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朱元璋到朱瞻基,四代皇帝皆有一無法抹去的汙點,暴露人性之惡

2020-12-22 夜讀史書

殉葬是以活人作為陪葬品的野蠻葬禮儀式,最早出現在奴隸制社會時期。當時的人認為,人的肉體死去後,靈魂就會升華到另一個世界裡。因此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禮制,奴隸主死後,他家中的部分奴隸就要被迫作為人殉,給奴隸主陪葬。

由於用活人來殉葬的方式實在太過殘忍,因此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殉情況就越來越少,到了唐朝時期已極為罕見了。然而,這種極其野蠻的殉葬制度卻在離現代只有600多年的明朝再度死灰復燃,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建文帝失蹤例外),整整四代明朝皇帝都在死後強迫大批妃嬪、宮女為他們殉葬,連宅心仁厚,愛民如子的明仁宗朱高熾也不例外。

明朝史料中都儘量避開人殉話題,可當時明朝和朝鮮王朝關係非常密切,朝鮮經常派使者前往明朝「取經」,並將各種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因此朝鮮《李朝實錄》中就毫不避諱地寫下了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死後人殉的過程:「帝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於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圈於其上,以頭納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經而死。」

那麼明朝皇帝選定人殉的標準是什麼呢?其實標準很簡單:皇后豁免,有子女的妃嬪以及功臣貴戚的女兒也可以免除,其他妃嬪以及生前照顧皇帝起居的宮女都在人殉之列。不過這一標準也有例外,比如明仁宗朱高熾死後,第一個被殉葬的是恭肅貴妃郭氏。郭貴妃為朱高熾生了三個兒子,還是明朝開國功臣郭英的孫女,按理說怎麼殉葬都不該輪到她,因此後人猜測郭貴妃生前與張皇后關係不和,朱高熾死後,張皇后便以後宮之主的身份強迫郭貴妃殉葬。

在中國歷史上,殉葬往往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比如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去世後,皇后述律平怕朝中大臣難以制服,便以給先帝殉葬為藉口,一下處死了三百餘名契丹貴族,從而穩定了政局。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後,繼位的皇太極擔心孝烈武皇后阿巴亥(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母親)勢力過於龐大,便打著先帝遺詔的幌子強迫阿巴亥殉葬。可是,明朝皇帝殉葬的妃嬪、宮女大多都是無權無勢、沒有根基的女子,他們這麼做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其實說白了,明朝皇帝要求妃嬪、宮女給自己殉葬並沒有那麼複雜的理由,他們只是認為自己要到另一個世界了,所以就得帶著身邊的這群女人一起走,以便到另一個世界繼續服侍自己,這純粹是出於人性之惡,與原始社會中那些奴隸主要求奴隸殉葬的想法基本一致。因此無論朱家這幾代皇帝有哪些貢獻,他們身上的這一汙點是永遠無法抹去的。

比較有意思的是,朱家前四代皇帝在歷史上基本都留下了比較正面的形象,但在人殉這件事情上卻都表現得非常野蠻,毫無人性。

明朝第五代皇帝明英宗朱祁鎮一生寵信過小人(王振),打過敗仗(土木堡之變),當過俘虜(被瓦剌人俘虜),殺過忠臣(處死于謙)。就是這樣一位飽受爭議的帝王卻在自己臨終前做出了一項後世評價極高的德政:廢除嬪妃殉葬。自此,萬惡的人殉制度終於徹底退出了明朝的歷史舞臺。

