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議大家「玩」青銅器!—做舊的「秘密」

2021-01-18 石沁

要說古玩「做舊」東西的一本萬利那得數得上「青銅器」。

為什麼?因為材料低廉,做舊方法簡單,工藝大多不複雜,當然除非你非要做什麼三羊銅樽這類我也攔不住你……

一般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做舊青銅類很少見「大件」,一般以古幣或者殘片比較多,最近藏傳佛教流行,大家又打起了「密宗」的主意,以「託甲」和「九宮」為首的藏族配飾異軍突起!

託甲和九宮這一時半會說不完,下次單開個帖子,咱們先講講這青銅器怎麼做舊!

青銅做舊排除模型的鑄造無非就是如何上銅鏽的學問大一些,既要上了銅鏽還要上的恰到好處,不生硬,最好還有一層包漿,我見過最「殘忍」的包漿方式是一個地攤的老哥,生生用那做舊的銅戈在臉上來回蹭!一邊嘮嗑一邊蹭……那都是血道子,就是為了給做「柔」,這老哥估計不知道青銅器這類出土物件的包漿跟金剛什麼的不一樣,不是你用臉油就能刮出來的,即使要做長期盤玩的傳世樣子你也別選個銅戈啊……誰天天脖子上掛個銅戈,還讓子孫也天天帶著!不過對一些自以為是的「國寶幫」還是有殺傷力的!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做銅綠的簡單方法:

1.將倒模的偽造品浸到醋精中,浸入一段時間後埋入土中大約半年時間即可。

2.直接埋入溼潤的土中二三年。

3.把真生鏽的銅澆水,放在陰涼處等其慢慢生綠;或陰雨天放在戶外淋雨,再陰乾,就會滿身硬綠。

4.嫌慢的話也可以用松香調綠色粉末,或乾脆直接用綠色的「瓷漆」,塗上後能形成一種硬綠的銅鏽。不過看上去比較楞。

5.成本低點還想快就直接浸在醋、可樂或乾脆加入硫酸銅的溶液中,很快就會滿身生綠。

除了綠繡還有紅鏽,紅鏽造假也很簡單:

1.用火燒使金屬紅透,迅速浸入醋中,便帶紅色的鏽;

2.還是用松香調和紅色粉末或用紅色瓷漆,也能造成紅色硬鏽;

3.再者就比較複雜了,用木炭燒之後冷卻,或是用稀鹽酸浸泡二天後,仿製品的表面上便會發黑,再放入布中或皮子中包好,帶在身上一年後,其色澤漸發光潤,與老件相同,這是古銅造假的方法。

4.還有一種是以慢速布輪滴油打磨即可,這樣也可以快速作假。

偽造傳世的佩戴物。

1.在外面塗上植物油或動物油,用皮子或布包裹埋入土中,若干日後取出就可以了。

2.還有是用酥油炸,再加熱,使其外表有一點粘稠,就像長年與酥油接觸形成的感覺。

3.是用布輪、拉繩製造外表或洞孔磨損的現象,感覺就像是長期佩戴了很久的樣子。

以上作假就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銅製品做舊方法,其目的都是以假亂真,人為的提高其市場價值。但是如果你常接觸的話,這種方法畢竟瑕疵點太多,還是可以分辨的,不要只從表面去看,還要以當時年代特有的文化和特色背景相結合,宏觀去觀察,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還是那句話,你要在網上查幾篇攻略就會了,這東西能值錢嗎?

