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皇家海軍安德烈亞·多裡亞號戰列艦

2020-12-22 一笑走天下

安德烈亞·多裡亞號戰列艦是義大利皇家海軍隸下的一型無畏型戰列艦,是安德烈亞·多裡亞級首艦,1912年3月24日在義大利拉斯佩齊亞船廠開工,1913年3月30日下水,1916年3月完工,1937年4月至1940年10月進行現代化改裝。

該艦建成時標準排水量:22964噸,滿載排水量:25216噸,艦長176.1米,艦寬28米,吃水9.4米,;航速21.5節。改裝後排水量:標準排水量23,887噸,滿載排水量28882噸,艦長186.9米,水線169米;艦寬28米;吃水10.4米。航速:27節。

改裝後武備:2座三聯裝及2座雙聯裝320毫米/43.8倍口徑主炮;12門135毫米/45倍口徑副炮;10門90毫米/50倍口徑高射炮,12門37毫米高射炮,16門20毫米高射炮。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11月11日英國海軍襲擊塔蘭託港,該艦的姊妹艦杜伊利奧號被一枚魚雷擊中右舷造成大量進水,被迫搶灘救險,至1941年5月修復。1942年夏義大利海軍燃油危機將多裡亞號和杜伊裡奧號轉入後備役。義大利投降後,1943年9月9日多裡亞號與杜伊利奧號從塔蘭託駛往盟軍控制的馬爾他島被扣留,1944年歸還義大利作為練習艦。1957-1961年拆毀。