參考文獻:《中國殉葬史》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等,明朝到底有幾位是英明的君主?
    事實上,明朝出現的明君並不少,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鈺、朱祐樘等六位明帝,皆為英明之君,尤其是前三代君主,可以與歷代明君相提並論,甚至是有過之而不及!PS:之所以沒有朱見深,那是因他是一個十分矛盾的皇帝。
  • 大明風華之朱瞻基:我是個好皇帝,連我爺爺都知道
    在開頭的音頻小劇場裡:有一天晚上,朱棣做夢,夢見朱元璋把大圭賜給了他,這裡的「大圭」,就是古代皇帝手裡拿的玉板,這玩意在某種程度上象徵著皇帝的權力!所以朱棣的心裡可別提有多美了,更何況朱元璋在夢裡還說了,這朱棣將要有一個好孫子,大明朝後面繁榮昌盛全指著這孩子了。事情還真的挺巧,朱棣做完這夢不久,他的兒媳婦真生下一大胖小子,取名朱瞻基。
  • 「促織皇帝」朱瞻基:前半生開創「仁宣盛世」,後半生背負罵名
    古話有雲"晚節不保",是說一個人英明神武大半輩子,晚年卻放飛自我,以至於昔日好名聲裡添了些許汙點,讓人無奈至極。 相傳,在朱瞻基降臨世間那晚,朱棣做了一個有意思的夢,夢見父親朱元璋送給他一個象徵權力的大圭,告訴他"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 明仁宗朱高熾真心喜歡兒子朱瞻基嗎?
    朱瞻基一出生就深受爺爺成祖朱棣的喜愛,更是將他培養成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可能隔代親的原因,爺爺深愛這個大孫子。當然朱瞻基也從小聰慧、能文善武,朱棣遠徵蒙古,還不忘帶著這個孫子,教他帶兵打仗知識。後來朱棣更是聽從當時文學大儒解縉的勸告,以「好聖孫」說服朱棣封朱高熾為太子。
  • 歷史人物|朱瞻基
    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曾經作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徵著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棣醒來以後正在回憶夢中的情景,覺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
  • 朱瞻基堪稱一代明君,為何卻不顧名聲暴力殺死叔叔朱高煦?
    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僕地。左右亟扶起。亟命壯士舁銅缸覆之。缸約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項負之,輒動。積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時,火熾銅鎔,庶人死。諸子並死。 朱高煦死得可真慘啊,本來都是敗軍之將兼階下囚了,貴為皇帝的侄子來看自己,低調一點不就行啦,偏偏這隻臭腳就不聽話,把侄子皇帝給惹惱了,害死自己還不止,連帶兒子都坑了,這個「最佳坑兒」獎項,朱高煦算是拿定了。
  • 明朝的奇葩皇帝這麼多,為什麼明朝國祚還能延續276年之久?
    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也是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傳承了12世,總共有16個皇帝,國祚共計276年。朱元璋原先是個乞丐,憑藉著自己的本領,在亂世之中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登上了皇位,成為了一個布衣皇帝。
  • 明朝皇帝取名規則是什麼?如何一眼看出誰是朱元璋的子孫?
    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這幾位明朝皇帝也因此躥上了熱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幾位皇帝的名字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每個人的名字都大有講究,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明朝皇帝取名的那些事。古時候的世家大族在給子孫取名的時候往往要講究字輩。在繁衍了許多代後,同個宗族彼此不相識的人還可以通過字輩來確定各自的長幼關係。
  • 朱瞻基之母張皇后,真實歷史中的大女主
    為了避免外戚專權亂政,朱元璋在立國之初就定下了「後宮不可幹政」的規矩,但這還不保險,他還下令皇家子弟迎娶沒有根基的小門小戶之女,使後宮和外戚不能互為援手。這些措施很有效,明朝基本杜絕了外戚幹政的狀況。至於後宮,明朝出名的寵妃很多,比如萬貴妃、鄭貴妃等等,但是她們再怎麼稱霸後宮,也無法插手朝堂之事,祖制不許,皇帝不許,大臣們也不許。
  • 閒話明宣宗——朱瞻基
