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號,應世紀天成朋友之邀觀看了鴻篇巨製《長城》,看完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拍的挺好看啊,景甜也挺漂亮的,你們幹嘛黑人家?
這部影片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劇情太薄弱(某種程度上的爛),有好幾處硬傷,故事沒講好,留下好幾處大坑。作為一個喜歡編故事的人,洋蔥這裡試試花30分鐘幫長城把故事圓好。
一、兩次長城之戰
影片開始就是兩次長城之戰,應該說場面很宏大,展示了牛轟轟的好萊塢特效以及老謀子擅長的色彩搭配。可是劇情上卻留下一個大坑——這個BUG讓人如鯁在喉,極大地影響了之後的觀影體驗。
這特效,沒毛病
第一次大戰的時候展示了弓箭軍、景甜軍(鶴軍)以及投石軍的作戰方式,面對山呼海嘯的饕餮大軍,眾將士奮勇當前甚至展開了白刃戰,雖險險守住,但是也傷亡慘重。
第二次大戰的時候,武器突然升級換代,搬出了火箭、霹靂彈等威力巨大的黑火藥科技(甚至還有剪刀軍這樣的黑科技)。戰鬥力瞬間爆炸,起碼提升了5萬點……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第一次大戰的時候就不直接上這些高科技武器,導致白白死了那麼多將士?難道中國人命不值錢?有沒有戰術素養?
死的最多是鶴軍,可惜了,這麼多漂亮女孩子
這個設定導致劇情扭曲,讓人感覺為了景甜邏輯神馬的完全可以不用講道理。
【解決辦法】:很簡單,劇情中不是有個汴梁(首都)派來的特使(鄭凱)嗎?原劇中他的任務是送了一張圖(打醬油)——完全可以再給他賦予一個任務——監軍,職責是掌握黑火藥軍火庫的鑰匙。
鄭凱的戲份確實不多,但是演技沒毛病
原劇中提到天朝對於黑火藥的威力也是非常忌憚,所以這裡可以交代一下——皇帝對於這樣一支精銳部隊掌握威力巨大的黑火藥也很不放心,所以黑火藥軍火庫的鑰匙由監軍特派員把守(皇帝心腹太監之類),監軍每年會來軍中打開軍火庫、整頓軍備。而且由於饕餮每次都是掐著點來(60年一輪迴),所以可以有個時間表參照,既可以鉗制軍隊,又不會誤軍事。
這樣一來邏輯就合理了,今年因為饕餮來的比往年早了一些,所以第一次大戰的時候監軍沒有及時趕到,導致黑科技無法使用。「景甜設定」就不會顯得那麼突兀了。
另外一點,饕餮行動提前,可以解釋為馬特達蒙一幫人帶著磁鐵亂逛影響了獸王的饕餮磁場所導致,這也為馬特達蒙加入長城軍留下一個伏筆,畢竟那麼多人命都是間接因他而死,這樣馬特達蒙心裡也會內疚,歸順天朝這檔事兒也不會顯得太隨意了。
有沒有《星河戰隊》和《殭屍世界大戰》的影子?
特使、軍火庫、饕餮行動時間表……這些概念都是原劇已有,不需要增加多少成本,只不過是給鄭凱加幾個鏡頭,就完美圓了一個大坑,還順便填了幾個小坑。
二、景甜光環
很多人把長城的失敗歸罪於景甜光環,凡是有她出現的地方,必然出戲!
我真替她覺得冤!人家演技沒問題,這純粹是導演不會講故事的鍋!比如說馬特達蒙加入長城軍一起打怪獸,很多人覺得這樣一個忠誠度等於零的傭兵,景甜兩句話你就背叛朋友、忘記初衷為人賣命,是不是太沒立場了?是不是景甜在場外給你施加壓力了?
還有景甜領導的鶴軍,所用的蹦極、跳繩等動作看起來酷炫,但似乎只是為了展示景甜的肢體動作以及優美身段(當然還有喪心病狂的特寫),實際戰術意義等於零,殺傷力約等於零點幾,戰損率破表。
鶴軍的存在確實是個很大的懸疑
這樣一支醬油軍隊,獲得的鏡頭和篇幅竟然遠超剪刀軍、火箭軍、投石軍的總和(導致林更新、彭于晏、黃軒等當紅小生直接醬油),你要說她沒背景,那我懷疑你智商。
【解決辦法】:其實這坑也很好填,長城經過幾百年的風雨洗禮,某些部位已經不再固若金湯,饕餮在爬牆的時候遇到薄弱的地方會直接鑿洞——十幾米寬的城牆鑿個幾米深的洞也很合理,這時候城牆上的遠程和近戰都失去了效用,只有機動性高、能在天空中飛來飛去的鶴軍(景甜軍)可以近身刺殺它——這樣鶴軍的戰術意義立刻就體現出來了,景甜的地位合理突出了,你後面再怎麼給她加戲都不為過。
而且大戰過後成百上千的工匠垂吊在空中叮叮噹噹補城牆的場面也很壯觀,用老謀子擅長的色彩和意境搭配,體現出一種悲壯和蒼涼的氛圍,再糅合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概念進去,這畫面多炫!
