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過年:留得是安,回得是心

2021-01-18 拂曉新聞網

近日,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多地提倡「就地過年」。我省各地也先後發出通知,呼籲「非必要不返鄉」。各地政府對於就地過年的理解以及相關政策的出臺,引發網友們對特殊時期如何度過春節假期的持續討論。一時間,「非必要不返鄉」成了高頻詞,微博話題衝上熱搜。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對於國人來說,意義不言而喻。離過年還有一段時間,很多人可能已經掰著手指計算回家的日期,想著給老人帶點什麼補品,給孩子買上哪些玩具。可是,今年初,河北、遼寧、黑龍江等地發生的新冠疫情,給各地敲響了警鐘: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一刻也不可鬆懈大意。

我們能夠理解,過年回家對於國人而言,不僅是傳統的儀式感,更是現實的情感需求。很多人在外打拼了一年,就等著過年回家團聚,這是他們拼命奮鬥的動力,也是他們來年再出發的指望。但是,新冠病毒是個「狡猾」的對手,它專門瞄準人員密集場所進行瘋狂傳播。想想看,春運是數億人口的「遷徙」,在回鄉的旅途中,摩肩接踵的車站廣場、密不透風的車廂、跋山涉水的路途,哪一處不是病毒的「溫床」?冒著風險回家過年,不僅於自身健康無益,還有可能給家人、社區、村鎮都帶來安全隱患。

回望過去「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之所以能取得讓全球矚目的抗疫成果,得益於無數中國人的無私奉獻與守望相助。從古稀老人到「90後」、「00後」青年一代,他們用頑強不屈的堅守、患難與共的擔當、英勇無畏的犧牲匯聚成抗擊疫情的磅礴偉力,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安寧與健康。今年疫情雖不似去年那般嚴峻,但由於疫情還沒有完全、徹底被阻斷,容不得絲毫麻痺,任何疏漏,否則疫情一旦再度「反彈」,之前的防控成果必將前功盡棄,「歸零」重啟。

基於此,響應「就地過年」「非必要不返鄉」的號召,正是為了讓我們不重蹈覆轍,不空灑熱血,可以在更平安順遂的狀態下與家人團聚。況且,為了保障在外拼搏的外鄉人能夠安心「就地過年」,多地多部門已經「想在前面」拿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如鐵路部門近期對旅客列車車票退票規定做出新調整,方便大家及時變更出行計劃;浙江、廣東等地對就地過年的外來員工發放一次性補助,景區免費並發放專享優惠券;上海、深圳支持各類用人單位採取錯峰放假等。全國多地政府、企業、社區已經在著手跟進物資供應等「就地過年」後續保障措施,不少網際網路平臺也在著手開發「線上拜年」等應用。這麼多人性化有溫度的政策,都是希望讓不返鄉的人們在當地能夠留得安心,過得愉快。

寒冬盡頭,暖春將至。與家人的團聚從來不是只有一次,與其現在魯莽前行,忐忑回鄉,不如等到疫情平穩,花開之日,再與家人暢快相聚。

【關閉】【列印】 責任編輯:丁曼
版權聲明

① 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註明來源及作者。

②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本網聯繫,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相關焦點