    大明第五位君主,明宣宗——朱瞻基,明成祖朱棣之孫,明仁宗朱高熾之子,年號宣德,26歲登基,在位十年。這是一位締造了「仁宣之治」的帝皇,也是明朝歷史上風評最佳的皇帝。朱瞻基的執政,變成了大明後代君臣的一個評判標準,朝臣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後來的皇帝,與宣德年去比較,以此隱晦地來讚譽或者批評當時的君主。
  •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麼?
    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母親是張太后,也是朱棣最喜歡的好聖孫,他28歲繼位,是明朝第五位皇帝。 朱瞻基的能力、素質以及治國才能也是出類拔萃,是臣民共仰的明主,在明代諸多帝王中並不多見,文治武功皆有建樹,是明代少有的賢君,而且身體看起來非常健壯,可是他卻在38歲暴斃,僅僅在位十年。
  • 日月江山永在,大明江山永固:「蟋蟀皇帝」朱瞻基的精彩一生
    2019年年底播出的《大明風華》讓我們見識了明朝初年幾代帝王的風採,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祖孫三代將明朝推向了繁華。靖難之役後,明朝帝王世系從朱標一脈轉移到了朱棣一脈,朱棣一生雄才大略,五徵蒙古,遷都北京,派遣鄭和下西洋,全都是大手筆。然而本文小編我想說的並非朱棣,而是他的「好聖孫」朱瞻基。
  • 歷史上的朱瞻基有多厲害?
    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爺爺是成祖朱棣,父親是仁宗朱高熾。相傳在朱棣還是燕王時,曾經夢到父親朱元璋給予他一個大圭。
  • 朱棣為何要立朱瞻基為「皇太孫」呢?
    但是在明朝,明成祖朱元璋就有了立「皇太孫」這樣的先例。一、朱元璋立」皇太孫」的先例明太祖朱元璋乞丐出身,卻能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王朝。後來為了確保日後的明朝能夠長治久安,朱元璋想盡辦法去加強皇室本身的力量。最後他想出分封諸子為王的辦法,將宗室二十五人封為藩王,分別駐紮在北部邊境和全國各戰略要地。
  • 大明的歷史上,你最欣賞哪個皇帝,個個有不同
    而且他把這些的朝政之事,作為自己的一種責任,而且他對於這份工作,已經作為了自己的一個很偉大的事業來完成。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朱元璋他沒有在自己已經有了天下之後就放縱自己。有那些榮華富貴的的奢侈的念頭,他反而是特別的在意自己的江山,就可以看出來他自己沒有忘記,自己當初想要的是什麼。
  • 細解《摩天大樓》出場人物,人性之「惡」人皆有之?
    而劇中人物的舉動,也緊抓了當下社會中幾個熱點話題,家暴,精神PUA,監視,偷窺,毫無顧忌的暴露的人性的弱點。而最大的邪惡本源則是顏永原,虐待妻子兒女,無惡不作,甚至拍下親生孩子的照片作為未來虐待的籌碼,在兒子成為鋼琴家後,不顧兒子的名聲不斷索要金錢,一系列惡毒的行徑可以在惡男榜上擠進前三名。
  • 細解《摩天大樓》出場人物,人性之「惡」 人皆有之?
    而劇中人物的舉動,也緊抓了當下社會中幾個熱點話題,家暴,精神PUA,監視,偷窺,毫無顧忌的暴露的人性的弱點。 而最大的邪惡本源則是顏永原,虐待妻子兒女,無惡不作,甚至拍下親生孩子的照片作為未來虐待的籌碼,在兒子成為鋼琴家後,不顧兒子的名聲不斷索要金錢,一系列惡毒的行徑可以在惡男榜上擠進前三名。
  • 如果明朝十六個皇帝重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打誰?
    都說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用了十幾年時間,依次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明玉珍等勁敵,最終將元朝統治者趕出中原實現天下一統建立大明王國。原以為國朝可以傳之千秋萬代,卻僅歷16帝開國不過276年便國運到頭,改朝換代。朱元璋九泉之下與這些子孫相聚於地府,你們猜猜他會先抽誰?
  • 如果朱元璋看到後來的明朝皇帝,最想抽誰耳光?
    朱由校做木匠這一說法源自劉若愚的《酌中志》,原文不過是說天啟皇帝善於建築和家具一類,並未說沉湎於此,況且劉若愚寫《酌中志》的時候被下獄中,誇大這種情況來闡明魏忠賢竊權也在所難免。天啟三年以後,明朝在遼東封鎖後金,使得後金在遼地寸步難進,只能攻打蒙古內喀爾喀諸部,到了天啟末年,後金國內的物價飛漲,形勢已然不容樂觀。
  • 朱棣下線前召見朱瞻基,想不想傳位給他?朱瞻基算不算謀反
    《大明風華》王學圻飾演的朱棣下線了,讓不少觀眾很是不舍,雖然王學圻飾演的皇帝朱棣開始讓人看著很是不習慣,畢竟看慣了各種威武霸氣的皇帝,結果王學圻這個皇帝太接地氣了,各種刁鑽刻薄的話,冷嘲熱諷,弄得三個兒子多次下不來臺,不過也幸虧是王學圻,否則其他的演員估計觀眾分分鐘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