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年畫遇上「聖誕節」,是惡搞還是文化融合?網友:瞎畫!

2020-12-27 騰訊網

導讀:

中國風年畫遇上「聖誕節」,聖誕老人神似姜子牙,網友卻說:瞎畫

文@動漫迷世界;圖源網絡

大家好,歡迎來到動漫迷世界~

「聖誕節」在國外,就相當於咱們中國的春節,由於國內外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每逢來到「聖誕節」,國內外都一片歡騰的景象,其實對於國內的人兒來說,聖誕節只是玩耍和收禮物的藉口~

而聖誕節前的一個月,到處都能看到「聖誕節」的元素,氛圍感十分濃厚。而聖誕節的元素其實也很簡單,也就是紅色的襪子、紅色的聖誕老人、綠色的松樹,還有麋鹿和彩燈等等。

總而言之,聖誕節可以用四種顏色概況了,那就是:紅、綠、白、黃四色。

聖誕節既然作為國外最盛大的節日,但與咱們國家傳統節日毫無相關,因此當國人在聖誕節狂歡時,總有人冷嘲熱諷說這是「過洋節、崇洋媚外」等等話語。

要是這些人看到咱們中國風年畫遇上「聖誕節」,描繪出擁有聖誕氛圍的中國風年畫,他們會不會氣到跺腳呀?

「三頭六臂」小哪吒

現在提起「哪吒」這個名字,都會立馬想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那個黑眼圈的形象,實在是太讓人印象深刻了。

不過動畫中的哪吒,與下圖中的哪吒相差很遠,下圖的哪吒就很正統的年畫娃娃形象了,但這花紋就很有聖誕元素了,龍三太子爪裡還抓著個小禮物呢!

牛魔王、壽星公

其實紅色也是咱們中國傳統的喜慶顏色,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能看到,印著中國神話傳說的英雄人物,以此來寄託美好的寓意。

所以當下圖中的牛魔王和壽星公,穿著亮堂的紅色衣服,也讓人覺得像是穿著喜慶的新年衣服,殊不知到處可見的聖誕元素。

孫悟空、門神

孫悟空和哪吒一樣,都是國漫最喜歡的中國神話傳說人物之一,金箍棒是孫悟空的隨身物品之一,但是下圖中的孫悟空手裡卻不是拿著金箍棒,而是拿著聖誕節獨有的拐杖。

門神是咱們過年的時候,貼在門戶上的守護神,深受國民的愛戴,要是被傳統觀念的老人家,看到門神穿著一套聖誕裝,頭上還戴著聖誕帽,估計會氣暈過去了吧?

鰲拜、財神

實不相瞞,第一次知道鰲拜的存在,就是從周星馳的電影中看到的,當時覺得這個鬍鬚大漢真的太壞了。現在看著假裝威嚴的鰲拜,還覺得怪可愛的呢~

傳聞中聖誕老人會在平安夜,給大家的襪子裝禮物;這樣「送禮物」的設定,在咱們國內也有同樣的,他就是財神爺,估計大家比較想得到財神的禮物、多過聖誕老人的禮物吧?

中國風年畫遇上「聖誕節」,是惡搞還是文化融合?肯定有網友說「瞎畫」了,不過不同的人就有不一樣的看法,不知道你們的看法是如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和我們一起互動討論喲!

本文為「動漫迷世界」原創首發,圖片均來自網絡,未經同意私自轉發抄襲,一經發現必維權舉報到底!

