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個情緒勒索現場:關係中最大的謊言,就是「你要為我的情緒負責」

2021-02-10 則一心理

 

之前,我們向大家徵集了「你遭遇過的情緒勒索」,留言中能感受到大家的困惑和無力。

 

「情緒勒索」這個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蘇珊·佛沃提出的,她發現在很多關係中,都存在這麼一種現象:一方控制,一方讓步。這些控制者往往在我們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合伙人、頂頭上司、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因為他們了解你的弱點和需求,這樣的控制往往很奏效。

 

情緒勒索的發生,通常會經歷6個要素:要求、抵抗、施壓、威脅、屈服、重啟。其中,施壓威脅、和屈服是核心。當你拒絕對方的要求,發現對方持續施壓讓你質疑和改變自己的想法;當你面對這個人時出現了強烈的無力感,甚至無法獨立為自己做出決定,這就需要小心了。

 

情緒勒索之所以殺傷力巨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很難被識別:承認我們最愛的、最重視的人在「勒索」我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施加勒索的人本身也是無意識的。蘇珊·佛沃就說,處於這種關係模式的人,雙方都像處於一團濃霧之中。

 

而我們該做的,就是誠實地面對這個模式中的問題,然後,堅定地改變它。

這幾年一直在國外學習工作,從剛出國開始媽媽就一直念叨讓我畢業趕緊回國,找到工作之後也一直說感受一下趁早回國,後來每次視頻的時候就會說我不回國是不為家人考慮,不顧及他們的感受,不懂得感恩回報…有時候吵起來媽媽會說我自私冷漠、白養了,說勸我回國是為了我好,也是他們最大的心願,我是個成年人要理解父母的苦心… 我自己是想在國外發展幾年,不排斥回國,但現在負罪感特別強,經常想起媽媽說的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懂事、自私、讓家人失望…尤其是疫情時期,整個人情緒特別低落,後來去看心理醫生慢慢調整。我知道媽媽是想用"情緒綁架"來改變我的想法,但有時候真的聽著很痛苦也不知道還能說什麼做什麼。我工作了,給我爸媽買了好羽絨服,我媽說這是我給他們買的,叫他們自己咋樣都捨不得買。我爸說你別以為買幾件衣服就可以報恩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你身上的每一個都是我們給的,你咋報恩都是報不完的,我好難過,難道真的要我像哪吒一樣剔骨剔肉才算還嗎?我媽也經常跟我說:小孩兒照顧老人不都是應該的嗎?以後老了就靠你們了,不靠你們靠誰呢?但是他們的做法卻是處處都照顧到我的,他們處處為我著想。我能感覺到他們的愛,也能感覺到他們在我身上投入太多而有些怨氣。我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這麼沉重的怨氣。「 你要是出國了 那我就白養你了。」「你離我太遠了,太不孝順了。」「要不是因為我,能有你的工作?!」一個不熟的親戚因為大學實習,想在我家借住四個月,而且要把我的個人信息上交作為緊急聯繫人。我拒絕了。
