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法作品別再亂寫了,用這種行書行草字體,才能博得眾人眼球

2021-02-08 時裝喲



寫書法作品別再亂寫了,用這種行書行草字體,才能博得眾人眼球。

看書法家拿起筆來,手腕靈動,筆走龍蛇,沒等幾分鐘,一幅行書行草作品躍然紙上。

乍一看,不就是讓線條繞來繞去麼,這有什麼技術含量啊。

殊不知,人家書法家可是下過一番功夫,練就「快寫連筆字」的。

也就是說,書法家基本上都是遵照筆法來寫的,講究筆法,才能真正寫得傳神,這與那些醜書者是有本質區別的,那些人已經脫離了書法的筆法。

如果不講究筆法,隨意亂寫,那將失去漢字應有的美感,而變成雜亂的一堆線條,字不像字,結構不成結構,章法散亂,哪還有什麼美感而言。

所以,行書行草字體,本質上是需要講究筆畫、結構、章法的,是按照一定的筆法書寫的。

行書行草字體,一直是人們(包括書法家)喜愛的字體之一,因為能快寫,而且寫起來順手,有很強的手感,富有節奏,瀟灑自如。

這種字體,用在書法作品裡,符合眾人的審美要求,能給人流暢瀟灑的視覺感受,更能博得眾人眼球,賞心悅目,一種藝術享受。


比如,圖中的「羊」字,楷書可以寫成紅色的字體,一筆一畫,板正端莊。而寫成行書或者行草字體,則是可以將字形、筆畫進行改變。最基本的就是改變筆順,本來楷書最後寫豎筆,但是行草字體卻最後寫兩橫。這樣寫的目的就是快速、順手,因為先寫豎筆再寫兩個橫,可以「連筆」,既流暢又瀟灑。

再比如:「祥」字,左邊的偏旁部首示字旁,撇、點,可以合二為一變成一筆:撇提,這樣提高了書寫速度,同時又能順接右邊的筆畫,便於連筆而成。看來,行書行草字體,講究的是連貫、呼應。

再比如:「群」字,楷書是左右結構,而到了行草,則變成了上下結構,這種變式,當然只能出現在書法作品中,如果日常交往,則不能寫成這樣,否則就不易識別。

這樣寫,看起來一氣呵成,給人眼前一亮,新穎的感覺,帶來視覺上的藝術感受。

由此看來,行書、行草,是不同於楷書的一種字體,不論在筆畫、筆順、結構上,都進行了改變,凸顯漢字的藝術性。

但是,再怎麼改變,並非與楷書沒有一絲一毫的關聯,比如,筆畫與筆畫之間的空間分布關係,其實與楷書是相通的,那就是:內緊外松。整個字所有的筆畫要統一在一起,有一種向心感,不然,字就寫散了。

還有,筆畫與筆畫之間的呼應,也是相通的,儘管楷書在外觀看起來筆畫之間互不幹涉,其實是有筆畫之間的呼應連貫,只是寫的時候將筆畫斷開了寫。這正是為何寫楷書要講究連貫的原因,不然寫的楷書就顯得支離破碎、機械呆板。

心靈飛書法追求筆法的運用,不止一次強調:寫楷書要當成寫行楷、行書,用行書的筆法寫楷書,才能真正寫得精神瀟灑。


上圖中,是書法家慣用的寫法之一,非常講究筆法的運用,特別是用毛筆來書寫,更能找到節奏感,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幾乎都有提與按的動作,並非直來直去的一樣粗細。

上面的字體,是用中性筆寫的,不管是用什麼工具,寫字都要追求停頓、提按、呼應等藝術要素,只不過鋼筆和中性筆,不如毛筆更容易寫出筆鋒。


有時候,行書行草字體,看起來與楷書似乎完全沒有關聯,比如「正」字,行書的字形非常的別具一格,令人賞心悅目,顯得活潑靈動。其實這就是行書行草字體的特點:高度概括提煉。為了這個,可以改變筆順,本來寫完橫之後,再寫中豎、短橫、短豎,最後再寫長橫,但是行書則完全變了樣,竟然先把底橫寫完了再寫中間的兩個短豎、短橫,這還不夠,還把中間這些小零碎簡化為兩個點,這樣一來,幾乎一筆就能寫成。

這種變形、簡化,是約定俗成的,是千百年來書法家們共同達成的共識,也就是說,已經成為一種筆法、法則,既然成為法則,那就不可以再隨便亂改了,否則就亂了套。

還有很多的例字,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喜歡這種能快寫,又瀟灑流暢字體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下面的專欄卡片,查看100集完整教程:「行書行草100種連筆法+1000例字」視頻課程:

可能有的朋友感覺到這種行草字體,太活潑,有些潦草,想練那種板正又稍微活潑點的字體(行楷),與楷書很接近,有能快寫,能應用於多種場合,那麼,看看另一個教程:心靈飛行楷速成一本通視頻大全集。

