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多地提倡「就地過年」。我省各地也先後發出通知,呼籲「非必要不返鄉」。各地政府對於就地過年的理解以及相關政策的出臺,引發網友們對特殊時期如何度過春節假期的持續討論。一時間,「非必要不返鄉」成了高頻詞,微博話題衝上熱搜。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對於國人來說,意義不言而喻。離過年還有一段時間,很多人可能已經掰著手指計算回家的日期,想著給老人帶點什麼補品,給孩子買上哪些玩具。可是,今年初,河北、遼寧、黑龍江等地發生的新冠疫情,給各地敲響了警鐘: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一刻也不可鬆懈大意。
我們能夠理解,過年回家對於國人而言,不僅是傳統的儀式感,更是現實的情感需求。很多人在外打拼了一年,就等著過年回家團聚,這是他們拼命奮鬥的動力,也是他們來年再出發的指望。但是,新冠病毒是個「狡猾」的對手,它專門瞄準人員密集場所進行瘋狂傳播。想想看,春運是數億人口的「遷徙」,在回鄉的旅途中,摩肩接踵的車站廣場、密不透風的車廂、跋山涉水的路途,哪一處不是病毒的「溫床」?冒著風險回家過年,不僅於自身健康無益,還有可能給家人、社區、村鎮都帶來安全隱患。
回望過去「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之所以能取得讓全球矚目的抗疫成果,得益於無數中國人的無私奉獻與守望相助。從古稀老人到「90後」、「00後」青年一代,他們用頑強不屈的堅守、患難與共的擔當、英勇無畏的犧牲匯聚成抗擊疫情的磅礴偉力,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安寧與健康。今年疫情雖不似去年那般嚴峻,但由於疫情還沒有完全、徹底被阻斷,容不得絲毫麻痺,任何疏漏,否則疫情一旦再度「反彈」,之前的防控成果必將前功盡棄,「歸零」重啟。
基於此,響應「就地過年」「非必要不返鄉」的號召,正是為了讓我們不重蹈覆轍,不空灑熱血,可以在更平安順遂的狀態下與家人團聚。況且,為了保障在外拼搏的外鄉人能夠安心「就地過年」,多地多部門已經「想在前面」拿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如鐵路部門近期對旅客列車車票退票規定做出新調整,方便大家及時變更出行計劃;浙江、廣東等地對就地過年的外來員工發放一次性補助,景區免費並發放專享優惠券;上海、深圳支持各類用人單位採取錯峰放假等。全國多地政府、企業、社區已經在著手跟進物資供應等「就地過年」後續保障措施,不少網際網路平臺也在著手開發「線上拜年」等應用。這麼多人性化有溫度的政策,都是希望讓不返鄉的人們在當地能夠留得安心,過得愉快。
寒冬盡頭,暖春將至。與家人的團聚從來不是只有一次,與其現在魯莽前行,忐忑回鄉,不如等到疫情平穩,花開之日,再與家人暢快相聚。
【關閉】【列印】 責任編輯:丁曼① 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註明來源及作者。
②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本網聯繫,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