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羊年 八月 初三日 大
宜:納採 嫁娶 祈福 祭祀 求嗣 求財 入學
忌:開市 立券 納財 動土 入宅 出行
今日衝合:與肖鼠相衝,肖馬相自刑,與肖牛相害,與肖兔相破,與肖羊相合,與肖虎肖狗三合,與肖羊六合
練功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認得不死人,方才人不死。按照古人的分類,內丹術有元丹法、地元丹法和天元丹法,簡稱人丹、地丹、天丹。天丹即神丹,也稱金丹、靈丹。天者丹中極品,神者妙用無方,金者堅固不朽,靈者變化無窮。
從古至今修丹者多如牛毛,真正聚金丹、證大道者確如麟角。縱觀丹道修煉史,不少丹道名家、大家剛過花甲即撒手而去者甚多,達中壽成就(80歲)者就不錯了,中年損命者亦不乏其人。原因固然很多,內丹的「品牌」及層次不高恐怕是重要原因,亦即達「人丹」、「地丹」、層次者多,登「金丹」、「靈丹」境界者少。即使是金丹之道更有「金丹」與「幻丹」之別:丹真者壽高千歲未為老,幻丹者命同凡夫無差別。下面提示七種典型功象以資驗證。
「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烈火煮空擋。」「醫道以心腎為水火(陰陽二藥),丹道以神炁為水火。」「心為鼎,身為爐是下乘丹法;乾為鼎,坤為爐為上乘丹法。」陽生採藥,心腎相交,識神為媒,水火互濟,乃醫家之藥火,一次煉丹可得「人丹」、「地丹」。只有「陰極陽動」活子時到玄關竅開,先天之先天之炁發動,衝關過隘,運轉周天,神炁融溶,才是金丹家之藥火,渴望煉成金丹大藥的藥材。這一典型功象是:丹田炁動,泥丸風生,絳宮月明,癢生毫竅,身心樂融,肢體酥綿,陽物勃舉,玄關現象,任督自開,煉精化炁,炁運周天。如未經歷此等功境,藥源不精,丹亦難真,必不能脫胎換骨,超凡入聖。
煉精化炁功成,炁運周天,三百周循環,經脈展寬,百絡暢通,升華內氣的結構層次,協調五臟六腑功能,驅除一身百竅之陰邪,滌蕩臟腑骨髓之濁穢。煉功即從一般的祛病健身向脫胎換骨躍遷:精足不思欲,炁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夏不揮扇,冬不著綿,容光煥發,百邪不侵,身心兩個方面都發生了質的轉變。久久行功就會出現「六根震動」這一典型產出金丹大藥的功境: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後生風,顱內鷲鳴,身湧鼻搐。六根震動一般不會同時發生,大藥在幾天或一段時間裡陸續進行。六根震動之後,身心空靈,自然進入六根大定,定中生慧,定中開悟,定中功成。
炁系金丹原料,超高能物質,能夠聚炁為丹。炁不得神(光)散而無統,神(光)不得炁難以起用;神(光)炁合一,體用兼備,神童萬變,先聚珠圓。「雷聲隆隆震虛空,電光霍霍覓真種」,「產在乾,種在坤」,乾坤交媾,真夫妻相戀,真生命育成,圓陀陀,光灼灼,萬象生輝,大藥純乾。煉功若性光不顯,內明不穩,(非五臟氣化,閃爍不定之雜色光),神炁不融,難聚真丹。
真丹成,真人育,真息現。陳虛白詩云:「我初凝結聖胎時,百脈俱停氣不馳。」真人真胎育成,必進入真息無息的先天狀態,這是驗證真丹與幻丹的標準之一。古人論述內丹與胎息的口訣甚多:「胎因息住,息因胎生」,「無息不胎,無胎不息」;「真玄真牝,自呼自吸」,「胎從伏炁中結,炁從有胎中息」;「古佛之音超動靜,真人之息自遊絲」;內外合一,動靜俱無,璇璣停輪,日月合璧,元精吐華,乾金出礦,重開崑崙,再立胞胎,開元漏花,結菩提果。「六根大定之後,自然出現真息——真人之息以踵,凡人之息以喉」。胎息不現,氣胎必凡。
後天思慮之神,呼吸之氣,交感之精,沒有神通變化,只有情感、生理變化,成就高者可使白髮再黑,齒落重生。先天的元精無炁之神,先天地無我之相,具神通變化之能。神炁融溶,丹成珠圓之後,神與天通,人天合一,天(宇能)為我用,為人解疾,度人向道,心念動處,大宇靈能(天精、地靈),源源而來,補炁助力,增功激能,應用之妙,存乎一心。五眼六通,種種異能,不修而修,無得而得。金丹乃「人天(宇能)共震」的核心。若無人天效應,其丹非金。
幻丹有氣無神,枯滯不靈,真丹炁足神全,即靈且妙:或沿經絡運行,拓展其寬度,或深入內臟、骨髓,修復其傷痕,或遠飛天外,菜攝大宇靈能,進一步改造自身,直至形神俱秒,形隨道通。如果煉成的丹,老呆在那裡不動,是幻非真。
金丹凝聚,靈胎育成,日久功深,時至功成,仙胎「分娩」,身內生身——人體更高一級的生命形態誕生,金丹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吾人借母體為產房而孕成自體生命,靈珠則借我們的軀體為產房而育就人體的高級形態——真人。「借問真人何處來,從前原只在靈臺;昔年雲霧深遮蔽,今日相逢首眼開。」(草文逸《大道歌》)」「恍惚窈冥無色相,真人現在寶珠中。」(羅公遠《弄丸集》)「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脈已息氣歸元;有個嬰兒在丹田,與我形貌亦如然。」(陳泥丸詩)「無人無我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
上述古人見道之詩,均系古人煉功親證之實感,非虛妄之言辭。我們亦與之同感:在內煉功態中,九色寶光一閃,靈珠出現,急劇膨脹,「光瓣」綻開,化為一座蓮臺,小小的、肉敦敦的嬰兒端坐於蓮臺之上,與己貌相如,頭挽髮結,通體放光,大宇靈光朝它匯聚。——看來它以大宇靈能為食:「食飽喝足」之後,嬰兒縮小,光瓣合攏,沒入珠中,珠經收縮,隱沒於光焰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