相關焦點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年畫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價值」論壇圓滿落幕
    論壇現場「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系列活動是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業務指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手藝網、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年畫盛會。
  • 楊柳青年畫傳承人走進天大,手把手教你做年畫!
    又是一朝年將至,欲尋年畫楊柳青。兩個月後,我們又將伴隨時光的腳步迎來新年。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同於萬聖節,也不同於聖誕節,這是只屬於我們華夏子孫的節日。它象徵著團聚,代表著今年之末,明年伊始。而家家戶戶也會張燈結彩,貼聯掛畫。那你是否有真正了解年畫的來源,是否體會到那蘊藏於畫作中的美麗。
  • 中國五大年畫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是中國漢族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寄託了人們對風調雨順、農事豐收、家宅安泰、人馬平安等祈福迎財、驅災避邪的美好願望
  • 豐富年節文化,推動年畫創新——2021中國年畫傳承發展大會成功舉辦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鍾建波,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王磊,山東省濰坊市市委副書記、市長田慶盈,山東省濰坊市副市長馬清民,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付俊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雅芳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大會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中國文化報社社長劉強主持。
  • 武強年畫,是中國北方最大年畫產地之一,被稱「東方聖經的圖解」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的文化,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武強年畫,是中國北方最大年畫產地之一,被稱「東方聖經的圖解」。武強年畫始於宋元時期,到清康熙、嘉慶年間進入鼎盛階段,據文獻記載,除縣內有星羅棋布的年畫作坊外,在全國還設有180多處年畫印刷點和批發莊。
  • 惠山泥人、楊柳青年畫…中國文旅博覽會一展看盡運河文化帶風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即將於9月17日開展的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以下簡稱「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將設大運河文旅展區,眾多地方特色濃鬱的文創產品、非遺工藝品和地方特產集中亮相,將呈現一場別樣的文旅盛會。 無錫惠山泥人、滕氏布糊畫……多元工藝品再現歷史 運河繁華在,文化韻味長。
  • 情人節特刊 | 翻開1000年前的年畫就知道愛情女神的模樣:中國四大美女年畫賞析
    其實,作為中國農業文化的百科全書,木版年畫裡的四大美女圖是這樣的: 這是我國最早出土的木刻年畫,1909年在甘肅發現的南宋平陽木刻年畫《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也稱為《四美圖》,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四位古代美人。綠珠左手提裙登階,回眸又望右手所持的玉麒麟,風情畢現;王昭君身著異族服飾,執筆修書,神情沉鬱;趙飛燕金飾玉佩,袖手昂頭,志滿意得;班姬持扇列後,文靜矜持。整個畫面素色,講究線條,一派清穆之風。」
  • 「文脈頌中華」年畫迎新春 300餘幅精品木版年畫亮相蘇州
    作為春節的重頭戲,年畫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在濃墨重彩中傳遞著新年的喜慶與吉祥。1月8日,中國·蘇州第二屆國際木版年畫展在蘇州開展,共展出精品木版年畫300餘幅,包括中國木版年畫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及藏品、中國木版年畫新傳承人作品、王樹村藏北京木版年畫、越南等國民間木刻版畫作品等。
  • 滑縣木版年畫,你知道那些畫中的神像都代表什麼嗎?
    滑縣木版年畫的畫幅較大,小幅的年畫相對較少,大多是紙牌畫和扇面畫。由於按照大小劃分不夠明確,根據年畫的載體劃分起來則更加清楚明了。主要可以劃分為:中堂畫、軸畫和扇畫。 中堂畫,是指貼在房子堂屋(正房居中的一間)正面牆上的年畫,年畫內容幾乎都是神像,尤其以滑縣獨有的《全神圖》最為常見,除此之外其他神像也可以作為中堂畫,比如組像畫《五像》、《三像》、《文武財神》,以及單像畫《佛祖》、《獨坐天》等,中堂畫是滑縣木版年畫中最為常見的形式,在過去家家戶戶的堂屋正面的牆上都要張貼神像畫用於祭拜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讓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讓藏品走出庫房,組織了「典藏活化」系列展。
