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麻的部屋》以患有人格分裂症的藝人未麻為主要人物,以未麻轉換職業賽道,從偶像轉型成演員的故事為主要敘事線索,輔以兩個次要人格分裂症人物的描摹,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奇詭緊湊、真實和虛幻交織的懸疑空間。目前豆瓣評分高達9.0,是一部難得的佳作,在短短一個多小時內,讓觀眾觀影心理,經歷糾結、緊張、壓抑、痛苦掙扎、攥緊的手心似乎從未放鬆過。影片特點是運用了戲中戲的表現手法,虛實相生,真實再現人物的心理歷程。在《未麻的部屋》上映之後,很多經典作品都有對這部作品致敬的鏡頭,例如《盜夢空間》、《黑天鵝》。下面,我們就通過未麻的三段歷程,淺析電影關於自我成長和自我救贖的深刻內涵。
未麻的部屋
整部影片,根據未麻整個事業生涯的走向,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偶像階段,偶像轉變為演員階段,完成演員轉變的階段
1. 偶像階段
這個階段,是未麻最瀟灑的一段,她所在的組合charming bird非常受粉絲歡迎,未麻本人也非常享受這種待遇。這個時候,她的分裂人格沒有受到外界刺激,所以並沒有顯現。
charming bird組合
2. 偶像到演員的轉變階段,也是分裂人格中兩個人格衝突最激烈的階段
未麻的經紀公司為她做出轉做演員的計劃,但是,經紀人留美不同意,認為未麻那麼辛苦參加培訓,不是為做演員的。未麻自己卻一口答應下來,說自己願意做一名演員。
實際上呢,未麻應該不是很願意,只是因為這是公司的安排,她不想讓別人麻煩,所以接受安排。在乘坐地鐵時,她從地鐵窗口中看到「偶像未麻」,對方在說「我才不要拍呢」。而現實中的未麻,一直在說服自己,演戲是自己選擇的,和別人沒有關係。
現實中的未麻看到「偶像未麻」
未麻接到的第一部戲是《Double Bind》,她在劇中飾演一名患有分裂症的患者,表演脫衣舞時被強暴,後來殺死模特的姐姐,為了救贖自己,就在意識中把自己當成了模特的姐姐。
劇中的她飾演高倉陽子,第一句臺詞是「我是誰」,這句話照應了劇外的未麻,「我是誰」這個問題,也是現實中她想問自己的。
身為一名人格分裂患者,經常遊走在幻想和現實之間,卻又不自知,是一件多麼可怕又可悲的事情?
未麻飾演的高倉陽子,在劇中跳脫衣舞時被強暴,這遠遠超過「偶像未麻」的尺度,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儘管不是很願意,最終還是拍完了。演員未麻疲憊地回到家,在她視角裡,看到魚兒全都死了,而未麻的視角之外,兩條魚還好好活著,這意味著她徹底和「偶像未麻」做了告別。她崩潰大哭,掀翻家裡所有擺設,突然,演員未麻從鏡子裡看到「偶像未麻」,她諷刺演員的工作,真噁心。演員未麻此刻真的崩潰了,癱倒在床上,說:「我當然不想拍那種戲啊,可是我不能給別人添麻煩」。在這裡,未麻受到的是雙重自我的拷問,一面是不願意接受現實,另一方面,又因為無法做出改變而自己生氣。
未麻飾演的高倉陽子被施暴
未麻眼中的魚都死了
實際上魚兒都活著
高倉陽子被強暴,未麻也因為突破偶像身份,出演這場戲而被「網暴」,她的瘋狂粉絲不滿未麻偶像身份的崩塌,粉絲只愛她的純潔,看到她在劇中被「玷汙」,就到「未麻的部屋」這個網頁發洩情緒,以未麻的口吻寫道:「再也不想拍這個劇了,製作人色眯眯的,角色又那麼奇怪,我還是最喜歡在歌迷面前唱歌了」。
再後來,粉絲又以未麻的口吻,在「未麻的部屋」指責編劇,並且編造謠言說自己是被強迫的,求大家救救自己!看到這裡,未麻情緒開始激動,演員未麻再次看到「偶像未麻」,偶像未麻嘲笑演員未麻已經被玷汙了,沒人會喜歡她,並且說演員未麻已經無法再回到那個光亮的地方了。
