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於一戰,卻打出了戰列艦動對動最遠命中紀錄,英制15英寸炮

2021-01-18 騰訊網

寫在前面的話:應網友的邀請說一下英國MK-1型15英寸艦炮的事,雖然這款炮在以往或多或少都有提到過,但還真沒有正經地去介紹過,而聊完法系330艦炮就要法系的15寸炮,所以我們就先嘮嗑一下世界上第一款15英寸炮,也就是被稱為「祖傳15寸炮」的英制MK-I型15寸炮。

MK-I型15寸炮最早誕生於1915年,並應用到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上,到1946年最後裝備到前衛級戰列艦上,並服役到1959年,該款艦炮的服役年限長達44年,是英國的大型艦炮當中應用最廣泛、服役年限最長一款火炮。而裝備過這款火炮的就有伊莉莎白女王級、復仇級、前衛級戰列艦;海軍上將級、聲望級、勇敢級戰列巡洋艦;黑暗界級、內伊元帥級、羅伯茨級淺水重炮艦,共計9級28艘軍艦。而這款火炮也是世界上第一款15英寸艦炮,在服役之初就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火炮,在日德蘭海戰中給英國帶來了巨大火力優勢。

早期採用三腳桅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那麼作為最早一批的15英寸艦炮,英國的MK-1型15英寸艦炮性能會不會被後來者超越呢?答案是肯定的,在英、法、意、德四個使用15英寸炮的國家中,火炮性能的排列是義大利>法國>德國>英國。因為和其他大於等於45倍徑的15寸炮不同,英國的15英寸炮只有42倍徑,是所有15英寸炮管當中最短的一個,炮管只有381毫米X42倍徑=16米,使用的炮彈重量為879公斤,發射藥重量196公斤,炮口的最大初速749m/s。在四個國家當中的15寸炮當中初速是最低,雖然裝藥量比德國的142公斤多54公斤,但是由於炮管給彈丸的加速時間不夠充分,所以威力也是4個當中墊底。其在19.8公裡的距離上最大穿深只有305毫米,不夠由於初速不高對炮膛和炮管的磨損也降低,所以其身管壽命也是最高的,是唯一一個超過300發的,總壽命為335發。

正在進行炮管安裝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雖然這款炮是四款15英寸炮當中威力最低的,但卻打出了戰列艦動對動最遠命中距離。在1941年的卡拉布裡亞海戰當中,裝備該炮的伊莉莎白女王級2號艦「厭戰號」在24.1公裡的距離上命中在海上機動的義大利戰列艦「凱撒號」。創下了戰列艦對戰列艦動對動的最遠炮擊距離,而且由於皇家海軍在大西洋戰場上的活躍表現,這款艦炮除了暴打德國法西斯外,同樣給予了盟友法國的戰艦重創。在弩炮行動中,裝備了該款艦炮的胡德號、決心號、勇敢號對北非法國梅爾斯-埃爾-凱比爾軍港進行了炮擊,擊沉了法國布列塔尼號戰列艦,普羅旺斯號和敦刻爾克號戰列艦遭到重創擱淺。所以該型艦炮的戰績還是很豐碩的。

至於網友的提問,為啥英國人要一直用這款艦炮呢,這款艦炮也不是很優秀啊?是的,這款艦炮放在當時的情況下性能的確不算優秀,甚至算是落伍了,那啥英國還一直使用,搞得這款艦炮成為皇家海軍的祖傳艦炮呢?難道是英國缺錢?笑話,當年的皇家海軍那是缺錢的人嗎?作為一個島國,英國人深知制海權對島國意味著什麼,所以再苦也不能苦了海軍。當美日建造軍艦海上2艘2艘建造的時候,人家皇家海軍都是5艘5艘的建造,搞得德國人連呼內行。但二戰美國的406口徑艦炮大批量服役了,日本的大和也升到了460毫米艦炮,1946年的前衛級卻還是裝備381毫米的艦炮呢?

