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肘法在哪裡?

2020-12-27 傳人釋太極

太極十三勢的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第五個勁是「肘」,即肘勁(或稱肘法)。太極拳的肘法,因流派不同,各有講究。最直接的是陳式太極拳,二路炮捶體現尤其充分,腰攔肘、順鸞肘、獸頭式、井欄直入等抖發明勁,暢快淋漓。

多數情況下,太極拳的肘法隱藏在動作裡,暗勁居多。六合要求的肘與膝合,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把肘的用法透露出來了。

以楊式太極拳為例,暗肘技法在許多式子裡都有。如:攬雀尾的掤、捋、擠、按都有肘勁跟隨始終,吞、吐、開、合都離不開肘勁。太極拳發展至今,早已不是以攻為目的的拳種(至少面上不是),旨在防禦止戰。可能許多人不同意這個觀點,我舉一明顯例子: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這八個代表勁,哪一個是用於主動攻擊的?幹嘛沾黏綿隨,不丟不頂?稍微動動腦筋就能得出答案!

太極拳的高明,就在於以御代攻。它把中國古人的兵法體現在動作裡,孫武子的三十六計在太極拳中處處體現。弄明白太極拳「以御代攻」,就懂得太極拳的肘法暗多明少的原因。

太極拳至始至終都在強調以靜治動、後發制人,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這十三勁體現的就是上述原則。陽謀不一定贏得了陰謀,中國文化有些東西是不能明說的,即使你能說得清楚。如同禪宗參話頭,說即不是!就像有的老前輩老把那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悟」字放嘴邊,他要看的是你心裡有沒有那個東西。

太極拳肘法可以分成明暗、長短、主輔、攻防等,只有願意還可以更細分。有句拳諺:寧挨十手,不挨一肘,說明肘的打擊力度勝於手。手長肘短,不能明示,只有暗來。某種角度說,太極拳的肘算掤的一種,運用也靠沾黏綿隨。肘的擊法分面和點兩種,打面指以大臂為發力點,像根短棒打擊;打點指以肘尖為力點,殺傷力很強,容易造成對方傷害。