相關焦點

  • 二戰義大利海軍:艦隊實力令人望而生畏,但海戰戰績卻乏善可陳
    義大利海軍艦隊,是以戰列艦、7艘特蘭託級、扎拉級和波爾薩諾級在內的重巡洋艦為主,雷擊艦和護航艦為輔;儘管在戰爭初期時,義大利海軍活動頻繁,曾多次與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交手,但戰績卻乏善可陳。
  • 帝國夢碎地中海,二戰中的義大利海軍最強戰艦維內託級戰列艦傳奇
    鏖戰地中海,實戰中的維內託級戰列艦1940年5月,在義大利即將參戰前一個月,維內託級首批兩艘戰艦「維內託」號和「利託裡奧」建造完成,進入到義大利海軍現役,而另外兩艘「羅馬」號和「帝國」號仍在建造之中,不過這比他們的對手法國好得多,因為直到法國在二戰中戰敗投降德國,他們的黎塞留級戰列艦一艘也沒有徹底建造完成。
  • 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艦長約翰·利奇海軍上校
    1941年12月10日,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在新加坡被日本轟炸機擊沉。和她一起沉沒的幾百個人中,有她的船長約翰·利奇。作為威爾斯親王號的艦長,利奇曾與可怕的困難作過鬥爭,並最終以勇氣和冷靜,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做到了最好。他體現了最好的服務,真正體現了「皇家海軍的最高傳統」。
  • 豪號戰列艦首任艦長查爾斯·伍德豪斯
    5月15日加入英國皇家海軍,在皇家海軍學院奧斯本和達特茅斯接受教育,1911年5月15日成為一名海軍軍官候補生,在一戰期間他專門研究炮術。1918年12月16日—1919年1月1日,伍德豪斯擔任聖文森特號戰列艦第二槍炮官,1922年4月—1923年8月,他在樸茨茅斯炮術學校深造,在此期間於1923年4月15日晉升海軍少校。1924年8月—1926年5月,他在地中海艦隊的考文垂號巡洋艦擔任槍炮官。之後他在在樸茨茅斯炮術學校和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進行課程,並在1927年12月31日晉升海軍中校。
  • 安森號戰列艦首任艦長——哈羅德·理察·喬治·基納漢
    >服役生涯1906年,基納漢以學員的身份加入英國皇家海軍,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奧斯本和達特茅斯海軍學院學習,1910年9月15日成為一名海軍軍官候補生。1913年1月15日,他晉升海軍少尉,同年9月15日晉升海軍中尉,在此期間他分別在印度斯坦號和科克倫號任職。1914年10月22日,他晉升海軍上尉,1914年—1918年在地中海艦隊的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服役,參加過加裡波利戰役,後來他專攻炮術。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1)英倫血統
    美國在3年內建成了3型13艘戰列艦,海軍實力到1908年已經躍居世界第三,對日本的潛在威脅越來越大。該方針規定日本海軍最低限度應以艦齡不滿8年的8艘戰列艦和8艘裝甲巡洋艦為核心,保持東亞地區的海上優勢,這就是一直延續至今的「八八艦隊」概念。 在當年的海軍規劃中,將建造伊號戰列艦「河內」號、呂號戰列艦「攝津」號和伊號裝甲巡洋艦「金剛」號。
  • 老照片:由獅級四號艦而被改進過大單艦成級的「虎」號戰列巡洋艦
    「虎」號巡洋艦〔英文:HMS Tiger〕戰列巡洋艦是英國海軍獅級戰列巡洋艦預算中的四號艦,對原設計方案進行了較大的改動。將獅級位於煙囪之間的舯部主炮塔移至第三煙囪之後和機輪艙之間,改善主炮向後方的射界以及炮口爆風對艦體上層建築的衝擊。
  • 英國皇家海軍英王喬治五世級(1936)三號艦:約克公爵號
    英國軍艦大致被分成了前無畏艦、無畏艦、超無畏艦、高速戰艦、沒有建成的假想艦這幾個部分,約克公爵號歸屬於高速戰艦這個範疇。在高速戰艦這個分支裡,只有英王喬治五世級的5艘戰艦,外加1艘前衛號。至於有一些朋友提到的聲望號和納爾遜號,它們倆都屬於超無畏艦分支,聲望號屬於復仇級,同級的還有8艘戰艦,包括了復仇號、軍權號、皇家橡樹號等等;納爾遜號則歸屬於納爾遜級,和納爾遜號同級的還有1艘羅德尼號。約克公爵號戰艦是1936年款的英國皇家海軍英王喬治五世級的三號艦,前2艘分別是英王喬治五世號和威爾斯親王號。
  • 它是北極航線的保護者,在擊沉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時立下首功
    1937年,倫敦海軍條約剛剛失效,英國皇家海軍就迫不及待的開工建造全新的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早在1935年,英國就已經開始了新戰列艦的研製工作,但由於當時海軍條約還未失效,所以英國人只是全面展開了設計工作而已,遲遲沒有開工建造新艦。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
    德國海軍——特別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和納粹德國海軍在1890年代至1940年代期間建造一系列戰列艦。為了在戰時保衛其北部和波羅的海海岸,德國先前建造一系列小型鐵甲艦,其中包括岸防艦和裝甲巡防艦。而隨著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德意志帝國海軍開始適合大國的海軍擴張計劃。海軍立即推動建造4艘布蘭登堡級戰列艦,之後不久又建造5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
  • 成功闖過英吉利海峽的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
