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日子要過好總是有辦法的 丹寨縣巖英村第一書記王...

2020-12-20 天眼新聞

我是王大林,瘦了15斤,膽子卻有些大的大林。

王大林(右)

記得兩年多前,我剛到巖英村貧困戶王正高就拉著我訴苦,因為家裡窮只有一間房,兒子三十好幾總算找著個媳婦兒,帶回家一進門就給嚇跑了。我一打聽,村裡有著各種住房困難問題的群眾還不少。  怎麼辦?那就搬吧。幾經動員下,大家終於舍下故土難離的情緒,全村21戶群眾高高興興的住進了易地扶貧搬遷的新房子,過上了敞亮的新生活。  能搬的搬了,那餘下的村民怎麼發展?首當其衝的「用水」難題被擺到了前面,大家提起這個事兒苦不堪言,因為每年村裡一到七八月盛夏就斷水,這個季節性缺水問題,困擾了巖英村上百年。為了解決大家的心頭大患,我與村支書決定去尋找新水源,我們尋遍全村,沿著懸崖峭壁翻山越嶺,終於到了新水源,立即申請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實施項目,巖英的夏天終於通水了。

就這樣,村裡的基礎設施短板和民生痛點,逐一擊破和解決。但要長久的改善了群眾生活,產業是必然條件。「巖英村前不沿公路,後不接平地,搞產業是真難,我們村裡的合作社就叫『珍楠』(真難)產業合作社。」剛到村裡時,聽到這個介紹令人啼笑皆非,但確實真切的反應了村裡產業發展的短板和困境。  日子要過好,辦法總是會有的。考慮到村裡的條件,我們決定在茶山上作文章,首先把用電和交通問題先解決,再逐步擴大茶山規模,經過兩年時間,茶山終於擴建到400畝,2018年至今為村民們創造了80多萬元的收入。  山裡能發展的產業其實不少,我又向黔東南州委申請到10萬元幫扶資金,鼓勵村民們發展林下養雞,同時對接州醫院和職校,擴大養雞銷路,增加就業崗位,帶動村民務工10萬元,養雞純收入6萬元,貧困戶得以分紅2.2萬元。

2019年巖英村終於摘掉了深度貧困的帽子。當然,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我相信未來的巖英村還有更多的「可能」等待我們去挖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聖