我記得我爸媽聯合給我視頻(之前從來沒有),要求我一定要答應,如果不答應也得出錢幫親戚在外面租房子住。
「你這是耽誤了別人的前程啊!」
「他們家幾十年前對我們有恩!」
「萬一我們癱在家,就他們能過來幫忙了!」
「你這樣我們怎麼好意思和親戚交代啊!」
「我們在親戚那裡抬不起頭了!」
嘗試說道理,不聽,於是我一律回應「我不願意」,最後成功。
這是少有的我沒有被父母情感勒索成功的經歷。
因為被勒索經歷過多,還有其他原生家庭不良經歷和刺激,最近整個人都崩潰,正在進行穩定長期的心理諮詢。情緒勒索其實貫穿了我短短28年的人生,讓我至今受到限制,受和母親共生關係的限制。當母親因為我說了觀點不一樣的話,而用冷冰冰的態度懲罰我的時候,我開始內疚自責難受,直到自己開始覺得要被拋棄了,再去討她的歡心;當我的工作很忙,自己加了班,但並沒有影響身體的時候,母親說媽媽心疼你你不能這樣子,我就放棄了下一次的加班;當她和爸爸不合的時候,每次都是她發脾氣她冷戰,母親說媽媽都是為了給你一個完整的家,讓你不會沒有爸爸,所以才犧牲了一輩子的幸福。我其實一直都懷疑這是不是情緒勒索,表面上看起來母親真的很愛我啊,但我為什麼總是會難受呢?想起這些事就覺得壓迫、被強迫。「可不可以不要動不動就批評我?」 「是你的家人才會指出你的毛病,換作外人,花錢請都不批評你。」 「那你可以試著溫柔一點說出我的問題」 「我說話就這樣,年紀大了難道還要我改不成?」情緒勒索對我來說太熟悉了。高考報志願那年,我想去南方一個城市上大學,但我父母想讓我留在他們身邊。勸說我了一個晚上未果,我爸就去發愁嘆氣抽菸,我媽第二天早上可憐巴巴的抱著我說不想我走。我覺得特別內疚但對他們的做法也是一陣噁心。後來報志願的時候我改成了當地的學校,這輩子都在後悔這個選擇。父母的:我為了你才不離婚的,你怎麼還不懂得體諒我;奶奶帶大你的,你為什麼不聽話,還頂嘴。親戚:你媽那麼辛苦的養育你們,你怎麼忍心讓她給你買手機;你媽起早貪黑,你們怎麼那麼多不滿足。朋友:我媽讓你來家裡吃飯,你還不來,怎麼這麼不懂得感恩;你為什麼不懂我,不理解我,我就沒一個能相信的人。同事:你都會,為什麼就不能幫我做了;差不多就行了,你幹嘛那麼認真,逼大家。對我最有殺傷力的是,當我失去媽媽後,大舅把我叫過去說:「就是因為你太有主張,不聽我的話,不回來參加考試找一個穩定的工作,不幫助你媽減輕負擔,她才會死,就是你殺了你媽(重複了3遍)」。在痛苦、咬牙堅持、自我拉扯後,我選擇了離開這些人。多和讓我舒服的人聯繫,做朋友,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自我探索,自我成長中……有了孩子以後,吃飯時我會先吃自己的,孩子小,摸索著自己吃,吃不到什麼,就當練習和學習吃飯了。我暫時不管,因為想要先把自己照顧好,讓自己吃飽喝足心情愉快,再去打理孩子。這樣孩子吃吃玩玩或者糟蹋一地亂七八糟,我也容易保持好心情去接納他的探索。但每每這個時候,婆婆就會念叨「沒見過這麼自私的人,只顧自己吃飯,都不管孩子。」
我知道,賢惠的婆婆一生都以丈夫子女為先,在她眼裡女人就是應該如此。
但我被父母精心養育,從來不是為了給誰做妻子、給誰做母親,而是為了做我自己。