  • 疫情中的春節 | 就地過年,讓我宅得心安理得
    當疫情不斷打破著我們的傳統和習慣,不斷影響著我們與身邊人的距離,無論是去年春節「被迫」和家人長期相處,還是今年「被」「就地過年」的獨處,或許,這漫長的、與疫情博弈的過程,也是我們學習如何在混亂和變化的生活中建立內心秩序的過程。在今年「就地過年」的倡議之下,一向規模盛大的春節遷徙(春運),這次略顯蕭條。
  • 就地過年,是為了更好的團圓
    短短一周多時間,我國本土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500例,且此輪疫情呈現出多地局部暴發和零星散發交織疊加的複雜態勢,加之天氣寒冷適合病毒生存,春運又可能增加在途傳播風險,在團圓「小帳」和生命安全「大帳」面前,「就地過年」無論怎麼算,還是利大於弊的,我們也呼籲,如無必要,請選擇「就地過年」吧!要看到,「就地過年」不是不團圓,而是為了將來和家人更好地團聚。
  • 發紅包、給補貼…倡導「就地過年」動真格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3日電(記者 李金磊)「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今年春節註定不一般,因為國家鼓勵就地過年。  為了引導更多人就地過年,讓更多人就地過一個好年,各地政府和企業也是拼了:發紅包,給補貼,發消費券,還有免費流量和門票、免費乘坐公交車等福利,甚至還有流動人口積分獎勵、子女積分制入學加分……真金白銀的誘惑下,你會就地過年嗎?
  • 就地過年,安香鄉推出暖心措施
    為此,我們倡議:一、外來工作人員原則上就地過年。尤其是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務工人員,建議您選擇在安香鄉就地過年,減少不必要的出行,降低感染和傳播風險,以網上視頻、電話問候、簡訊交流、微信互動等方式向親朋好友傳達問候和祝福,以實際行動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共同守衛自己、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二、外出工作人員原則上不返鄉過年。
  • 就地過年,讓我讀懂了「此心安處是吾鄉」
    心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這是對「此心安處是吾鄉」最淺白的詮釋。如果一個地方讓人感到心安、獲得歸屬感,他鄉也是家鄉。2021年的這個春節,那些因疫情不能返鄉過年的人們,也把「此心安處是吾鄉」放進心間,當作最淳樸的精神慰藉。而各地政府和企業,為了讓停留「異鄉」的人真正有「吾鄉」的感覺,推出各種措施,讓「就地過年」匯聚成一道「天下一家」的暖流。
  • 「就地過年」,家在遠方,暖在身邊
    (嶺南非遺押花活動精彩紛呈)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廣州及各城市都倡導人們就地過年。「我來廣州兩年多了,現在正從事公交行業,今年留在廣州過年。」來自河南鶴壁的張坤這樣說道。身為公交從業人員的他在響應號召、留穗過年的同時,積極投身崗位,春節期間堅守城市服務「疫」線。來自廣東金融學院的來華留學生小雪來廣州四年了,已經有三年沒見到遠在剛果(金)的媽媽和姐姐,「我想對她們說,我在這裡過得非常好,請不要擔心,政府在病毒來臨的時候給我們發放口罩、保護我們,疫情期間我也當上志願者,為社區做貢獻。」借著鏡頭,小雪向遠方的家人傳去思念。
  • 我在海鹽過大年丨2000元補貼、免費三餐……留員工就地過年,海鹽這...
    我在海鹽過大年丨2000元補貼、免費三餐……留員工就地過年,海鹽這家企業的紅包誠意滿滿!我在海鹽過大年1月6日,海鹽出臺《海鹽縣落實冬春季疫情防控要求鼓勵企業穩定用工的若干意見》,鼓勵企業外地員工安心留在海鹽過春節,同時用一個個新春「大禮包」讓大家得實惠享福利。
  • 父母就地過年,老家的孩子咋辦?
    還有不到一周就是春節了,很多「打工人」響應號召就地過年。
  • 人民來論:倡議「就地過年」要做好後續工作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地散發,一些城市陸續發出倡議,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就地過年。然而,一些群眾仍持有觀望態度。「就地過年」不是小事,牽一髮而動全身,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從全局考慮,僅靠倡議和自覺還不夠,需要社會各界的合力。提高重視程度是首要任務。
  • 《石路花語》/歌詞/葉可:《就地過年》
    《石路花語》/歌詞/葉可:《就地過年》就地過年
  • 牛年春節,他們就地過年玩出「花」
