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毀滅時 希特勒身邊殉情的女人: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2021-01-14 歷史雜談驛站

1945年4月30日,柏林城被蘇軍攻破的同時,在第三帝國地下掩體裡,希特勒結束了他自己的生命,而陪伴在他身邊一同死去的是他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注意是新婚!這位女人是在帝國即將毀滅前匆匆和希特勒完婚的,這樣的舉動誰也不會去懷疑她對希特勒是真愛,當時的她完全可以不顧元首的死活自己去逃命。

1929年愛娃在海因裡希·霍夫曼的照相店中工作,幫助售貨、照相和衝洗照片。當時霍夫曼是納粹黨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專用攝影師,因此她就和希特勒有了機會相識,命運讓他們逐漸發展成戀愛關係,那時愛娃剛剛17歲,而希特勒比她足足大了23歲,那時的這個男人在她眼裡只是一個普通的戀人,希特勒當時也並沒有掌權德國。

1930年希特勒政權才剛剛起步,他當時的形象當然跟我們今天熟悉那個帝國元首不一樣。愛娃在兩人的接觸中被希特勒迷得神魂顛倒,還跟她的朋友說:「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沒有人可以抗拒他。」從相識相戀時起,她就一直陪伴在希特勒的身邊,但一直沒有舉行婚禮,嚴格來說並不是希特勒法律意義上的妻子。

但小編一直很反感現在所謂的專家學者,把愛娃叫做希特勒的情婦,他們雖然是第三帝國毀滅前夕匆匆結婚的,但仍然是明媒正娶的妻子啊!唯一可惜的是,雖然愛娃可以長期在希特勒身邊,並不是因為希特勒多喜歡她,更多的是因為這個女人的鐘情和智慧。

1932年2月,希特勒宣布競選總統,他在這段時間內,沒有給她打電話或寫信,愛娃一直以為她失去了生活中最需要的人,1932年11月1日,她開槍自殺,被像館老闆的妹夫所救,希特勒得知後馬上趕來看望,這時競選正遭遇低潮。

直到1933年元月30日,希特勒成功當選德國總理,1933年8月19日,希特勒接任國家元首兼帝國總理,但1935年5月29日,愛娃第二次自殺未遂,希特勒才對這個女人感到愧疚,此後愛娃一直陪在希特勒身邊,直到1945年德國戰敗,這樣的故事和情形有點像西楚霸王的結局,不同的是希特勒並沒有像項羽那樣用情。

希特勒對她一開始確實也只是照顧而已,很多時候,他也只是給她一個裝錢的信封而已。眾所周知,希特勒最愛的女人是他的外甥女格莉,格莉因為不明原因自殺後,希特勒很長一段時間處於萎靡不振的狀態,怕他自殺,身邊的人甚至把他的手槍都藏起來了。從此以後希特勒徹徹底底放棄吃肉,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也全部是為了格莉,格莉到底有多重要呢?

圖來源網絡

那個拍意志勝利的女導演萊妮裡芬斯塔爾,她的回憶錄有這樣一段和希特勒會面的描述:我起身準備告辭,因為我覺得希特勒想要結束這次談話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我至今還是無法理解!希特勒看了我一眼,遲疑一會後對我說:在您走之前,我想告訴您有關我私人的事情,請跟我來。

然後他穿過走廊,用鑰匙打開了另一件屋子的門,房間裡放著一個姑娘的半身塑像,旁邊放著許多花,他指著姑娘的塑像說:我同您說過,我為什麼永遠不會結婚,這位姑娘她叫格莉,是我的侄女,我很愛她,她是我這一輩子唯一可能結婚的人,但是命運註定我永遠無法實現這個願望!