當然,「我自己」這個身份,也包括了做妻子、母親和兒媳婦。但這些都不會是我的全部。女朋友把情緒勒索用得滾瓜爛熟,並且渾然不自知。
「這點忙都不願幫,你是真的愛我嗎?」
「讓你幫我拿個東西就這麼難嗎?」
如果我拒絕了她,迎接而來的是短則三天,長則一周的冷暴力。
於是我便不得不睜開惺忪的睡眼,爬起來在刺骨寒風中為她做一些小事。和前任分手前夕,因為我已經想分很久了,所以提的很多。我每次提分手,他總是會用他以前幫過我的忙來要挾我。比如:「你忘了以前你生病的時候是我幫你走出來的,你欠我的。」但是後面還會補一句:「但我沒有想讓你有負罪感或者怎麼樣要強迫你留下,就是說一句。」還三番五次在分手後表示:「沒人關心我,大家都那麼自私,你為什麼就不能留下呢。」讓當時的我覺得自己離開是不是真的很自私。關於情緒勒索,剛分手,還沒過二十四小時就看到這個消息了,女朋友經常這樣,比如我說等會有事,晚點聊,或者是別人找我幫忙,我先去忙一會,她就會說反正在你心裡什麼東西都比我重要,反正你同學比我重要之類的。寒假就是我一直在忙自己的事(看書練字之類的,她不喜歡這些,喜歡追劇),她就說「我感覺自己不會處理異地關係」,我問怎麼了,她說「你心裡根本就沒有我,不然怎麼會不找我」。我承認男女朋友之間要主動跟對方溝通自己的需求,我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我做的不好你說我改,但是就是覺得這種先壓別人一頭再表達需求的表達方式特別噁心。然後今天我跟她溝通這個問題的時候她說我只會指責他,根本就不會寵她,當然分手不只是因為這個原因,更多的還是本身的不合適。老闆要求我陪客戶酒做女公關,被我拒絕, 他說:「你是我帶出來的,你是我的心腹,你不能不幫我頂上。」你還當我是朋友不,當我是你就告訴我,不然以後別想聊了。我的舍友總是想辦法讓我幫忙,我不幫,他就說我不夠朋友。有時候,我也老是在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好,現在恍然大悟,原來他在勒索我。剛開學和一位室友關係不錯,但是我們兩個在不開心時處理情緒的方式不一樣,她覺得要走出情緒低谷是要依靠朋友幫助,我覺得主要靠自己。有次我心情不好,她想安慰我,我說我想自己待一下,她就不高興,晚上和我聊天說「因為你經常在我不開心的時候幫助我,所以你不開心,我也想幫你,你每次拒絕,感覺我犯賤一樣」,「你總是對我忽冷忽熱,針對我一個人」,我就和她解釋了一下,表達我對她的感謝,說我想自己獨立處理不開心的事,但是對方還是不能理解,隔三差五說我對她忽冷忽熱……後來我自己都出問題了,做事戰戰兢兢,開始做心理諮詢。背景:延期籤證其實不需要導師提供任何材料,但也可以請導師寫幾句,可有可無。我導師就用這個試圖卡我籤證。還群發郵件拼命給自己攬功,試圖抹黑我。「儘管如此,在你沒提交論文的情況下,我仍頂著雷給你寫了延長籤證的理由書發給入管。這是事實吧,說話要有根據。在沒看到論文全稿的情況下,就把你論文抬高吹噓一番, 以讓入管給你延籤證,這替你頂著多大的雷啊。職責所在,不需感謝,但做人得說實話,得有良心!」結局:我不靠他,自己把籤證辦妥了。以前的一個「朋友」,需要她幫忙的時候總是找藉口推辭。有利可圖時,用「情緒勒索」來綁架我,讓我為她做事。