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寶林的相聲:喜劇元素與美學內涵相輔相成

2021-02-08 騰訊網

[摘要]《粉墨留痕——新中國節目單和入場券珍藏故事(1949-2014年)》是嶽春生以1949-2014年觀看或參與的演出為線索,以一張張節目單和入場券為縮影,折射出北京乃至新中國建立65年的文藝演出史。

《粉墨留痕——新中國節目單和入場券珍藏故事(1949-2014年)》,嶽春生 著,當代中國出版社

本文摘自《粉墨留痕——新中國節目單和入場券珍藏故事(1949-2014年)》,嶽春生 著,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7月。

騎車連聽三天評劇

老伴喜歡聽評劇,尤愛「白派」和「新派」。2001年中國評劇院新劇場在西羅園落成後,我很想陪她好好地看幾齣戲。遺憾的是,她因病弱已不適前往。但她鼓勵我去。思想鬥爭許久,多方考慮,還是買了票,三天的——因為這是慶祝演出活動,全國名角薈萃,難得一觀。於是,一連三天的晚上,我騎車獨自往返交道口到西羅園的路上,在現代化的大劇院內,欣賞到全國各個評劇流派的頂尖的演出,真是大開眼界、大飽耳福。第三天,我還拿著節目單,請外地難得一見的資深演員籤名留念。張百發同志也在座——他和李瑞環同志為京劇和評劇的振興、發展幫了不少忙。每晚歸來,我都向老伴「匯報」所見所聞所感,她興致勃勃地聽著,和我分享著看戲的愉悅和感悟。

2001年,我虛歲六十。我竟還能冒黑夜、獨騎車,往返六次對我來說不算近的路,還有這份激情、這份執著、這份體力——我還真有點了不起!

致歉張火丁

2001年6月14日下午,作為普通觀眾,我在看罷新編京劇《江姐》彩排後,參加了《晨報》組織的和劇組的座談會。也許是我們這代人有著太濃重的「紅巖」情結的緣故,也許是前不久才和楊益言同志有一次關於《紅巖》深談的緣故,我在發言中,除了充分肯定劇院創用程派排演《江姐》的藝術勇氣、張火丁飾演的江姐成功且到位和全劇組「一棵菜」的精神外,還對火丁的表演提出了一些看法,有的話還比較尖銳。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聽到我發言後,火丁望著我,又看了看大家,似乎想說什麼,似乎想解釋什麼,遲疑了一會兒最後還是欲言又止。回到家中,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看法,感到有些偏頗和欠妥,甚至多是外行之見。

後來,每次再看京劇《江姐》或聽火丁演唱時,很是不自在,心中總是湧出一股歉意來。好吧,現藉此機會,公開地向火丁表示自己的歉意吧,儘管是遲到的。

之後,京劇《江姐》被拍成電影;之後火丁破天荒般地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個人京劇演唱會,引起轟動;之後,凡火丁的演出便一票難求。在我看來,對於她,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火丁藝高,人更好。

我慕侯大師

「侯大師」,是藝術圈內外特別是普通老百姓對侯寶林先生都認可的贊稱。

我仰慕侯大師!

依我見,侯先生的相聲表演藝術有「三高」:

一、品位高雅——健康、幽默、詼諧、講究、含蓄;

二、演技高超——說、學、逗、唱、表無一不精,特別是「說」、「唱」,無人出其右;語言凝練、鮮明、生動,無人可及;

三、達到藝術高峰——侯先生把相聲這門語言藝術,從藝術實踐到藝術理論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峰。

侯先生一輩子把普通百姓這個「衣食父母」放在尊位;侯氏相聲雅俗共賞、百聽不厭、回味無窮;侯氏相聲飽含極豐富的喜劇元素和美學內涵。侯先生的相聲表演藝術和理論貢獻,是非常珍貴的藝術寶藏,侯寶林先生是中國表演藝術史上的一位大師級人物。隨著歷史的推移,他在中國相聲事業發展的作用,將越來越顯示出來。

我慕侯大師!

