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奧食卡愷賢廚道」關注並置頂
從廚之路,
每天有 老朋友 陪伴,真好!
☆☆☆
3月26日,2019年「亞洲50最佳餐廳」(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於澳門永利皇宮宴會廳揭曉。中國大陸有二家餐廳入選,福和慧排名第29比去年上升了一位,其實,這不是福和慧 餐廳第一次獲得這樣的國際獎項,他可是拿獎拿到手軟啊!
對於一個做素食的餐廳能頻繁獲得國際大獎,我相信這位大廚一定 不(hen)簡(Li)單(hai),那麼大家是不是都想了解一下呢?
TOny Lu盧懌明
福系列餐廳行政總廚、
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顧問主廚、
北京四季酒店顧問主廚、
上海文華東方酒店顧問主廚。
▼
▶用心「烹飪」自己
Tony16歲進入廚房,21歲就引領一幫老師傅成為廚房老大;24歲下海賣水產成為供應商,但是別人賣海產只是單純的賣,Tony卻還會教顧客怎麼烹飪自己的產品,這在當時的市場上是絕無僅有的現象,可即使這樣Tony還是深感無力,畢竟隔行如隔山。
於是,25歲時又去西餐廚房做學徒,在那裡,Tony學會了最重要的事情,對待工作一定要有嚴謹的態度,而這一點影響Tony至今;而在26歲時Tony又重返中餐廚房。現如今,他已成為北京四季酒店、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上海文華東方酒店、上海福系列餐廳等多家著名中餐廳行政主廚及顧問主廚。
儘管在他人眼中,Tony早已屬於成功人士,行內精英,但是他卻沒有絲毫傲慢,對人則是禮待有加,不僅用心烹飪各式菜餚,也在用心「烹飪」自己。
▶既遵循市場,又要保留本心
為了保持對行業的敏感度,盧懌明把大量不工作的時間都花費在試吃上。「不工作的時候還在吃飯,要了解這個行業的潮流。一天最高紀錄吃了6頓,包括街頭小吃。做這行,吃飯已經不是享受的過程,大多是抱著觀摩的心態去吃,腦子不停地轉。看菜單,是從職業的角度去看。即使放假,還是改不掉這個毛病,看食物、看環境、看擺盤。」
除了對美食有著專業的眼光和嚴苛的要求,他還會從一個商人的角度十分精準地去看待餐廳的經營和管理,「你開餐廳不是開給自己玩的,要遵循市場規則。」
即使這樣,Tony所在的餐廳卻並沒有濃厚的商業氣息,「福1015」、「福1039」講究的是家宴的感覺,而福和慧卻是素食,但與傳統素齋不同,福和慧提倡的是素食新概念,即健康素。他們希望人們經過一天的忙碌生活後,能在這裡感受到由內而外的清靜,食物自然也是樸素的。
「我們希望人們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來吃素,不能提到吃素,就認為是乏味的、難以下咽的」。當然,Tony也承認,如果將素食與宗教聯繫在一起,那麼客源將會大大減少。但是在遵循市場規則,最大限度的招攬食客的同時,Tony也並沒有忘記開設福和慧的本心,絕對不會製作仿葷菜,「齋口要齋心」。
別看現在的福和慧廣受追捧,開業前也曾遇到各種的困難和挑戰,除了食材的限制外,餐廳員工的招聘也是極為不易的,為了最大限度的尊重食客,餐廳是不允許出現任何動物製品的,這也就意味著員工在工作時間內是沒有任何動物製品可以食用的,令人意外的是,福和慧百分之九十八的員工並不是素食主義者。
▶會做葷菜的廚師更能做好素食
嗯,Tony也不是一個素食主義者,他除了福和慧,其它的餐廳都會做葷菜,可能有人會質疑,做葷菜的廚師做出來的素菜真的會好吃嗎?但是,正因為Tony會做葷菜,他創作的素食才更美味。法餐、粵菜、本幫菜、淮揚菜等等都是有它們自己獨特的烹飪方法的,Tony會利用自己所擅長的各類烹飪方法去研製素食菜品,「烹飪都是相通的,但是創作的過程卻是天馬行空的。」
▶食評人(粉絲)眼中的福和慧餐廳,值得米其林素食餐廳二星
對於這樣一家素食餐廳頻繁獲得國際大獎,我相信一定會吸引不少食評人的關注,那麼福和慧在食客眼中又是怎麼樣一家餐廳呢?他的菜品,食客又是怎麼樣評價的呢?下面就是一位美食達人對福和慧餐廳用餐的體驗和總結,(內容來源公眾號: Shuman食素小札)
