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后妃流行的妝容:珍珠花鈿妝

2020-12-28 有客祁祁

2020年的古裝劇吹起一陣宋代風!先有王凱、江疏影主演、以宋仁宗(1010-1063年)為主角的《清平樂》,後有劉濤、周渝民擔綱演出的《大宋宮詞》,內容講述宋仁宗之父-宋真宗(968-1022年)與劉皇后(969-1033年)之間的愛情故事。不僅帶領觀眾了解北宋兩位皇帝事跡,也能一探大宋風採。

兩部劇都在服飾化妝道具上還原宋代風雅,除此之外,也儘量重現宋代后妃獨有的妝容-「珍珠花鈿妝」,在額頭、鬢角與臉頰上黏有一顆顆的珍珠,展現宋代特有的素雅與低調奢華。而女性會在臉頰、額頭等部位畫上或是貼上圖案的面妝,其實是中國傳統婦女的化妝方式-花鈿的一種。

愛美之心,人人有之,早在先秦時期,婦女就開始在臉上黏貼飾物或是描繪裝飾圖案了,這樣的化妝方式當時稱為「的」或「點的」。目前出土的戰國時期女俑,其臉上就點有梯形狀的三排圓點,學者推測這是早期花鈿的基本樣貌。到了漢代時,也依然能夠看到繪有圓點裝飾的女俑,據東漢訓詁學專著《釋名釋首飾》記載,婦女會用紅色顏料點在臉上,本是先秦時天子與諸侯之妾在月事來臨時表示不能進御的一種標誌,流傳至民間後,成為婦女必備的裝扮之一。

花鈿一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都沒有消失,更在隋唐五代時大為流行。唐代時婦女熱衷於在臉上畫出不同類型的花鈿,當時的化妝順序就可窺其一二:一敷鉛粉、二抹敷脂、三塗額黃、四畫黛眉、五點口脂、六描面靨(在臉頰酒窩處畫上小點)、七貼花鈿。從考古出土的唐代墓室壁畫,也能看到不少女性以花鈿裝飾臉部,甚至整張臉都是大大小小的花鈿。

另一個知名的妝容是在臉頰上的酒窩位置點上小紅點,稱做「面靨"。這個裝飾則與三國時代孫權(182-252年)之子孫和(224-253年)有關。孫和相當寵愛鄧夫人,有次不小心用水晶如意碰傷了她的面頰,儘管抹了藥膏,但藥膏中琥珀太多,使鄧夫人臉上還是留下「赤紅如珠」般的斑點。然而,愈是近看卻愈加美麗,從此蔚為風潮(諸嬖人慾要寵,皆以丹脂點頰,而後進幸。妖惑相動,遂成淫俗。)

上述三種妝容都在唐代大放異彩,宋代婦女也依然習慣用花鈿來裝扮自己,不過宋代的主流化妝風格已與唐代大不相同。詞人晏幾道(1038-1110年)的《菩薩蠻.嬌香淡梁胭脂雪》稱:「嬌香淡梁胭脂雪,愁春細畫彎彎月。花月鏡邊情,淺妝勻未成」,詞句描繪出宋代婦女臉上淺淡的妝容。這是由於理學盛行,不僅改變宋人的生活與思考方式,也連帶改變審美風尚,如文人蘇軾(1037-1101年)曾說:「幽居默處,而觀萬物之變,盡其自然之理」,有了追求自然的思想轉變,導致宋代審美普遍偏向清秀質樸,所以宋代女子妝容極為素雅,儘管仍有額黃、鴉黃(婦女塗額頭的黃粉)、眉黛、紅粉、口脂與花鈿等妝扮,但用色上相當典雅,不如唐代女性豔麗。

在淡雅的裝扮下,宋代花鈿的樣式不如前代多,但都非常精緻。且宋代后妃命婦們還流行在眉間貼珍珠作為花鈿裝飾,即前述「珍珠花鈿妝」。黏貼珍珠的位置,與唐代的花鈿、斜紅和面靨是相同的。這樣的打扮,可以從后妃命婦的畫像看到。由於珍珠相當稀少,因此在臉上黏貼珍珠的妝扮只流行在后妃之間,元明時期,婦女只有在重大場合才會貼上花鈿,到了清朝,花鈿就從婦女妝扮中消失。

從過去清宮戲《延禧攻略》的熱播,民眾開始注意到清代婦女流行的妝容,如絳唇妝,帶起了仿妝風潮,也讓往後的幾部古裝劇如《長安十二時辰》、《鶴唳華亭》除了專注服飾、道具、禮儀方面的考據外,順帶重現當時婦女流行的打扮,讓觀眾對於過去朝代的流行文化有更多不同層面的印象。