相關焦點

  • 談談銅器化學做舊,如何分辨真偽
    之前,我發布了幾篇關於青銅器如何做舊以及如何辨偽的文章,今天給大家講講關於青銅器的化學做舊方法,以及專業的識別真偽的方法。主要是針對這一做舊技術研究出來的辨偽方法,希望大家看了之後,有所幫助。我們都知道文物仿製從古到今,技術不斷「改進」,手段年年翻新。
  • 無極齋分享: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精品展上篇
    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全形拓)精品展".由西泠印社聯合浙江省博物館、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主辦,國家圖書館、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義烏市博物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洹社、乾嘉文化協辦的「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全形拓)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館開展。
  • 中國古代青銅器研究論壇·摘要分享【第一輯】
    為及時與大家分享各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特整理出各位學者在此次論壇上所提交的論文摘要,歡迎大家關注。在這個框架下,不見於文獻記載的曾國歷史呈現在大眾面前:曾國早期的考古文化因素和青銅器風格有濃烈的「左右文武」的周王朝文化面貌,同時又融合了部分地方特色;至春秋早期,楚文化風格漸顯,到春秋中期已經可以看出非常強烈的楚文化青銅器影響;在春秋晚期,曾國進入「左右楚王」時期,逐步轉變以楚文化風格為主體,只保留了少量自身文化因素。
  • 高檔小區仿銅做舊標識牌
    高檔小區仿銅標識牌本身賦予了標識牌厚重的歷史質感,在不同環境裡,仿銅標識牌更是摻雜著不一樣的韻味,我們製作做舊仿黃銅標識牌,就要接受其特殊的仿古做舊工藝的古樸氣質和大氣明亮。提起仿銅,就有一種跨越時空一下躍跳到古代,王族世家使用的青銅器,青銅本是一種稀世珍貴之物的象徵,演化到了現代,銅依然保持了仿古磚金,色澤亮麗,具有防潮、防腐、防鏽、耐高溫、易清理等特點的質量性標識牌,使用在了高檔公寓和小區的環境裡,仿銅標識牌遠看發出晶亮的銅光,高貴之氣逼人;近觸絲絲滑滑,平整有度,厚重而又結實。
  • 古玩行內瓷器鑲口和做舊的手藝!
    很多朋友都對古玩行內修復和做舊手藝比較好奇,咱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從哪說起呢?咱們就從瓷器的鑲口說起。說到鑲口不得不說到宋代定窯,定窯所燒制的盤、碗等器皿,口部無釉,行內稱之為「有芒」。為什麼有芒?原因在於定窯採用的是覆燒工藝。
  • 仿舊勝往乃自然——堅信自作自受
    劉培金      看到黃飛平好友發的信息:「顧景舟做的仿品,比原品還漂亮」,寫了「道之命」,講顧老一生遊藝成功對世人的啟導價值,引起眾多好友關注,非常感謝!      優化無形性德性能的社會化氣勢,不以任何個人的主觀意願為轉移,而且「天道」「地獄」無親無情無疏漏地以自作自受根本法則,降善於與時俱進的人才,懲罰逆時勢而動的狂妄者!「華爾街」的政客們,進入了受懲罰的時代!時代性差異,客觀地決定有形物體的命運歸樸!      把顧景舟的仿品與原作附後,不比不知道,一比見分曉。不優無化良有,不會有優良的人生命運效應!
  • 《青銅器浮雕》混世魔王-協助拍攝
    青銅器浮雕【第1幅圖】此作品由鄂州攝影愛好者伊先生在著名的淄博地區拍攝青銅器浮雕【第2幅圖】此作品由鄂州攝影愛好者蒯先生在著名的肇慶地區拍攝青銅器浮雕【第3幅圖】此作品由湛江攝影愛好者殷先生在著名的鄂州地區拍攝
  • 《盜墓筆記》與青銅器不得不說的二三事
    那我可就不一樣了,東拼西湊買了個會員守著每天更新兩集的《重啟》大喊:「張起靈我可以!」不知道大家對青銅器的認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對於小編本人來說,最開始知道「青銅器」就是在《盜墓筆記》這本小說中青銅樹、青銅門、青銅鈴鐺、蛇眉銅魚,小說中的青銅器被塑造成了神秘詭異的器物。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其實這些青銅器也是有原型的。比如我們前面說的《秦嶺神樹》中的青銅樹,它的原型是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所出土的「青銅搖錢樹」。
  • 版畫遇上青銅器,這裡有一堂特別的美術課
    凹凸之美  著名學者容庚教授曾說:  國寶青銅器「雖可以傳久,但不能流遠」  故而產生了青銅器的傳拓技術  在這堂特殊的美術課中,老師通過分析青銅器的傳拓技術,回顧了凸版畫的發展歷程。同時結合本次「美柔汀」特展,帶領同學們了解學習凹版畫的印製原理與技法,借青銅器的傳統紋樣,親手刻制凹版畫。
  • 研討會︱青銅之光:中國古代青銅器研究論壇側記
    就湖北隨州棗樹林曾侯編鐘銘文做了初步分析,重點討論了銘文涉及的西周早期南宮氏奉王命「建於南土」,封於曾的實況。他還將其與葉家山墓地大墓聯繫,認為葉家山M111墓主為周昭王時期的曾侯立犬(「立犬」:左立右犬),昭王伐楚前即受封於曾,其與大約成、康時期的M1、M65、M28的曾侯關係不近。