編輯 唐怒嬌 吳採麗

編審 趙勇軍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丹寨縣龍泉鎮合心村村民王邦健:花開半夏 投身...
    王邦健在全州校園足球錦標賽開幕式上表演武術我叫王邦健,今年19歲。我出生在丹寨縣龍泉鎮合心村的一個貧困家庭,從小父母離異,父親常年在外務工,家裡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兩個年幼的弟弟。父親一個勞力要負擔一家人的生活和學業,實在是獨木難支,家裡生活十分拮据。
  • 「我的扶貧故事」願做一束光,照亮「黔」方|丹寨縣金鐘一小支教...
    我叫王豔,是杭州濱江區的一名老師,從站上三尺講臺起,心中就埋下了支教的念頭。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政策,2020年初,我帶著丈夫的叮囑「少說空話多幹實事」踏上黔行之路,現掛職丹寨縣金鐘一小副校長,兼任丹寨縣教育和科技局教研室語文教研員。
  • 「我的扶貧故事」巖英村,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你丨黃平縣谷隴鎮巖英村...
    我是2018年成為大高山村吳興英的幫扶幹部的,了解到吳興英家中有6口人,其長子龍勝江在谷隴鎮街上開摩的賺錢供小孩子讀書,我積極宣傳易地搬遷政策,如果能夠搬遷去谷隴鎮大寨移民安置房住,既可以解決空穴老人問題,又可以節省出租房的錢。
  • ...丹寨縣排調鎮黨幹村第一書記李幫勳:在脫貧攻堅中綻放熱血青春
    李幫勳在村裡開展幫扶工作李幫勳在村裡開展幫扶工作我叫李幫勳,2017年4月,懷著對農村的深厚感情和一顆熾熱之心,我來到丹寨縣排調鎮黨幹村參加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戰。我雖然在農村長大,對農村的一磚一瓦、一事一物再熟悉不過,但要到一個陌生的村裡,長期開展工作,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我的心中還是有些許忐忑。從進村的那天起,村委會成為我的家,辦公室在那,廚房、臥室也在那,我算是在這個村扎了根。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艱辛一路歌丨丹寨縣排調鎮巫起村第一書記...
    我叫張美林,2017年4月14日,我到丹寨縣排調鎮巫起村開展扶貧駐村工作,至今已三年有餘。從最初的懵懵懂懂,到如今的群眾知曉認可,期間經歷了很多很多。  2017年是巫起村產業起步之年,這一年可謂是舉步維艱。
  • 「我的脫貧故事」花開半夏 投身教育心無悔丨丹寨縣龍泉鎮合心村...
    我叫王邦健,今年19歲。我出生在貴州黔東南丹寨縣龍泉鎮合心村的一個貧困家庭,從小父母離異,父親常年在外務工,家裡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兩個年幼的弟弟。父親一個勞力要負擔一家人的生活和學業,實在是獨木難支,家裡生活十分拮据。
  • ...故事」扶貧——我一直在路上丨平壩區羊昌鄉龍海村第一書記蒲實
    「感謝你咯,我們的書記同志,要不是你,不知道我們多久才能順利打上電話。」黃水衝組長彭國雲感嘆著說。我叫蒲實,2019年6月根據組織安排,從貴州省人民防空辦公室派駐到平壩區羊昌鄉龍海村擔任第一書記。剛到村裡的時候,我對一切工作環境、語言都很陌生,唯一能儘快適應的方法就是先看能做些什麼事。蒲實組織全村文化活動一次黨員大會散會的時候,黃水衝小組長與我說,「書記同志,我們小組打電話非常困難,沒有網絡信號,你從省城來,辦法多,幫我們小組想想辦法吧。」了解到該小組處在與黔南州的交界處,信號覆蓋歸屬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涉及50戶207人的生活保障問題不容小視。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當故鄉|從江縣谷坪鄉五一村第一書記晏高飛
    我叫晏高飛,去年8月28日增派到從江縣谷坪鄉山崗村任網格員,同年12月調整到谷坪鄉五一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到村任職的第一天,我心中既彷徨又激動,五一駐村工作組成員都不懂少數民族語言,脫貧攻堅任務使我倍感壓力,但我堅信,只要拿出200%的決心和勇氣,不管有多麼大困難也阻擋不倒我們前進的道路。
  • 富裕縣:小楊書記的扶貧日記
    這支隊伍就是黑龍江省稅務局駐富裕縣紹文鄉紹文村扶貧工作隊。隊伍的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楊利維因為年紀不大,村裡人都親切地叫他小楊書記。他手裡有一個日記本,裡面記錄著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2020年9月10日晴,今天在走訪菌場的時候發現打包時遺漏的兩件榆黃蘑,怕時間長了變質,趕緊聯繫朋友將其收購,百姓的勞動成果彌足可貴,不容浪費!」
  • 資中縣法院駐村「第一書記」白帥鋒的扶貧故事
