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爆紅螺螄粉催生年薪50萬聞臭師,這薪水,還是低了.

2021-03-02 特別文摘

△來源 | 攝圖網

來自:十點科學(ID:Science_10)

螺螄粉爆紅催生專業聞臭師,年薪50萬、日聞酸筍300噸。不過只要了解一下鼻子的妙處,你就會覺得,這一「年度最酸爽職業」,薪水還是低了。

人們追求美味,但有時候比美味更誘人的是臭味,比如螺獅粉。令人驚奇的是,這一魔幻食物的爆紅,還催生了一種新奇職業——「聞臭師」。有商家開出50萬年薪,聘請嗅覺靈敏的專業酸筍聞臭師。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聞廠裡幾十缸、一共數百噸的酸筍,根據其臭味和酸味來判斷發酵程度,確定用於螺螄粉煮製的最佳時機。好的鼻子千金難求。新聞報導中,人稱「金鼻子」的李師傅為自己的鼻子投保50萬元。考慮到同樣擁有金貴鼻子的世界頂級調香師年薪動輒數百萬,而長期薰陶在濃鬱酸臭味中仍能保證敏銳的判斷力和愉悅的身心絕非易事,聞臭師們的所得似乎也不算那麼離譜。尤其是了解到臭味和鼻子的種種妙處之後,你更會認同,鼻子君是真的被低估了。△來源 | 李師傅正在用「金鼻子」聞發酵的酸筍。(原文配圖)

我們的鼻子能夠辨別出氣味的香與臭,往往並不是因為氣味分子本身不同,而是與分子濃度有關。如果你去過玫瑰種植基地或生產香精的工廠就會有所體會:即使是香味,過於濃鬱也會讓人頭暈到想吐。同樣是吲哚分子,濃度低時可以造就茉莉的清香,濃度過高則會導致糞便的臭氣燻天。

螺螄粉的臭味,主要來自於鮮筍到酸筍發酵過程中部分胺基酸的代謝產物。批量製作過程中的加酸加溫,長時間儲存,都會導致酸筍過分發酵,產生更多臭哄哄的代謝產物。

而很多怪異、殺傷力強大的臭味,更是多種氣味分子的「合謀」。

比如多國禁止在公共場所食用的榴槤。德國的一個研究小組從榴槤中分離出了50種氣味分子,發現除4種為新分子外,剩下的絕大多數都是在大蒜、洋蔥、芝士、雞蛋等食物中常見的氣味分子。它們單獨聞起來都沒有太過誇張的殺傷力,但是按特定比例組合後,便形成了榴槤的獨特臭氣。

△來源 | 攝圖網 榴槤的獨特臭味,是由多種常見氣味成分按特殊比例混合的結果。

榴槤這種臭味的重磅組合尚無法讓吃貨們屈服,更何況螺螄粉。面對臭味,大腦卻能發出「真香」感嘆,其實是因為一種叫「後置嗅覺」(Backward Smelling)的奇妙機制。

正常情況下,空氣從鼻孔吸入,氣味分子與分布在鼻腔上部的各種嗅覺感受器結合,產生電信號,上傳給大腦,我們便聞出了不同氣味。

而當人們吃榴槤、螺螄粉時,更多氣味分子是從口腔擴散入鼻腔的後方。與此同時,食物的味道、口感等信息也一同被傳入大腦。雖然接受氣味的還是同一批嗅覺感受器,但在這種「走後門+雙管齊下」的方式下,大腦神奇地被食物的美味說服,大方接受臭味,甚至為其加上了美味的標籤。

△來源 | 後置味覺。與直接從前方嗅聞不同,氣味分子(藍色)從口腔自後方進入鼻腔。關於食物的嗅覺與味覺信號同步傳遞給大腦。(原文配圖)

人類的觸覺並不敏銳,不會像安徒生筆下的豌豆公主一樣,被埋在20層厚床墊下的豌豆膈得睡不著。但我們的嗅覺對周遭環境的刺激,確實比想像的更敏感。有時我們受到了某種影響,卻一時無法描述,便認為是某種「潛意識」或「直覺」。那其實很可能是來自嗅覺的提示。

作為人類最古老、強大的感官之一,嗅覺除了辨彆氣味、輔助味覺外,還能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行為。比如,有檸檬、香皂氣味的衛生間總是給人更清潔的印象;在飄浮著咖啡、蛋糕香氣的餐廳人們更放鬆並願意與他人親近。

