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堂】《弟子規》人性回歸

2021-02-08 地球村供應鏈創新中心

 

      【明倫堂】

弟子規》喚醒人性回歸

 SCM黑馬: 4 X 90 = 360 個 3, 每天與您的子女悟 4 個 3 , 90天 您的「性」情回歸了

  。。。  。。。

 

1、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解釋】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要謹言慎行、講求信用。

 

2、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解釋】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3、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解釋】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4、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解釋】父母的教誨,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

 

5、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解釋】冬天寒冷時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酷熱時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寢後,才能入睡。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解釋】出門時告訴父母去向,返家後,面告父母報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7、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解釋】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解釋】公物雖小,也不要私自佔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會讓父母傷心;

 

9、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解釋】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全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要小心謹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壞習慣);

 

10、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解釋】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父母就會憂慮; 做出傷風敗德的事,父母親就會蒙受羞辱;

 

11、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解釋】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不是困難的事情;父母不喜歡我們或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孝順父母才是難能可貴;

 

12、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解釋】父母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要和顏悅色、態度誠懇;

 

13、諫不入 悅復諫號泣隨 撻無怨 

【解釋】如果父母不高興時不聽規勸,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繼續規勸;父母不聽懇勸,我們雖難過的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鑄成大錯;

 

14、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解釋】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藥的冷熱和安全;要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15、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解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釋】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悌

 

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釋】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父母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解釋】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解釋】飲食用餐,就坐行走;長者優先,幼者在後;

 

20、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釋】長輩呼喚別人,應代為傳喚和轉告;如果那個人不在,前去轉告;

 

21、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現能 

【解釋】稱呼尊者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長面前,謙虛有禮,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解釋】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長輩沒有說話時,應退後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23、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解釋】騎馬或乘車,遇見長輩,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

 

24、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解釋】長輩站立時,晚輩不可先行就坐;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解釋】在尊長面前說話,要低聲細氣;聲音太低而聽不清楚,也不合適;

 

26、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解釋】 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當注視聆聽,不可以東張西望;

 

27、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解釋】對待別人的父輩,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別人的兄長,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28、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解釋】早上要比長輩起的早,晚上要比長輩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時光;

 

29、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解釋】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後,馬上洗手;

 

30、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解釋】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繫緊;

 

31、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汙穢

【解釋】放置衣服時,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亂放,避免造成髒亂;

 

32、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份 下稱家

【解釋】服裝貴在整潔,不在華麗;穿著上要根據自己的身份,與家庭的情況相稱;

 

33、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解釋】對待飲食,不要挑食偏食;飲食適量,不要過少過量;

 

34、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解釋】少年未成,不可飲酒;酒醉之態,最為醜陋;

 

35、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解釋】走路步伐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

 

36、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解釋】進門時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抖動;

 

37、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稜

【解釋】進入房間時,揭帘子、開關門的動作輕緩,不要發出聲響;在室內行走,寬處轉彎,不要撞到物品的稜角,以免受傷;

 

38、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解釋】拿著空的器具,要像裡面裝滿東西一樣,小心謹慎以防跌倒或打破;進入無人的房間,也要像有人在一樣,不可以隨便;

 

39、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解釋】做事不要慌慌張張,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懼困難,不可草率行事。

 

40、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解釋】打鬥、賭博、色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對邪惡的事情,不要好奇過問;

 

41、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解釋】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

 

42、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解釋】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

 

43、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解釋】借用別人的物品,要明著向人請求、徵得同意;沒有徵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竊行為;

 

44、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解釋】借人物品,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不難; 

 

45、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解釋】開口說話,誠信為先;欺騙和胡言亂語,不可使用;

 

46、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解釋】話多不如話少;說話事實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47、奸巧語 穢汙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解釋】不要講奸邪取巧的話語、下流骯髒的詞語;勢利市井之氣,千萬都要戒之;

 

48、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解釋】沒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不知道真相的傳言,不可輕信而再次傳播;

 

49、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解釋】對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

 

50、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解釋】說話時吐字清楚,語速緩慢;說話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51、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解釋】不要當面說別人的長處,背後說別人的長短;不關自己的是非,不要無事生非;

 

52、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解釋】看見他人的善舉,要立即學習看齊;縱然能力相差很遠,也要努力去做,逐漸趕上;

 

53、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解釋】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行為,要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以警惕;

 

54、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解釋】唯有品德才學可以與人相比,不如別人,應當自我激勵,修養德才;

 

55、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解釋】若是穿著飲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生氣;

 

56、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解釋】 如果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生氣,聽到別人的稱讚就歡喜,壞朋友就會來找你,良朋益友就會離你而去;

 

57、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解釋】聽到他人的稱讚,唯恐過譽;聽到別人的批評,欣然接受,良師益友就會漸漸和你親近;

 

58、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解釋】不是有心故意做錯的 ,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

 

59、過能改 歸於無 倘揜飾 增一辜

【解釋】 知錯改過,錯誤就會消失;如果掩飾過錯,就是錯上加錯; 

泛愛眾

 