    最初德國海軍計劃建造6艘「艾爾薩斯」級袖珍戰列艦,「沙恩霍斯特」號是其中第6艘艦。1933年袖珍戰列艦暴露出越來越多的缺點,為抗衡法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希特勒同意德國海軍將該級艦的噸位增加到26000噸。 德國海軍原本為該艦配備3座雙聯裝380毫米主炮,但為了提高建造速度換成3座三聯裝280毫米主炮,排水量由原計劃的26000噸增加到32000噸,但為了保密德國海軍沒有公布其新排水量而是仍以原排水量向外宣示。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1811年3月13日,在利薩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的霍斯特上校率領的4艘戰艦的艦隊被數量兩倍於己的法國艦隊包圍,危急關頭,霍斯特在旗艦上打出旗語「記住納爾遜」,英國海軍官兵立刻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打垮了法國艦隊;1905年,已經是特拉法爾加海戰後的100年,在英國留學並且非常崇拜納爾遜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命令他的旗艦三笠號戰列艦升起當年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曾經升起的Z字旗,指揮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打敗實力比自己高出一籌的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
  • 揭秘二戰日軍為何害怕「華盛頓」號戰列艦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3月18日刊發肯塔基大學帕特森外交和國際商業學院高級講師羅伯特·法利的文章《為什麼日本當年會害怕「華盛頓」號戰列艦》稱,1936年籤訂的「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旨在將戰列艦的體量限制在排水量3.5萬噸以內,並將主炮的口徑限制在14英寸以內。
  • 誕生於一戰,卻打出了戰列艦動對動最遠命中紀錄,英制15英寸炮
    在1941年的卡拉布裡亞海戰當中,裝備該炮的伊莉莎白女王級2號艦「厭戰號」在24.1公裡的距離上命中在海上機動的義大利戰列艦「凱撒號」。創下了戰列艦對戰列艦動對動的最遠炮擊距離,而且由於皇家海軍在大西洋戰場上的活躍表現,這款艦炮除了暴打德國法西斯外,同樣給予了盟友法國的戰艦重創。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歷史上該級艦艇計劃建造四艘,實際建成了兩艘,首艦大和號,二號艦武藏號。1942年2月12日,「大和」號接替「長門」號戰列艦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迷信大艦巨炮製勝論的日本海軍對它的期望值很大,認為憑藉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單艦威力就可馳騁太平洋,與美艦隊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艦隊的打擊下,「大和」號幾乎無所作為。
  • 逐鹿全球角逐四海,舷側對敵設計,吹響戰列艦復興號角的君權
    演習結束之後,英國皇家海軍深感近距封鎖的策略已經破產,為了避免皇冠蒙塵,帝國海軍必須革新自己的主力艦設計模式!痛定思痛的皇家海軍參考了義大利的翁貝託國王級鐵甲艦的側舷最大火力設計之後,於一年之後的1889年9月30日,大英帝國首艘採用舷側對敵思路設計的鐵甲艦——君權級戰列艦一號艦開工,君權號戰列艦於1891年2月26日下水,1892年5月服役。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而舊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同樣艦員眾多,比如說大和號戰列艦,這艘滿載排水量達7萬2810噸的軍艦,其艦員編制為2415人,在被美國海軍艦載機轟炸沉沒時,其艦長為賀幸作大佐,艦員全部陣亡。
  • 大英帝國最後的驕傲,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沉沒,皇家海軍榮譽再次掉...
    此前《海戰世界》沒轉伺服器之前德系戰列艦我已經爬到了8級的「俾斯麥號」,在遊戲分房時沒少遇見「胡德號」,也有不少機會和「胡德號」進行線性對炮。給我的感覺其實和前面的戰巡是一樣的,那就是脆,不知道是遊戲機制的問題還是其他問題,打戰列艦的時候經常不穿,但是打「胡德號」的時候感覺非常容易打穿。
  • 圍殲「俾斯麥」號戰列艦:大艦巨炮遇到航母,只有死路一條!
    文/滅霸他爸二戰期間,英國海軍以優勢兵力圍殲德國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雖然最終憑藉戰艦的火炮擊沉了「俾斯麥」號,但在整個行動中發揮最大作用的卻是「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俾斯麥」號的裝甲防護也是一流:上甲板為50毫米厚的裝甲,艦身要害部位裝甲厚度為120-170毫米,兩舷裝甲厚度高達320毫米,炮塔的裝甲有150-360毫米,如此強大的防護,使其很難被敵人擊沉,所以被德國海軍自豪地稱為「永不沉沒的戰艦」。戰艦下水當天,希特勒親自趕到船廠參加下水儀式,希特勒高興地說:「英國海軍沒有一艘軍艦是它的對手!」
  • 二戰時期的強大義大利海軍艦隊但其戰列艦結局讓人唏噓
    說到義大利二戰時期是海軍,可謂是當時世界前六水準也是德軍歐洲作戰中唯一個擁有強大海軍力量的盟友,1943年以前說到西線戰區的海軍對抗,義大利海軍是唯一個可以跟英國打大規模決定性海戰的國家,義大利皇家海軍擁有7艘戰列艦、19 艘巡洋艦、123 艘驅逐艦,而義大利的七艘戰列艦,每一艘都具備有強大的戰力和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