「我把你看成我最重要的朋友,我一直以為兩個要好的人,即使很久不聯繫,也會很親密,你這樣做我感覺很傷心」實際情況,她連我生日都不記得。承諾過的事也幾乎不兌現。我是「情緒勒索」者,讓我從這個角度,談談自己的一段親密關係。對方是我很重要的一個朋友,類似於半個老師半個親人這種,在她面前,我一反往常的清高飽滿狀態,非常沒有安全感,非常自卑多疑。上個月她病了,我「一廂情願」地跑去一千多公裡去看她,對方沒有給到「期待」中的回應(應該是識別了自己的情緒勒索),自己就很受傷很生氣,在病房走廊和她大吵一架,不歡而散。事後我想,我是真的想去看她嗎?還是只是想通過這種辛苦付出的形式,去換得去要求對方更多的愛?我如果真的愛她懂她,為什麼連對方想要什麼都不知道?也許想為自己,也許想為所有的「情緒勒索」者說一句話,情緒勒索不一定是自私,但一定有匱乏。先愛己,方能愛人。對方想要的愛,首先是一個完整的自己。唯有真正的懂得,才能真正的去付出,去完善一段感情。我的這個朋友,也關注了貴號,不知道能不能選中我這條留言,也不知道她能不能看到。真誠地想作為一個「情緒勒索」者道個歉,對不起。希望所有類似的朋友,真正看到不足的自己,先完善自己,再用完整而自信的自己,去愛心中的人。我對孩子說:「正因為你現在能力提升了,所以才敢放心讓你自己做……」「你看我都這麼傷心了,你還不好好寫作業……」家裡老人說「你爸媽辛辛苦苦工作,就是為了讓你能安心學習,你還不好好學習……」舉不勝舉。今天就發生了件同類的事。我看到孩子英語打卡只得了75分,並且只做了其中幾道。我瞬間火冒三丈,把孩子趕出家門。經整理,我發現我的潛臺詞是「我這麼信任你,讓你獨立完成打卡而不監督你,你卻欺騙了我!」「你就對自己這麼低的要求?」後反省,覺得應該當時及時調整情緒,等情緒緩和後問問孩子為什麼分數這麼低?題變難了嗎還是自身態度問題?找到困難點,協助他一起攻破。告訴自己:你不必立刻回應勒索者的任何要求,一開始你會覺得很不習慣,但不管多彆扭都要堅持。可以用這樣的話回應對方:嘗試把自己變成一個旁觀者,重新審視勒索者的要求和自己的反應。你可以拿出一張白紙,或者打開一個空白文檔,問自己幾個問題:對方是怎樣提出這種要求的?是含有愛意、語帶威脅還是很不耐煩?描述一下當時的狀況。這個要求對我意味著什麼?哪些部分我可以接受,哪些不能?不要跟對方爭論誰對誰錯:「你怎麼可以這樣說我?自私的是你。」也不要輕易妥協:「我做了什麼讓你不高興嗎?我可以改。」「如果你真的這麼生氣,那我就不去了。」首先,用非防禦的話術緩和氣氛:你能理解你的心情。你這個想法值得考慮。然後,堅定地告知自己的立場和決定,比如:我慎重考慮之後,決定留在國外生活工作。我知道你們可能很難接受,但這是我的決定。你們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最後,也給對方一些緩衝回應的空間:你們不用馬上回應我,但我希望你們能認真考慮一下我的話。最後想告訴大家的是,出現「情緒勒索」並不代表這段關係是失敗的,它意味著:有某種行為模式在傷害你們之間的關係和你自己,你需要做的就是看到並改變它。玫瑰有刺,但你仍然可以想辦法讓它不傷到自己和你愛的人。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簡單心理」(ID:janelee1231),一個有溫度,有態度,守倫理的專業心理公眾號。

