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絲綢之路的作用和意義有哪些?

2020-11-18 騰訊網

歐亞絲綢之路指的是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絲綢之路連接了東亞、中亞、印度、西亞、地中海等世界幾大文明圈,對推動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社會進步有很大的意義。

首先,絲路上的商隊從西方運來稀有動物、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再從中國運出絲綢、茶葉、瓷器等貨物,這些商品豐富了各國人們的日常生活。

其次,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原的鑄鐵冶煉,鑿井等技術傳入西域,促進了西域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四大發明、 絲織技術、漆器工藝等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向世界各地, 促進了世界文明進程。

其三,絲綢之路開通後,西域各國各派使節來中原朝見,密切了中原王朝與西域的政治聯繫;同時波斯、羅馬等帝國也遣使來中國,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其四,佛 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成為很多人的信仰, 並沿著絲綢之路 的分支,傳播到朝鮮半島、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另外,絲綢之路在促進民族交融、藝術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有重大意義。

文章來源於:新華絲路

相關焦點

  • 絲綢之路的衰落,亞洲被殖民時代的開始——達伽馬打通歐亞航線
    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早在漢朝時期,東西方就已經通過絲綢之路進行貿易溝通了,但是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絲綢之路卻在明朝末年衰敗,其中個由,不管只是絲綢之路的衰落,更加是一個時代的崛起。
  • 「絲綢之路」的意義被放大了,它和我們想的並不一樣丨活動實錄*贈書
    那我們當然可以理解,中國出口絲,不可能直接賣到羅馬,會經過很多中間商,那另一方面也證明了,絲綢之路不是一條大道直接通到羅馬。因此,「海上絲路」一詞,我覺得有點中國中心論了,因為印度洋貿易之最大宗者不一定是絲,即時是陸地的絲路也不一定是絲。絲商品可能有兩個高峰期,漢代和唐朝有駐軍時期,絲是軍餉嘛。因此甚至有人提出絲綢之路和香料之路平分秋色的說法。
  • CCTV-2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解密絲綢之路的財經密碼
    公元前2世紀之後,一個龐大複雜的道路網絡,開始出現在歐亞大陸。它從東方繁華都市的長安出發,跨越中亞,最終進入歐洲。今天的世界,將這條古老道路稱為絲綢之路。 歷經數千年的修建,絲綢之路已經像一張網,把整個歐亞大陸的不同種族、國家,緊密編織在了這張交通網絡中。網絡暢通,文明前行的腳步富足而輕盈;交通閉塞,歷史呈現的則是貧瘠和荒涼。
  • 絲綢之路是哪條路,你知道嗎
    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中國與歐亞各國的重要陸地交通路線,主要從長安經甘肅涼州抵達對外通商的敦煌。由敦煌出發通往歐亞各國的商路有兩條:一條沿崑崙山北麓,經今新疆境內翻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南部,途經大月氏(今阿富汗境內)、安息(今伊朗)諸國,抵達地中海,或南行至身毒(今印度),此為南道;一條沿天山南麓西行,經今新疆境內翻越蔥嶺北部,途經大宛(今費爾幹納盆地)諸國,再西行抵達大秦(羅馬),此為北道。
  • 胡波: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三大原則
    最後,歐亞大陸地緣政治格局變遷的需要。 由於長期的政治動蕩和經濟發展滯後等原因,中東、中亞及南亞弧形地帶的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猖獗,嚴重威脅亞太及歐洲地區的安全,出於反恐與維持歐亞大陸總體穩定的需要,中美俄歐等世界重要政治力量均希望該地區能實現經濟轉型和快速增長。
  • 草原絲綢之路主題公園,空中的哈達飄向遠方,為草原祈福幸福安康
    「草原絲綢之路」主題公園,空中的哈達飄向遠方,為草原祈福幸福和安康[2020年9月7日(周一)呼和浩特市「草原絲綢之路」主題公園]圖文/玉文葉子雙行記「草原絲綢之路」主題公園,是呼和浩特市2016年園林綠化重點建設工程之一,也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慶的迎慶項目之一
  • 絲綢之路: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上篇)
    絲綢之路其實並不是一條明確的路,只是一個通道,或是一個交流帶。這個通道是東起中國、西達歐洲、連接歐亞大陸的交通帶。絲綢之路的路線、興衰、物品交流、作用及影響等,都值得不斷地深入探討和研究,這也是我們今天探索「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份必要的歷史資源。 01絲綢之路到底有幾條路線?
  • 亞歷山大、漢武帝、唐太宗眼中的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是一個總是被提及的概念 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 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 共同打造利益共同體
  • 2020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年會落戶廣州
    為增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在原中國國家文化部的支持和指導下,於2016年10月倡議發起並成立了「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在「2020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年會」開幕儀式上,文化和旅遊部領導表示,希望本屆年會能夠為劇院聯盟成員單位間提供一個開拓新思路、貢獻新智慧的平臺,凝聚全球劇院合作共識,增強藝術家們繼續創作的信心。面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劇院聯盟要充分發揮重要的窗口作用,各成員單位更應該守望相助、團結合作,共同戰勝困難。
