。對於書中多次提到的「信仰」一詞,白巖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沒有信仰一定不幸福。」
  • 你知道嗎,廟會的起源,竟然是佛教和道教相爭的結果
    你知道嗎,廟會的起源,竟然是佛教和道教相爭的結果廟會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習俗,每到特定的日子,一些信徒們就會到廟裡燒香祈福。廟會是一個集吃喝玩樂為一體的民俗文化活動,除了小商小販以外還會有很多的民俗表演,舞獅舞龍、民間曲藝、各種大戲等等,由於民間信仰的巨大作用,很多民間村落的廟會甚至能夠千年傳承。說到廟會的來歷,就不能不說到中國的社會風俗了,廟會的形成與佛教和道教之間的競爭離不開關係。在過去每一個村落裡面都有很多廟宇,供奉著很多的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