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盟獨家預售
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給我溫一溫。
悲慘世界中的喜劇式生存方法。
生活,要笑著過。我不賣笑,我笑著賣血!
從《十八歲出門遠行》到《第七天》,餘華用自己的「零度敘事」持續關注底層小人物的生存百態,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而《許三觀賣血記》「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展現了中國式的樂觀和溫情,真實平淡卻觸目驚心,是當代文學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餘華先生親自授權改編其同名小說!
香港同流劇團組建21年來首次赴內地演出!
話劇《許三觀賣血記》必將以最佳的狀態奉獻給內地觀眾最動人的演出。
搞笑劇務150 許三觀賣血記》(香港同流劇團)
【演出劇目】《許三觀賣血記》
【演出時間】2014年10月24-25日(周五、六)19:30
【演出地點】新清華學堂
【演出票價】成人票:100元、200元、300元、VIP380元少量
套票 500(300*2) 700(300*3)(套票數量有限)
【取票方式】現場取票
【購票方式】:回復官微「淘」到劇盟小店或戳原文連結或淘寶搜索「搞笑劇務150」
【演出陣容】
原著:餘華
改編/導演:鄧偉傑
演出:香港同流劇團
主辦:澣明文化
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給我溫一溫。
悲慘世界中的喜劇式生存方法。
生活,要笑著過。我不賣笑,我笑著賣血!
【劇情簡介】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的同名小說,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達了人在面對厄運時求生的欲望。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話劇圍繞絲廠工人許三觀,他初次賣血是由於好奇和為了證明自己身體強壯,賣一次血便可以賺到三十五塊人民幣,剛好足夠迎娶人稱「油條西施」的許玉蘭,而他的賣血人生便在樂觀與溫情之中展開...
【分場表】:
序
:三觀與玉蘭
:賣血記
:炒豬肝
【餘華簡介】
目前在國際文壇聲望最高的中國作家之一,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競爭者。代表作有《十八歲出門遠行》《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在細雨中呼喊》等。曾榮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美國巴恩斯-諾貝爾新發現圖書獎、莊重文文學獎、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等國內外重大榮譽。
【劇目亮點】
餘華先生親自授權改編其同名小說,為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
許三觀生活在一個社會環境惡劣的年代,他的一生多次靠賣血度過難關養活家人,但他卻從不沮喪反而懂得樂觀地面對所有難題。許三觀的阿Q精神令他在看似悲慘的生活中仍充滿著歡笑,這就是他的「喜劇式生存方法」。
全香港主創班底真摯演繹,用香港人樂觀的角度解讀作品。
香港連演一月場場爆滿,大獲好評,並榮獲香港小劇場獎三項提名: 最佳女主角、最佳舞臺效果、最佳整體演出。
接連受邀參加杭州「華文戲劇節」、「上海國際藝術節」、「烏鎮戲劇節」 等重大戲劇節。
香港同流劇團組建21年來首次赴內地演出,必將以最佳的狀態奉獻給內地觀眾最動人的演出。
【原著評論】
這是一部精妙絕倫的小說,是樸實簡潔和內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
——法國《讀書》雜誌
這本書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其內容的典型性,和他發人深省的主題思想,這部小說不同於普通的喜劇或悲劇,他是一出悲喜劇,全書充滿了精巧的諷刺手法的運用,使人悲喜交加。
——義大利《日報》