而讓MK-1型15英寸艦炮成為皇家海軍祖傳艦炮的原因其實就是英國人自己作的。其實作為大炮巨艦的引領國家,英國從來就沒有放棄對大炮巨艦的放棄,其實早在一戰的時候皇家海軍就研發裝備了與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同口徑18英寸(457毫米)艦炮。而且在1920年提出設計的L方案到最終設計N-3級戰列艦是直接上18英寸艦炮的,而在前面的戰列艦設計基礎上設計的G-3級戰列巡洋艦計劃是裝備16英寸(406毫米)艦炮。所以皇家海軍本來就不打算長時間使用15英寸艦炮,但是1921年英國為了防止新一輪海軍軍備競賽開啟,於是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了限制海軍軍備競賽的相關會議,也就是所說的華盛頓海軍條約。

留存下來成為博物館的展品的15寸炮

在會議上,英國不惜拆解20艘主力戰列艦以換取讓美國放棄龐大的造艦計劃,同時也限制了新戰艦的最大口徑為16英寸以及3.5萬噸的最大噸位。所以裝備18英寸的N-3級戰列艦以及排水量達4.8萬噸的G-3級戰列艦的造艦計劃也就告吹了,所以進入了海軍假日的英國裝備了16英寸艦炮的納爾遜級就誕生了。而到了1932年舉行的新一輪限制海軍軍備競賽在倫敦召開,會上英國再次將新戰艦的口徑縮減到14英寸,有效時間到1936年。但這一規定美日都沒籤字,最後只有英國人遵守了條約的規定建造了裝備了14英寸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而日本開始建造裝備460毫米的大和級戰列艦、美國也開始研發建造406毫米的北卡羅來納級、南達科他級、衣阿華級、蒙大拿級戰列艦。

裝在暴怒號上進行測試的18英寸(457毫米,比大和的18英寸少3毫米)炮

N-3級戰列艦,計劃裝3座三聯裝18英寸炮的

所以就這樣,英國的裝備15英寸炮的一戰老艦在戰鬥力上反而比新銳戰艦要強,這它喵的就有點尷尬了,搞得喬治五世級戰列艦成為最弱的新銳戰艦。在進入40年代皇家海軍也計劃研發製造裝備406毫米的「獅級戰列艦」,但這時候英國已經和德國打了幾年仗,英國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這個時候是真的沒錢去建造新戰艦和研發新的406火炮。而前衛級戰列艦也是拖到戰後才建造起來的,而上面的15英寸炮那都是拿一戰那批老船備用的15英寸炮裝上去的。其中1、2號的炮塔是來自於「勇敢級」的2號艦光榮號,3、4號炮塔是來自於「勇敢級」首艦勇敢號,而艦上的8門15英寸火炮分別來自於根伊莉莎白女王號(2根)、拉米伊號(2根)、厭戰號(1根)、君權號(1根)、決心號(1根),暗界號(1根),就這樣東拼西湊就把前衛號的火力解決了。沒辦法,這個時候打完二戰的皇家海軍是真的窮。