  • 牛汝極:天山是亞洲文明交匯的軸心 沒有天山就沒有絲綢之路
    由於天山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南有青藏高原,西有帕米爾高原,北有阿爾泰山,東有準噶爾界山,這種複雜的橫亙地形,對環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處在西風氣候帶上。地球上的氣候帶從赤道到南北極,依次是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寒帶。大山若是沿緯線分布、東西向延展,就會與地球表面的氣候帶方向一致,坐落在一個氣候帶中。
  • 文明的地圖:一部絲綢之路的風雲史
    但她的顱容量跟現代人還有很大差別,所以科學家只能將她歸類為原始人類,而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人。從已發現的化石來判斷,人和猿分化的時間大概是在750萬年前:大約300萬年前有了非洲猿;大約200萬年前出現了會製造工具的能人;大約150萬年前出現了直立人,直立人不但會使用工具,可能還會用火。
  • 【新書推薦】絲綢之路新史
    既有官員刻意埋藏保存的文書,也有目不識丁的當地居民利用官方文書做成的鞋墊和壽衣。作者探討了絲路上從長安到撒馬爾罕的七座綠洲,那裡聚集著商人、使節、朝聖者和旅客,信仰著從佛教到祆教的不同宗教,有著非常寬容的國際化氛圍。  本書試圖告訴讀者,從來沒有一條單一的連續的絲綢之路,有的只是東西方之間的一連串市場。
  • 絲路錢幣見證歐亞王朝更迭
    至今,7這個數字在具有波斯文化底蘊的族群裡面仍然具有吉祥的意義。  據出土文物證明,瑣羅亞斯德教至少在公元前1100年就已在兩河流域和今伊朗地區流行,在公元前550年—前330年,成為波斯帝國的國教,並在薩珊王朝臻於全盛,傳播到中亞廣大地區。而上古波斯早已有密特拉(太陽神)信仰,崇拜聖火也就是光明之神當屬自然天成。
  • 《絲綢之路新史》: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
    在我看來,這本書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把我們腦子裡以前有絲路的概念接二連三推翻,最終引發的是對絲路歷史概念的重新還原和整體刷新。       這條路從唐代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到達新疆,經南線或北線在喀什匯合,一條南下前往印度,另一條橫穿歐亞大陸最終抵達羅馬。在李希霍芬的地圖中,絲綢之路標識明確、鋪設完好,一路暢通。
  • 潤滑脂的作用有哪些?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有關潤滑脂的作用有哪些的相關知識,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進入我們的生活,很多小夥伴們都在猶豫不知道哪一款的汽車比較好,現在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潤滑脂的作用有哪些的相關知識吧!
  • 探秘央視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每一幀都震撼靈魂!
    該片以國際視野,經濟視角,從歷史、現代、未來三個層面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貿活動進行一次全新的梳理。從歷史中感受商業文明的智慧,紀錄當下商業活動,感知絲路商貿的活力,展望未來,預見世界的經濟格局。除了記錄古老的商業文明遺蹟,該片還記錄了當下鮮活的商業故事和人物。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一帶一路」?它有怎樣的由來?與古絲綢之路是什麼關係?
  • 探尋絲綢之路起點 《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作品研討會在蓬萊舉辦
    昨天,《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作品研討會在蓬萊舉行。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人間仙境」,論絲路、品著作、談歷史、話仙境,探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蓬萊起點和陸上絲綢之路的東部起點,開啟了一場絲綢之路文化研究的學術盛會。
  • 馬友友與絲綢之路2016北京音樂會
    馬友友為多部電影音樂配樂,其中包括布萊德·彼特主演的電影《西藏七年》,李安《臥虎藏龍》。馬友友學過小提琴、中提琴、鋼琴,最終選擇大提琴。馬友友畢業於哈佛大學和茱莉亞音樂學院。多年以來,馬友友到處發掘各國各民族優秀的音樂家,大膽地用自己的大提琴與中國的琵琶、笙和尺八、印度的鼓.東西方各種樂器同場演奏,同時也把這些音樂家和他們優秀的作品介紹給美國的聽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給這樣一個計劃取名叫絲綢之路?馬友友的想法非常浪漫,在他看來,絲綢之路正是「古代的網際網路」,代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他要將這一切融入到音樂之中。
  • 絲綢之路「酒先鋒」
    《周易學說》引王逢曰:「酒食,德澤之謂也;九五之君,當天中正,以澤乎民」,謂美酒與美食和美德並列為「貞吉」,是中正祥和的象徵。《易經·孚卦》「九二」爻辭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以「鳴鶴」「好爵」比擬誠信須溝通引起共鳴,始能發揮作用。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酒」為正大光明、剛毅堅強、坦誠率真、不懼艱險、和衷共濟之象徵。
  • 古DNA研究:洞察歐亞東部大陸人群歷史
    1、舊石器時代的歐亞東部大陸有過哪些現代人群?  古DNA為我們提供了近距離觀察遠古人群遺傳分布、遷徙路徑和互動網絡的獨特窗口。  這些不同的人群及其祖源成分,突顯出舊石器時代晚期生活在歐亞東部大陸人群的多樣性,以及該時期人群遷徙與融合歷史的複雜性。  2、新石器時代的歐亞東部大陸有過哪些現代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