即使在現如今充斥著過度消費風氣的中國,賣血依然是一個真切存在的事實。然而在餘華壯烈而又富有喜劇性的小說中,賣血成為了許三觀家陷入窘境時一種極端的解決辦法。
——義大利《GRAZIA》
沒有一個多餘的詞語,沒有絢爛的情節,只有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民間故事:一個中國家庭忍受貧窮、饑荒以及隨後的文化大革命……這聽起來似乎很嚴峻,或者很糟糕,但餘華令人驚悚而滑稽的風格使小說避免了感傷主義的情調……小說看似普通,卻結構巧妙、文字優美,讓人難以拒絕,令讀者一唱三嘆、回味無窮。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
餘華是享譽世界的偉大作家,《許三觀賣血記》是他的經典代表作,我讀這個故事的時候備受感動。這次能自導自演,感覺到非常榮幸。我一定會儘自己最大努力,把這部電影拍到最好。
——韓國著名導演、演員河正宇
【話劇評論】
導演以不同的劇場手法去超越文字以外的想像,令觀眾感受到許三觀這個小人物的血和肉,藉著他賣血的故事,見證中國近代史的荒誕,凡是人道主義者都傷感落淚!是一部具有相當藝術水平的作品。
——香港101arts藝訊
一個令人難忘的劇場精雋之作,劇本改編得簡潔有力,將北方土語改成廣東話亦非常洽尚。充分運用劇場的空間和特色,除了題材故事吸引,人物性格鮮明之外,全劇運用的燈光,簡樸的裝置道具,歌詠隊,形體和手提布偶充分發揮了戲劇特有魅力。
——香港戲劇協會評審方競生
前半段運用了比較多的劇場形式,充滿想像力,而後半段的表演則漸漸寫實。劇中笑料很多,但多數都是建立在苦難的基礎上的,觀眾雖然笑,但是內心依然對舞臺上那些無奈的故事感覺到同情與難過,這也正是其宣傳語「窮人血,笑著賣」的一樣的感受吧,這體現了原著的精神。戲不錯,上演不易,再演也難,不要錯過。
——@楊小亂
編排得超讚,表現手法實在是巧妙新穎獨特又恰到好處。期待年末北京這種這麼「南」的話劇碰撞這麼「北」的本子又回這麼「北」的地方演出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Tony老闆
有辛酸、有欣慰、有無奈、有荒誕,嬉笑怒罵,五味雜陳,掰開了,揉碎了,拍扁了,拉長了。當你把一切都看過之後,又有一種說不出的通透。
——@孫悟不想空
歌好聽,詞配合到故事,令整個劇有更完整的感覺。演員很厲害,唱、演、現場配樂皆能駕馭。表演手演有新鮮感,集形體,說書等,多變有創意。場景轉換順暢,在有限的硬體、環境限制下,做到此效果,實在很精彩,導演功力一流。
——觀眾吳政怡
真的很棒!最大程度地呈現了餘華先生原著的精華。演員表演很敬業,很生動,舞臺形式樸素卻又發揮了最大的實用價值,擴展了其寬度。導演用他獨特的視角給大陸觀眾帶來了一處最大膽的粵語戲劇,很用心,很感動。
——@童普軍為了江疏影好好寫劇本
改編後的戲劇劇本,比原著少了一些味道,但卻比原著多了幾分生動。演員們演出很到位,"油條西施"的羞澀,許三觀的無知傻愣,一樂的憎恨,二樂的純真,三樂的無憂。這作品,就是一家一世界的最好例子。
——@肉肚絲小姐
【香港同流劇團】
We Draman Group,1993年成立至今,製作了不少富本地文化的原創劇,如《403室的聚會》《下雨天的擁抱》《戀愛格林威治間》《有喜》形體劇《Sensation。感動》。更獲邀參與94年香港文學雙年獎演出《浮城夢斷》,96年形體戲劇節《士兵的故事》,與香港聾劇團聯合演出的《如果》;在發展原創及形體劇之餘,同流亦為香港介紹了不同風格的外國翻譯及改編劇本如《我很窮。但我有枝槍》《狗臉的歲月》《新風塵3劍俠》,形體與戲劇《留座。你與我》及《飛越愛河橋》等。
2005年,「同流工作坊」正式改名為「同流」,並製作了原創劇《脫色》以及獲邀參與2006年香港藝術節,以強勁陣容鍾景輝、鄧偉傑及鄧萃雯合演了翻譯劇《不期而遇的男人》,門票迅速售罄。
2011年,同流成為藝術發展局一年資助的藝術團體,並註冊為非牟利有限公司。劇團相信:「只要是喜歡戲劇的朋友,即使是不同流派,也能殊途同歸。」同流堅持為香港觀眾帶來富有思辯性,探討人文和人性問題的高質素本地及外國劇作,藉以刺激思維,提升本地劇場的水平。
2012年同流憑藉《山羊》及《關.愛》獲頒第二十一屆香港舞臺劇獎「十大最受歡迎製作」,更憑藉《關愛》獲得「最佳燈光設計」及「最佳女主角(悲/正劇)」提名;同流的首個黑盒劇場製作《魂遊你左右》更獲得第四屆香港小劇場獎獲「最佳舞臺效果」及提名「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整體演出」三個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