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我的那些孩子過節都不回來看我,妹你還記得中秋節來……來……來看看……看我啊……」大高山村貧困戶吳興英老人拉著我的手兩眼淚花說道。
「你別傷心,我陪你過中秋節,你家裡的娃在外務工回不到家,我陪你,看,我給你帶了月餅!」 我是劉思思,來自湖南,2017年從凱裡學院畢業考上了谷隴鎮選調生,自此我跟貴州的山山水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是2018年成為大高山村吳興英的幫扶幹部的,了解到吳興英家中有6口人,其長子龍勝江在谷隴鎮街上開摩的賺錢供小孩子讀書,我積極宣傳易地搬遷政策,如果能夠搬遷去谷隴鎮大寨移民安置房住,既可以解決空穴老人問題,又可以節省出租房的錢。
劉思思(中)入戶走訪
很快,吳興英就住進了漂亮的搬遷房,她特地讓她兒子打電話給我去搬遷房吃飯,當時她滿是欣喜的眼中再也沒有了淚水:「妹,謝謝你啊!沒有你,我可能一輩子都住不到這麼漂亮的房子!」我露出欣慰的笑容說,「這都是我們的責任,巫,要謝就謝我們的國家,是脫貧攻堅政策為你們帶來的幸福!」 一晃三年過去了,如果不是我媽前兩天打電話跟我說我姐上30了讓我有空回個家慶祝姐的生日,在湖南滿10整的生日都很重要,家裡大都會熱熱鬧鬧地放鞭炮慶祝,可是最近正是緊要關頭,我只能婉拒了家人的邀請。姐姐30了,我都26了,原來工作後時間可以這麼快。 在谷隴鎮工作的三年,我在黨建辦工作一年,黨政辦工作半年,2019年4月20日我向谷隴鎮黨委政府申請下村擔任網格員,在谷隴戰區脫貧攻堅指揮部的安排下,我被派到到巖英村駐村,擔任巖英村雙山二組、三組的網格員。 駐村工作不同於在辦公室辦公,是真的深入田間地頭,房前屋後,與老百姓同坐一根板凳,喝同一口井水。經過一周走訪,我順利將巖英村雙山二組、三組的基本情況摸清底數。雙山二組、三組共有農戶90戶,其中貧困戶32戶,殘疾人8人,空巢老人36人。針對每戶情況,我制定「一戶一方案」,精準施策,目前已有10戶貧困戶搬遷至谷隴鎮大寨移民社區,住上新房子,24戶得危房改造,環境整治30戶,看著寨子裡的房子都換上了「新衣服」,入戶路得到改善,路燈照亮每條小路,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欣喜!
劉思思(左)走訪吳興英戶
在巖英村當網格員期間,最讓我感觸深刻的是雙山二組潘昌安戶,潘昌安因病致貧,他在前年被檢查出患有前列腺癌症,需要每個月去凱裡人民醫院做一次透析,透析花兩千元左右,他一直不知道怎麼報銷。 了解情況後,我立馬聯繫鎮上分管合醫的同事,礙於我的苗話會的不多,我就找來組長幫我翻譯教潘昌安怎樣報銷醫藥費,現在潘昌安每個月只用花兩百來塊就可以了,他還當上我們寨子的保潔員組長,起先我是擔心他的身體,他拉著我的手說:「劉妹,我們老人家不出去走走身體就垮了,讓我去幹保潔員吧,我想為我們村,我們鎮做一點事。」 很幸運在最好的年紀,遇上脫貧攻堅。我經歷了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即將迎來鄉村振興之戰,能夠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磚加瓦,我驕傲,我自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尚宇傑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