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由己造,福自己求:人活到最後,拼的是「本命」和「天命」

2020-11-17 騰訊網

《了凡四訓》有言:「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這番話大概的意思是,我們的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它發展的趨勢怎樣,走向何方,都由我們人來決定。而自己的福分,大部分是由自己爭取回來的。

人活著,不僅僅是活著,而且還要有一顆「不服」之心,不服老,不服壓力,不服時光。相反,我們要懂得接納,學會順其自然,順從我心。

什麼是「我心」呢?人之心意,並非是簡單的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要遵循你命運的軌跡去做人,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有些人就認為,我命由我不由天,為何我們還要順著命運的軌跡去做人呢?

和天地相比,我們人就是滄海一粟;和高山大河相比,我們人就是世之煙塵;和寰宇相比,我們其實只是一瞬間的過客罷了。

就像四季的輪轉,我們無法逆轉;就像日升月沉的規律,我們無法打破。如此說來,我們人,不是要和大環境對抗,而是要選擇順從它,接受它。

無論在什麼環境之中,終究都會有「規則」的存在。我們不管是信命也好,不信命也罷,想要成事,你就必須要懂得「順道而行」。

所謂天之道,人之道,地之道,塵世之道,眾生之道,劫緣之道,輪迴之道。不管是什麼道,都是世間運轉的規律,不順從,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

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曾有一位僧人說過這樣的話:

你的命再好,可如果不去歷劫錘鍊,終究只會浪費了機遇,消耗了光陰,最後一無所得。就算你的命再差,可如果能經歷千轉百回,終究能有所成就,安穩一生。

這番話,其實有它積極的人生道理在裡頭。

想想看,這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物。就像是天上掉餡餅的事兒,如果你不跑去搶,那麼你也拿不到那塊免費的餡餅。

所謂「天道酬勤」,人的命也許是天生的,但是我們後天所做的,終究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對「命」進行改變的。

古人常說:「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不管是七分人事,還是三分人事,其實就是一種「入局」的改變權。你進了「局」,那你是成為棋子,還是成為下棋者,大部分的情況下,由你說了算。

古代有仲永「泯然眾人矣」的悲哀,也有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逆轉。

前者天賦不再,人事不存,只能是一種「消耗」天資的無奈。而後者,卻以「人事」之力改變了平庸的先天姿態。

要知道,人的命是天生的,我們改變不了,也不知道從哪裡去改變。但是,後天的時光是掌握在我們手上的,你隨時都能去改變。

人活到最後,拼的是「本命」和「天命」

這世上有兩種人,一個人完全相信命運,從而望天打卦,期望著幸運女神能眷顧自己,保自己一生順利。

而另一種人,他們完全不信命,而是選擇和外界的環境,以及不公的世道抗爭,終究摔得頭破血流。

而人最好的狀態,我想,應該是既相信命,又相信自己。這樣的做法,說得實在點,跟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是類似的。

為人處世,不偏不倚,不向這方極端,也不向那方極端,而是選擇走中間的路線,學百家之所長,做到「盡人事,聽天命」。

老祖宗有句話說得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這兩方,其實是相互輝映的。想想看,你不懂得「謀事」,那麼我們就不可能有結果。而我們過分偏激,不信任「成事」,那麼我們就會功虧一簣。

所以說,人活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明白,為人處世,就該遵循「本命」和「天命」。

本命,它就在你的手中,而天命,它就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想要將其完全把控在手上,我們做不到。不過,儘量影響它,改變內心的方向,我們還是能夠做到的。

人活一世,順其自然,隨性隨緣就好

順其自然,隨遇而安,隨性隨緣,如此,甚好。

為何說我們既要拼命,又要信命呢?就是因為我們的緣分,往往需要一個開啟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你「拼命」的過程。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你在哪間學校讀書,遇到什麼人,你不知道。而你只能順勢而行,去到哪,見到誰,隨緣就好。

當我們走出社會之後,你會做什麼工作,何時能夠擺脫基層的痛苦,你不知道,你只能慢慢地奮鬥,等待著機會的到來。

當我們去到適婚的年紀後,你會和誰談戀愛,和誰結婚,和誰成家,和誰立業,你不知道,而你只能隨著緣分的軌跡去做。

要知道,你的緣分就是你的命。而你的命能顯貴的前提,就是你要付出相對應的「人事」之力。

你讀書,你就得「三更燈火五更雞」地奮鬥;你剛開始工作,就得「默默無聞」地投身於基層之地;你愛一個人,就得拼命去把她追到手。

這些過程,如果你不做,那麼你的緣分就不可能到來,你所謂的「順其自然」也就成了空談。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隨性隨緣,是因為我們已然盡力;順其自然,就因為我們已然無愧於天地。如此,「本命」和「天命」的結合,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文/舒山有鹿