60、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解釋】 凡是人類,皆須相親相愛;因為同頂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61、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解釋】德行高尚者,名聲自然崇高;人們敬重他,並非他的容貌外表好;

 

62、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解釋】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們佩服他,並非他會說大話;

 

63、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解釋】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幫助別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應當欣賞學習;

 

64、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解釋】不要獻媚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不要喜新厭舊;

 

65、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解釋】別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擾;別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閒言閒語去打擾;

 

66、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解釋】別人的短處,切記不要去揭短;別人自私自利,切記不要去評說;

 

67、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解釋】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別人聽到你的稱讚,就會更加勉勵行善;

 

68、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解釋】讚揚他人的惡行,就是在做惡事;對別人過分指責批評,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69、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解釋】互相勸善,德才共修;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虧欠。

 

70、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解釋】取得或給予財物,貴在分明,該取則取,該予則予;給予宜多,取得宜少;

 

71、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解釋】要求別人做的事情,先反省問自己願不願意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應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強求別人去做;

 

72、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解釋】欲報答別人的恩情,就要忘記對別人的怨恨;應該短期抱怨、長期報恩;

73、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解釋】對待婢女和僕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厚更可貴;

74、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解釋】仗勢逼迫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

而親仁 

75、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稀

【解釋】同樣是人,善惡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齊;流於世俗的人眾多,仁義博愛的人稀少;

76、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解釋】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諱,不會查色獻媚;

77、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解釋】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無限好的事情;他會使我們的德行與日俱增,過錯逐日減少;

78、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解釋】不肯親近仁義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奸邪小人就會趁虛而入,影響我們,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

79、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解釋】不能身體力行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縱有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華而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

 

80、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解釋】只是身體力行,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也會看不到真理;

81、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解釋】讀書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82、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解釋】做學問要專一,不能一門學問沒搞懂,又想搞其他學問;

83、寬為限 緊用功 功夫到 滯塞通

【解釋】讀書計劃要有寬限,用功要加緊;用功到了,學問就通了;

84、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解釋】不懂的問題,記下筆記,就向良師益友請教,求的正確答案;

85、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解釋】房間整潔,牆壁乾淨,書桌清潔,筆墨整齊;

86、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解釋】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寫字就不工整,心緒就不好了。

87、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解釋】書架取書,讀完之後,放歸原處;

 

88、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解釋】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有缺損就要修補;

89、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解釋】不良書刊,摒棄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壞了心志。

