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許三觀賣血記》: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

2020-12-22 扒拉文史

記得有人這麼評價《悲傷逆流成河》中的齊銘——你生活在光亮裡,就以為世界都是光明的。就像在一個號稱公平的現代社會,依然存在很多不公平,怨不得有人抱怨別人的出生就是我一生追求的終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你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都比舊社會每天都擔心吃穿問題的人要好很多。

齊銘

沒有任何人可以真的做到感同身受,我們無法理解生活在戰爭中的每個人,也無法感受幾十年前人們吃不飽穿不暖的絕望,但或許這就是作家應該具有的魅力。一個優秀的作家總能拿起手中的筆寫出讓人們共鳴的故事,比如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讀這本書時,賣血為生的許三觀仿佛真的出現在我們面前…

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現代社會,我們並不知曉就在幾十年前的社會,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為了活著,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用自己的血拿去賣錢。而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絕不只是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曾經出現過「賣血」這回事,他想告訴我們的還有這個賣血為生的許三觀背後的故事。

為了一個完整的家庭賣血

在那個年代,在那時的農村,能否賣血是檢驗一個男人身體是否強健的標準。忠厚善良的許三觀還年輕,生活並沒有給他施加太多的壓力,出於好奇,他和夥伴一起進城賣了血,他得到了生平第一次「工資」——三十五塊錢。拿著這些錢他娶了一個漂亮的女子——許玉蘭,婚後,他們生了三個孩子,分別取名為一樂,二樂,三樂,日子過得十分安穩。

可上天不會給任何一個人平凡度過一生的機會,隨著一樂慢慢長大,許三觀看出一樂和自己長得並不像,反而和妻子許玉蘭的初戀情人越長越像,鄉親們對此事的議論也越來越多。迫不得已之下,許玉蘭只好向許三觀坦白——自己確實和初戀情人發生過關係

面對這一殘酷的事實,許三觀一時難以接受,自己多年來最疼愛的孩子竟然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和大部分男人一樣,許三觀覺得自己戴了綠帽子

然而,這個世界永遠都是禍不單行,覺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屈辱的許三觀,他又遇到了一個難題:一樂打破了鐵匠兒子的頭。面對巨額的醫療費,許三觀沉默了,許玉蘭只好放棄自己的尊嚴,去尋求初戀情人何小勇的幫助,何小勇卻死不承認一樂是自己的孩子

沒有得到賠償,鐵匠開始帶人搬許三觀家裡值錢的東西,眼看著這個家就要支撐不下去,許三觀不顧相鄰的議論,去到醫院賣了血。這是他第二次賣血,為了一個家庭的完整。

雖然許三觀可以為了一個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去賣血,但並不代表他心裡過了那道坎

為了尋求心裡的平衡,他借著去醫院看望摔斷腿的舊情人林芬芬的機會,與她發生了關係,為了補償她,許三觀第三次賣了血。在這之後,許三觀覺得自己和許玉蘭打平了,就再次安穩的過日子。

為了擔起男人的責任賣血

沒過多久,許三觀一家遇上了饑荒年景,一家五口已經喝了五十多天的玉米粥,為了妻兒能夠吃上一頓飽飯,許三觀又去賣血了,這是他第四次去賣血。

拿到錢後,帶著妻兒來到勝利飯店,他給每個人點了一碗麵,由於一樂不是自己親生的,他捨不得為了他買面。一氣之下,一樂獨自跑了出去,他去找自己的親爹何小勇,可是何小勇並不承認自己是他的兒子。

無奈之下,一樂獨自走在街上,只要誰肯買一碗麵條給他,他就認誰做爹。許三觀開始不忍心了,雖說一樂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卻是自己最喜歡的孩子。許三觀走出家門,找到一樂,帶著他去勝利飯店,給他買了一碗麵……

無論遭遇什麼,許三觀都是一個樂觀的人,他覺得所有困難都可以靠自己賣血來解決,這種樂觀終結在他遭受生平第一次重擊時。一樂患上了肝炎,被緊急送往上海的大醫院,陪同的是他的妻子。這昂貴的醫療費,是他前幾次賣血換來的錢加起來都不夠的。