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往期回顧


不要盲目練字了!「黃金定律」幫你解決練字難題

練字「黃金定律」總結之左右結構,讓練字變得更簡單

中國漢字規律總結!滿滿的乾貨,讓你的字立馬變漂亮

相關焦點

  • 【龍靈書道】書法高手,是如何寫行書的?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有很多書友留言說:寫行書很難,運筆不夠自然。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書法高手是如何寫行書的。 總的來說,行書的用筆具有靈活性、伸縮性、多樣性,了解這些特點,寫起來便自然多了。
  • 魯迅的行書,懂書法的,會喜歡
    可是呢,如果在功力到位的情況下,大家還了解他的生平以及性格特點,他的書法是不是會額外多出一些魅力呢?為什麼和大家說這些呢?主要是想和大家聊聊魯迅的行書。下面這幅作品就是魯迅寫的。大家看看,這種風格是您喜歡的嗎?
  • 硬筆書法教學模式:如何練習硬筆行書?
    一幅書法作品, 是字體筆畫、結構和章法的統一體, 既關係到筆畫技法, 又涉及字體結構技法, 還要講究篇章結構。筆畫再好, 布局謀篇不得其法, 整體效果也不好, 相反, 只有好的章法, 沒有過硬的筆畫技法和結構技法, 同樣寫不出一幅好的書法作品。
  • 行書結構不搞懂,越寫越糊塗……
    不過,從書法藝術角度說,草書最富有生命感,最能反映作者的創作個性和思想情緒,在書法藝術創作中是最具有創造性的藝術感的一種書體。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行書、楷書。在日常書寫時,由於楷書點畫要求嚴格,寫起來又慢,故在實用書寫時,往往不寫嚴格意義上的楷書,但作為書法學習者來說,又是必須練習的一種書體。通過練習楷書,掌握書法的結體和用筆的基本規律。
  • 這才是中國書法行書《心經》,打臉某些書法「大師」,網友:好字
    這才是中國書法行書《心經》,打臉某些書法「大師」,網友:好字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小編說書法,我依舊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文學小編,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書法,毛筆字寫出來的書法非常的好看,非常的有藝術氣息,但是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所謂的「大師」招搖撞騙,把自己名聲搞得很臭
  • 行書偏旁部首,寫一手好字就得用這種方法!
    寫好了偏旁,書法也就成了一半,偏旁沒有固定的寫法,不同的字組合方式就不一樣。以下僅列「二王」書法中的部分典型部首,以供參考。 1.「十」部 這一部首書寫時要注意不同的起筆方式、連帶方式,以及橫與豎的不同組合方式。
  • 抖音要怎麼拍寫書法的視頻 抖音怎麼拍藝術類作品賺錢
    大家在刷抖音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有不少關於書法、繪畫方面的視頻,往往這些視頻的播放量和點讚量都很高,貌似大家對這種藝術氣息比較重的視頻比較喜愛。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寫過運營繪畫抖音號賺錢,通過4種方式賺錢,愛好和特長也能帶來收益。那對於今天說到的書法項目,又如何賺錢呢?
  • 劉小晴8年前的行書作品,被網友譽為行書創新標本,真行書好字帖
    行書的墨色及用鋒單字間架結構簡述:行書書法是繼隸書發展後與楷書相對的一類書體。起初運用只是因行筆速度比較快,節省書寫時間,方便人們日常生活的應用。後經無數書家不斷開拓,和對漢字理解的不斷完善,因其線條的起伏連轉,用筆灑脫自如,墨色濃淡交織,風格千姿百態,最終形成特有的書法藝術形式。所謂墨色變化簡單來說就是掌握墨的濃淡乾濕和擴散在紙上的線條粗細變化。書法作品中的墨色的濃淡乾濕變化在視覺上最能引起明暗變化,從而增添作品的形式美感。
  • 把行書寫到極致,能有多好看?看看乾隆大秘書的書法,就知道了
    而對於行書書法作品,大家最為熟知的應該就是東晉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了,此書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也難怪後世人稱其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在王羲之之後呢,歷朝歷代也有不少的行書大家湧現,如王獻之、米芾、顏真卿、歐陽詢、蘇東坡等等,這些人都曾寫出了流芳百世的行書作品。
  • 書法史最囂張的書法,這字霸氣側漏,縱橫書壇800多年!
    對於一個書法人練字關鍵的影響因素很多,只要一步走錯,很可能終身與書法無緣。很多人練字練了幾十年,也耗費了很多的時間跟精力,但是就是沒有入門,這種所在多有!黃庭堅《砥柱銘》行楷長卷很可能是最初學書法的時候,沒有走對路,比如,學了一筆「江湖體」,或者學了一筆「美術字」,再或者學習古人法帖沒有領會其精力,還有的原因就是誰也不學,按照自己的審美亂寫一氣
  • 陸維中創新書寫筆法,書作現代精品行書,字字飄逸遒勁,書法上品
