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國曾有多少位徵西將軍?

2020-12-23 秉筆春秋呂書生

沙場烽火隔天山,鐵騎徵西幾歲還。開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漢末時期豪傑俊彥們輪番登場,各個職位上經常有多人留名。本篇就來看看魏國的歷任徵西將軍們。

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曾言自己當年志在出任漢徵西將軍,不過他最終沒能就任。徵西將軍在東漢不是常置的官職,而到了魏國這四徵將軍的地位逐步提高,案《通典·職官志》四徵將軍在曹丕時期官位次於三公。

「魏黃初中,位次三公」——《通典·職官志》

魏國歷任徵西將軍共9人:夏侯淵,張郃、趙儼、夏侯玄、郭淮、司馬昭、陳泰、司馬望、鄧艾。

「太祖還鄴,留淵守漢中,即拜淵徵西將軍」——《三國志·夏侯淵傳》

夏侯淵,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出任徵西將軍,雖然還沒有完成漢魏嬗代,但魏國已經建立,他負責西線戰事,二十四年(219年)漢中之戰身亡】

「詔郃還京都,拜徵西車騎將軍。」——《三國志·張郃傳》

張郃,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北伐時,張郃被魏明帝曹叡授以重任,於太和五年(231年)戰死】

「齊王即位,以儼監雍、涼諸軍事,假節,轉徵蜀將軍,又遷徵西將軍,都督雍、涼」——《三國志·趙儼傳》

【趙儼,魏國常年的軍師人選,他在曹芳正始年間擔任徵西將軍,正始四年(243年)請求告老還鄉,這才被召回朝中,遷任驃騎將軍】

「頃之,為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三國志·夏侯玄傳》

夏侯玄,曹芳正始四年(243年)趙儼回到朝中,由他接任徵西將軍,但在高平陵之變後他被召回朝中,也就是嘉平元年(249年)遷大鴻臚】

「嘉平元年,遷徵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三國志·郭淮傳》

郭淮,嘉平元年(249年)接手徵西將軍,嘉平二年遷任車騎將軍,他也為魏國坐鎮雍涼多年】

「以帝行徵西將軍,次長安」——《晉書·文帝紀》

司馬昭,他比較特殊,應該在嘉平五年(253年)或嘉平六年(254年)時「行徵西將軍」】

「淮薨,泰代為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諸軍事」——《三國志·陳泰傳》

陳泰,郭淮在正元二年(255年)逝世,陳泰和他搭檔多年,也接過了坐鎮雍涼地區的重任】

「望雖見寵待,每不自安,由是求出,為徵西將軍、持節、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晉書·司馬望傳》