『福和慧的這套套膳使用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類型的食材,融合了本幫菜粵菜法餐日餐的做法和審美,從菜單設計,出品到服務生的侍菜都有不俗水準,最終呈現出有差異度但彼此和諧的美妙結果。我覺得它完全值得米其林素食餐廳二星』
附 食評人對福和慧餐廳用餐的真實體驗和感受:
第一道:
三個開胃菜。
三個當中,印象深刻的是花椰菜,圖中綠色的紙狀物質是脫水的花椰菜片。
我之前在一些生食餐廳吃過類似技法的片,但之前吃的口感是軟軟的類似果丹皮,但福和慧的是脆的。這要求廚師精準掌握厚度,烘乾的時間和溫度。
第二道:
「三品」,傳統的中式素食,但能吃出來乾淨純粹的感覺,而不是很多餐廳的油膩和敷衍。
第三道:
滷菇茶呈現的方式很有意思,看圖片感受一下,用玻璃杯盛湯。味道非常棒,用了恰到好處的中藥材,喝下去暖暖的很舒服。
此道之後越來越有意思了。
第四道:
芋蓉角,非常耗工的菜,中間的餡是芋頭丁再加上另一種丁(依稀記得是蘋果丁,但不確定,當時被茶吸引了注意力),兩種丁一個糯一個清脆多汁,假如全是芋頭吃起來肯定膩。
第五道:
蒸豆腐配桃膠,看起來晶瑩剔透,吃起來更覺精彩。
有三個點:
1. 豆腐的質地和味道,豆味濃鬱,沒腥味,味道上感覺是濃縮了5塊豆腐的精華,但質地卻跟嫩豆腐差不多,極度絲滑柔順。我和Miya吃完第一口,不約而同抬起頭來看著對方,「這豆腐不錯!」;
2. 桃膠,咱們在家裡通常拿桃膠來煮甜品,煮出來質地是軟乎乎滑溜溜的,但福和慧的桃膠味道是鹹的質地是彈牙的,我猜廚師應該重塑了桃膠的結構再加了少量寒天之類的凝固劑;
3.桃膠跟豆腐用特製的醬汁串聯起來,交相輝映,真是妙不可言!
第七道:
是竹蓀湯,看起來簡簡單單,但背後的用心可不少。
1.竹蓀選用了沒完全開傘的鮮竹蓀(服務員姑娘介紹「竹蓀蛋」,但實際上應該是竹蓀蛋和成熟竹蓀中間的階段),結果是肉質更厚更有彈性;
(大約是這個狀態的竹蓀,圖片來自網絡)
2. 湯的味道鮮美又單純,濃度掌握得剛好,不是水水的,也不是厚重的稠稠的。
要是非要挑毛病,這道菜唯一的缺點是其中青菜的一片葉子上有一個很小的蟲洞。
不過完全理解,福和慧這樣受歡迎&高水準的後廚每天工作壓力不是我們能想像的,出現一個迷你小失誤再正常不過。
第八道:
澳洲黑松露配北海道米飯,它與蒸豆腐配桃膠並列我心中的第一,吃第一口我忍不住微笑,吃第二口簡直要感動哭。
這道菜上菜的方式讓人從頭到尾有一種儀式感,在這兒不劇透,味道也不描述,放張圖片,有興趣的去試試。
至此,套餐中的鹹味菜餚上完了,服務員走過來問我們要不要點一份隱藏菜單,我們點了,具體是啥在這兒也不劇透,挺好玩兒的。
🍨接下來是甜點🍨
甜點有七樣:豌豆苗雪芭配蘋果湯,黑芝麻冰淇淋,白芝麻奶凍,枸杞糕,松露巧克力,櫻桃,核桃酥。
(豌豆苗配蘋果湯,這時蘋果湯還沒淋上去)
其中豌豆苗雪芭最出乎意料,黑芝麻冰淇淋的造型最有禪意,核桃酥最質樸溫暖,沒有不美味的東西。
(黑芝麻冰淇淋)
(核桃酥)
(枸杞糕)
但整體來說,我覺得福和慧甜品與鹹味料理比起來稍遜一籌,他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松露巧克力)
還有一個小細節,甜品中一隻櫻桃的梗從頂端往下有點發黑了,櫻桃果本身味道沒問題,但發黑髮棕的梗表示它過了最新鮮的時刻。這樣的櫻桃當然可以入菜,但福和慧把整個櫻桃帶梗擺上桌的做法可以再商榷一下。
🍶現在來說說配茶(tea pairing)🍶
第一道是洛神花玫瑰泡沫飲。第二道是來自臺北的白毫烏龍茶(又名東方美人茶)。
第三道是沉香煮水,第四道是冰滴黃茶。除了第一個有點弱之外,第二個開始漸入佳境,沉香水和冰滴黃茶讓人印象深刻。
(沉香煮水)
具體滋味我不描述,總之讚嘆福和慧的創意和巧思,茶和菜配得非常好。
我覺得以茶配菜是很值得中國廚師們研發的方向,西方人喜歡酒來配菜,高級餐廳裡都有專門的配酒師(sommelier)。
對咱們中國人來說茶和飯是更適宜/雅致的餐飲方式。現在國際上對中國茶和菜餚的興趣越來越大,咱們理應借勢把中國的茶&飯文化傳播到世界。
(冰滴黃茶)
食客用餐感受:
福和慧是我目前試過的全球最佳素食餐廳,我很不情願這麼說,但是它比我之前實習的紐約米其林一星素食餐廳NIX出色,我覺得它完全值得二星。
本文素材來源:大廚去哪 及 食素小札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環球星廚》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