嗅覺還能影響能力表現。研究發現在有薄荷香氣的環境裡,運動員跑得更快、握力更大;而在有肉桂香的圖書館,人們的學習效率更高。

嗅覺還能幫我們躲避潛在的危險。人們習慣把臭味與負面的事物聯繫在一起。在「把名聲搞臭」、「臭味相投」、「我能聞出其中有貓膩」等表述中,嗅覺發揮著一種評價功能。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的一項關於氣味和「信任感」的研究發現,在飄散著魚腥味的環境中,人們對金錢交易更為謹慎。在另一組實驗中,研究人員刻意做出一些不自然的舉動,如將某物品偷藏進口袋,然後笑容尷尬地遮掩。對實驗目的不知情的受試者們在察覺到這些鬼鬼祟祟的舉動時,對腥臭氣味的嗅覺比平時更為敏銳。

臭味與心理防備的關聯由此可見一斑。看來我們常打的比方也並非毫無根據。如果你突然對某個地方、某個人產生了厭倦和懷疑,同時聞到了說不上來的「怪怪的」味道,那很可能是你的嗅覺在提醒說:有地方不對勁,請三思而行。

△來源 | 攝圖網 突然對魚腥味敏感,可能有事情不對勁。

正因為嗅覺可以影響人的情緒和行動,深諳此道的營銷人員便紛紛學會了用香味生財。香氣縈繞的環境裡,人們不知不覺停留得更久,消費更多,對商品的評價也更好。世界著名高檔酒店和商場都有獨家定製的香氛系統,在自家場地內噴灑標誌性的香氣,印入人們的嗅覺記憶。

 

市場需求在前,許多依賴嗅覺的職業便應運而生,如調香師、品酒師、芳香治療師、食品科學家等。涉及氣味的領域還包括龐大的日用品行業。

氣味工作者做的顯然不僅是調製香水。他們要能夠記憶多種天然或合成物質的氣味,並從混合氣味中辨別單一成分。

我們都聽說過香水的氣味分「前-中-後」三個調,分別取決於氣味分子的揮發速度。調香師要平衡每個調的香料種類及濃度,讓香味流暢而令人愉悅。除了敏銳的嗅覺,這還相當考驗藝術審美。

一位網紅螺絲粉「聞臭師」在接受採訪時說,他的工作也是類似道理。酸筍的味道隨著發酵過程不斷變化,醃製前期氣味刺鼻,新鮮竹筍的腥氣較重,中期酸度增加,隨後特有的「臭味」會逐漸濃鬱,同時酸味下降。雖然機器也可以做品質把控,但要提供氣與味的極致享受,贏得從不缺乏選擇的消費者,還是離不開資深酸筍大師細膩考究的感官判斷。

其實「聞臭」的工作早有先例,例如為止汗劑、香體露的廠商做產品評測的一類人。他們工作在悶熱的房間裡,每天聞五六十人腋下的氣味來評價香體產品是否有效。

△來源 | 汗味嗅聞師是著名攝影師 Nancy Rica Schiff 鏡頭下著名的奇葩職業之一(攝於80年代)。(原文配圖)

正所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從事「聞臭」工作,不僅要克服心理障礙,長期被相似的氣味薰陶,維持嗅覺的敏銳也是一個挑戰。

好在嗅覺是可以被訓練的,就像鍛鍊肌肉一樣。想要增強嗅覺的整體敏感性很有效果的訓練方法是,暴露於不同類型和強度的氣味,並刻意地進行辨識。長期堅持,大腦對氣味的記憶和聯想能力會不斷提升,腦組織還會發生適應性的結構變化。

 

研究發現,與普通人相比,經年訓練的氣味工作者,其大腦嗅覺加工區(梨狀皮層、眶額皮質等)更厚更緻密。並且,負責儲存情景記憶的海馬體也有類似的改變。調香師們對氣味的描述常常如電影畫面般充滿畫面感與詩意,大概正是因為這個緣故。

愛馬仕的調香大師艾列納有一本獨特的香味日記,他遊歷世界,用氣味串聯起的記憶,在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不斷給予他新的靈感。

「我漫遊巴黎時,自然不認識每條路,……偶爾憑著嗅出麵包店、雜貨店的氣味,就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當經過我們鼻子下的氣味與經過眼前的畫面一樣多時,我記住的內容都來自鼻子的功勞」。

