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怎麼評價諸葛亮?

2021-03-05 史記精讀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面,有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曹操是奸雄的形象,所以他也被稱作是「奸絕」,諸葛亮是智慧的象徵,所以諸葛亮也被稱作是「智絕」。這兩個人在三國演義裡面都可以算是叱吒風雲的人物,在小說裡面,這兩個人可謂是經常交手。曹操在當時有著雄厚的實力,跟很多人都有過交戰,雖然也有打敗仗的時候,但曹操還是憑藉著自己的實力統一了北方。曹操手下有很多的謀士,劉備手下也就諸葛亮算是一個謀士,不過就是這一個謀士讓曹操吃了大虧。曹操對很多謀士都有過評價,你知道他是怎麼樣評價諸葛亮的嗎?小說和正史是不一樣的,既然是三國演義,自然就會有虛構的地方。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面,曹操其實是沒有正面評價過諸葛亮的,小說是通過徐庶來間接表現曹操對諸葛亮的態度的。徐庶也算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雖然被騙過去,卻始終沒有給曹操出謀劃策過,他和曹操最多只是聊一聊天罷了。有一次,曹操問徐庶諸葛亮和他誰更厲害一點,他覺得徐庶是比較聰明的人,諸葛亮也是有著大智慧,所以他想聽聽徐庶是怎麼樣說諸葛亮的。徐庶就表示自己根本比不上諸葛亮,他說諸葛亮有著經天緯地之才,自己和他比是螢火和皓月的差距。曹操聽後也是比較吃驚的,認為諸葛亮也是一個聰明的人。

 

操曰:「諸葛亮何人也?」庶曰:亮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真當世之奇才,非可小覷。」操曰:「比公若何?」庶曰:「庶安敢比亮?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這裡面意思大概就是:徐庶表示自己根本比不上諸葛亮,他說諸葛亮有著經天緯地之才,自己和他比是螢火和皓月的差距。曹操聽後也是比較吃驚的,認為諸葛亮也是一個聰明的人。

所以,個人大膽猜測,曹操對諸葛亮評價應該也不低,畢竟曹操也是個之人識人的主。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名震三國,卻為何被曹操無視?你看看曹操是怎麼評價法正的
    而對於曹魏集團之外的重量級人物,曹操也經常給予評價。比如說馬超是:馬兒不死,我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意思其實有兩個,第一個是讚美馬超勇猛!第二個就是:道出了自己跟馬超之間的矛盾沒法調和,因為曹操殺了馬超的老爸馬騰。
  • 對諸葛亮的評價
    司馬宣王怕是要哭暈在廁所哦,打了一輩子仗的李靖對諸葛的軍事高度評價,怕是人家沒易教授知道的多」。「易中天評曹操時但凡對曹操不利的史料比如《曹瞞傳》等一定是從各個角度分析暗示史料的不靠譜,到了諸葛亮,哪怕是被裴松之等人駁斥的史料也要拿上來,還把別人的駁斥隱去不提,這種明顯的傾向性大家都看得出來。
  • 司馬懿和諸葛亮誰厲害,毛澤東評價司馬懿、諸葛亮
    也可以這樣說,劉備雖然沒有完全發揮出諸葛亮的才能,但也是給了諸葛亮充分的政治舞臺的,沒有限制他。說到曹操是不是限制過司馬懿,那可能還是有的。曹操善於觀察人,他認為司馬懿久後必反,所以對司馬懿有較大的戒心,沒有放手使用。只是司馬懿工於心計,他明知曹操對自己不信任,於是工作更加賣力,終於曹操打消了疑慮,沒有太為難司馬懿。等到曹操死後,曹丕上臺,司馬懿的機會便來了。
  • 三國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什麼曹操不登門請他出山?