相關焦點

  •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這原本是佛教的一句偈語,但是卻容納了這世界上的許多至深的道理。都說,20歲之前的相貌是父母所給,而20歲之後的相貌,卻全憑著自己的發展。想必這樣的一種現象,便清晰地展示了,佛教的這一句偈語。
  • 「命由己造」,命好之人,往往身邊有三種人,尤其是第一種
    引言:俗話說:命由己造,別看這四個字簡短,卻蘊含著不俗的大道理。一個人的命好不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在生活中,我們常從別人的口中聽到這樣一句話「別看隔壁的二丫子呆頭呆腦的,還真是傻人有傻福,讓人羨慕」。
  •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命由己造
    自己也不知道發火不好 ,一定要控制好情緒,不能隨意發火,傷人傷己。控制好情緒 ,前提是知道自己的狀況,處於情緒的哪種表現, 比如悲傷,生氣,憤怒,怨恨,壓力,羞恥,驚喜,愉悅,快樂,喜愛等情緒。了解情緒以後,接納情緒 。比如,在生氣時,對自己說:「哦,這就是生氣呀 。」這股邪火從哪裡來的呢 ?
  •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
    更為可笑的是,還有一對老妻居然因為和小夫分配費用不均而彼此互相拆臺,訴說對方的不是,現在的夫妻關係已經名存實亡,人前恩愛有加,人後善款分各家。覺得自己還算是個有愛心的人,但面對這樣所謂的困難同胞,我不會捐出一分錢,他們欺騙了善良之人的愛心,褻瀆了純淨無私的愛情,更有愧於自己的天地良心。
  • 天命、宿命、陰命 三命相互消長 !
    人的一生,不論在家庭和社會上,能按自己的名分,盡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實行真了,眾人佩服了,便是立命。再能不斷地充實,就自然增長天命。天命是無限的,能進一步做到修心養性,與人為善,就是立德。如能為眾人造福,對社會有貢獻,達到「充實而有光輝」的地步,天命就圓足了。  從總體來講,要想消陰命,長天命,必須先止宿命。
  •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且行且珍惜
    人有勢不可使盡,有福不可享盡,貧窮不可欺盡。此三者天運循環,周而復始。故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損人利己,切宜戒之!
  • 佛說: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這2個字
    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上天運行的規律,天命主宰眾生的命運,一個人只有知天命,才能趨吉避兇,遇事化險為夷。到底什麼是天命?在佛家看來,天命其實就是這2個字,這兩個字就是「因果」。人的命運其實就是福報的多少,福報多的人命運就好,如果一個人命不好,那一定是他的福報太少。
  • 人格獨立,首先活成自己,不信命不認命
    如牛馬是牛馬的命,螻蟻是螻蟻的命,螻蟻永遠不會成為牛馬。可是我們是人。分明有騎馬的人,走路的人。他們看到的可能是這樣,走路的人永遠趕不上騎馬的人。事實是,人世無常,禍福相依。騎著馬的人可能中途會下馬行走,而走路的人可能中途會遇到一批快馬。問題的關鍵是他走還是不走,是慢慢走還是奔跑。
  • 天命不可違!你是否尋找到自己的天命?
    中國古代哲學中把天當作神,天能致命於人,決定人的命數。「天命」說早在殷周時期已流行。從古器物發掘中所見到的甲骨卜辭,彝器銘文,「受命於天」刻辭不止一次出現,說明早在殷周時期,天命觀就已經在人們的頭腦裡紮根了。
  • 吉人自有天相!這三種人天生好命!
    佛家有偈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所謂,好人有好報,吉人有天相。人的相,會隨著心念而改變,福禍也由此而生。那麼,怎樣的人才算是吉人呢?一、敬畏諸佛,憐憫眾生何謂「吉」?「吉」,最初是指帝王之人,帶領臣民對天地神靈發出頌讚。表達的是對天地神靈有所敬畏,才能得到天地神靈的庇佑。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心有敬畏,人就有福氣。
  • 人到五十,還不知道「天命」,晚年會越活越苦!
    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生到了五十歲,一定要知道天命,如果過了五十歲,還不知道「天命」,晚年一定會越活越苦。什麼是天命?其實就是天道運行的規律,古話說:「盡人事,聽天命。」就是告訴我們,人不能與天為敵,不能違背天命,一旦違背天命,必然會招來災禍。不管是佛家還是道家,都告訴我們,一定不要違背天命,天命就是自然運行的規律和法則。我們在五十歲之前,因為人生閱歷有限,可以犯一些錯誤,但到了五十歲之後,一定要去掌握這種世間萬物運行的規律才能,這樣才能安享晚年。
  • 「求人不如求己」的上句?鄭板橋僅用6個字,說透成功的真相
    仍將竹作芭籬,求人不如求已。想要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本意和真諦,就不能不從鄭板橋的這首詩所反映的他對「墨竹如人」的情有獨鍾開始。只需要自己做成籬笆,就能保護自己。鄭板橋為什麼從竹子身上會悟出「求人不如求己」呢?這還要從他的遭遇說起。