△來源 | 嗅覺參與了大腦對紛繁事物的記憶(原文配圖)

在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中,主人公把瑪德蓮蛋糕浸泡在紅茶裡,一口氣吃下。糕點的氣味喚醒了童年的記憶,他清晰地回憶起兒時住過的家,家附近的小路,還有小鎮的樣子。這種奇妙的現象被稱為「普魯斯特效應」。研究發現,氣味喚醒的記憶往往比文字的更加生動形象,更飽含深情。

為了證實氣味訓練對嗅覺和大腦的影響,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曾進行過一項實驗:對普通人每天進行20分鐘刻意的嗅覺訓練。內容包括:區分氣味的強度、類型,找出指定氣味。

結果發現,短短數日,訓練就能讓嗅覺的辨識能力明顯提升;而持續六周後的核磁掃描證實,受試者大腦中,關於嗅覺加工及與語言、記憶的區域,皮質厚度均有所增加。可見少量、長期、多樣化的氣味辨識能讓嗅覺更敏銳,頭腦能清明。如今這也成為有嗅覺障礙或阿爾茲海默症等患者的治療策略之一。

對嗅覺,或任何一種感官的重視,能令我們更敏銳地感知身體、感知周圍的世界。所以下次當你津津有味嗦著螺螄粉時,不妨重新細品一下濃鬱的酸筍氣息。無論是愉悅或是一言難盡,都是那古老而神奇的嗅覺為此刻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你,帶來的獨特生活記憶。

參考資料:

1、van Nieuwenburg D, De Groot J H B,Smeets M A. The subtle signaling strength of smells: A masked odor enhancesinterpersonal trust[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9, 10: 1890.

2、Li J X, Schieberle P, Steinhaus M.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ajorodor-active compounds in Thai durian (Durio zibethinus L.『Monthong』) by aroma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 and 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J]. Journal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2, 60(45): 11253-11262.

3、https://www.totaljobs.com/advice/jobs-that-require-a-good-sense-of-smell

4、Al Aïn S, Poupon D, Hétu S, MercierN, Steffener J, Frasnelli J. Smell training improves olfactory function andalters brain structure. Neuroimage. 2019 Apr 1;189:45-54. doi:10.1016/j.neuroimage.2019.01.008. Epub 2019 Jan 7.