韓國電影《許三觀》

為了給一樂看病,許三觀決定搭船去上海,這一路上,他會經過六個縣城,每到一個縣城,他都會下來賣一次血,等他到了上海,一樂就有救命錢了。他一路北上,為了看起來不那麼憔悴,他一口一口喝著河裡骯脹的水,可他還是因為失血過多而暈倒住院了,這就相當於他賣三次血只得到了一次賣血錢。一個孤獨的背影,在偌大的醫院中,和醫生據理力爭、討價還價……

許三觀只覺得自己十分委屈,強忍著淚水,拿著手中的救命錢,他終於到了上海,找到了妻子許玉蘭和他最愛的孩子一樂。

韓國電影《許三觀》

有些人僅僅是活著,就拼盡了全力

許多年以後,許三觀老了,他滿頭白髮,行動也不利索了,他開始回想自己的一生。這平凡的一生啊,他賣了多次血,為家庭,為孩子,為初戀情人,通過賣血他度過了多次難關,他突然想起,他還沒有為自己賣過血……他突然想去醫院再賣一次血,全當作為自己賣血,然後他要去吃炒豬肝,喝黃酒。

可是來到醫院的許三觀卻被醫生趕了出來,四十年來,這是他第一次沒有賣出自己的血,許三觀坐在地上,開始無助地哭了起來。直到許玉蘭找到了他,帶著他去吃炒豬肝,去喝黃酒……縱觀許三觀的一生,我們深切地體會到——有些人僅僅是為了活著,就已經拼盡了全力。

而讀著餘華筆下的許三觀的故事,你會發現許三觀離我們很近,你甚至會突然感覺自己是不是在哪裡也認識一個叫許三觀的人。其實,許三觀可能也不叫許三觀,他是那個時代每一個以賣血為生的中國勞動人民的縮影,或者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奮鬥人群的縮影,他們有很多共同點——生活艱難,卻從不知放棄,永遠那麼堅強,永遠那麼善良!

餘華曾經說過:「我知道自己只是寫下了許多故事中的一個,還有很多故事我沒有寫,也不知道自己以後會不會寫……」這就是一個作家的魅力,他們用自己的筆寫出事情的真相,卻不是這些真相的統治者,寫出後,這些故事就只屬於讀者。