  • 西安扇子哥街頭畫鼠年年畫,說起傳統年俗文化扇子哥兩眼放光
    1月21日,臘月二十七,西安書院門,西安扇子哥席地而坐,畫鼠年年畫,遊客和市民被扇子哥筆下活靈活現,寓意深厚的鼠年年畫吸引,紛紛用手機拍攝著扇子哥和他的鼠年年畫。說起自己筆下的傳統年俗文化,扇子哥兩眼放光。
  • 「鰲拜」眼中的聖誕節,我們賦予了它很中國式的東方色彩
    今年唯一不同的是,不僅我們遇上了最苦難年,整個國際社會都遇上了最苦難年,於是很多爭執都在疫情的不斷肆虐下或消除或彌合。這也是疫情所教給人類的,在巨大的危險面前,相互抱團,相互取暖,相互幫扶,共同難關,於是今年的聖誕節,大家更關注的是心理安慰與消費欲望。
  • 春節到想念老北京木版年畫 換上新年畫才算是過年
    「現在已經刻了有七十多塊板子了,前兩天正在印灶王爺的年畫,印了有幾十張。」一走進來,老闊就如數家珍地介紹起他手工刻出的木版年畫。老闊1959年出生在北京,打小就對民間藝術情有獨鍾。小時候,別家孩子都在胡同裡撒歡兒胡鬧的時候,老闊就和幾個小夥伴一起,琢磨起用廢舊木板給家裡打家具。「幾個小孩老湊一堆兒在那瞎搗鼓,被我師傅看見了,他就開始教我們學做木匠。」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實際上,中日兩國隔海相望,近在咫尺,在文化藝術上交融互鑑,綿延千年。自古以來,兩國人民保持著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密切交流。文學如此,美術亦然,日本浮世繪的興起與中國明清木版年畫有著緊密聯繫。
  • 箏哥藝述丨胡光葵:中國新年畫領軍人
    2007年被四川省文化廳命名為首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綿竹木版年畫的代表性傳承人」;2015年被四川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組織評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2016年被四川省人社廳和四川省文化廳聯合表彰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2017年被德陽市人民政府聘為首批「德陽首席技師」;2018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2019年被四川省委組織部
  • 一起來四川的年畫村 體驗木板年畫製作的奧秘吧
    四川綿竹的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江蘇桃花塢年畫並稱為「中國年畫四大家」,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綿竹年畫是世世代代民間畫師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體現巴蜀人民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風尚。
  • 年畫王 正午
    身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楊家埠木版年畫的代表性傳承人,楊洛書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常年銷往世界各地。木版年畫為楊洛書打開了通往世界的窗,人們稱他為「中國年畫王」。但他說,他只是個「一輩子喜歡年畫的老人」。
  • 勿忘初心 方得始終 ——年畫《玩藝兒》創作感悟
    2019年,李霞老師創作的年畫《玩藝兒》參加中國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並被選為進京展作品。  針對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的創作,作者選擇了年畫這一民間藝術表現形式。這幅年畫通過表現通俗的市井孩童與街頭賣藝人的場景,體現出我國對於傳統文化藝術的廣泛傳播。任何藝術只要進入了大眾視野,並且成為大眾娛樂的主要方式,這種藝術就會變得極其富有生機。
  • 《年畫·畫年》:創新視聽表達語態,描摹年畫的過去與未來
    俗語說,「有錢沒錢,買畫過年。」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過年貼年畫是流行於大江南北的民間習俗,年畫因此成為中國人春節最重要的圖像元素之一。 在千年的文化傳承中,年畫這門獨特的藝術形式講述著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故事,散發出雋永的魅力和穿越時代的意義。
  • 「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傳承發展大會舉行
    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為推動傳統年畫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營造年節氛圍,近日,「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傳承發展大會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行。主辦方供圖據介紹,「中國年畫·美好生活」——2021年畫系列活動重點開展「一場大會」「一場研討」「一場展覽」,旨在大力彰顯年畫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力量,著力營造全社會喜愛年畫、欣賞年畫、消費年畫的傳承氛圍,探索形成傳統工藝項目振興的有效模式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