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對各種習俗的影響
科舉影響著各種習俗,其中對婚喪節慶習俗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如婚俗中迎親歸門時的燈籠正面通常寫一個大的姓氏字,背面則寫上該姓人在該村歷史上獲得的最高功名。
與婚喪節慶相關的娛樂形式也隱含有科舉的成分。如猜拳令:「品當朝、雙生貴子、三元及第、四季發財、五子登科、六位高升、七星伴月、八馬雙飛、九九長生、全家福祿」。
這些拳令中,直截了當地與科舉掛鈎的有「三元及第」—指科舉考試的鄉試、會試、殿試中都中第一名,即連中解元、會元、狀元,是為科舉考試的無上榮耀;「五子登科」——泛指個個兒子都中進士或舉人,都能獲得功名。間接與科舉相聯繫的有「一品當朝」——希望能當宰相,位列三公;「雙生貴子」——生一對雙胞胎的「高官」兒子;「六(祿)位高升」——俸祿的增加與官職的高升。
這幾句拳令之所以與科舉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繫,因為這幾句都與「官」有關。
俗語、諺語、童謠、地名也表現了古代的升官風俗。如童謠有月光光,秀才娘,騎白馬,過蓮塘」;「蟾蜍羅,背駝駝,唔讀書,有老婆」。
村落中的小地名,如桅杆樹下、官樓門下、書香角、司馬第等等,都與官有關。
由於科舉考試有太多的偶然性和不可預測性,有關科舉的種種迷信之風也瀰漫各地,求籤、祈夢、算命、堪輿比比皆是,苦讀寒窗的士子也混跡其中。
如在求籤的窖判就有《上上聖三連》:「三聖通大道,佛祖降人間,求官登科甲,謀望事得成。」《上上聖聖陰》:「日在東方出,謀望萬事成,求官加進職,赴考狀元郎。」《上上陽聖聖》:「問我陽聖聖,否極泰來臨,求謀皆吉利,赴考中頭名。」《上中聖陰聖》:「求官加爵祿,赴考中狀元,做事皆如意,一切稱心情。」《上上陽陰陰》:「龍虎出天台朝見大賢才,祖上陰功大,天見福澤來。「
在籤詩方面,也總是離不開升官發財,其中升官在前。如有關籤詩中的第二籤:「開來繼往號名儒,精義入神秉志虛,養成正氣參天地,竟將名姓榜頭題」;第三籤:「青雲路在青燈下,黃榜名標黃卷中熟讀尼山經萬卷,丹書龍虎列三公」;第七籤:「功名才子各有時,何必籲嗟似酒迷,但行孝悌存忠信,管他來早與來遲。」
崇尚功名成為風氣
崇尚科舉功名,對科舉功名的追逐成為各地社會的一種風尚。童蒙讀物《年初一》,以大量的篇幅敘述了少兒從入塾到科舉成名的全過程,將讀書放到至高無上的位置。
如《年初一》說:「世間第一讀書篇」,「此是讀書為第一」,並以興高採烈的口吻描寫了士子科舉成名後光宗耀祖、顯親揚名,以及榮華富貴的動人場景:「學院場中取了卷,新入黌中秀才郎。父母伯叔同兄弟,家中日日接報房。歲考複試加補廩,高升拔貢姓名揚。門前一對桅杆豎,表旌門第是書香。再加中舉又中進,出入跟隨衙轎扛。狀元榜眼探花第,翰林學士近帝王。」
與崇尚科舉功名密切相關的是,很多地區的人們具有重貴輕富的觀念。只「富」不「貴」不體面,還常被人譏為銅臭之家。相反,如果富貴不能兼得,只「貴」不「富」則不失體面。
在很多村落中,文廟比比皆是,甚至一些家戶還供有魁星點鬥的菩薩。相比之下,財神廟卻少見。
這是因為,科舉道路使一般的平民之家也可能進入社會的上層,「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對科舉功名的渴求容易變成科舉的圖騰,吸引著代一代的人奔行於「從政」、「考試」的羊腸小道。
當崇尚功名成為風氣,門三狀元這類的年畫走紅。門三狀元年畫是按儒家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創作的作品,望子成龍的農民十分喜歡它。
中國封建社會科舉考試中,殿試第一名謂狀元。該畫的正中是狀元府,有老者出門迎接(聖旨);右上角,老師批文授業;左下角,子孫苦讀經書;右下角報子送來得中狀元的消息;左上角,慶祝狀元榮登榜首。
這是中國古代農民家庭教學形式私塾及其奮鬥目標的寫照。此畫是炕頭畫(橫披)中誕生早、流傳時間較長的木版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