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2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上政新媒體中心 野馬浜小精靈
身處於上海這個繁華的都市中,大家對上海方言的了解,有多少呢?
也許,來自五湖四海的你,聽到上海話時處於疑惑狀態。
也許,來自上海的你,能夠說一口流利的上海話。
但是你們都知道嗎?上海話中的一些詞語帶有英語元素哦!此外,還有不少用上海話音譯的英語詞彙被吸收進普通話中,為眾人所熟知。今天小精靈就帶大家看看英語和上海話之間的奇妙聯繫!
Tip:會說上海話的同學可以念念下方的詞語,親自感受這兩者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不會說上海話的同學可以請教他們喲!
01 水門汀&Cement
水門汀在上海話中是水泥地的意思,是不是和水泥的英語單詞cement發音很接近呢?
02 混腔勢&Chance
「腔勢」是機會chance的諧音,「混腔勢」在上海話中表示一個人做事渾水摸魚。
03 差頭&Charter
「差頭」在上海話的意思是計程車,charter作動詞時有包租、租用的意思。計程車的意義由此引申而來。
04 劃領子&Leads
Lead在作名詞時有線索的意思,「劃」為上海方言,意為給出。「劃領子」便是給出線索,引申為給暗示的意思。
05 老虎窗&Roof
老虎窗是開在屋頂上的窗子,它跟老虎可沒有什麼關係。這種樣式的窗子來源於英國,能夠改善因建築高聳導致的採光不良、不通風等問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上海人口劇增,他們便利用二樓與屋頂之間的空間加改閣樓,同時學習英國開窗來採光和通風。屋頂的英語為roof,與上海方言中老虎的發音較為接近,因此得名。
06 老克勒&collar
Collar是領子的意思。「老克勒」直譯應為「老白領」。在舊上海,老克勒代指那些最先受到西方文化衝擊,生活有情調,具有紳士風範的中年男子,他們往往在外國公司內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以此得名。
07 羅宋湯&Russian
「羅宋」是舊時上海對俄國的稱呼,來自英語單詞Russian。羅宋湯起源於俄國,十月革命時大批俄國人流落到上海,最先帶來了這道菜,羅宋湯由此得名。俄式的羅宋湯辣中帶酸,當時的上海人並不習慣。後來基於本地口味,漸漸形成了酸中帶甜的具有海派風味的羅宋湯。在上海的本幫菜館中都能看到這道菜的身影。
除了上面所提及的詞彙,普通話中的沙發、太妃糖、拷貝、夾克衫等等都是來自於上海話音譯的英文單詞。大家試著用上海話念念看,它的發音和英文發音更為接近!
小講堂:
圖片上的注音我看不懂呀,為什麼要加上h、k等字母,不直接用拼音呢?
這涉及到上海話乃至吳語地區的發音體系。首先,上海話中有「入聲字」的概念,「入聲」是一種聲調,在普通話中是沒有的。因為發音時氣流收到阻塞,聽起來更為短促。如果上海話用國際音標註音的話,凡是以[ʌ]、[i]、[ɔ]、[ə]為韻母的字,都是「入聲字」。根據語言專家錢乃榮提出的上海話拼音方案,我們便用k放在拼音末尾代表入聲字。
其次,普通話中的聲母不存在清濁對立的概念,sh-r是唯一一對。而上海話保留完整的清濁對立,所以有些發音直接用拼音無法準確表達。例如「混強勢」的「混」字倘若直接用「wen」來表示,就和真實的發音有出入。我們便用h放在韻母前來表示濁音。
怎麼樣,是不是漲知識了呢?你是否想問,為什麼上海話和英語之間存在這樣的聯繫呢?
上海作為最先開埠的城市之一,還是英國的租界,和英國的貿易往來極為密切。所以就有買辦職員用粗通的英語充當中間人,因為發音不標準,這種英語便稱為「洋涇浜英語」。一些出版社還出版了用上海話注音的英語速成手冊,供商人們快速學習和英國人交流。其中的一些詞彙漸漸與上海話融合,流傳至今。上海接受新穎物質文化的機會很多,外來詞彙便先由上海話音譯後風靡全國。
(圖為洋涇浜,是英、法租界的界河)
方言,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更能反映一個地區的歷史變遷,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方言的傳承,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
往期精彩
「上政新媒體中心出品」
撰稿 | 錢雯芯
圖源 | 錢雯芯 網絡
封面 | 劉秋妤
原標題:《上海話?英語?原來還有這樣奇妙的關係!》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