  • 【新民晚報】學者共憶陳佩芬:在這個世界上,她和青銅器是最親的
    昨日,在上海博物館召開的《陳佩芬青銅器論集》出版座談會上,文博專家學者共憶故人。該座談會由上海博物館、朵雲軒集團、中西書局共同主辦。  學術著作取得突破性成就  陳佩芬1935年出生,2013年辭世,曾擔任上海博物館青銅研究部主任、副館長。她的部分青銅器著作取得極高學術成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張光裕認為,她為保護搶救文物做了許多。
  • 從人虎之爭的青銅器說起
    圖4 婦好虎食人鉞 (採自《中國青銅器全集3·商3》一八八,第189頁)有學者討論時代更早的新幹銅器,對虎的紋飾母題也做過相應的分析,「以虎作為裝飾紋樣的母題,是其主要地方特色。圖6 陝西寶雞魚國墓地人首虎紋銎鉞(採自《中國青銅器全集·6·西周2》182,第177頁)對於「虎食人」這一先秦器物及紋飾中最著名的母題,練春海曾經做過整理工作,發現除銅容器外,在7件兵器(圖6),17件車器以及5件飾器與
  • 觥籌交錯——青銅器中的酒器
    爵屬禮器,它的功能就是酒杯,「爵者,雀也」,「爵」、「雀」二字通假,是模仿了鳥雀的造型而做的。朝廷的分封賜予都被比喻為天子賜了一杯酒供飲,所以古稱高位為「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足見爵的地位重要。
  • 獰厲之美——殷商時期青銅器獸面紋飾初探
    一、 多樣的青銅紋飾青銅器是殷周兩大王國當之無愧的明珠,幾千年後,埋藏於地下的珍貴器物,隨著考古發掘,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人們得以更清晰、直觀地,在各大博物館展覽或網際網路上觀看那些神秘的青銅器。而附於青銅器上的紋飾,則是我們欣賞時不可忽略的細節,它反映了當時人們的藝術審美和社會觀念。
  • 明朝出土怪異青銅器,揭開用途專家震驚了:原來古人這麼超前
    然而在1979年3月出土的文物裡,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件形狀極其怪異的青銅器,經過一番研究,才發現這居然是古人使用的蒸鍋 在將遺址中的文物清點好運出來時,專家們發現了一件造型極其怪異的青銅器。這個青銅器高約四五十公分,上半部分是一個釜,也就是鍋,但在他的下部居然還連著一個更大的圓形物件,足足比釜大出一倍,兩側還用吊鏈吊著。
  • 有關北方黃酒青銅器的字——鼎、敦、豆
    主要的食器生僻字有鬲、 甗、 簋、 簠、 盨、 還有不陌生但不一定了解其詳的鼎、敦、豆。 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見的青銅器貴重文物,它是迄今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鼎大得可以做馬槽,所以人們又叫它「馬槽鼎」。 后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一向為世人所欽羨。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傳說中好吃的野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
  • 臺北故宮以動畫短片《匠心神技》展現青銅器文物的多重面貌
    在西周的宗廟建築中,透過一對父子的對話,點出青銅器的功能和意義,並透露青銅器乃是崇天祭祖、世代相傳的寶器,而為了避開即將造成西周滅亡的犬戎之禍(771BCE),把歷代青銅器都存放在藏寶室中並遠走他鄉;過了數萬年,後代艦長駕著一艘有特殊外觀的太空船在宇宙中梭巡,發現來自黑洞中的訊號正向他們招喚,在燃料行將殆盡的關鍵時刻,決定無懼直往前方未知神秘之境,太空船最終迫降的荒涼之地正是當初青銅器埋藏的地點,艦長直到在藏寶室中巧遇蟠龍紋盤
  • 【大象視界】坂本五郎舊藏古玉驚豔亮相北京古天一!
    不言堂1947年,24歲的坂本五郎離開了八王子市,到東京正式開設了一家古董店,他將店名取作「不言堂」,是取中國《史記》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日語中「不言」也有「道」之意。而坂本五郎先生在中國高古青銅器玉器的收藏,受到了一位大專家學者的影響,他便是日本著名的考古學家水野清一。這次古天一春拍呈現的坂本五郎舊藏的古玉,其中的兩件,便是坂本五郎先生特別請水野清一先生給鑑賞過。
  • 青銅永鑄:青銅器錯銅、金、銀工藝概識
    青銅器錯銅、金、銀工藝概識青銅永鑄「錯」是一個範圍很寬泛的詞彙,每個時代對「錯」的解釋都不盡相同,結合青銅器上的「錯」工形式,比較貼近這種工藝特徵的解釋有,《詩經.小雅》「他山之石從這種解釋分析,「錯」是一種相對於線面裝飾的平面塗抹,這種工藝形式不僅僅單指用於青銅器裝飾,漆器、木器、石器等都是這種工藝的適用範圍。這裡也要明白「金」這個字的字義範圍,《說文》中稱金子為「黃金」;銀子為「白金」;銅為「赤金」,這說明,不管是金子、銀子、銅(這裡指紅銅)都概稱為「金」。
  • 教你辨別「做舊老酒」,看完再也不上當
    俗話說「酒是陳的香,白酒年份越長,酒味越濃鬱,口感越醇厚」,大家都知道老酒越老越值錢。大家都想著找老酒,但是市場上真正的老酒能有多少呢?一瓶曾經僅賣十幾元錢的老酒,放到現在竟然價值幾百或數千元。然而,收藏界有句話:「不怕老酒貴,就怕老酒假。」費盡心力淘到一瓶好酒,最後竟然發現是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