現在,有人杜撰出「侯寶林力圖將相聲高層化」的歪論,並強加給侯先生,實在是以卵擊石,不值一駁。

薛寶琨先生對侯氏相聲的研究達到了最權威的高度,他研究的獨特視角、深遠的思考、高水平的文字表達,是我非常敬佩的。

侯錱(珍)女士滿懷對父親的深情和深深的理解,克服了種種困難,在侯先生的生平歷史、作品創作、表演藝術、理論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讓我由衷地感動。

相聲產生於貧困、發展於責任,如果富足、貪慾代替了貧困,名利、爭鬥代替了責任,那麼,相聲便會只剩下表面的熱鬧了。

這是我不願看到的。

羅列「關係」,留此存念

我慕侯大師,除主要因侯先生的藝術成就外,還因多多少少與侯家的一些「關係」,現羅列如下,留此存念吧。

解放初,和侯先生同住宣外香爐營胡同,是大街坊;後喜侯先生相聲,在小學畢業聯歡會上與同伴學說《夜行記》;國慶十周年,與侯先生、郭啟儒先生同是文藝大軍成員,且彼此的方陣相鄰;購買大量有關侯先生的著述和音像資料,反覆聽讀;挑出《毛主席聽我說相聲》一書200多個文字和標點上的錯,再版時侯錱(珍)女士一一對照訂正;後侯錱(珍)女士致信並贈《侯寶林相聲精選》一書,我又回贈我校作文選一書;後耀文及馬季等侯門眾弟子在《精選》上簽名留念;後耀華作為嘉賓到我家主持大型直播節目;後我寫《讓人感動的侯家人》在《北京晚報》顯著位置發表,後侯錱(珍)女士在編輯出版《七嘴八舌侯家事兒》一書時,將此文選編其中,且在後記中言李燕先生、蘇叔陽先生和我皆是「侯家世交」;後在侯寶林故居開館日及以後多次參觀緬懷;後給有關管理部門去信提出改進故居管理工作幾點建議,和負責人交換看法;採錄老街坊憶侯老當年事;2009年7月就侯先生成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一事致信《曲藝》雜誌、致電廣播說唱團敘談看法和建議;後參加在世紀劇院舉行的紀念耀文大型演出活動;後我每次到天壽陵園悼念看望我父母時都要到耀文那裡去,向侯大師夫婦表敬意,在耀文塑像前念叨幾句??

耀華到我家主持節目

我家成員中原有六位從事教育工作,被人稱為「教師之家」。為慶祝建國55周年,2004年9月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首都生活廣播舉辦了「家和國興」專題節目,形式是進入被訪者家庭搞大型直播。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我家光榮地以「教師之家」之名入選。

讓我驚喜的是,作為嘉賓主持,那天耀華來到我家,而且是整整一個下午。

在做節目時,他態度誠懇、平和,充分地尊重你,適時地激勵你,使我們一家很快融入節目中。在不知不覺中,順利地完成了一個多小時的直播節目。

節目做完後,我們有如故交,熱聊家事國情、異趣見聞,一聊就半個多小時,而且一直是站著。

他喜歡我參與編寫的《課本中的作家像》一書,送給他,他相當高興。我請他在《侯寶林相聲精選》扉頁上題字,他二話不說,欣然命筆,寫下了遒勁的「尊師重教」四字。

送他出大門口時,恰遇我的一位做鍋爐工的朋友李根柱師傅,我又把已走出十多步遠的耀華喚請回來,做一引見。他熱情地走過去,握手,問好,道辛苦,祝健康,不敷衍,不做作,我的這位鍋爐工朋友不知說什麼好了,只是憨厚地笑著??

之前,我們還互留了電話,約定以後有機會一塊兒吃一頓兩樣面的老北京炸醬麵,並且好好聊聊??