  • 曾國藩 | 禍福由天定,善惡人主之
    「禍福由天定,善惡人主之。」禍福由天定,人力無可奈何,只得聽之任之;善惡在人為,人自當盡力而為。能做到一分是一分,能堅持一天是一天。善惡之行,禍福所歸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些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
  • 佛教:命好的人,身上都有這4大「吉兆」,你佔幾個?
    關於命運,有一種說法: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帶著所謂的宿命論活著,認為人的命運由天定,天生沒有好福氣,於是安於當下、自甘墮落,越活越頹廢,如此這般,人生自然越來越苦。人總是羨慕別人天生富貴命好,殊不知「命由己造,福自己求」,任何人的福禍都是自己的因果,是自己感召來的,而不在上天手中。「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自己前世種什麼因、造什麼業,今生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報。人一出生,這一生的「命」就定了。但是,「命」雖然難以完全改變,人的「運」卻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行善積德而發生轉變的。
  • 什麼是「命」,何為「天命」,孔子是如何看待「天命」的?
    其實天、命、天命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幾千年來,有關解讀傳統典籍的著述汗牛充棟,但往往在對這三組字做注的時候避而不譯,原因也許正如楊伯峻先生所言,分歧大、難度大是主因。此外也有很多學者認為「天」、「天命」、「命」表達的同一個意思,對於這些,不論是避而不譯,還是三詞同義的看法都不太能使人信服。
  •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禍福由天定,善惡在人為!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些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然而,選擇為善還是作惡,卻是由人自己所決定的。善惡無門,惟人自召;禍福無定,皆自己求。曾國藩對郭嵩燾說: 「君子立身行己,但求寸心之安。成與毀聽諸天,愛與憎聽諸人。有非我所得主者,公道自在天壤,亦無久而不明之理。」人活一世別想太多,做事只求問心無愧。不管世事紛紜、人情順逆,專注做好你該做的。禍福憑天、毀譽由人,公道自有後人評說。古人云:盈虧相伴,禍福相生。
  • 佛教:「命苦福薄」之人,身上通常有這4大特徵,希望你沒有!
    常聽到身邊的人抱怨說:你看別人的命怎麼那麼好,一出生就吃穿不愁,不像我天天這樣辛苦忙碌,才剛夠溫飽。別人為什麼那麼幸運,而我卻如此倒黴?你相信命嗎?命越是不好的人往往容易消極,相信宿命論,越是這樣,命運只會越來越差,難以翻身。人的命真的由上天決定嗎?不是的。
  • 老僧說:不較真的人,往往福報大
    人生在世,求名求財,求好運求平安,這些事情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福報。福報是福德報應,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個人若是能有福報,生活可以說是幸福圓滿了。福報好處多多,但這世間有福之人卻也不是遍地都是,可知一個人想要招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經我在一座寺廟祈福時,恰逢十五元會,高僧講法,法壇上坐著一位目光清澈的老僧,他對於福報的一番見解讓我受益匪淺,記憶猶新。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人這一輩子不容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命好有福的人會過的相對容易,沒有福氣的人則一生辛勞困頓。人的命一出生就基本定下,無法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需要努力,只等命運的安排,這就愚昧了。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命改不了,但「命運」二字,還有「運」,通過後天的努力,人的命運是可以改的。先天無福,可以靠後天修福。只要有心改變,任何時候都不算太晚。
  •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經注(傅洞真)
    人之本命,分為三元,以幹為天元,以支為地元,以納音為人元,以三元配五位也。此八事順則為福,逆則為禍,如歲月命分,遇之必兇,事湊來急,宜禳謝以解之。大聖北鬥七元君,能解九星厄。嚴者敬慎整肅之義,置者立也,壇場者,即齋醮中所建之壇陛也,轉誦經文,依儀範葳事行道,其福力廣大,普及一切,茫茫而無畔岸,生生世世向真背偽,不失其真性,所謂修行到此,虛室生白,自然吉祥至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