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有信心就會升起希望的太陽丨黃平縣谷隴鎮山凱村...

2020-12-28 天眼新聞

我叫雷勾付,今年59歲,搬遷前住黃平縣谷隴鎮山凱村二組。我在村裡住的是親戚的房子,靠種5畝土地生活,面臨著「看病難、居住難、發展難」的貧困現狀。

我的兒子身患狂躁型精神病,現在在精神病醫院治療。每次兒子犯病嚴重了,我都要請人幫我把他送去鎮上的醫院治療。

醫生建議我把兒子送到精神病醫院治療,剛開始,我怕送到那裡去沒人照顧他,而且捨不得他離開我,便沒有將兒子送去精神病醫院。

雷勾付住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

後來,醫生和村幹部多次勸我,並給我講了關於精神疾病的一些知識,我便把兒子送入精神病院接受專門的治療。現在,兒子在醫院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和治療,醫藥費也得到了全部報銷,現在去醫院看望兒子也很方便。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我相信兒子一定會慢慢好起來,我對他有信心。

十幾年前的一場火災,燒毀了我家在山凱村的房子。這十幾年,我們都是住在親戚家的兩間小屋。因兒子生病,我們沒有錢也沒有精力建新房。

2017年,村幹部到家裡給我說,根據政策,我家可以申請易地扶貧搬遷。谷隴鎮大寨安置點的房子建好之後,他們還帶我去看房子。看完房子後,我非常激動。

2018年,我家作為第一批搬遷群眾,入住到谷隴大寨安置點。我家十多年的「無房」生活終於結束了,感謝黨和政府讓我這樣的家庭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家。

雷勾付家搬遷的新房

搬遷到谷隴大寨安置點後,在鎮黨委、政府和苗嶺社區的關心和幫助下,我到貴州省金鳳物業有限責任公司做保潔員,得到了穩定的收入,而且低保也從農村低保變成了城鄉低保,保障金額比以前多了,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如今,兒子已經到精神病醫院治療了4年,身體漸漸有了好轉。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家也實現了脫貧。

我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希望兒子快點好起來,希望他能早點回來看看我們現在的家,看看現在的生活。