90、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解釋】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棄,通過身體力行聖賢的訓誡,就可以達到聖賢的境界。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東莞明倫堂嗎?這段歷史,很多人都不知道!
    ▲東莞明倫堂資料圖東莞明倫堂是什麼機構?東莞明倫堂是清末至民國時期,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影響深遠的地方組織。他認為:東莞明倫堂組織發展成為類政府或準政府角色,隱含了中國的傳統國家到現代國家轉變的原理,要了解中國傳統的封建王朝向現代國家轉變的歷史淵源和發生機制,東莞明倫堂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由此,明倫堂檔案的歷史價值尤為珍貴。
  • 《弟子規》第一講
    其次,我們要搞清楚《弟子規》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是學了、背了就完了嗎?不是。《弟子規》是指導我們一生做人、做事的基本規範,是拿來踐行的。只要我們還活著,還在做人、還在做事就離不開《弟子規》。我們千萬不要小看了這本薄薄的《弟子規》,三歲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弟子規》裡只要還有一條我們沒有做到,我們做人就不能稱為圓滿,做人不圓滿生活就不會美滿。
  • 《弟子規》騙局
    一、《弟子規》真的是古代賢人君子們少年時代的啟蒙讀物嗎?東北師範大學的周明傑同學在他的碩士論文裡羅列了大陸館藏的《弟子規》的十二個版本,其中最早的一個刊刻於鹹豐六年(1856),而劉雅苓同學在臺灣收集到了四個版本,最早的一個刊刻於同治五年(1866)。這告訴我們兩點:第一,《弟子規》在作者死後一百多年才被人們注意到;第二,《弟子規》的出版其實是在鴉片戰爭之後,是近代的事。
  • 《弟子規》與李毓秀
    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書實踐,李毓秀寫成了《訓蒙文》,後經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等,分別藏於山西省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
  • 《弟子規》的傳播是一場驚天大騙局?
    近些年,一本叫做《弟子規》的小冊子在佛教界的地位火箭般躥升,有個別「著名」法師不僅宣稱《弟子規》是做人根本,甚至贊其為學佛基礎。不僅號召社會大眾每個人學習,更「苦口婆心」勸誡佛教出家僧人也應該學習,甚至某著名藏地法師還為這本小冊子專門著書立傳,使得許多佛教修學者對《弟子規》推崇備至。
  • 《弟子規》教學設計
    一、視頻導入播放《中華弟子規》動畫片,讓學生對弟子規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二、新知學習1.《弟子規》簡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於《三字經》。提問:「規」是什麼意思?(規矩、規則)「弟子」指的是誰?(為人弟和為人子,古代泛指後生晚輩。不僅指孔子的弟子,也是針對我們每個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規》中所談到的規矩禮節是我們所有同學包括老師都應該遵守的。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篇古訓——《弟子規》。
  • 新絳李毓秀與《弟子規》
    《弟子規》合轍押韻,易於背誦,一講就懂,便於踐行,被譽為「開蒙養正之最上乘者」《弟子規》影響由古及今
  • 弟子規圖說:總敘(文字版)
    弟子規圖說文字版總敘弟子規
  • 從《弟子規》下手
    :56-124-0003第四個小問題,是怎樣修戒定慧?那先說說戒定慧從哪裡下手?你得有個抓手,東北人的話,方言土語叫抓手,就是抓手。從哪裡下手?從《弟子規》下手。我們每件事似乎都離不開《弟子規》,因為《弟子規》是根,《弟子規》是屬於戒律,而且是最根本的戒律要百分之百的落實。
  • 弟子規全文
    dì    zǐ  guī弟 子 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弟子規》,輾轉翻印,流傳甚廣,成為清代至民國年間通用的兒童啟蒙讀物。此書以淺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等。
  • 《弟子規》講「父母責,須順承」
    我們現在學《弟子規》每一句,心態一定要對,心態對了,句句是良藥;心態不對,句句也是毒藥。什麼心態不對?學的每一句,要求別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們今天學了,說「對,我現在教我的孩子,他應該順承」,那就變成拿著這個去要求別人。我們當孩子的,要順承;我們當父母的,就要把事情搞清楚,不能誤解孩子。寬以待人,嚴以律己,每一句你再轉另外一個角色,它都是很有人生哲理的。
  • 勸君慎讀《弟子規》,國學經典待商榷!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作為很多國學機構主打的招牌,《弟子規》在當今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一方面內容淺顯易懂,孩子入門快;一方面訓誡式的教育方式滿足了家長們對子女的「管理」,他們自然樂意買單。
  • 向新加坡學:欣葉的幸福文化「弟子規」
    向新加坡學欣葉幸福文化「弟子規」 一家想在經營上獲得成功的餐廳,除了管理水平高、地理位置好、就餐環境美、經濟策略靈活等,更重要的是看該餐廳的服務質量優劣。 因為在很多消費者最樸實的感知中,服務是餐廳最核心和最鮮明的特徵。
  • 【讀者來稿】《英文弟子規(三詞韻譯)》(節選一)
  • 學問一定是能解決你自己的問題 《田一可說弟子規》新書發布會反響...
    《田一可說弟子規》得到了北大國學大師樓宇烈先生的推薦樓宇烈先生說《弟子規》中的很多話都出自《禮記》《論語》《孟子》等傳統文化著作。樓老說讀《田一可說弟子規》可以「下學人倫日用,上達天道性命」。學習《弟子規》不一定要全文背誦,但是應該學一句做一句,落實到行動中去,使和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朋好友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 免費領取:傳統德育動畫《中華弟子規》共30集
    與此同時,本期「帶娃去郊遊」給孩子們送上——傳統德育動畫《中華弟子規》共30集,回復關鍵詞是「中華弟子規」,即可得到下載地址哦!回復「資料名單」,可以查看所有免費資料的簡介。中華傳統德育系列動畫《中華弟子規》,是一部恢弘巨著,也是百家講壇推薦的動畫片。
  • 蔡禮旭老師《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第41集(全集完)
    問:第一位朋友問到,請問老師,學習《弟子規》有沒有其他相輔相成的學習教材可以幫我們更上層樓?其學習的順序次第為何?答:《弟子規》可以配合《德育課本》來學習。《德育課本》好像就是這些古聖先賢把理論跟方法示現表演出來,能夠讓我們對於這些理論方法如何活用,這些人情練達會提升,所以這《德育課本》是一個好教材。
  • 入則孝——蔡禮旭老師《細講弟子規》
    諸位朋友,不要小看《弟子規》,一個「入則孝」就解決你所有小孩的問題。當他知道「身有傷,貽親憂」,他會不會生活顛倒?不會!他會不會沒責任心?「德有傷,貽親羞」。他會很勤勞,因為「親所好,力為具」,希望能讓父母歡喜,讓父母安慰。所以孝心一開,除了對父母孝敬,對兄弟?友愛!因為兄弟發生衝突,誰最難過?父母。所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 好讀,易背,貼近生活,指導意義非凡的《弟子規》該揚?該棄?
    刻苦人生沒有回頭路,有的只是不斷湧現出來的困難,每個階段似乎都不輕鬆,面對生命的常態-逆境,《弟子規》告訴我們「勿自暴 勿自棄」。樂觀《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時時體會到了與聖賢同行的滋味,很多句子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確有大收穫。用《弟子規》教育學生講禮儀,守規矩,重德養智也是恰當之選。
  • 《弟子規》全文+注音+漫畫,趕緊收藏!
    轉載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 《弟子規》在古時候是兒童必讀經典,但今人熟讀的甚少,尤其出生於七八十年代的人,普遍沒有接受過《弟子規》的教育。今天,70後、80後們已經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在面對養老盡孝、教育子女等問題困擾的時候,不妨讀一讀《弟子規》,哪怕是「陪孩子一起讀」,一定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