相關焦點

  • 宋代美妝博主的業務水平有多牛?素顏心機裸妝是人家玩剩下的
    其實,一對比我們發現,這正是對歷史的「神還原」,在故宮南薰殿舊藏的《宋代後半像冊》裡,記載了大概12位宋代皇后,其中有8位都是以這個妝容入畫的,可見它有多受歡迎。它屬於古代花鈿的一種,只不過以珍珠做裝飾是宋朝所獨有的。在宋代,女性對妝容的探索不止體現在各式各樣的花鈿上,底妝、眉毛、腮紅、口紅都是很有講究的,其創意之多、技術之高,讓現在的美妝博主們也大呼一個字——牛!
  • 宋代紅妝中的花鈿盛飾
    花鈿圖案既有簡單的圓形點狀和花形,也有生動複雜的動物圖案,或較為抽象的文字符號,一般位於前額眉心的位置。就分類而言,花鈿用金銀等金屬材料製成,稱為「金鈿」;金鈿鑲嵌玉石珠寶則稱為「寶鈿」;配以珠翠又叫「翠鈿」。就材料而言,花鈿的材質除了金銀、鉑翠、硃砂以外,還有彩紙、雲母片、珍珠、魚皮、螺鈿殼、魚鰓骨等材料,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以花卉植物為原型,用以妝飾。
  • 「文物眼中的歷史」古風遺韻——女子的花鈿紅妝
    【文物眼中的歷史】古風遺韻——女子的花鈿紅妝面貼珍珠靨的宋欽宗皇后容像。莫高窟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中展示了唐代女性的日常妝容和服飾。敦煌壁畫中飾有花鈿的女子形象。陳隋君口紅的色彩、眉毛的形狀、眼影的暈染……這些都是美妝界的熱門話題。在諸多化妝品中,花鈿有著悠久歷史,又最為女性所喜愛。
  • 《清平樂》觀劇指南:大宋最美妝容——珍珠面靨
    據悉,這也是還原了宋代流行妝容。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身上所著的鳳冠、翟衣、首飾、珍珠面靨,與歷史上畫像十分相似。除了在頭飾、妝容上,衣服上也裝飾有珍珠,故也有「珍珠衣」之稱。與盛唐妝容相比,兩宋時期的女子不再濃豔鮮麗,而是偏向於端莊、清秀。宋代女子以淡妝素雅為主的同時,又對面飾非常的重視。比如花鈿妝、面靨。而劇中曹皇后的「珍珠妝」就屬於面靨的一種。
  • 《花木蘭》口碑撲街,但木蘭妝容值得你了解
    劇中,花木蘭的妝容引發熱議,微博話題#花木蘭妝容#也一度衝上熱搜,很多人直呼接受不了這樣的審美。花鈿,畫於女子眉心部位,流行於唐朝。花鈿的樣式繁多,有紅、綠、黃三種顏色,其中,以紅色最多;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圓點、星星、月亮、幾何圖案等。做花鈿的材料很多,可以直接塗上去,也可以用珍珠、金屬片、花瓣、小鳥羽毛、蜻蜓翅膀等黏上去。
  • 花鈿
    梁簡文帝詩:「分妝開淺靨,繞臉傅斜紅。」即在形容這種妝飾,詩中的斜紅是一種和面靨配套的面飾。面靨在唐朝時依然風行,高承《事物紀原》中記載:「遠世婦人喜作粉靨,如月形,如錢樣,又或以朱若燕脂點者,唐人亦尚之。」從南薰殿舊藏的幾位宋代皇后像中可知面貼花鈿在宋代猶有餘風。製作工藝製作花鈿是將剪成的花樣,貼於額前,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發上。
  • 《清平樂》江疏影「珍珠妝」撞臉劉濤,論還原歷史誰更勝一籌?
    最近,有網友發現,待播劇《大宋宮詞》裡劉濤的"珍珠妝"與《清平樂》中江疏影的"珍珠妝"十分相似,雖然在不同劇中,但劉濤飾演的劉娥算是江疏影的婆婆。但其實細看還是有差別的,江疏影在劇中大婚之時,妝扮的是宋代后妃龍鳳花鈿釵冠形象。
  • 漢服妝容,面靨與花鈿的區別?
    花鈿       但是面靨,也叫妝靨,有時也同樣會被提及,而許多的同袍們對這兩者間的概念也有一些模糊,在這裡六為大家普及一下關於這兩者的區別       面靨是施於面頰酒窩處的一種妝飾 , 也稱妝靨。起初並不是為了妝飾, 而是宮廷生活中的一種特殊標記。當某妃例假來臨,不能接受帝王御幸,即在臉上點上小點,稱為點痣,也叫點「的」,女史見了,即不用列名,後來逐漸成為一種妝飾,而專門在嘴角邊所點的,即是面靨。
  • 清平樂帶火的珍珠妝究竟是什麼神仙妝面?不僅漢服,平時也好看!
    說到漢服妝面,從前的同袍,尤其是女生同袍都十分喜歡花鈿妝造,來自於唐朝的花鈿妝造可謂是受到了很多同袍的歡迎,花鈿嬌豔且明媚,且花鈿的造型依舊多種多樣,也能夠搭配各種風格的漢服,受到了大多數同袍的廣泛歡迎,但是最近,由於清平樂的熱播,顯然花鈿妝造已經不足以滿足同袍們對於古典妝容的追求了,而電視劇當中的
  • 清平樂還原了哪些宋代服飾對比圖 有網友評價「神級還原」
    通天冠服、龍鳳花釵冠、珍珠花鈿、烏紗帽……最近,王凱、江疏影主演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劇中人物的服裝、頭飾也在網上引起熱議,有網友稱展現了不一樣的宋朝風貌,也有網友評價「神級還原」。那麼,劇中都還原了哪些宋代特有的服飾?