相關焦點

  • 《希特勒回來了》| 納粹是怎樣煉成的
    德國有關於納粹題材的電影創作並不在少數,例如《帝國的毀滅》《史達林格勒》等等,這些影片通常以傳記樣式的筆觸將觀眾帶回歷史情景,通過對戰爭殘酷性和人性善惡的書寫來表達一種反戰思考。除此之外,近幾年的納粹題材顯現了一些新的創作類型,它們從納粹的角度出發反向思考這種制度得以建立的成因,由此引發人們對當代社會和人性弊病的審視,例如前幾年頗受好評的《浪潮》和《希特勒回來了》。
  • 「希特勒的愛情」註定只是納粹陪葬品,他會偶爾請愛娃吃冰激凌!
    年輕落魄時偶遇「愛情」青年時代的希特勒,是一個落魄的普普通通年輕人,他的初戀是在他的家鄉奧地利的林茨,那時候他父母都已離世,他沒有學歷,沒有技術,那時的希特勒生活落魄且窮苦放蕩。有一次對未來迷茫無助的希特勒,喝得爛醉如泥,於是躺在田間呼呼大睡。
  • 《帝國陷落》:一個世界的毀滅
    這或許是希特勒最後的期望,他的歷史地位,他身後的評說。誰都知道柏林最多堅持一兩個星期,但有組織的抵抗從未停止。在柏林大街的一個十字路口,七八個十幾歲的孩子與一門88毫米口徑的大炮組成了一個自鳴得意的「陣地」,當獨臂老兵奉勸他們離開,告訴他們「戰爭已經失敗」時,孩子們很不服氣,一位少女大聲說:「我們向元首宣誓,保衛德國,保衛柏林,保衛陣地」。
  • 納粹德國海軍元帥回憶錄,他與希特勒產生了哪些矛盾?
    《崛起與毀滅:納粹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回憶錄》內容簡介本書譯自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的自傳《我的一生》,雷德爾在其中回顧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國家戰略的制定與海軍的全面建設,闡釋了德國海軍與國家、納粹黨及陸軍的相互關係,在歷次戰略戰役中德國海軍所能起到的作用,敘述了他與希特勒最終決裂的原因
  • 希特勒規劃的納粹世界圖景
    他此後的研究雖然沒有對這個「計劃」的設想提供什麼論據和支持,但的確進一步強調了希特勒的目標在於全球。  赫爾曼·勞施寧對1933~1934年希特勒言論的記錄(其內容比較隨便,並不那麼忠實原話)的初衷,原本是為了防止他的保守黨同伴和納粹主義發展出危險的關係。
  • 希特勒的納粹符號揭秘
    卻又很少有人知道,在品牌運作上,希特勒也絕對是至今無人超越的大師。他在品牌符號方面的傑作,同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創造的納粹「卐」字標記,現在看了還讓人不寒而慄! 希特勒的納粹標誌是他本人親手設計,不是因為省設計費,他本人就是一個設計專家。希特勒出在奧地利鄉下,童年時代便展現了他卓越的藝術天分,那時候他的理想是成為「小素描畫家和水彩畫家」。雖然考取美術學院未遂,但18歲的希特勒仍可以畫為生,在維也納市場出售他自己繪製的水彩畫。他的繪畫現在被博物館收藏,不少作品拍賣的價值不菲。
  • 《希特勒回來了》:納粹離我們有多遠
    薩瓦茨基朝希特勒開槍後,另一個幽靈一般的希特勒站在他身後,向他微微一笑。薩瓦茨基不可抑制地喘息和顫抖著,面對著「元首」說不出話來。此前,「元首」認為他絕不敢開槍,但是他卻毫不猶豫地扣動了扳機。這是電影《希特勒回來了》中最精彩的構思之一。前一個鏡頭,自信的元首被平民擊斃,象徵著人們已經不再受納粹思想的蠱惑;但下一個鏡頭就把這種美好希望擊得粉碎——心底裡的那個希特勒其實是殺不死的。
  • 電影《帝國的毀滅》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我總想,假如他當年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畫家,實現了他的藝術之夢,歷史上會不會就少了那麼多血腥和屠殺呢?但是,歷史是不存在假如的,歷史人物也只能是舞臺上的主要角色,劇本是寫好了的,在那樣的歷史條件下,即使不是一個叫希特勒的人被德國人推上舞臺,也會有一個相似的人來做那些註定要發生的事情。或者叫施密特,或者叫繆勒。這好象只是一種偶然的選擇。
  • 納粹魔頭希特勒眼裡最完美的德國女人,因拍攝紀錄片備受世界爭議
    而今時今日,我們要說一說一個在德國納粹時期,曾經讓希特勒和他的政黨走向「神壇」的女人,如果沒有她,那麼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多多少少的會失去一些輝煌的光環,這個著名的女人就是希特勒最鍾愛的攝影師-萊妮·裡芬斯塔爾。
  • 納粹最後的元首:希特勒為何拋棄戈林,選擇了他當繼承人?
    再能忽悠的人,到了日薄西山之時,也沒辦法忽悠所有人。希特勒在1945年,已經是走投無路了,在戰爭即將走到失敗的終點時,他的命運也即將走向了終點。明眼人都能看到希特勒這個瘋子不死也快了,所以很多人就開始動心思想要尋找出路了,畢竟49年加入國軍的傻子不多。
  • 【熱片推薦】《希特勒回來了》:反思納粹的三個轉折