心理諮詢對什麼樣的人效果最好?

(1)來訪者願意接受心理諮詢,希望自己在感受和行為上出現改變,而且希望從諮詢中獲得幫助。

(2)來訪者是一個能夠充分表達和反思自己經歷的人。

相關焦點

  • 你被情緒勒索了嗎?
    除了貶抑、否定的話語外,下面這些語言,你絕對熟悉:· 「要不是為了你,我老早跟你老爸離婚了」,· 「我這樣做還不都是為了你好」,· 「本來是不想生下你的…」,· 「我對你付出這麼多,你怎麼可以離開我…」如果你發現在人際相處中,對方有以下行為:· 試圖掌控你,不理會你的抗議,堅持他們在性格及動機上絕對優於你,對於你們之間的真
  • 情緒測試|你是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人嗎
    聽到這些,你或許會想:等等!你說什麼?我沒有給對方機會啊!我是被勒索的人耶!對!你沒聽錯!就是你給了對方機會!但這不完全是你的錯!只是你的身心狀態,造成對方敢於不斷勒索。或許你會問:「面臨情緒綁架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會被勒索嗎?」當然不是!
  • 好書推薦|《情緒勒索》作者:情緒從來都不是別人的責任,面對心中不安,始終要自己負責
    心理師周慕姿在自己著作的第一本書中談到了「情緒勒索」的概念!「情緒勒索」被視為一種「操控」的手段,會讓彼此關係崩壞,因為當一方一再的屈服和退讓,是出自懼怕,而不是親密、信任、愛,那麼這段關係終究走向毀滅。
  • 請不要情緒勒索我
    甚至,當你出了半點差池的時候,你就是傷害對方的罪魁禍首。      靜下心來想一想,生活中這樣的情境很常見對不對?但是我們只感覺不舒服與委屈,有時甚至說不出個所以然。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兩方分別站在了勒索者和被勒索者的對立位置上。書中作者舉了一些上下級、情侶、父母與子女間的例子,很難不讓讀者代入,邊讀邊從中找自己的影子。
  • 「我想分手,男友卻威脅我要自殺」:小心身邊的情緒勒索
    於是你感到痛苦,懷疑是不是自己搞砸了這段關係。 這種可能發生在友情、愛情、親情等任何社交關係中的情況,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情緒勒索」。 1、什麼是情緒勒索?PUA的關鍵在於用貶低、侮辱等方式讓對方產生自我懷疑,感到痛苦卻無法脫身,簡單來說就是讓你不舒服,並且讓你覺得你不舒服是你自己不對; 而情緒勒索的關鍵是勒索者產生了負面情緒,但把自己的情緒轉移給別人,讓被勒索者覺得自己需要為對方的痛苦負責。因此情緒勒索中的雙方往往都被負面情緒裹挾著,但PUA中不一定是這樣。
  • 我還不是為你好!《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
    如果,你身陷家人的情緒勒索中,你可以打開此書,選擇不再重複相同的情節。作者通過心理練習,強化內在力量,學習不帶任何偏見地看待情緒勒索,教會你有意識地解開心結,從此破解人際紛擾中的控制和傷痛。本書有利於家庭關係的和諧,有利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教會大家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去愛護他人。
  • 《情緒勒索》
    -1-你的人生總是在滿足別人嗎?無論是那個拜託你拿了一年快遞的室友,還是每天蹭車的同事,你拒絕過他們的無理要求嗎?我就是那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在國外上學的時候,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同學就成了我唯一可以寄託情感的對象,因此我格外看重每一個朋友。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過好人,也有遇到過典型的情緒勒索者。有一個女生,稱呼她為K好了。K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和她在一起的感覺就像我是一個狠狠被汲取養分的母體,我負責提供所有她需要的情緒價值,簡而言之——必須哄她開心。
  • 你是否在被情緒勒索著
    你是不是也在被情緒勒索著,當你情緒激動的時候,怒火湧上心頭,身體、大腦已經完全不受控制,就會把之前的記憶全部都翻出來,不管不顧,不分青紅皂白,無法冷靜地去判斷,加深記憶,重複過去痛苦的感覺,傷害身邊的人。
  • 你可能正在被「情緒勒索」!
    你很想說周末要好好休息,現在對結婚沒興趣,可是你說不出口,他畢竟是領導,他畢竟是為你好,你這樣想。幾年沒聯繫的老同學,突然加你微信,簡單寒暄後直奔主題:「我最近手頭有點緊,同學這麼多年了你也知道我這個人不輕易跟別人開口借錢,可不可以先借我點周轉一下?」
  • 情緒勒索
    以下的場景,是否很熟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對話,其實就是緩緩勒住我們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的情緒勒索。當你不順對方的意,情緒勒索者開始自憐,或責怪、貶低、在你身上貼標籤,甚至威脅你。這10萬元是作為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愛給你的,希望你在以後的生活中能開心快樂」。可是秋楓沒有被感動,而是讓中間人把這10萬元退給了父親,並且要跟他斷絕父女關係。我被情緒勒索的威力所震撼,他可以讓我們失去理智,做出很偏激的行為,到達難以置信的地步。如果我們的生活中被這樣的情緒所勒索,將是多麼可怕!