相關焦點

  • 陳式太極拳的技擊之道,秘密全在這裡!
    直至今日,陳式太極拳仍然保持著震足發力、竄蹦跳躍、剛柔相濟、蓄髮相變的傳統風貌,這為陳家溝太極拳所獨有。陳家太極拳尚巧不尚力。但不排除力量的鍛鍊,需要有強大的內功勢能作後盾,以適應推手較技、散手對抗。武術界有句名言「一力降十會,無力不成拳」,技擊中縱有千般技巧,沒有強大的內功勢能,也難以應對大力的襲擊。
  • 話說太極拳|想不到!太極拳是這樣傳到香港的?!(連載)
    宗師陳發科第二十九回陳發科,字福生,生於1887年,逝於1957年,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家溝陳氏第十七世,陳式太極拳第九代傳人。曾任北京武術社社長,為陳式太極拳新架創編人,近代陳式太極拳史上的代表人物,對發展傳播太極拳作出了傑出貢獻。
  • 太極拳是如何打人的?怎樣練?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很多人都在宣揚太極拳是「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使很多習拳者深信不疑。這其實本來是宗師在講拳理,他講了很多很多,但是有人偏偏斷章取義,拎出了這麼幾個字,還大肆宣揚,把太極拳搞成了神話。接著就是一群人跟著練,沒練明白就出去跟人家打,用柔去克人家的剛,結果被人家打得鼻青臉腫,大罵太極拳不能實戰,純屬騙人。  那麼太極拳怎麼才能實戰呢?
  • 太極拳「輕重 虛實」解
    這是行拳走架保持自身平衡的基本需要,也是太極拳莫測高深的技擊法的基本要素。王宗嶽提出:「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歷來人們對這條拳論的理解比較含混,解釋也不盡人意。這是因為對於太極拳的「輕沉」、「虛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作者根據研習陳式太極拳30多年的心得體會,在這裡嘗試給其一個明確的定義和內涵,是否完整準確,願意求教各位太極拳同仁和廣大的太極拳愛好者。
  • 話說太極拳|關於太極拳的起源……(連載)
    河南省太極道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特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太極拳文化研究學者嚴雙軍從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太極拳在港澳臺的發展、太極拳的技法功用和價值三個方面分析闡述,完成《話說太極拳》並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  太極拳能夠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其精髓是「和諧」,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有多牛?為啥牛?看完你就知道了……
    主要有:馬來西亞永年太極拳學會、馬來西亞傅聲遠國際太極學會、馬來西亞傅聲遠國際太極學院、葡萄牙永年太極拳聯盟、西班牙永年太極拳聯盟、美國西雅圖永年太極拳社、智得傅聲遠國際太極拳學院、日本東京永年太極拳社、日本廣島永年太極拳學會、紐西蘭永年太極拳學會、澳大利亞永年太極拳社、柏斯太極拳學會、雪梨太極拳學會、墨爾本太極拳學會、印度永年太極拳社、香港世界永年太極拳聯盟會等。
  • 太極拳的陰陽論
    無論那個流派的太極拳,都講陰陽;就練陳氏太極拳,不承人太極拳來自於道門的陳氏太極拳,都講太極拳的陰陽。太極拳,不能脫離陰陽論,脫離了陰陽的太極拳,就不是太極拳,無論道門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青城太極拳,峨眉太極拳以及眾多民間太極拳,都講陰陽,只要講陰陽,就是道家,道教的理論!陰陽論,在道教宗教哲學裡的一大特色!
  • 談太極拳的「知覺運動」——太極拳「感覺」的學習
    「人類的感覺功能已高度發展,遠遠超出了生存的低層次需求」,太極拳是傳統文化的結晶,是非物質文明的一大創舉,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拳種。所以尋求太極拳的感覺已是求的生存之外的高境界高層次需求。太極拳感覺是太極拳運動通過專有的經絡、神經系統全信息傳感至大腦皮層的特定區域進行整合或分析處理後而產生的相應感覺,這也是太極拳混元整合上身的「身知」。
  • 【太極拳故事】陳家拳,楊家傳,太極拳風行京津
    太極拳真正得到發展和普及,成為婦孺皆知的一個拳種,還是因為陳長興打破門規,將陳氏家拳傳給了外姓人楊露禪。在太極拳的發展上,楊露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關於"楊露禪陳家溝偷拳"的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很廣,從民國時的傳奇小說《金蟬盜技》、建國後的連環畫《偷拳》到上個世紀80年代的電影《神丐》都是以這個故事為藍本的。如今在陳家溝,與太極拳相關的最重要的遺蹟也是"楊露禪學拳處"。"
  • 八卦太極拳
    八卦太極拳八卦太極拳是由董海川根據太極拳的以柔克剛特點創編的一種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種。此拳兼具太極與八卦之優長,極具健身與技擊價值。
  • 鄭曼青:太極拳與體育