通過餘華的作品,我們知道了他所知道的真相,新中國成立以來,有一群人曾經以賣血的方式來度過人生中的每一次難關……

文/扒拉文史

相關焦點

  • 《許三觀》:餘華筆下許三觀賣血記的電影版
    那個壞笑的帥小子),但關於《許三觀》的故事卻說來話長,這部由中國著名小說家餘華的代表作《許三觀賣血記》改編的電影,因為它的來路周折和歷史悠久而備受中韓兩國影人的矚目和關注。因為《許三觀》是餘華的同名小說改編,所以我們在此對餘華的文化作品和造詣做一些稍微詳細的評價和解釋,以便讀者更好結合文本背景理解和賞析這部電影。
  • 《許三觀賣血記》影視化,餘華之子執導,會成為下一部《活著》嗎
    現在,餘華的另一部經典作品《許三觀賣血記》也被拍成了電影,電影編劇由余華自己擔當,執導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餘華的兒子餘海果。《許三觀賣血記》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精神卻崩潰了。
  • 餘華小說改編《許三觀賣血記》
    香港同流劇團—餘華同名小說改編喜劇《許三觀賣血記》(粵語發音 漢語字幕)時間:10月24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骨子裡的善良,所帶給他活著的希望
    除了第一次賣血出於好奇和最後一次賣血出於習慣,許三觀的人生中每次賣血都是生活所迫,從表面上來看,他賣血是生活苦難帶給他的個人犧牲,其實許三觀是出於骨子裡的善良。許三觀賣的不是他血管中流淌著的鮮血,而是他的善良和對生活的希望。這是餘華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帶給我的感受。
  • 《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越是荒誕,成長越是艱難
    在我還沒有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許三觀賣血記》這個名字就給我一種普遍意義上的悲劇之感,像餘華的《活著》,雖為活著但是都在死去,許三觀也一樣,到最後不過會是悽悽慘慘的死去,讀完才發現,不是只有死,才能稱之為悲戚,普通人拼勁全力活著的樣子才最為苦楚。
  • 讀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小說的結尾貌似大有深意,如何理解?
    今年春節假期期間,我系統地讀了餘華的所有書。因為我讀書講究分類攻克,如果一個作者有好作品,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讀完一個作者的所有書。《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完《活著》、《兄弟》之後的第三本。書中人物許三觀,一生賣血,除了第一次賣血算是為自己,娶上媳婦許玉蘭,剩下賣血都是為了這個家。序言中,餘華提到馬提亞爾的一句話: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我當時在想,讀一本小說,何嘗不是如此呢?
  • 趣談《許三觀賣血記》:被綠,出軌,賣血!卻是餘華最溫暖的作品
    文|黏黏書怪如果說「賣血"是許三觀最無奈的選擇,卻也是許三觀最引以為豪的壯舉。還有什麼比用生命支撐家庭更偉大的成就嗎?餘華的筆鋒一如既往的冷酷,卻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溫暖。如果說《活著》是絕望中帶著對苦難的釋懷,那麼《許三觀賣血記》則是在苦難中尋找出路。幸福是一種恩賜,苦難才是生活的旋律。當一個男人垂垂老去的時候,他會如何看待自己苦難的一生?有一種能力,喪失後比苦難的人生更可怕,許三觀的故事會告訴你答案。
  • 《許三觀賣血記》:苦難以賣血的方式重複出現,看到許三觀的柔情
    《許三觀賣血記》是繼《活著》之後我看餘華的第二部作品,如果說《活著》讓我思考了我們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那麼《許三觀賣血記》似乎讓我在一瞬之間找到了一個答案,一切都只是為了活著。關於活著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或許我們永遠都找不到一個比較正確的答案,就像餘華所說的,未來的事自己也不知道。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精神崩潰的一刻
    三觀身體靠在欄杆上,對三個兒子鳴咽著說: 「我老了,我的血沒人要了,只有油漆匠會要……」 兒子說:「爹,你在說些什麼?」
  • 許三觀賣血記:殘酷的年代,溫情的歲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書是《許三觀賣血記》。餘華的書我一共讀過兩本,第一本是《活著》,這是第二本。可能是因為讀《活著》留下的「陰影」,看這本書的時候心總是繃得緊緊的,總擔心許三觀的妻子和三個兒子會相繼死去,直到看到最後一刻才鬆了一口氣。縱使生活苦難,還好他們都活著。
  • 讀《許三觀賣血記》有感
    初識餘華是因為那部「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陪伴下活著」的現實主義力作《活著》,作者借「福貴」這一充滿美好祝願的名字,以悖論的方式描述了他充滿坎坷的一生
  • 獨家預售 餘華親自授權改編喜劇《許三觀賣血記》,香港同流劇團內地首演