    記者採訪了一些留鎮過年的人,他們有人和朋友一起「抱團」過年;有人趁著晴好天氣外出踏青,享受過年新體驗;有人宅家不孤單,線上雲拜年把愛意送回家……總之,牛年春節他們各有各的精彩。「抱團」過年:朋友在一起家人在身邊對於老家是山東的毛妮妮來說,今年是最特殊的一個春節。「長這麼大,這是我平生第二次沒有跟媽媽一起過年,實在很不習慣。」
  • 黃陂區王家河青年幹部積極響應就地過年號召
    2020年,註定是難忘的一年,這個年,與以往的年不一樣,因疫情防控要求,王家河街來自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的青年幹部積極響應「留漢過年
  • 「回家是冒險錢包還會扁」,多地勸人「就地過年」的標語亮了
    勸人「就地過年」特色標語 本文圖均為 微博@贛州發布 圖 1月12日,據央視新聞報導,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區市先後提出「就地過年」的倡議,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
  • 為了讓你「就地過年」,這些地方拼了!發紅包給補貼……一大波福利...
    為了讓你「就地過年」,這些地方拼了!為了引導更多人就地過年,讓更多人就地過一個好年,各地政府和企業也是拼了:提供年夜飯、發紅包,給補貼,發消費券,還有免費流量和景區門票、免費乘坐公交車等福利,甚至還有流動人口積分獎勵、子女積分制入學加分……「非必要不離,非必要不返」,真金白銀的誘惑下,今年過年,你會就地過年嗎?
  • 就地過年!多地發布通告
    支持各類用人單位採取錯峰放假、增發節日津貼等鼓勵性措施,盡最大努力讓更多在深員工留深過節、過年。武漢疾控近日發布《武漢市疾控中心春節前後健康提醒》,提倡市民在漢過節,非必要不出境,非必要不出行,避免前往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中高風險地區。
  • 疫情形勢嚴峻,外出務工人員回家過年,還是就地過年
    現在又快要過年了,很多人看到這種情況,不禁要問還能不能回家過年,還是選擇就地過年。越是在這個時候,越不能亂了陣腳。要積極配合防疫措施,做好防疫工作。不要去有風險的地區走動,平常要注意防護。在家中要常備口罩和消毒液,防患於未然。多地出現零散病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回家過年還是就地過年,成為許多在外遊子的心中所想。
  • 14個人的自白,讓我們看到了就地過年的眾生態
    有些人委屈、憤怒,覺得年不像年;有些人理解配合,做好就地過年的準備。但無論如何,這個年註定不同尋常。小編這次採訪了14個外地留濟的遊子,從他們的自白裡,看到了就地過年的眾生態。長這麼大,這是第一次一個人在外地過年,感覺很孤單。但我也清楚眼下形勢所迫,不回家才是最穩妥的選擇。 縱使一個人過年,也要過出儀式感。
  • 在柳工作外地人響應倡議「就地過年」的故事
    「今年春節不回家過年啦」 ——聽幾名在柳工作的外地人響應倡議「就地過年」的故事小龐給男友打電話。張新新給爸爸打電話。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是外出工作、學習的人們回家與家人團聚的日子。今年因疫情防控需求,全國多地先後提出「就地過年」的倡議,倡導大家留在工作地過節,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1月15日,記者來到五星商業步行街採訪,不少受訪者表示支持「就地過年」,並給家人打去電話,道一聲「今年春節不回家過年」。團圓的日子不回家,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許賢端(湛江人):26歲的許賢端於上個月底剛到柳州,現和朋友一起創業。
  • 就地過年不回家,讓我看清了爸媽的「真面目」……
    絕對排得上號。不過今年有點特殊,疫情在全國多地的反覆,不少人計劃中的歸鄉之旅,都遭遇了突如其來的糾結。不少人在思考後決定放棄返鄉過年,避免麻煩的同時也更好保護自己的健康。只是,在告知家裡「今年不回來」的時候,有那麼一些擔憂:爸媽會失落嗎?你以為父母的反應應該是這樣的↓↓↓
  • 29省份倡導「就地過年」,你會留下嗎?
    隨著春運的臨近,春節怎麼辦、能不能回家過年成為很多人關心的話題。最近,「非必要不返鄉」「就地過年」話題的討論熱度攀升,微博話題#全國多地倡議就地過年#閱讀量達5億。  對於「就地過年」,網民表示理解,但也「心情複雜」。有網民說,「就地過年是為了一家的平安」「理解疫情防控難處」「只要情在,哪兒都有年的味道」。也有網民說,「道理我都懂,但還是想回家」「如果五一能調休,那我不回家就沒有怨言」「再觀望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