    一、我早年練拳的感受以我個人的感受,覺得隨便什麼運動以及娛樂活動,都比不上太極拳,我早年的身體壞的很,壞到不能再談了;醫藥都沒有辦法把病治好。結果練練太極拳,沒有吃藥,也沒有打針,就這樣一天一天自然好。我患的是肺癆,在從前是一種很厲害,很可怕的病,我自己也覺得不行了,已到了西藥中藥都沒有辦法的時候,練練太極拳就得救了。太極拳真的是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 話說太極拳|從傳承第五代到趙堡太極拳……(連載)
    趙堡太極拳第十二回趙堡太極拳形成於河南省溫縣趙堡鎮,由太極拳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陳清平所創編,也稱陳式太極拳趙堡架,俗稱「街架」。陳清平,生於 1795 年,卒於 1868 年,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家溝陳氏第十五世,居住在陳家溝北數裡趙堡街村。
  • 臺灣太極拳大師鄭曼青太極拳心法:陸地遊泳
    ,要懂學理,要應用出來,不能違背自然原理,這樣才能得到太極拳的好處。 太極拳之有以異乎其他運動者,以其能有專氣致柔之特長耳。以能專氣致柔而論,則遊泳不如太極拳。以其易於增長長力無流弊而論,則太極拳又勝乎遊泳遠矣。太極拳又名長拳,所謂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者,正形容其綿綿不斷之意。綿綿不斷者,專氣致柔而已矣。此與遊泳之作用,無以異也。。。。。。我遊乎陸地之上,作遊泳觀,亦無不可。是以我之陸地遊泳之說作矣。
  • 太極拳的前世今生!
    陳式第二十世太極拳嫡宗傳人,現為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總教練的陳自強說,自楊露禪之後,經過數代太極拳大師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太極拳流派。 楊露禪在陳家溝學習太極拳的傳說在《中國太極拳概述》一書中得到了印證。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中國臺灣展現崢嶸後……(連載)
    臺灣忽雷太極拳主要推廣者之一,忽雷太極拳第三代傳人陳應德弟子。1925年,20歲時請陳應德老師每月來家授課一周,學習忽雷太極拳,每日練拳二十多遍,持續三年,拳藝精進。1940年移居臺灣省高雄市。後來因為見了楊式太極拳傳人厲毓海演練的楊式太極拳文雅美觀,遂「藏拙」不傳。直至退休後,為綿續此優秀拳藝,重拾舊學,於1964年在臺灣傳授此拳。
  • 擁抱世界的太極拳!
    此刻,太極拳傳承人、全球近4億太極拳習練者以及所有關心太極拳文化發展的人們,盡情地抒發心中的喜悅。此刻,太極拳帶著和諧、健康、共享的時代特徵,以更加開闊的胸襟,熱情地擁抱全世界。時代成就太極拳。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太極拳亮相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太極拳首次在全國性大型活動中亮相。1959年,周恩來在會見日本友人松村謙三時說:「太極拳是中國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充滿哲理,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著血緣關係。
  • 太極拳在香港的發展
    國內商人來香港經營,知識份子亦遷移到香港。香港的地理環境是接近廣東及福建,當時的武術主要是嶺南派系,如洪拳、蔡李佛、白眉、龍形等,都是剛陽跳躍為主的拳術。輕慢柔和的太極拳傳到香港初期,其實用性是常受到質疑。但那時來港的都是具有深厚功力的宗師,均能使其太極拳別開一面。 最初在港傳授的是楊式太極拳,之後是吳式太極拳,七十年代後有陳式,八十年代有孫式、和式及趙堡,教授武式的比較少。
  • 褚民誼與太極拳
    小編按:聽家師說,褚民誼在臨死槍決前唯一的請求是:解開我的鐐銬,讓我再練一趟太極拳1925年,褚民誼由廣東赴北平(今北京),當時正是太極拳鼎盛之時,褚民誼對太極拳產生濃厚興趣,從學於吳鑑泉門下。據說褚民誼起初師從楊澄甫學藝,這位「三先生」並未顧及褚民誼的「官面」,照樣接手即發,使褚民誼在楊澄甫眾弟子面前很難下臺。隨後褚民誼便拜在吳鑑泉門下,因吳氏為人隨和,推手以柔化為主,很少發人,手上總給人留著面子。
  • 真正的楊家太極拳
    楊澄甫先生還指出:「就太極拳而論,大多數是楊祿禪大師傳下來的,今竟分東西兩派,你說你的拳好,我說我的拳好,究竟那個好,初學人難分清的,知道各姿勢不同,有說長力的,有說長巧的,無論如何,太極拳理不能兩說,不得真傳,不知所以然也。」(見《太極拳使用法》第145頁)。看來,不得真傳就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太極拳究竟怎樣學,學什麼,才算得到太極拳真傳呢?
  • 中華太極拳賦
    全民健身,國家兩度簡化普及;中醫保健,政府首次提名推廣。北京奧運會,萬人長安街演練太極;挑戰吉尼斯,百萬愛好者造勢「申遺」。馬雲太極理念創傳奇神話,中印龍象外交舞太極瑜伽⑩。放眼神州,太極弟子雨後春筍;極目寰球,太極文化水起風生。善哉太極拳,體育健身溶一爐,經濟外交具一身。 中華文化,武術出類拔萃;中華武術,太極擎旗揚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