相關焦點

  • 戰列艦主炮最遠命中紀錄:厭戰、馬薩、沙恩誰是最強者
    【話說軍世】作為火炮戰艦的巔峰,戰列艦的大海戰時代對於很多朋友都是一種「圖騰」般的存在,那麼戰列艦巨炮的最遠命中紀錄是多遠呢,有幾艘戰列艦在不同的海戰條件下,都創造了最遠命中紀錄,那麼他們誰才是最強者呢,我們一起看一下。
  • 世界上有三款18英寸炮,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的最強,英美都沒有使用
    首先先提前說一下單位換算的問題,日本可能是想在單艦的性能上超越其他國家的艦炮,所以在長門級和大和級戰列艦的主炮上都採用了比別人大一點的口徑,所以長門的是16.1英寸,大和的是18.1英寸,都比英制16、18英寸大0.1,不過今天都將其歸到16英寸炮中。
  • 好奇心:大和號戰列艦460毫米主炮,32公裡實戰跨射,怎麼實現的
    【話說軍世】說到戰列艦,舊日本海軍的大和號在各項數據上幾乎都是最高的,因此也被稱為「最強戰列艦」,只有部分數據上,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才比較接近或者超越,比如說他們主炮的射程都達到了42公裡,不過這裡問題就來了,這麼遠的距離上,是如何實現命中的呢?
  • 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二型主炮:炮彈567公斤,海戰中瘋狂「挨揍」
    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二型主炮:13.5英寸主炮,炮彈567公斤 1909年,英國開工了獅級戰列巡洋艦的首艦,雖然這型戰巡的設計中 這型艦炮的長度為15.43米,重76噸,炮彈重567公斤,炮管壽命為300至350次全裝藥射擊,在20度仰角時,發射穿甲彈最遠射程達到23.8公裡,射速為每分鐘2發,不過實際戰鬥中
  • 被稱為29節納爾遜,扛著祖傳15寸炮,火力羸弱的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一直以來,在很多人看來戰列巡洋艦都不是海軍戰鬥力的體現,其中以二戰時期被德國俾斯麥一炮幹掉的胡德號戰巡就成為人們談論中的典型對象。其實,戰列巡洋艦是特殊時代建造的特殊軍艦,就只有在一戰時期英國和德國建造過,一戰結束之後隨著動力系統的革命也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大英帝國最後的驕傲,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沉沒,皇家海軍榮譽再次掉...
    此前《海戰世界》沒轉伺服器之前德系戰列艦我已經爬到了8級的「俾斯麥號」,在遊戲分房時沒少遇見「胡德號」,也有不少機會和「胡德號」進行線性對炮。給我的感覺其實和前面的戰巡是一樣的,那就是脆,不知道是遊戲機制的問題還是其他問題,打戰列艦的時候經常不穿,但是打「胡德號」的時候感覺非常容易打穿。
  • 長門級戰列艦: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擁有16英寸的主炮威力不容小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都認為建造防護能力超強、火力超大的巨型戰列艦能有效打擊敵軍艦艇,日本也不例外,因此建造了新型的長門級戰列艦——長門號與其姐妹艦陸奧號。兩艦均採用了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410mm火炮。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按照「八八艦隊」計劃正式建造的第一級戰列艦。
  • 裝甲怪獸:四聯裝炮塔戰列艦
    【話說軍世】「密集火力」戰列艦:二戰另類造船史在武器裝備歷史上,炮管的數量很重要,因為他直接決定可以投入的火力密度,比如說著名的八聯裝「砰砰」炮,前蘇聯大名鼎鼎的「石勒喀河」自行防空炮,還有變種「異形」:「冒藍火」的加特林,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裝備四聯裝主炮的戰列艦。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三、歐洲三劍客之德意志首相榮耀:俾斯麥級戰列艦德國俾斯麥級與法國黎塞留級和義大利維內託級合稱歐洲三劍客,三型戰列艦均選用380mm口徑的15英寸主炮,與美日英的16英寸主炮相比有明顯差距。還有一種說法,其實是英軍的魚雷也沒能炸沉俾斯麥號,是德軍艦員在自知無力反擊後,打開了通海閥,與艦共沉。一生只一戰,一戰成千古。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1)英倫血統
    只有四艘金剛型戰列艦為聯合艦隊徵伐四方,疲於奔命。矮子裡頭挑長子,想來想去還是寫「金剛號」 - 這艘二戰中日本最老舊的戰列艦吧。 英國方面由維克斯巴羅船廠(Barrow-in-Furness Shipyard)的主任設計師喬治·瑟斯頓爵士負責設計,他曾在15年前參與設計過同樣由維克斯建造的「三笠」號和「香取」號戰列艦。
  • 唯一被擊沉的「Big7」戰列艦:0.14英寸的「傲嬌」