    諸葛亮是群雄之中神一般存在的人物。現代文學家魯迅就曾經用8個字來評價諸葛亮:「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就是說諸葛亮聰明得跟妖孽一樣。在真實歷史中,諸葛亮比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塑造的諸葛亮形象,更加強悍。特別是在劉備死後,諸葛亮面對著一個皇帝年幼無知、名臣武將逐漸凋零、曹魏孫吳虎視眈眈、南蠻各族蠢蠢欲動的爛攤子,堪稱舉步維艱。
  • 曹操敗走華容道,諸葛亮為啥讓關羽,故意放曹操?劉備:軍師高明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曹操還是被周瑜給算計了。周瑜一把火把曹操的戰船士兵燒了,死傷無數,如果沒有武將保護,曹操就死在了長江上。 曹操兵敗之後,趕緊領著傷兵敗將往北跑,回自己的老家。曹操是怎麼敗的,敗之後往哪裡逃,逃的時候會遇見誰,這些事情有一個人都知道,他就是諸葛亮。
  • 司馬懿、諸葛亮和曹操的三種不同人生
    在以前的三國形象中,司馬懿的角色幾乎都帶有反面性,一開始出場就對著曹操下跪,和諸葛亮對陣敗多勝少,在魏國宗室的監視下隱忍陰鷙,演員的選擇也多為非光明類為主。其實歷史上真正的司馬懿並非如此。首先我們來和曹操比較一下一、從職位和功業上來看,兩人相仿。
  • 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何不輔佐曹操?
    所以後來可以看見曹操每到一個地方都儘可能收集當地的人才為他所用,在荀彧、郭嘉、董昭、賈詡、司馬懿、張遼、徐晃、張郃等人的輔佐下打下了半壁江山,為後來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諸葛亮智力天下無雙,曹操有很多機會招攬諸葛亮,但兩人卻失之交臂成為畢生對手。很多朋友以為諸葛亮是因為在曹營沒有位置所以投奔劉備,這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但不全面,以下才是真正的原因。
  • 諸葛亮的四個朋友為什麼拒絕了劉備的邀請,反而投奔了曹操陣營?
    對比小說中的評價,劉備無論是品德,還是志向,或者是求賢若渴的程度,都遠在曹操之上。雖然這裡面有尊劉抑曹的原因,可就人品本身而言,劉備的確好於曹操,為什麼這些英才拒絕了他的招攬呢?諸葛亮四友是指諸葛亮在襄陽求學時候所交的朋友,他們都是襄陽當時的青年才俊。這些人是汝南孟建(字公威)、潁川石韜(字廣元)、徐庶(字元直)、博陵崔鈞(字州平)。
  • 赤壁大戰首功到底是諸葛亮還是周瑜?總算有了客觀評價
    赤壁大戰是爭議比較多的一場戰役,有人說沒有諸葛亮借東風赤壁大戰就不會贏,首功應該歸屬諸葛亮;也有人說諸葛亮在赤壁大戰中根本就沒有出現,調兵遣將、戰略部署全都是周瑜,所以赤壁大戰和諸葛亮沒有關係,實際是周瑜打贏了曹操;更有甚者,找出三國志和一些野史,乾脆說赤壁大戰根本就不存在,而是曹操士兵水土不服,生病嚴重,曹操自己燒了戰船撤軍而已
  • 諸葛亮、曹操、關羽為三絕,那三傑指的是誰?
    在眾多的名聲中,三絕和三傑是最突出的,諸葛亮、曹操、關羽為三絕,這可能很多人知道,但三國中的三傑是誰,你可知道? 一、三絕 三絕的名號在三國中是最響亮的,智絕諸葛亮,奸絕曹操,義絕關羽已經被很多人認同。
  • 諸葛亮與曹操為敵竟因一場養老血案!