    時隔七十年,如今的世界雖然仍然算不上和諧平靜,但是與希特勒掀起狂潮的那個時代早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而德國,最後在戰後深刻反思過納粹暴行的國家,無疑在清算了戰爭的各種影響之後變成了與30年代完全不同的樣子。這位曾經叱吒歐洲的元首來到現代,面對的無疑是一件件「不可思議」的事實:當年令人聞風喪膽的黨衛軍如今早就成了歷史名詞,波蘭竟然還是獨立的國家,而德國元首居然是個面部皮膚鬆弛的女人。
  • 愛娃:為希特勒兩次自殺的純真愛情,婚禮後一起殉情而死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愛娃:為希特勒兩次自殺的純真愛情,婚禮後一起殉情而死愛娃,1912年2月6日出生在德國慕尼黑的一個教師家庭。1929年,17歲的愛娃到一家照相館上班。老闆霍夫曼是納粹黨黨員,也是希特勒的老友。40歲的希特勒有時到照相館來,對貌美的愛娃有點動心。愛娃對已是納粹黨領袖,正忙著參加選舉的希特勒,也很有好感。(年輕時的愛娃)這時的希特勒正忙著應付另一個小情人——自己的外甥女格莉。希特勒把她關起來,不許她接近其他人。他擔心這段感情會影響自己的政治前途,也不準備和格莉結婚。
  • 在希特勒眼中,女人的根本任務就是生孩子
    藝術史家通過對納粹統治期間的女性繪畫的研究,也得出一致的定論——女性是男人的性對象,等待男人的挑選,為男人所主宰,隨時準備獻身。所謂女權主義,不過是受法國啟蒙運動錯誤影響的舶來品,是「布爾什維·猶太主義的陰謀」。 鼓勵女性多生兒育女,表面上看是為了種族繁殖的需要,但其思想的本質,卻是法西斯主義自然的剛性邏輯。納粹黨認為,民族是一個自然的實體,而不是什麼想像的共同體。
  • 以為二戰德國只有男納粹?女納粹比你想像的還兇殘!
    一提起納粹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希特勒,海因裡希等男性,但其實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有許許多多的女性納粹,而她們的手法更是比男人還毒辣!
  • 希特勒沒有死,他回來了!
    今天,就來給大家推薦這部讓德國人笑得七橫八豎的腦洞大片:《希特勒回來了》希特勒沒死,還來到了2014年德國,化身為吸特樂。他是喜劇明星,是網紅。憑藉他天生的辯論家和煽動者的基因,他成為了YouTube上的紅人。玩轉了德國娛樂界。
  • 納粹制服為什麼那麼帥?不是因為希特勒,而是因為他!
    ,但是有一個事實人們都很難否定,那就是納粹制服(軍服)確實很帥!帥到,如果現在有個德國小哥站在你面前,二八開油頭,你一定想撲倒後...就...有人說納粹制服是因為希特勒設計的,而希特勒之所以能設計出那麼帥的軍服是因為他是畫家,有良好的美學觀。
  • 希特勒,一個被元首「耽誤」的畫家
    希特勒從小立志當個畫家,還曾兩次報考維也納美術學院,但之後又是什麼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從一個愛畫風景畫的少年變成可怕的獨裁者?為什麼希特勒後來要和畢卡索、馬蒂斯、康定斯基這些現代藝術家過不去?發育不全的瘸子和白痴、只會讓人厭惡的女人、更像動物而不像人的男人,還有那些宛若受到上帝詛咒一般的孩子!希特勒甚至覺得是人的視力衰退造成了這些扭曲作品,要求內政部做相關調查。他認為這個問題是遺傳性的,所以像立體主義者這種不能死板地描繪真實人物形象的藝術家都應該被絕育。實際上,戈培爾展覽選擇作品的主要標準並不出自美學考量,而是基於政治和種族主義。
  • 他是希特勒專屬裁縫,為納粹打造頂級軍服,戰後創建頂級奢侈品牌
    雖然二戰時期的德國納粹令人望而卻步,但不得不說,德軍的軍服是所有二戰國家裡最好看的。在不少關於二戰的影視劇裡也可以看到,德軍軍服筆者挺拔,加上德國軍人修長的身材。拋開時代背景不談,確實是戰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這一切華麗的外觀,離不開一個德國裁縫。他是希特勒的專屬裁縫,名叫雨果·博斯。
  • 惡魔的崛起:阿道夫·希特勒
    回歸正題,希特勒從小都立志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家,可他的父親卻是一個對兒子控制欲極強的人。在他面前,希特勒的夢想不值一提。他所要的是希望兒子走他的老路,成為一個公務員。這種專制的父親也練就了希特勒未來極端且易怒的性格。在希特勒的父親死後,希特勒如願以償的報考了維也納藝術學院。然而,他多次報考,又多次落榜。
  • 為什麼二戰時的德國人如此迷戀崇拜納粹和希特勒?
    原本德國發動一戰時想趁機重新瓜分世界,掠奪更多的海外殖民地,可是,事與願違,德國不但沒能將觸手伸到更多地方去,反而,成為了別人的待宰羔羊。一戰後,在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下,德國的工業生產水平倒退了20年,國力陡降,新生的,魏瑪政府,難以應付國內國外尖銳的矛盾,政治動蕩,經濟低迷,墜入了萬丈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