    年的15年間保留下來的7艘戰列艦,也被成為「Big7」,到二戰時,有一艘「Big7」的結局非常慘烈。「Big7」戰列艦中的「偽裝者」:0.14英寸的「傲嬌」陸奧號戰列艦是長門級戰列艦的二號艦,1920年下水,「出廠設置」狀態下的標準排水量為3萬2720噸,現代化改裝後的標準排水量高達3萬9130噸,試航時的航速曾經達到26.7節,改裝後依舊後25節的航速,而當時「Big7」戰列艦中,英國兩艘納爾遜級的航速只有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黑雲壓城在343mm主炮誕生之前,12英寸艦炮(即305mm艦炮)一直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戰列艦主炮,是英國戰列艦的標配,也是世界各國爭相仿製、購買的對象,日本就買了許多這樣的12英寸艦炮納爾遜勳爵級的兩艘艦均於1905年5月動工,艦長135.18米,艦寬24.23米,吃水8米,標準排水量15604噸,滿載排水量18106噸,最高航速超過18節;首艦命名為「納爾遜勳爵」號、第二艘命名為「阿伽門農」號,這也是對納爾遜的敬意,納爾遜當過阿伽門農號艦長;納爾遜爵士號戰列艦服役後曾擔任過艦隊旗艦,兩艘艦在一戰爆發後轉移到地中海艦隊,均參加了對達達尼爾海峽的攻擊並受傷並於一戰後退役
  • 巨炮大艦的誕生:戰列艦410毫米主炮,炮彈重達1.02噸
    【話說軍世】在一戰後期,海軍強國們開始發展主炮口徑更大,火力更強的戰列艦,其中美國率先於1915年開工了裝備406毫米艦炮的科羅拉多號戰列艦,日本也不敢落後,1917年開工了主炮口徑更大的長門號,成為了「海軍假日」期間巨炮大艦中的數據最強者。
  • 現代戰艦不用飛彈能不能打的過「依阿華」級戰列艦?
    ,體積小航速快,真正打起來二戰戰列艦首先非常難先敵發現先敵攻擊,二是戰列艦火力非常恐怖但是火控兩者不在一個檔次,拼運氣打中一兩發ap現在的艦艇幾乎沒什麼裝甲所以也是過穿,中he現在艦艇的倉段設計和損管也是扛得住的,接下來就是現代艦艇洗甲板的時刻了。
  • 它是歐洲最強大的戰列艦之一,卻讓一群懦夫所暴殄天物
    維內託級戰列艦是義大利海軍在二戰前開始建造的新型戰列艦,20世紀30年代,法國為針對德國的「袖珍戰列艦」,開始建造新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這樣一來義大利海軍原有的戰列艦就顯得陳舊落後了。於是義大利人很快展開了新型戰列艦的研製工作,要求全面壓倒法國的敦刻爾克級,最終誕生了維內託級戰列艦。
  • 攻略|碧藍航線 讓·巴爾號戰列艦資料及測評
    歷史資料:讓·巴爾號(Jean.Bart)為法國在二次大戰中建造的「黎塞留」級戰列艦二號艦,是世界上最後一艘完工的戰列艦。義大利人在對一戰時的四艘老式戰列艦的基礎上還開工建設了兩艘新銳的「維內託」級戰列艦。與裝備320mm主炮的四艘老艦不同,「維內託」級戰列艦裝備了令人生畏的381mm主炮,取得了對法國海軍主力艦的優勢。為了應對義大利的挑戰,法國人決定開工建設三艘黎塞留級戰列艦,「讓·巴爾」號是其中的二號艦。
  • 北海困獸——德國戰列艦一覽(前無畏艦)
    提爾皮茨的「風險理論」計劃建立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使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力量——英國不得不考慮規避與德國發生戰爭的風險,以保存其優勢。4艘艦隻中,腓特烈·威廉選帝侯號和魏森堡號更先進,因為她們的裝甲是由優質鋼材製成的。德國布蘭登堡級前無畏艦,布蘭登堡級戰列艦配備的炮塔比較特別,保留了露炮塔的基本樣式4艦被分配給第一戰列分艦隊。1900年至1901年義和團運動期間,她們在阿爾弗雷德·馮·瓦德西元帥的指揮下出國服役。
  • 「戰艦系列」黎塞留級戰列艦——生於國難,命途多舛
    本期的內容是粉絲推薦的黎塞留級戰列艦,它是法國在二戰前夕建造的一級戰列艦。無論是從噸位還是作戰能力來看,本級艦在整個海軍史上都無疑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然而,生於亡國之時,縱使身被重甲巨炮,也只得撤出母港,流落異鄉。今天,我們將再次一同走進塵封的歷史,去領略法蘭西最後一級戰列艦非凡的一生。
  • 日本「長門」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和悲苦的命運
    1914年7月,一戰爆發時,日本的政治元老井上馨說:「歐洲的大禍亂,是上天給大正新政的庇護,是日本國運的天佑。」他的設計方案是:標準排水量32500噸,航速24節,裝備16英寸主炮8門,側舷裝甲厚12英寸,水平甲板防護1.75英寸,最初的設計番號為A-102。海軍接受了這樣的設計,1916年5月,海軍向吳工廠下達製造的命令,大正天皇也在備選艦名中圈定『長門』為艦名。這時,日德蘭海戰發生了,日本是派人去觀察了的,回來分析,得出結論:英、德兩國的軍艦都過時了,日本要發展快速重裝甲巨炮大艦。
  • 美國第一艘以「BB」作為舷號開頭的戰列艦——印第安納號戰列艦
    「海防戰列艦」 一位英國海軍學家形容這艘一等戰艦時說道,「出類拔萃,遠勝於歐洲任何一艘排水量與之相當的戰艦」。但由於當時,美國最具有影響力的美國海軍戰略學家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認為,美國的海防需要「高瞻遠囑的戰略」指導,才能拒來犯之敵於國門之外,要做到這一點最需要的就是擁有火力強大的戰列艦,導致「印第安納」號及其兩艘姊妹艦在建成時被劃分為「海防戰列艦」。 1889年7月,美國政策委員會認同了馬漢的海軍戰略理論,並提請美國國會建造一艘新型的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