5、[法]讓·克羅德·艾列納 調香師日記[M]中信出版社.2017-11

本文經授權轉自「十點科學」(id:Science_10)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爆紅螺螄粉催生年薪50萬聞臭師,這薪水,還是低了
    原創 徐斯佳 十點科學螺螄粉爆紅催生專業聞臭師,年薪50萬、日聞酸筍300噸。不過只要了解一下鼻子的妙處,你就會覺得,這一「年度最酸爽職業」,薪水還是低了:-P鼻子的妙處,你想不到。
  • 為了找出它爆紅的奧秘,我在雙十一前探訪了柳州螺螄粉基地
    為了探究螺螄粉爆紅的奧秘,老藝術家專程打了飛的,走訪了一趟柳州螺螄粉基地。 果不其然,一到站,那股撲鼻而來的螺螄粉味成了最強的應援氣味。行了,看樣子這場螺螄粉之行真帶勁。
  • 年賣30億元,李子柒牌螺螄粉爆紅幕後,新品牌的中國式崛起
    導語:李子柒牌螺螄粉的爆紅,是政府有形的手(發證+地方標準)和市場無形的手(工業化+電商化)聯合鋪墊6年的產物。這是中國新品牌崛起的代表性路徑。所謂人紅是非多。國慶前後,李子柒團隊忙得不可開交。這一事件再次證明李子柒在柳州螺螄粉產業的地位。「李子柒一天(委託)生產多少?」站在柳州一座李子柒牌螺螄粉代工廠門口,藍鯊有貨問。「100萬袋,最少60萬袋。」柳州農民工創業園運營負責人莫雷春告訴藍鯊有貨,面前的這座獨棟的代工廠,跟李子柒籤了50萬袋每天的代工合同,但因為是疫情發生後緊急新建的廠,目前產量只能達到20-30萬袋/天。
  • 肯德基×螺螄粉 本土化的新賽道
    但是肯德基宣布將會推出螺螄粉時,還是令人大吃一驚——螺螄粉要攻陷洋快餐了嗎?以後可以邊吃炸雞邊嗦粉了嗎?螺螄粉實紅,肯德基也免不了跟風,二者聯動的背後是百勝中國的宏大布局——聚焦網紅產品,加入速食賽道,推進多元發展,加速品牌本土化。
  • 肯德基×螺螄粉,本土化的新賽道
    文|新博弈 徐雲逸編輯丨劉一姿我們永遠不知道螺螄粉下次會以什麼形式走入我們的視野。螺螄粉月餅和螺螄粉火鍋這樣奇特的搭配已經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畢竟黑暗料理在民間,個人的腦洞總是無窮無盡的。但是肯德基宣布將會推出螺螄粉時,還是令人大吃一驚——螺螄粉要攻陷洋快餐了嗎?
  • 從街邊攤到60億市場,螺螄粉為何突然爆火?
    02一碗粉撐起一座城螺獅粉的「爆火秘籍」到底是什麼?幾乎是一夜之間螺螄粉成了火爆全網的食品,上到博主帶貨,下到朋友力薦,似乎沒有人能逃過一碗螺螄粉,那麼為什麼螺螄粉這麼火?是口味的扭曲還是好奇的作祟?除了產品本身的誘因外,還有情感方面的誘導,螺螄粉和文化關聯了起來,吃一碗螺螄粉就等於品嘗一種地方生活文化,這也是人們偏好地方特色小吃的原因,有一種「沒吃過螺螄粉不足以談柳州」的味道。當然螺螄粉的爆紅,也離不開大V博主們的帶貨,以及美食達人的吃播,這是一個很大的誘因,也是一個把螺螄粉從小眾推向大眾的無形力量。
  • 年薪50萬!廣西一農民當上螺螄粉聞臭師,日聞300噸酸筍……丨一起來...
    年薪50萬!300噸酸筍 年薪50萬 這兩年 螺螄粉佔據了方便速食銷售量的半壁江山 甚至在柳州當地形成了一條產業帶 一種難以描述的新職業誕生了——「聞臭師」
  • 網紅「聞臭師」守護「靈魂食材」靠鼻子年入50萬元
    閱讀提示「你嗦粉了嘛?」今年,恐怕沒有哪一款美食會像螺螄粉一樣「出圈」,從街頭美食成為網紅小吃,螺螄粉銷量不斷提高不僅助力村民加快脫貧致富,也催生了一個新職業:專業「聞臭師」。剛靠近酸筍醃製車間,一陣陣獨特的氣味便撲面而來。
  • 螺螄粉「臭出一片天」
    捕捉到商機的資本還在瘋狂湧入,除了早期催生的一批當地巨頭,柳州之外的新玩家也在不斷加入,螺螄粉江湖變得越來越熱鬧。起源於廣西柳州夜市,螺螄粉的走紅並非一蹴而就。在柳州,當地人不說「吃粉」,而是叫「嗦粉」。一字之差,後者形象描繪出了食客在品嘗螺螄粉時,聲音中流露出的滿足。
  • 新365行/網紅「聞臭師」守護靈魂食材,靠鼻子年入50萬元
    「你嗦粉了嘛?」今年,恐怕沒有哪一款美食會像螺螄粉一樣「出圈」,從街頭美食成為網紅小吃,螺螄粉銷量不斷提高不僅助力村民加快脫貧致富,也催生了一個新職業:專業「聞臭師」。剛靠近酸筍醃製車間,一陣陣獨特的氣味便撲面而來。打開車間門走進去,只見60口大白缸整齊排列著,缸裡是正在醃製的酸筍。
  • 螺螄粉,只有1次和無數次
    有時候你都不好說,到底是螺螄粉蹭熱度,還是別人蹭螺螄粉熱度不少明星因為它上過熱搜,李佳琦直播間吃螺螄粉,連《人民日報》都要聯名賣螺螄粉……它最火的時候,大概是疫情期間,全國人民在線催#螺螄粉還不發貨#。7月,《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評委杜華,被網友扒出投資了一家廣西螺螄粉企業。