司馬望,其本傳記載他在任八年,結合鄧艾在景元三年遷任徵西將軍,司馬望應該在甘露元年(256年)擔任了魏徵西將軍】

「二年,拒姜維於長城,維退還。遷徵西將軍,前後增邑凡六千六百戶」——《三國志·鄧艾傳》

【鄧艾,案《三國志·陳留王紀》他在景元三年(262年)還是鎮西將軍,也是魏國最後一任徵西將軍】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曹魏有總共六任前將軍,都是當世名將
    前將軍是三國時期的重要官職,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一般高於雜號將軍。三國時期魏國,設九品中正,品級設為第三品。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可以說是十分高級的職務了,而三國時期的曹魏有六任前將軍,都是當世名將,我們來看看有哪些人:
  • 三國時期的「大都督」是一個什麼樣的官位?權力到底有多大?
    三國時期,三分天下 。各路英雄豪傑都是歸魏、蜀、吳三國所有,而這其中因戰功能力,也有高低之分!當時魏、吳兩國都有一個職位「大都督」!
  • 曹魏有八大徵西將軍,一位揚威關中,四位名震西北,一位名不副實
    徵西將軍是東漢時期始設的軍中高級官職,從字面意義來看,主要負責統管西部兵馬及軍事的將官,其中戰功大、資歷高者還會被任命為徵西大將軍。三國時的三大集團都延續舊制設置了徵西將軍一職,但該職在曹魏集團中屬於地位較高的重號將軍,而在蜀、吳兩大集團則屬於位次稍低的雜號將軍。
  •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諸葛亮家族三國時期影響非常大,魏蜀吳三國均有諸葛家族的人員存在,不僅僅是我們所認知的諸葛亮,而且諸葛家族在各國均做高官,不得不佩服其家族血脈之強大。奈何最終的結局都沒有善終,我們今天來看看三國時期諸葛家族都有誰?為何在三國時期都能做高官?
  • 三國時期最強20位謀士排行榜!
    初隨劉備入蜀,後封大將軍,輔佐劉禪,統兵御魏,曾鎮守涪城三年之久。蔣琬在戰略上大膽改革,以「防守反攻」代替「以攻為守」來進行戰略布局,閉關息民,蜀漢的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後琬又以大將軍的身分屯駐漢中,並對諸葛亮的北伐策略作了認真研究,他以為:「昔日諸葛亮數窺秦川,道險運艱,競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
  • 蜀漢「四徵將軍」,為何唯獨沒有徵東將軍?原因一點就透!
    在漢末三國時期,武將的官職大致為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將軍→四徵將軍→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雜號將軍→偏將軍。也即在魏蜀吳三國中,大將軍(大司馬)是武將的最高官職了,至於偏將軍,則可以稱之為武將的入門官職。當然,在二者之間,還存在較多的官職。
  • 三國十大「驃騎將軍」:馬超、司馬懿、孫權上榜!
    不過,大將軍作為武將的最高官職,自然是萬中無一的存在。在漢末三國時期,僅次於大將軍的武將官職,就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沿置後,有時加「大」,可稱「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西漢霍去病任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等)。在三國時期,曹魏、蜀漢、東吳這三國都設立了驃騎將軍一職。
  • 三國時期屢敗屢戰的「肉票將軍」,其實被世人嚴重的低估了
    東漢末年三國亂世,可以說是歷史上英雄出現最為頻繁的年代了,一部《三國演義》小說將當時的戰場描寫的酣暢淋漓。亂世永遠是武將地位最高的年代,在這個這個群雄並立的時期,每個梟雄都有自己的得力幹將,比如劉備的五虎上將,孫權的江表之虎臣,曹操的五子良將,就連袁紹手下都有顏良文丑這種名將,這些名將們之所以有這種榮譽,就是因為戰績顯赫武藝高強,才能被評入其中。
  • 三國官制曹魏篇,與東漢相比,曹操等人做了哪些改變?
    說到三國的官制,魏國最為完善。不過曹魏的政權體制建設和東漢、吳蜀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曹魏曾長期控制東漢朝廷,以朝廷的名義號令四方。曹操在東漢朝廷之外,還有一個屬於自己獨立控制的政權機構,一般稱為霸府。所謂霸府,是名義上從屬於中央政府,但又實際控制中央政府,並代替中央政府行使權力的政治軍事集團。
  • 關羽水淹于禁七軍,此七軍到底有多少人?看到魏國兵制才恍然大悟
    文/關羽水淹于禁七軍,此七軍到底有多少人?《三國志》雖然對此次軍事行動記錄很詳細,但是對于禁所統御的七軍人馬具體是多少卻沒有具體準確的記載。那麼關羽水淹于禁七軍,此七軍到底有多少人呢?看到魏國兵制等相關資料後恍然大悟。