這段情節中,未麻這一人物,被割裂成兩部分,一個是「偶像未麻」,一個是「演員未麻」,她實際上受到粉絲、「偶像未麻」,以及「演員未麻」三者的共同窺探和拉扯,粉絲以自己為中心散布謠言,表面上是在抵抗未麻形象的改變,實際上是毀掉未麻的心志,讓她對自己開始產生懷疑,在這種極度糾結的情況下,「偶像未麻」才會和「演員未麻」進行對抗。
未麻的部屋
出現這樣的對抗,原因是,在潛意識裡,未麻將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進行了比較,因為有了比較,才會覺得偶像的生活比較容易,演員的生活比較難,因為挑戰了過去不曾嘗試過的角色,讓粉絲覺得自己「被玷汙」了,平白遭受很多無端罵名。未麻一方面覺得這樣的日子太過艱難,一方面又安慰自己,這都是自己選擇的,所以不要感到痛苦。
未麻安慰自己
這個階段,是未麻和自己鬥爭的階段,每當發生不好的事情,未麻都會在潛意識裡和自己掛鈎,得知編劇被殺的消息,未麻覺得自己可能真是不祥之人,她坐在車上,眼前卻看到「偶像未麻」對自己說「活該」。
導演在表現未麻這個階段的衝突,設置了許多對比的場景,比如:未麻在被拍攝性感寫真時,以前組合裡的兩個小姐妹在舞臺上載歌載舞、活力四射;在未麻還是只能演只有一句臺詞的角色時,兩個前夥伴,已經打進了top85,經紀人也說,兩個人的charming bird也是可以的呀;未麻到演播室探望前夥伴,看到她們正在錄製節目,眼前一閃,竟然看見「偶像未麻」也坐在她們中間,其實未麻心裡,也想像這樣舒服地坐著,不用面對演戲時發生的糟心事;昔日的同事,如今會在背地裡嘲諷自己「她現在一定已經,在攝影師面前露毛了吧」。這樣的鏡頭對比,更能讓觀眾窺探到未麻的內心。
前夥伴嘲諷未麻
未麻看到前夥伴的成功,一方面為她們真誠地感到高興,一方面,對自我的懷疑也日益加劇,她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選擇作為一個演員,到底有沒有錯?所以,雙重人格會不斷出現。殺死編劇,殺死為自己拍攝性感照片的攝影師,殺死安排自己演戲的經紀人,殺死瘋狂粉絲,這些虛幻的場景會跑進未麻的腦海,雖然這些人到最後確實死了,但都不是未麻所為,虛幻的場景,只是在表現未麻確實對他們行為的怨。這四個人,都是未麻精神折磨的參與者。但是,讓自己真正痛苦的根源,是未麻自己!因為她可以做出選擇,有權利說「不」,而不是用一句「不想麻煩別人」就接下所有自己不願意的事情。
3. 完成偶像到演員的轉變,也是真實自我戰勝虛幻自我的階段
留美是電影中反轉比較大的人物,開始以為她是為藝人考慮的經紀人,最後,才發現,她是那個隱藏最深的,死掉的四個人,全都是留美所殺。原來,留美也是人格分裂患者,她期待成為偶像,並且把這種期待投射到了未麻身上,未麻拍攝被強暴的戲,就覺得她被玷汙了,所以想毀了未麻,取而代之。
留美
最後,未麻扯掉留美的假髮,才讓陷入人格分裂的留美幡然醒悟,未麻也完成了自我救贖,因為她從心底裡開始認同,世界上只有一個未麻,自己就是那個唯一的未麻。未麻不會因為外界的否定就變為另一個人,「我就是我啊」這是未麻從心底喊出的話,至此,未麻完成了自我的認同歸一。
未麻和留美對抗
1、面對不願意做的事,我們可以勇敢地說「不」,每個人都有拒絕和接受的權利。坦誠溝通,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2、未麻遭遇困境時,習慣性與過往經歷和前夥伴比較,儘管自己目前已經在努力,但都會覺得目前狀況並非最佳,所以,內在的另外一個人格就會出現,極力否定現在的自己,讓自己痛苦無比。
所謂境隨心轉,心念的力量不可估量,不管有沒有人格分裂症,想要生活輕鬆一些,首先不去比較,既然選擇了,那就堅定地走下去,不要去想,如果當初沒有選擇改變會怎麼樣,不糾結,就是在節約生命。
3、網絡是個自助餐,人們習慣於在網絡暢所欲言,但是這也會產生「網絡暴力」,面對網絡暴力的時候,可以求助親戚朋友,適當傾訴,對不實之言,可以申請法律救助。同時,網絡之言不可全信,網絡也並不是法外之地。文明上網,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