    但是,聰明的諸葛亮在這時候已經讀了不少的書,對社會、對人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徐州平淡的生活還不錯,在這個亂世,如果能夠一直這樣生活下去,對許多人來說,真是一個夢想。他就是曹嵩,曹操的老爸!當時,曹操正在與徐州接壤的兗州玩刀弄槍,發展自己的勢力。兒子曹操在兗州當老大,老爸幹嗎不直接去兗州養老?就像今天,兒子在廣東做官,你跑到西藏去養老,這不很奇怪嗎?確實,曹操給老爸曹嵩打過招呼,叫他去兗州養老。可是,曹嵩畢竟不是一般人,所以他考慮問題跟一般人也不一樣。曹嵩的養父是宦官大長秋曹騰。
  • 曹操那麼愛惜人才,但為何不去拉攏諸葛亮?甚至還罵諸葛亮為村夫
    由此可見,曹操是寧願留下關羽這個強敵,也是不肯殺害他的。曹操對關羽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種種跡象表明曹操是個愛才之人,但問題是,如此愛才的曹操,為什麼從來沒去找過諸葛亮?正史上根本沒有記載曹操去拜訪諸葛亮。
  • 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源自一年前諸葛亮與劉備的謀劃
    曹操敗走華容道的故事在《三國演義》中做了小說化的演義。公元208年赤壁大戰,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於是派關雲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與關羽做。小說又寫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
  • 「民間文學— 蘄·非遺」「反三國」傳說:曹操三請諸葛亮
    諸葛誕趕到隆中,見到了諸葛亮,先遞交了曹操的信,接著又把自己在曹營的所見所聞敘說了—遍。諸葛亮看了曹操的信,就覺得曹操和自己的抱負、志向完全相同,心中就有八成歡喜。聽了諸葛誕一番話語,又加了兩成歡喜,便當即答應願下山相助曹操。
  • 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是諸葛亮故意安排,不這麼做,劉備死定了
    我們都知道,為了赤壁一戰,吳蜀聯合抗曹,先是寵統讓曹操把船連起來,後面又有周瑜與黃蓋的苦肉計然後詐降,雙有諸葛亮的借東風,最後才火燒連營,曹操是一敗塗地。諸葛亮以借東風之機,由趙雲接回了蜀營,然後開始調兵遣將,在各個要道圍殲曹操。諸葛亮這第一路軍就是讓趙雲前去烏林截殺曹操。曹操赤壁兵敗之後一路奔逃,他到烏林一看,頓時大笑,下面的人都愣了,心說莫非主公兵敗得了失心瘋。
  • 看看周瑜和郭嘉是怎麼評價劉備的?
    人啊,在三觀形成的初期,總是容易被善良而悲情的英雄吸引,比如青少年時期看《三國演義》,總會為講義氣,有原則,心懷天下的劉備所觸動,而曹操的一句寧願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則很難贏得青少年的理解,做人怎麼可以這麼無情且冷血?
  • 讀《三國演義》:諸葛亮的迷信觀和曹操的反迷信觀
    在《三國演義》這部書中,諸葛亮和曹操是兩個塑造得很為出色的人物。諸葛亮的智慧與曹操的奸詐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極力美化諸葛亮。美化諸葛亮,對他的迷信活動也寫得很精彩,很動人。諸葛亮說他曾遇異人,傳授給他奇門遁甲天書,使他能驅六丁六甲之神,可以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
  • 朱德年輕時對諸葛亮的評價很高,為何後來卻說「武侯之帥才有限」
    例如赤壁之戰明明知道關羽與曹操之間有私交,卻還在華容道上安排關羽來堵截這關鍵的一關,致使曹操順利地逃離華容道留下了後患。其實在華容道上挑選任何一個蜀漢當時的大將與關羽對調,曹操都跑不了。他卻只是思考關羽的驕傲和曹操的氣數未盡這樣的方向,並沒有思考作為一軍之帥的責任和使命。而在一出岐山時任用馬謖的問題上,他明知道馬謖愛誇誇其談,缺乏實戰經驗。
  • 曹操如何三請諸葛亮——那些毀三觀的「反三國」故事 | 奇書
    圖:部分目錄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可能都心急了,心想曹操是怎麼三請的諸葛亮呢?原來是諸葛誕向曹操推薦:「我的計謀要是與哥哥諸葛亮比,還不及九牛身上一根毛。」曹操聽後,就命人帶著金銀珠寶,去請諸葛亮。使者到諸葛家一看,門前有一副對聯:「求知己者請進,送珠寶者莫入。」結果使者連諸葛家門都沒進去,就被趕了回來。隨後,曹操又命諸葛誕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再去「二請」。諸葛亮看了書信,「覺得曹操和自己的抱負、志向完全相同」,當即決定接受邀請。誰知諸葛亮的父親突然去世,於是他給曹操回了一封信,說守孝49天後,一定出山相助。
  • 正史中,諸葛亮到底有多厲害?看看司馬懿、陳壽如何評價
    其實就正史而言,諸葛亮的能力是有,品格也有,但卻沒有那麼神。而諸葛亮的畢生對手司馬懿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兩人對諸葛亮的評價最為中肯和客觀。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司馬懿曾經這樣評價諸葛亮:"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