  • 運城市和臨汾市在漢末三國時期屬於哪個郡,出過哪些名人
    南宋時期的《戰國策注》中,將此處的河東明確釋義為:「大河之東,非地名。」到了戰國中期,「河東」一詞有了較為具體的指定區域。據《左傳》載,魏國時期的河東,特指如今河南省境內黃河以東的區域,即魏國的國都安邑縣所在的大片地區。秦統一六國之後,「河東」發展成為一個郡治行政單位。據《釋名》載,秦滅六國之後進行了區域改革,廣設郡縣,「河東郡」便在此時設立。
  • 三國時期頂級謀士排名
    波瀾壯闊的三國時期,也是歷史上能人輩出的一個時代,文臣武將層出不窮。兵法謀略、爾虞我詐,你來我往,形成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一直為後世所津津樂道。而謀臣是參與和策劃這部歷史大舞臺的主導力量,他們的計策甚至能夠左右對未來的走向。
  • 盤點三國來自并州的名將!
    三國時期劉備部將。張遼,字文遠,三國時代雁門馬邑人。少為郡吏。東漢末,并州刺史丁原以其武力過人,如為從事。旋而降曹操,為其五大名將之一。任中郎將,賜爵關內候。因數有戰功,遷裨將軍,從攻袁尚兄弟,和烏桓。
  • 魏延的「徵西大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魏延,字文長,是蜀國著名大將,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
  • 三國時期最特殊的一年,群星隕落,到底發生了什麼?
    要說中國人最為熟悉的一段古代歷史,那一定得算三國時期的這段歷史。每個人或多或少總能說出幾個三國人物或者三國典故。這一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一個個英雄豪傑爭相登場,一場場攻伐交戰層出不窮,一出出勾心鬥角接連上演,好似一臺大戲。要說這段時期中最特殊的一年,那估計要算公元220年。
  • 三國六大奇才,一龍一鳳,一馬一鬼,一虎一麒麟
    比如《水滸傳》裡的108條好漢都有一個有趣的綽號,而綽號也使這些人物更富個性化特徵。而作為與《水滸傳》並列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其中描寫的很多天賦異稟的奇才也都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稱號。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著不同稱號的六位三國奇才,一龍一鳳,一馬一鬼,一虎一麒麟。
  • 陳其林:三國隱藏的一代名將陳到
    在《三國演義》裡有一個重量級人物隻字未提,就連《三國志》也只有幾處零星的記載,為什麼?或許大家會以為,這個人物不值得史學家去記載,但是在三國時期的這個人物身上,我只找到一個解釋,那就是歷史是一個將錯就錯的東西。為什麼這麼說呢?
  • 定軍山之戰震撼人心一幕:13歲魏國小將亮劍戰死讓黃忠黯然失色
    三國時期,蜀國和魏國為了爭奪漢中地而發生了著名的定軍山大戰,蜀將黃忠用傲兵之計,襲殺了魏國的徵西將軍夏侯淵於定軍山下,大敗曹魏。因為這一仗劉備在漢中稱王,魏、蜀、吳三國接連稱帝、稱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 三國排名前十的武將都有誰?
    如果討論三國武將的綜合實力,個人比較傾向於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周瑜、陸遜、張遼、鄧艾、姜維這十人。縱觀整個三國時期,這十人是綜合考慮個人武藝、統帥能力、軍事謀略、政治地位等多種因素後得出的十大名將。呂布作為三國時期較無爭議的第一武藝,在十大名將中佔據一席之地乃是理所應當。
  • 夏侯霸:三國後期苦命一生的悲情男子
    夏侯霸是三國後期一位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及顯赫名聲與家世的人物,其父夏侯淵乃是魏國宿將——夏侯淵,夏侯霸是其次子(演義中記為長子)。其本人親身經歷或見證了三國中後期的許多具有決定影響力的重大歷史事件。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託孤於大將軍曹爽和老狐狸司馬懿,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曹爽在驅逐司馬懿後成功的掌握了魏國的大權,因為夏侯氏與曹氏的宗親關係,夏侯霸得到了曹爽的器重,屯軍於隴西,演武練兵,並改善了魏國與當地少數民族的關係,得到了少數民族的擁戴。在正始五年(公元244年)被魏帝曹芳封為右將軍,進封博昌亭侯,代替夏侯儒徵蜀護軍、統屬徵西,前往魏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