(本文為騰訊文化獨家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相聲大師侯寶林》蔣大鵬搜集整理
    傳言侯寶林幹相聲行也是迫不得已,坊間流傳著一段小故事:侯寶林戲唱得好,著實搶了以前師父戲班的生意,後來師父帶人到天橋找他,揚言把侯寶林逐出師門並告誡同行,誰也不許收留侯寶林,哪個戲班收留他就是與我為敵,當時侯寶林的師父還是很有名氣的。所以侯寶林又砸了飯碗,萬般無奈16歲偶然小試說了相聲。便說起了相聲。
  • 相聲演員侯寶林憑什麼被稱為大師?
    今年是侯寶林一百年誕辰,相聲界為此舉行了「紀念侯寶林先生誕辰100周年專場演出」活動,可以說這也算相聲界的一件大事。那麼侯寶林到底為中國相聲做了些什麼,相聲界為何如此敬重他?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吧。 侯寶林先生出身貧寒,靠養父收養,生活很是悽苦。
  • 相聲演員謝金與侯寶林是否同輩份?
    相聲界一直以來都是按照公認的「德、壽、寶、文、明」的順序進行論資排輩的,侯寶林在相聲界屬於「寶」字輩的前輩,謝金則是「文」字輩的後輩,謝金核侯寶林之間還差著一輩兒呢。相聲界「寶」字輩的相聲演員: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從小是學習京劇的,由於特別喜歡,12歲的時候開始改學相聲表演,並拜朱闊泉先生為師。在相聲界按照「德、壽、寶、文、明」的順序進行論資排輩的話,侯寶林是屬於第五代「寶」字輩的相聲演員。
  • 侯寶林馬季倡導歌頌型相聲,如今已被拋棄,但相聲水平提高了嗎?
    侯寶林現在很多喜歡相聲的朋友常說,相聲就是逗樂,能讓我樂就行。其實這就把相聲想簡單了,兩個演員在臺上表演,能把觀眾逗樂了,確實可稱好相聲、好演員,但是作為一門藝術,一門由文本支撐起來的藝術,相當於一部微型的小說、劇本,就不是把幾個包袱攢在一起那麼簡單,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它一定有它的內涵。相聲為什麼要改革呢?答案也很簡單,任何藝術,都需要在變革中發展,一味守傳統,是守不住生命力的。
  • 相聲藝術宗師侯寶林傳奇人生
    老北京老天橋,侯寶林曾在此說相聲從那天起,侯寶林開始流浪。鼓樓後邊有幾個場子,一些老藝人在那說相聲。侯寶林常跑去聽,一天能聽上幾個鐘頭。在天橋撂地,侯寶林常穿一件灰藍色的長袖馬褂,袖口一卷,露出一截白色的裡襯兒。侯寶林說相聲如同魔怔,能夠靠說相聲活命,就是侯寶林全部的幸福。侯寶林走哪說哪,說遍了北京所有撂地的場子,他甚至還跑到妓院說相聲:「爺!您聽段兒相聲吧,才一個子兒,準樂!」「我去你媽的!爺都來這兒了,還用你找樂子啊?滾,滾!」
  • 相聲演員有很多,侯寶林卻只有一個
    出生於19世紀末的相聲大師張壽臣對侯寶林有一句樸實但有深意的評價:「侯寶林對相聲是有功的。」他開創了一代「侯式幽默」,也讓相聲登上了曲藝最耀眼的舞臺。每個懂相聲的人都清楚:相聲演員有很多,但侯寶林只有一個。
  • 相聲演員有很多,但「侯寶林」只有一個
    如果論其專業來,大概只有一代宗師侯寶林先生最為合適了。今天,適逢相聲泰鬥侯寶林先生誕辰一百周年,謹以此文紀念那些年我們曾聽過的「侯式相聲」。那個年代,北京城最紅的是梅老闆的戲,在大家眼中,相聲是窮人玩意兒,上不了大雅之堂。但沒人聽沒關係,侯寶林就到處去演出,不管是天橋底下,還是小茶館,亦或是街頭巷尾,他都會一絲不苟地向大家講著相聲段子……生活很難,有時賺得錢還不夠維持生計。但只要老百姓聽相聲聽樂了,對侯寶林來說一切都值得。
  • 1917年11月29日 相聲大師侯寶林誕生
    1917年11月29日 相聲大師侯寶林誕生  1917年11月29日,侯寶林在北京出生。  侯寶林12歲開始學藝。
  • 都是說相聲,為什麼侯寶林能稱作相聲大師,郭德綱卻只能是演員
    相聲得改變有兩個名字不得不提,一個是侯寶林,將相聲帶入高雅的舞臺演出,一掃舊日的低俗氣,並被後世賦予了相聲大師的稱號;郭德綱是相聲再次回春的靈魂人物,之後,商演成為了相聲牟利的主要途徑,也成為判斷演員成功與否的標準。商演是判斷演員成功與否的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更不是根本標準。
  • 相聲演員師勝傑去世 師從侯寶林師傅對其讚不絕口
    央視網消息:根據師勝傑治喪小組發布的訃告,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先生9月28日晚於哈爾濱去世,享年66歲。  7月22日,央視四套《中國文藝》欄目的《向經典致敬》節目記錄下了師勝傑先生生前的珍貴影像,節目裡回顧了師勝傑先生整個的藝術生涯,播送了師勝傑先生表演過的經典作品,鏡頭裡的師勝傑先生精神飽滿,狀態俱佳,同時參與錄製此次節目的還有常貴田、姜昆、石富寬等名家,這是師勝傑先生去年底因病不得已離開他心愛的舞臺後,時隔十個多月後,做客央視,與自己的圈中好友及晚輩暢談相聲人生
  • 他8歲學京劇,後成侯寶林相聲搭檔,被稱為捧哏泰鬥