    主帖要反覆讀、臨,主要是解決筆法、用筆、結體問題。繼承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要發展。從「走進去」再「走出來」,從形似到神似,形成鮮明的個人風貌。所謂「採百家花,釀自家蜜」。就分行布白來說,行書極講究脈絡、氣息,所以除要求單字精嚴之外,又要求分布講究。行書在中國書法上一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其特殊的書寫方式和審美形象,被廣泛地運用。在書寫上行書的技法也只是被小部分專門研究和從事書法藝術的人所掌握。而大眾只知有行書,不知其行書之技法。雖然行書運筆比草書慢,但比楷書快,節奏感強。
  • 行書委員會副主任王學嶺,作品估價1.6萬,清瘦無神不學蘭亭序
    行書委員會副主任王學嶺,作品估價1.6萬,清瘦無神不學蘭亭序。行書這種書法形體,對於書法文化的傳承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行書兼具實用與藝術的雙重價值,歷來是文人書法的必修一體。如果行書寫不好,要說書法水平高基本上是欺人之論。所以,歷代文人書法家,都非常重視行書的磨礪。行書學誰?
  • 劉兆輝入展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的行書取法王鐸靈動而文雅
    劉兆輝入展第十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的行書作品《魯源<題馬文璧秋山圖>》釋文:野館空山裡,林泉象外幽。淡雲初霽雨,紅葉早驚秋。魯源<題馬文璧秋山圖>創作手記:以此作品投稿,我的指導思想是以筆盡其勢,腕盡其力的自然書寫為原則。選定內容,決定以王鐸風格的大字行書書寫正文,以小字行書落款,穿插對比。著力再現覺斯行書用筆的連綿起伏,沉穩厚重藝術特點。在形式上,積極響應祖國書協的號召,採用不拼接不染色的整紙,突出視覺上白紙黑字紅印泥的衝擊力。
  • 盧定山行書字帖的巔峰,高雅遒勁飄逸出塵,學書法的極品速成範本
    行書傳統筆法及墨色結構變化規律簡述:行書書法墨色的變化既是寄託了傳統的筆法,又加入了其個人色彩,在兩者中達到一個平衡的標準,讓創作出的作品更有時代氣息,這也正是墨色變化的魅力所在。墨色上的多元素複合客觀上也把用筆推向了一個新高度,也使得書法發展的寬度更為廣泛。首筆重起,末筆輕收;首筆輕起,末筆重收。下一個字又繼續承接這種輕重轉換的規律,造成節奏上的起伏變化和墨色的粗細對比。每個點畫都是以跳躍的形式出現的,它們的長短、粗細、剛柔都有較大的反差,這使得點線左右拉扯,上下支出。
  • 41歲的梁詩正行書作品鑑賞,至今近三百年過去,書法依舊獨領風騷
    行書與草書的共同特點及行筆創作用墨簡述:行書有一個與草書共同的特點,即它可根據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徵,隨時調整它的字形和筆畫形態。必須具有高速與低速的馭筆能力技巧,才氣體現行書的墨色墨韻。41歲的梁詩正行書作品鑑賞:書作介紹:梁詩正(1697-1763),字養仲,號薌林,又號文濂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大臣。
  • 清朝書法「書法奇才」梁詩正,行書被譽為第一,勝過當今許多書家
    書法可以說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是一門藝術,蘊藏了一種精神,更是體現了民族的審美傾向。在古代,書法是讀書人一生的追求,就算到了現在,能夠寫得一手好書法,也依然能夠增添個人魅力,為自己多掙得一分臉面。《梁詩正書法集》一般來說,練習書法大多都會從這五種書體中選擇,即是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等,而在這五種書體中練習楷書、行書者居多,尤其是行書,兼具楷書的實用性與草書的藝術性,
  • 600年前的古代醜書法,現代專家寫不出來,筆調奇險用墨很特殊
    任何一張古人的作品,如果放到現在來聊的話非常好,哪怕作品的字寫得並不怎麼好,但那一種書卷上的字體仍舊還是有一定的魅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一張600年前的古代醜書作品,放到現在中書協的專家也不一定能寫出來,作品可以說是筆調奇險有創意,用墨也是很有講究,非常特殊。
  • 花影清談|胡煒書法作品選輯
    寫寫字可以讓心靜下來。真的想參展或評獎,反而寫不出來了,古人的書法是一種實用,手札、碑文,哪個也不是了為參展或評獎。● 大字難寫,而手札本來就是文人間用來交流的形式,寫得自然放鬆,又小,字的質量自然就好。● 我倒是感覺搞藝術的人有個性遠比沒個性好。因為藝術最忌諱的就是雷同,附和,人云亦云,最需要的就是獨到,自我,鮮明的個人風格。藝術需要創造,需要不同凡響,耳目一新。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行書之「行」,張懷瓘解釋為「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行書,大體保留了楷書的字形,部分吸收草法,使之像草書那樣適當減省、連帶,既便捷易識,又活潑灑脫,富於生動之美。還是以「書法三要素」為框架做一簡單的介紹。
  • 清代的書法都是館閣體?這兩位無名書家的行書,遠勝大學士梁詩正
    一說到清代的書法,尤其是清代的楷書和行書書法,大多數人瞬間想起的便是「館閣體」這個詞。而且在許多情況下,無論是官吏朝臣還是文人學士所寫之字,不具體而論,統統將其劃到「館閣體」這個概念裡來,如此難免有「誤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