  • 年薪50萬元!這個「臭臭」的職業火了……
    這兩年 螺螄粉的巨大銷量 帶動廣西柳州當地 形成了一條產業帶一種難以描述的新職業誕生了 「聞臭師」 41歲的柳州農民李永國 因為嗅覺靈敏 能迅速辨別酸筍的臭味等級 人稱「金鼻子」 今年他被一工廠以50
  • 2020螺螄粉走紅帶火一職業——「聞臭師」
    41歲的李永國,人稱「金鼻子」,他被年薪50萬的高薪急聘,成了一名專業的酸筍聞臭師,同時鼻子還投保50萬。  他每天工作就是聞廠裡一共60缸、300噸的酸筍。判斷它們是否成熟,並對每一缸酸筍的色澤、成熟程度進行記錄。李永國說,他一度也想過改行,但現在,人家說你是做螺螄粉的吧,「我會說對啊,特別自豪」。
  • 6000萬人正在呼喊「螺螄粉自由」
    在成為網紅5年後,螺螄粉忽然又被拱上了熱搜,而且是連續熱搜。起因是廣西援助了湖北3萬包螺螄粉,網友們循著味兒趕來了。在一波湖北十堰人民感謝廣西人民的感動熱潮中,有些網友逆流而上,曬出自己久未發貨的螺螄粉淘寶訂單,發出靈魂一問:我的螺螄粉什麼時候發貨?這便是螺螄粉的第二次熱搜了。
  • 螺螄粉式炫富:那一碗又臭又香的粉,是如何走上頂流網紅之路
    01螺螄粉的「網紅」路線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熱播之後,大街小巷的螺螄粉店更是迷倒了千萬老饕。不僅帶火了螺螄粉,更是帶火了柳州這座三線開外的工業城市。「一碗螺螄粉,帶火一座城。」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但是螺螄粉走出柳州,不是靠蘭州拉麵,沙縣小吃那樣遍地開店,而是通過美食公眾號或者美食博主的測評或者推薦。
  • 深度觀察|螺螄粉崛起正傳
    早上不「嗦」一口螺螄粉,似乎渾身都不是滋味!1螺螄粉的發家之路前幾天,筆者辦公室傳來陣陣的噁心「臭味」,尋覓軌跡,原來是有人在辦公室吃起了螺螄粉。這是有多大的勇氣,頂著被集體嫌棄的壓力吃起了螺螄粉?這是真愛。
  • 每天聞60缸酸筍 靠鼻子年入50萬元
    每天聞60缸酸筍,靠鼻子年入50萬元網紅「聞臭師」守護「靈魂食材」閱讀提示「你嗦粉了嘛?」今年,恐怕沒有哪一款美食會像螺螄粉一樣「出圈」,從街頭美食成為網紅小吃,螺螄粉銷量不斷提高不僅助力村民加快脫貧致富,也催生了一個新職業:專業「聞臭師」。剛靠近酸筍醃製車間,一陣陣獨特的氣味便撲面而來。
  • 螺螄粉為什麼那麼臭,而且螺螄粉裡沒有螺螄?
    通勤途中有一家,可是,經過無數次,從未產生進店吃粉的念頭,如果可以的話,我甚至想繞道。公司有一個同事,就是螺螄粉鐵桿粉絲,基本上中午都讓螺螄粉去訂合同。那令我頗感好奇,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可是第一次的嘗試並沒有給人留下太多美好的回憶,吃後感覺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吃不慣,酸臭」。
  • 網紅小吃螺螄粉銷量連漲 柳州2019年預包裝銷售額突破60億
    來源:經濟日報資料圖:在柳州螺螄粉產業園裡,工人在包裝螺螄粉。 朱柳融 攝「網紅小吃」柳州螺螄粉,銷量連年增長。記者從19日舉行的柳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獲悉,2019年,柳州袋裝螺螄粉銷售額突破60億元。螺螄粉是廣西柳州特色小吃,因其湯料由螺螄熬製而得名。近年來,柳州螺螄粉在中國乃至海外掀起一場持續的「舌尖風暴」,成為「網紅小吃」,銷量也逐年增長。資料圖:在柳州螺螄粉產業園裡,工人在包裝螺螄粉。
  • 小小螺螄粉,脫貧大產業,《功夫學徒2》走近舌尖上的中國美食...
    節目第七期,國際學徒們來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這座喀斯特地貌城市,也被稱為「奇石城」,不僅有千姿百態的景觀,也有「臭名遠揚」的螺螄粉。短短幾年,螺螄粉從街邊小吃到如今電商熱賣的爆款,成為柳州的經濟支柱,為成千上萬的人提供了就業機會。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如此「爆火」?學徒們又能否經受得住來自中國「黑暗料理」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