    生活,要笑著過。我不賣笑,我笑著賣血! 從《十八歲出門遠行》到《第七天》,餘華用自己的「零度敘事」持續關注底層小人物的生存百態,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而《許三觀賣血記》「以博大的溫情描繪了磨難中的人生」,展現了中國式的樂觀和溫情,真實平淡卻觸目驚心,是當代文學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餘華先生親自授權改編其同名小說!
  • 許三觀,國產原著,韓國拍攝一個隨處可見的小人物賣血養家記
    賣血記》拋棄了餘華原著中小人物在歷史變遷中的無助和荒誕感,注入了韓國電視劇家庭溫情的核心倫理,使得「父愛妻從子孝」變成了電影的主題。餘華在90年代最重要的兩部長篇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曾經被很多人當成生動版的中國當代史來讀。
  • 《許三觀賣血記》:有一種絕望不是生活艱難,而是沒有了價值
    文/愛讀不人老了,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今天看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被最後的結局感動到,許三觀最後一次去醫院獻血,想吃上一盤炒豬肝,喝上一口黃酒。可是沈血頭不收他的血,嫌他老了。當他真正想為自己賣次血時,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價值,靠著賣血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靠著賣血,許三觀邁過了許多人生的坎坷,可到最後,他卻發現連自己最「拿手」的時候都做不到了。他走在路上邊哭回憶,自己是不是真的沒用了,對於家人沒有了價值。原來生活的無助感不是你有多苦多累,而是你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了了。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裡的擔當,是男人的魅力與最後的倔強
    「許玉蘭,我老了,我以後不能再賣血了,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後家裡遇上災禍怎麼辦……」——《許三觀賣血記》無意間翻到了《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這一讀便是四個小時,心情從最初的沉重到壓抑再到淚如泉湧。很多時候,許三觀就是我們的英雄。《許三觀賣血記》裡的許三觀有一種倔強,他一旦在內心中認定了一件事,那他就會拼盡全力的去追求,他們在追求的過程中,也不忘結合自己的智慧。用頭腦和堅持去做一件事,這就是許三觀做的事。生活的殘酷總在讓那些不知道反抗的人活得更糟。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賣血記(節選)許三觀是城裡絲廠的送繭工,這一天他回到村裡來看望他的爺爺。他爺爺年老以後眼睛昏花,看不見許三觀在門口的臉,就把他叫到面前,看了一會後問他:「我兒,你的臉在哪裡?」許三觀吸了一口氣,「他們說吃進一碗飯,才只能長出幾滴血來,這兩碗血要吃多少碗飯啊?」阿方和根龍聽後嘿嘿地笑了起來,阿方說:「光吃飯沒有用,要吃炒豬肝,要喝一點黃酒。」「許三觀,」根龍說,「你剛才是不是說我們西瓜少了?我告訴你,今天我們不賣瓜,這瓜是送人的……」阿方接過去說:「是送給李血頭的。」「誰是李血頭?」許三觀問。
  • 讀書分享(一)|《許三觀賣血記》
    卑微卻偉大  ——《許三觀賣血記》閱讀報告   「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這是許三觀第一次賣血後學著根龍和阿方對飯店跑堂的招呼。很久很久以後,也許我會忘記許三觀,甚至忘記整個故事,但我一定不會忘記這句話,因為這就是這個男人酸甜苦辣一生的開始。    現在回想起來我會選擇讀這本書的原因還會覺得有些奇妙。
  • 『賞析』倒吊的人生的血色——關於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和電影《許三觀》
    為了防止有人因賣血過多而出現意外,醫院工作人員要將賣血的人裡面色蒼白的剔除掉。因為之前已經賣過幾次血,許三觀的臉色愈發蒼白。為了能再賣一次,許三觀走出醫院,自己抓緊路邊的圍欄,倒吊在那裡,讓臉恢復血色。 同樣的場景,在原著中似乎並沒有出現。但是關於「抓緊」,餘華的作品裡也有一處令人印象深刻的表達。因為過於頻繁的賣血,許三觀體力逐漸不支。
  • 許三觀:我不怕賣血,也不怕死,但聽到那個不好的消息時,我哭了
    一個小人物,拼命掙扎著活著,從沒有被苦難打垮,最後卻因救命稻草的斷裂而傷心不已。01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裡的許三觀是一個小人物,他是一個絲廠的工人,拿著一點可憐的工資,沒有什麼大的本事,但他無意間發現了一條可以較輕鬆賺錢的門道:賣血。賣一次血可以賺35元錢,當農民在地裡辛辛苦苦幹半年了。
  • 中國版《許三觀賣血記》要來了,張偉平或許重出江湖
    顏丙燕 2015年,河正宇拍了韓國版的《許三觀賣血記》,曾讓中國影視創作者羞憤不已:餘華創作的這本優秀小說,怎麼不是中國人先拍出來呢?中國版這就來了。1月27日晚,麥特文化董事長陳礪志在微博上透露,他和公司成員已經看了完整的中國版《許三觀賣血記》。陳礪志是影片出品人之一,而另一位出品人,是蟄伏多年的張偉平,和張藝謀分道揚鑣之後,這是張偉平出品的第一部電影。 張偉平這個名字能被中國影壇認識和熟知,與著名導演張藝謀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