  • 漢白、唐紅、宋雅、明素,絕色「中國妝」的變遷史
    秦朝Qin Dynasty丹鳳眼型·櫻唇妝秦朝的妝容是由先秦時期流行的的「粉白黛黑」式的素妝,向漢朝明麗典雅的紅妝轉變的過程。在眉妝方面,秦朝女子偏好橘色系的妝容,眉妝的流行甚至延續到漢和唐,是經典一點眉。
  • 《清平樂》江疏影造型絕美,原來在宋代有原型,你覺得怎麼樣?
    在歷史上從周代一直到明代,中國后妃禮服中最隆重的禮服上的典型紋飾一直是翟翬雉紋。明亡後,朝鮮王國的王妃們繼續使用翟鳥紋禮服。有時候韓國穿著禮服向世界展示「文化」,內心就會有些不平。因為這是屬於我們的文化。我們一直以來都覺得宋代服飾的關鍵詞應該「雅」,平淡而雅芝。
  • 夏日出遊妝容來襲,你的化妝包開始吃灰了嗎?
    既然衣服都已經更新換代,妝容當然也得跟上時尚的步伐。要說什麼樣的妝容最適合出遊?那肯定是少女感十足的果汁妝和仙氣十足的創意妝容,再搭配上靚麗的小裙子,絕對是仙女本仙。今天就教大家兩款超級實用的出遊妝容——夏日汽水妝和氣質珍珠裝。集美們,快拿出角落吃灰已久的化妝包,一起來學習吧!
  •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宋代女子是如何打扮自己的
    唐代宋代女子貼花鈿成風,花鈿,是貼在眉間和臉上的一種小裝飾。唐代花鈿的材料十分豐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還有用紙、魚鱗、茶油花餅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來做花鈿。唐代古代已經有了口紅,口紅也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塗在嘴唇上,可以增加視覺效果。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 白鳳九的鳳尾胎記花鈿
    花鈿(diàn)是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起源歷史關於花鈿的起源,據宋高承《事物紀厚》引《雜五行書》說: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故稱之為「梅花妝」或「壽陽妝」。在唐代,花鈿除圓形外,還有種種繁複的形狀。花鈿,是將剪成的花樣,貼於額前。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說韋固妻「眉間常貼一鈿花,雖沐浴、閒處,來嘗暫去」。
  • 《清平樂》「珍珠妝」太驚豔,網友:好想穿越到宋代……
    尤其是「珍珠妝」可謂對宋朝女性妝容的神還原,對劇組真是一個大寫的「佩服」!在我們的印象中,珍珠可作為飾品戴在身上,萬萬沒想到,在古代,竟然以臉部妝容的形式出現,關鍵還如此驚豔,難怪很多網友驚呼:好想穿越到宋朝.除了珍珠妝容之外,劇中各位嬪妃們美膩的首飾,也是頗具特色!
  • 說一說古代女子的那些妝容
    說到古代女子的妝容,你是不是會想到,古裝劇裡面的那些翩翩美人,隨著近幾年的漢服流行,古風也開始流行了起來。很多人都愛上了古代的這些偏偏妝容,再搭配上美美的漢服,簡直不要太好看,本身小編也是一個頂級的漢服迷,加上漢服控。
  • 仕女畫裡的時尚風——在宋代看美人
    文/陸夢嘉近期大熱的電視劇《清平樂》因為高度還原宋仁宗時期的服飾妝容而備受關注。劇中的女性角色均以柔美淡雅的形象展示在銀幕前。無論是服裝、珠翠還是妝容都共同表現出美人的文弱清秀。讓人不禁產生好奇心,這一千年前的宋代的審美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 各朝代的妝容特點(新人古風寫作素材)
    1.秦的女子偏好橘色系的妝容,眉妝的流行甚至延續到漢和唐,是經典而且被扶桑所學習的一-點眉。重點是眉心濃,眉頭和眉尾淡。秦和漢代唐代最大的差別,就是眼妝,具體的說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眼線。秦女喜好將眼線畫得長和濃,使眼睛呈現明顯的丹鳳眼型。
  • 盤點女演員額間花鈿,向海嵐的楊貴妃驚豔,何花的孟婆新娘妝好美
    以前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覺得女演員額間畫的花鈿挺好看的,給原本精緻的妝容增色不少。原本以為這只是現代人的創意,但是在百度搜了一下,卻發現古時候老早就有了。果然,愛美的人從古至今都是大有人在,而我們中國人也都是非常聰慧的。至於花鈿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解釋的還挺詳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