    而在中國相聲史上,還有一位出色的捧哏,他就是侯寶林先生「身邊」的郭全寶。,颱風極穩,有他站在侯寶林身邊,感覺特別踏實。不只是與侯寶林搭檔,郭全寶與哪位搭檔合作都能保持自身的特色,即便是與劉寶瑞這樣的國內知名相聲大師合作,也看不出他有任何底氣不足。因為,郭全寶也是一位相聲大師,而且捧逗俱佳。
  • 相聲講究師承,郭德綱口口稱侯寶林為師爺,但有兩點證明其說謊
    相聲的作用就是讓人笑,用郭德綱的話說:相聲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搞笑是搞笑,水平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人用知識、智慧和幽默,有的人則用三俗。 有資料介紹,解放前的相聲是徹頭徹尾的三俗,倫理哏是小兒科,下三路是標配,以至於當時的家長們堅決不許孩子聽相聲,學校也禁止學生聽相聲。
  • 相聲大師侯寶林書法欣賞,寫出藝術美!粉絲:這絕對不是江湖體!
    他就是著名相聲大師侯寶林,當我們聽到侯寶林的時候,肯定都非常的熟悉吧,而且還有不少的粉絲朋友吧,如果你對相聲大師侯寶森熟悉的話,那一定知道他除了相聲說得好外還擅長中國的書法吧,特別是白沙撒書更是非常的出名,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非常的好奇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侯寶林的書法,看看到底如何?當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書法作品以後大家是不是體會到了書法的藝術美呢?
  • 臺灣相聲名家吳兆南逝世 曾拜侯寶林為師
    臺灣相聲名家吳兆南逝世 曾拜侯寶林為師 2018-10-16 09:38:00來源:北京青年報
  • 相聲演員李國盛是侯寶林大師唯一活著的搭檔,那他的輩分如何?
    李國盛的師父是羅榮壽,羅榮壽與侯寶林同輩,他的老搭檔笑林是馬季的徒弟。對於笑林而言,侯寶林是師爺,一個高山仰止的人物,可對於李國盛來說,侯寶林離自己的距離就只有一步之遙。 李國盛還曾經與侯寶林搭檔過。第一次合作是在文革後為慶祝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而舉辦的文藝晚會上。
  • 當年天津相聲一哥之爭,常寶堃侯寶林領先,馬三立落榜有隱情
    其次,雖然有五檔相聲的說法,但這五檔相聲中的五對組合尤其是五個逗哏張壽臣、常寶堃、侯寶林、戴少甫和馬三立並非同時紅或同時出現,在走紅的程度上也是有很大區別的。
  • 馬季與師傅侯寶林之間的恩怨
    在馬季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被人們談論最多的,還是他和師傅侯寶林的事情。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生前做客鳳凰衛視《魯豫有約》欄目時,「破天荒」地說起與師傅、已故相聲藝術大師侯寶林的恩恩怨怨,並首次談及社會上廣為流傳、關於他在「文革」期間曾經批鬥甚至動手打過侯寶林的傳言。馬季小時候是上海宏德織造廠的學徒,伺候師傅吃飯、睡覺,是馬季每天的主要工作。
  • 馬三立不會唱,侯寶林不會說?我們到底有多少相聲欣賞誤區?
    從這一點上來說,馬三立先生顯然不能算一個柳活較好的相聲演員。就連馬志明在送侯寶林去火車站的時候,侯先生也對少馬爺說,「你別學你父親,你父親沒嗓子,我感覺你還有點。」因此,有另一派喜歡馬氏相聲的觀眾中的部分人就會想當然地認為,侯寶林先生雖然唱得好,但是在說方面顯然是不行的。譬如,有觀眾質疑,例如《誇住宅》、《大保鏢》、《報菜名》、《地理圖》、《開粥廠》等貫口活是侯寶林所沒有演過的。
  • 中國臺灣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吳兆南(侯寶林弟子)於洛杉磯逝世,享年...
    1982年吳兆南拜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為師。2000年,吳兆南獲美國林肯文化藝術中心頒發的終生藝術成就獎。吳兆南和魏龍豪合作默契十足,堪稱「絕配」。當時相聲沒有「譜」,吳兆南只能憑空想像,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總之要湊足40分鐘逗人發笑。此後陳逸安、魏龍豪又被請來加盟。
  • 當你想批評人時,看看相聲大師侯寶林怎麼說的
    看看侯寶林大師是怎麼說的。有一次,相聲演員侯耀文對他父親侯寶林說:「爸爸,我最近聽到一些反映,說商店裡某些服務員的態度差,常給顧客吃『冷麵』。我想寫段相聲諷刺一下。」侯老聽了,沉思了一會兒,說:「你想諷刺服務員,可你了解他們嗎?工資不高,上班一站就是八九個鐘點兒,多辛苦!再說,哪家不興有個不順心的事兒?誰能老有笑模樣?又沒吃『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