    甜城法院故事|當好「第一書記」,服務基層百姓!資中縣法院駐村「第一書記」白帥鋒的扶貧故事 2021-01-05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王書記我家糧食直補存摺還沒補回來,我知道你調走了,我又不認識鎮裡面的人,還是請你幫忙問一下?」「好的,我問鎮農業服務中心辦理情況後給你回話。」   「王書記,我在鎮上開了個裝飾裝潢店,是三級殘疾,縣殘聯對殘疾人創業有哪些優惠政策,請你幫忙問一下?」
  • 「我的扶貧故事」一段扶貧路 一生火把情丨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扶貧...
    一段扶貧路,一生火把情……我叫楊勇,是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的扶貧特崗和村支部書記。2016年春天,我懷揣著夢想,來到火把村,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但這並沒有影響我的工作激情,稍加安定我就投入戰鬥。 翻山越嶺,這是我對火把村火把箐組的印象。該村民組只有唯一一條橫臥在懸崖上的山路,從村委會往返就將近三個小時,而且坡陡路滑,出行很不安全。孩子到大寨上學,起早貪黑,要隨身配備手電筒。「要是能把路修好,我們就沒那麼苦啦!」
  • 「我的扶貧故事」月亮山裡的「約定」|從江縣加勉鄉別鳩村最美教師...
    「潘老師,你要走了嗎?你是不是不要我了?」「小賢,老師暫時要調到其他地方工作了,老師會經常回來看你的。」7月5日早晨,從江縣加勉鄉街道上,一個小男孩緊緊抱著一個女孩。直到旁邊等待的鄉村中巴車售票員下車輕聲提醒,男孩的奶奶不得不上前將兩人分開。
  • 「我的扶貧故事」閒不住的白髮書記丨鳳岡縣永安鎮龍山村駐村第一...
    我叫蔡少峰,是鳳岡縣經貿局原辦公室主任兼工業企業行業工會主席,別看我今年59歲了,但我依然像大多數小夥一樣奮戰在脫貧攻堅基層第一線。我的駐村扶貧故事還得從2015年說起。五年前,受到單位委派,我去到鳳岡縣較為偏遠的土溪鎮官壩村,當駐村第一書記,參與了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那一年,因為踏實肯幹,我與村民們結下了深厚友誼。
  • 「我的扶貧故事」給妻子的一封信:老婆,這些年你辛苦了丨丹寨縣排...
    親愛的妻子,2018年4月,我來到黔東南自治州丹寨縣排調鎮方勝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現已有800多個日夜。這800多個日夜,你為我們這個家付出了太多。有多少苦你默默承受,有多少難你咬牙堅挺,我永記在心。這幾年下來,多少辛酸,多少無奈,也只能化成一聲:對不起!
  • 「我的扶貧故事」以實際行動打動大家|黎平縣洋衛村第一書記吳敏
    我叫吳敏,是黎平縣紀委監委一名幹部,2018年8月,被派到黎平縣尚重鎮洋衛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洋衛村地處黎平縣尚重鎮南部,總面積13.19平方公裡,轄區內山巒疊嶂,坡陡谷深,溝壑縱橫,人多田少。全村轄6個自然寨,有523戶2265人,其中貧困人口467人,90%以上青壯年都外出廣東、浙江一帶務工謀生。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帶頭奮戰在一線|龍裡縣灣灘河鎮黨委書記邱毅
    我叫邱毅,是龍裡縣灣灘河鎮黨委書記。灣灘河鎮地處貴陽花溪和貴定、惠水三縣(區)交界,距龍裡縣城47公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12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04戶11739人,貧困發生率由28.25%下降至零。
  • 「我的扶貧故事」怯弱女生變身「扶貧小能手」|納雍縣昆寨鄉宋家溝...
    時光荏苒,我已在宋家溝村待了4年多,從扶貧特崗到村支部書記,從怯弱的小女生到」扶貧小能手」、宋家溝的「百事通」,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我叫陳疊,2016年5月到納雍縣昆寨鄉宋家溝村擔任扶貧特崗,開始我的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千字文言以述脫貧之志丨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
    「凡脫貧攻堅者,必當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依也……」   近日,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粟元標執筆寫下一篇題為《樵夫脫貧攻堅軼事》的千字文言文。同時,文章以其獨到的文風、真摯的感情,用這特別的方式,記錄其這段脫貧攻堅歷史,下面一起來感受下這篇不一樣的「扶貧故事」。   餘乃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姓粟,字元標、名強、自號樵夫。本從業於新立之從江二高,長八尺三寸,從江貫洞幹團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