  • 情緒勒索,你情我願?
    一名勒索犯可能會威脅要揭發被害者的過去、毀了他的名聲,或是要求被害者支付一筆款項以保住某個秘密。與之相比,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勒索有異曲同工之妙,能深切擊中我們內心的要害。情緒勒索是宰制行動中一種最有力的形式,周遭親朋好友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如果不照他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就有苦頭吃了。
  • 為什麼你容易被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 《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 罪惡感、恐懼感。
  • 什麼是情緒勒索?
    我們不是經常說「作」這個字嘛,大概就是說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非得要誇大;一句芝麻綠豆大的心裡話,不哭得一塌糊塗,代入到悲情女主不罷休!這種行為就是要用很極端的情緒,向對方索取情感需求、物質需求的行為。無形中就走上了情感勒索的道路:為了得到對方的關心、物質等等通過眼淚、憤怒、脾氣來逼迫對方就範。
  • 如何解開情緒勒索?
    作者在書中詳列了情緒勒索的形式與內涵,包括定義、案例、手法、成因、乃至心理動力。這本書替我打開了寬恕的另個面向,但心理學的書畢竟與《奇蹟課程》不同,因此不論是理論或實務,都需要新的一翻整理。所謂「勒索」就是以對方的秘密來敲詐,blackmail即「黑函」之意。
  • 從「鍾美美」看情緒勒索
    我的一個朋友發文說:」視頻裡展現的是一個苦口婆心、恨鐵不成鋼、極其負責的班主任形象……「誰說不是呢,成長至今,誰還沒被情緒勒索過。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專門去讀了兩本書《情緒勒索》和《情感勒索》。實現情緒勒索一般有三個方法或三個步驟:一是刻意貶低你。簡單說來就是對你進行否定,而這個否定脫離實際且飽含個人偏好,通俗說法是」人身攻擊「。典型表現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啥都好,就你是個廢柴,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二是引發你的罪惡感。
  • 情緒勒索:我愛你,但為何無法溝通?
    問:「不是要聊天?你想聊什麼就說啊!」女友被激出一肚子氣,又不希望戰爭擴大。無奈作罷,讓他回去打遊戲。 上面這種溝通方式就是情緒勒索之下的產物。情緒勒索的表現:●當你提出一個要求,做出一個舉動。伴侶不經過任何溝通,立刻表現出厭斥或憤怒的情緒。●你很愛對方,不希望對方不快樂,想避免情緒衝突。只好不提出要求,不做出伴侶討厭的行為。
  • 「我這輩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請停止對孩子情緒勒索吧!
    或者長輩說:「你把孩子給保姆帶,真自私,你會毀了TA的一生。」你有什麼感受?《情緒勒索》作者、今年三十九歲的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周慕姿形容,這些習以為常的對話,其實就是會緩緩掐住我們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的「情緒勒索」。《情緒勒索》的讀者有兩種典型反應,有人是憤怒:「你在說我,可是我沒那麼壞!」或「我就是被勒索的那個人!該怎麼辦?」
  • 面對情緒勒索
    勒索者除了極力說服外,也會美化自己的需求,可能會這麼說:「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的」、「我這麼照顧你,你居然不聽我的話」、「你不按照我的方式去做,難道你不相信我了」。這些說話的背後目的,都是要引發你的罪惡感,放大你讓別人失望、自己很不對的感覺。 久而久之,你會愈來愈懷疑、甚至否定自己的判斷,開始忽略自己的感覺,對自己將愈來愈沒有信心,並越來越需要他人的肯定。
  • 什麼是「情緒勒索」?
    圖文∣ 小雨常聽人談起情緒勒索,那什麼是情緒勒索?
  • 愛與「情緒勒索」的3個區別
    治療師朱迪斯 p.西格爾在《情緒勒索》一書中,闡述了親密關係中一系列的「情緒勒索」行為。這種錯誤的認知,是親密關係中壓迫感形成的一種重要原因。控制與自由以愛的名義來控制別人,是情緒勒索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在這種言行的背後,實際上隱含著這樣一種心理邏輯——我對你的要求,是我在乎你的一種表現。如果你不聽從我的,那就是破壞了我們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