每次我去看望兒子的時候都默默地說,有信心就會升起希望的太陽,等兒子康復之後我會細細地給他講家裡的變化,講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會囑咐他堅定信心,好好生活,好好回饋社會。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錦燾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巖英村,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你丨黃平縣谷隴鎮巖英村...
    我是劉思思,來自湖南,2017年從凱裡學院畢業考上了谷隴鎮選調生,自此我跟貴州的山山水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是2018年成為大高山村吳興英的幫扶幹部的,了解到吳興英家中有6口人,其長子龍勝江在谷隴鎮街上開摩的賺錢供小孩子讀書,我積極宣傳易地搬遷政策,如果能夠搬遷去谷隴鎮大寨移民安置房住,既可以解決空穴老人問題,又可以節省出租房的錢。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是一場不用槍炮的戰鬥丨黃平縣重安鎮巖...
    我叫陶武勇,是一名退役軍人,2020年2月19日,受組織安排,我正式成為黃平縣重安鎮巖頭村一名駐村幹部。巖頭村位於黃平縣重安鎮政府西南面,距鎮政府22公裡、縣政府26公裡,與凱裡市大風洞鎮平良村僅隔一條重安江。
  • 「我的脫貧故事」林下養雞給我家帶來幸福生活丨黃平縣舊州鎮大碾...
    我是吳恩喜,原來住在黃平縣舊州鎮大碾房村海拔1200多米的青槓樹組,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政策幫扶下,依靠林下養雞項目帶動,過上了幸福生活。從大碾房村委會出發,汽車在松林大山公路盤旋半個小時後,才緩緩爬進南園生態養雞場。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做貧困戶的暖心人丨黃平縣翁坪鄉牛島村...
    我叫王天福,黃平縣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是翁坪鄉牛島村的包村幹部。2019年6月,組織安排我到翁坪鄉牛島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主要是對脫貧攻堅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補短板。牛島村是黃平縣貧困村之一,有7個自然寨14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664戶265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08戶893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9.5%以上,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集居和農業村。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摘帽不是終點|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幹塘衝...
    在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幹塘衝組風光秀麗的樹林背後坡腳,正房、偏房、簡易棚、圍牆四面圍起中間形成小院壩,簡易棚那邊不僅餵有豬、狗,還有幾十隻雞在院壩裡悠閒地覓食。房子雖然已經是80年代修的,但看起來還不算老舊。   上面所描述的地方就是我家,我叫袁治貴,是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幹塘衝組人,今年56歲。
  • 「我的脫貧故事」國家的好政策讓我重獲新生丨黃平縣新州鎮西門村...
    我叫潘蘭英,是黃平縣新州鎮西門村2組村民,家庭人口4人。自2017年丈夫意外出事後,家庭勞動力只有我一個人,同時還要負擔三個孩子的讀書,家庭的重擔壓得我喘不過氣。村「兩委」知道了我家的情況後,駐村幹部羅金霜特意跑到我家,動員我寫困難申請。
  • 「我的脫貧故事」我媽說好日子是要靠自己奔的|黃平縣重安鎮包老村...
    我叫王廷英,出生在黃平縣重安鎮包老村的一個貧困家庭,地區偏遠,那裡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父母也是靠務農來維持家庭經濟。2014年被納入精準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我的父親是個老實憨厚的農民,母親雖然身材嬌小卻總是能夠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勁。農忙時,他們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門,一直忙到晚上星星都出來了才回家,雖然同在一個屋簷下,連著好幾天見不到他們人都是常有的事。
  • 「我的扶貧故事」腳上有土,心中有譜|黃平縣重安鎮大井村同步小康...
    我叫劉兵,是黃平縣重安鎮人民政府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也是重安鎮大井村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目前已駐村兩年多了。  兩年多的時間說起來不長,但也不短,在全縣有無數個忙碌在鄉間的駐村工作人員中,我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無小事 真幫實扶見真情丨黃平縣重安鎮皎...
    我叫李家凡,是黃平縣殘聯派駐重安鎮皎沙村的脫貧攻堅隊隊員、常務副隊長、部門包村負責人。自從2016年調整幫扶對象以來,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雖然我被派到重安鎮皎沙村後,幫扶對象走訪距離變遠了,工作強度增加了,但我的幫扶勁頭反而更足了。為了把幫扶工作做得更實,我經常加班加點把網格和皎沙村工作抓好,然後充分利用周六走訪日,深入到每一幫扶戶,採取拉家常、講政策、電話訪等形式,把每一戶家庭變化情況及時掌握。
  • 「脫貧攻堅群英譜」黃平縣學壩村第一書記吳劍:奔赴千裡遠,只為...
    從北京高大的寫字樓到貴州偏遠的小山村,2018年5月3日,吳劍下了飛機,轉了火車,趕了汽車,經歷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跨越2000多公裡之後,他終於來到了貴州脫貧攻堅一線戰場之一——黃平縣新州鎮學壩村。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戶老鄧一直記掛我|黃平縣紙房鄉永聯村幫扶...
    我叫雷邦凱,是黃平縣紙房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基層幹部。2018年,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鄉黨委政府安排我到永聯村開展幫扶工作,在那裡有我的十戶包保幫扶對象,其中鄧開舉家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了解情況後,我徹夜未眠,一直思索著怎樣才能幫助他們擺脫貧困,特別是一定要讓他們有個屬於自己的家,徹底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當每次去走訪時,我都會去商店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到鄧開舉家,促膝長談,了解他們所思所想。「老人家,現在黨的政策越來越好了,你們一定要把身體養好,才能多享福!」
  • 「我的脫貧故事」黨的關懷給我了生活的信心丨鎮遠縣陽鎮沿河村...
    2018年10月23日,縣人大主任、陽戰區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張以光一行親臨我家,對我們噓寒問暖,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黨的關懷。、送來了信心。我成功入股了村級農村專業合作社,每年能得到分紅1200元;還加入了村級護林員隊伍,在勞動的同時為保護家鄉的綠水青山獻一份力量,一年能掙到10000元工資;我家的低保提高了標準,現每月可以得到783元,每年可以有9396元。2019年,我養了3頭豬,每頭豬得到補助800元,當年肉價30元一斤,我賣了兩頭,收入10000餘元。
  • 「我的脫貧故事」一個人脫貧不算什麼 大家都脫貧致富才是最好的丨...
    我叫唐國珍,今年57歲,是黃平縣紙房鄉天馬村三組人。因家庭條件有限,我17歲就開始外出打工,做過服務員、工廠工人、管理人員等,十幾年的打工生涯,卻沒掙著什麼錢。嘗盡了在外打工生活的艱辛與淚水,我暗下決心回鄉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身負全鎮事 挑燈戰鬥丨黃平縣野洞河鎮黨委書記任...
    我叫任高峰,現任黃平縣野洞河鎮黨委書記。作為外地人,說著普通話的我努力克服著語言問題,紮根在黃平的土地上,作為黨的基層幹部,我始終牢記為民服務的宗旨,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老百姓的利益大於一切,天大地大不如老百姓大,做人做事一定要讓老百姓安心,放心。」
  • 看到太陽升起,就覺得什麼都可以變好 | 「為你讀詩」
    ❣️太陽照常升起| 第1768期Sunrise - Mikalojus Konstantinas Ciurlionis
  • 「我的脫貧故事」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
    幫扶幹部黃曉榮給村裡尋找飲水工程所需水源最明顯的就是2019年3月份,脫貧攻堅工作隊進村後,我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幫扶,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收入提高了很多,因此,2020年我家如期脫貧,徹底擺脫了貧困。
  • 「我的脫貧故事」我有信心活出精彩人生丨劍河縣柳川鎮南腳村村民...
    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關心下,2015年初他們組織我和妻子到廣東省東莞市製衣廠務工,當時每人每月2600元左右的收入。隨後我家也享受到了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有了穩定收入,就學、就醫也都得到了保障,那一年,我便主動向村「兩委」申請退出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貧困戶的那些事兒丨黃平縣重安鎮黃猴村駐村...
    我叫呂宗祐,2019年10月,我到重安鎮人民政府報導,我的扶貧故事也就從那一刻開始了。剛從學校出來的我,基層的一切對我而言都顯得那麼陌生,在皎沙村擔任網格員時迎來了第一次碰壁,還清晰的記得那句話「你一個城裡來的娃娃,怎麼知道我們的難處。」
  • ...扶貧故事」有一分熱 發一分光|黃平縣紙房鄉天馬村第一書記潘學忠
    我叫潘學忠,是黃平縣稅務局派駐紙房鄉天馬村的第一書記,今年57歲,現離退休只有3年……  2017年3月,我主動請纓來到這片熟悉又陌生之地,剛駐村報導時就被這裡崎嶇的山路刺痛了雙眼,當真正走進天馬村,才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沉甸甸。
  • 「我的扶貧故事」黃智龍:小鳳 往前走是希望
    為了深入展示貴州監獄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苦奮鬥歷程,大力宣傳監獄系統幹部職工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精彩故事,激勵廣大幹部職工進一步堅定脫貧攻堅的信心,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最後勝利營造輿論之聲,貴州監獄在「兩微一網」同步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系列報導,講述扶貧工作中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