三、除了景甜,都是醬油
影片第一個讓我激動的場景就是給殿帥(張涵予)送終的畫面,震撼的鼓聲伴著悠揚的秦腔「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加上悽涼的孔明燈,這意境又美又慘,簡直讓人想落淚,但是總覺得很彆扭,為什麼呢?
因為這位殿帥從生到死,都是在打醬油,而且死的很草率,根本配不上這個送終場面。
張涵予飾演的殿帥所有的鏡頭加起來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無非是講幾句官話,馬特呆萌出場的時候帶頭鼓掌(這地方也讓人出戲,搞得跟縣長帶領小學生歡迎領導視察一樣,中國古代興鼓掌一說嗎?倒不如滿廳將士一起用大碗頓桌子有氣勢)。
這大海碗,簡直了
殿帥死的也是窩囊,被兩隻饕餮偷襲,為了救景甜(光環?)被饕餮給咬死了。我不管你之前是什麼履歷,臨死託印的時候怎麼煽情,最起碼從電影表達出來的意思來看,你這個殿帥就是個不稱職的醬油,配不上這麼隆重的送終場面。
【解決辦法】:應該說殿帥這個人物塑造的很失敗(不是演技的問題),導演故事沒有講好,人物的鮮明性格沒有體現出來。
所以,殿帥應該這樣死:
偷襲的饕餮跟衛隊拼殺,傷亡慘重,剩下的幾個衛士擁護著殿帥跟饕餮對峙,大家此時都是傷痕累累,眼看饕餮就要突破防線進入城內,這時有個副將一臉激動地說:殿帥,頂不住了,您的身子要緊,我們暫時避一避,等援軍上來……
「小王,我們不能退」,殿帥大義凜然地說,「只要一隻饕餮越過長城防線,那就是我們的失職,只要一個百姓因饕餮而死,那就是我這個殿帥的無能。」
說罷,提起長劍,嘴裡大喊「城在人在,城破人亡」衝上去,與最後一隻饕餮同歸於盡。場面要多壯烈有多壯烈。
你看,這樣的死,有原則,有立場,比起救屬下(景甜)而死來說,逼格不知道高了多少倍。這樣一來,人物有血有肉的性格就刻畫出來了,後面送終的大場面也隨之升華。
四、醬油應該怎麼死?
影片後半段,饕餮在城牆下挖洞,繞過防線直搗汴梁,這個情節對整個故事來說也是個致命傷,它導致劇情急轉直下,所有的長城軍都打了醬油(除了景甜領導的十八羅漢,不,十八親信,不,十八。。醬油)。
我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是醬油。
景甜帶著一小撮人乘坐加強版孔明燈(飛艇)回去救駕了,那剩下的長城軍怎麼交代?
這裡,可以再加個十分鐘,不僅讓林更新、彭于晏等當紅小生不至於當醬油,而且還可以把劇情推向高潮(而不是虎頭蛇尾)。
【解決辦法】:獸王饕餮帶領一部分饕餮通過了長城(畢竟那個洞那麼小,數量龐大的饕餮軍全部通過洞口的話,城牆早就被撐破了,或者饕餮都跑光了守軍才發現,你們眼瞎了),關外還留下相當一部分的饕餮準備攻城(由於獸王的磁場感應是800裡左右,所以即使在汴梁也能遠程指揮城外的餘部)。
景甜帶人回京城護駕,林更新、彭于晏以及剩下的「鶴軍」、「鷹軍」、「虎軍」、「熊軍」、「鹿軍」五支軍隊整頓軍勢,準備跟剩下的饕餮死戰(當然肯定頂不住)。
馬特呆萌問這些人,「城牆已經破了,饕餮已經入關,你們守在這裡還有什麼意義?」潛臺詞是別傻了,留在這兒也是送死,而且是白送死,還是各回各家,各找爹媽去吧(馬特呆萌有這種思想也很合理,畢竟他是吃百家飯的傭兵,劇情也特意交代過)
然後這幾個網紅大義凜然的說,守護長城是我們的職責,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就是這麼死心眼!就問你感動不感動!)
這番話讓馬特呆萌也起了思想轉變,瞬間幡然醒悟,從一個自私自利的傭兵變成一個勇於犧牲奉獻的國際主義戰士。(經過這麼三番五次的鋪墊,馬特呆萌幫助長城軍的動機就順理成章了)
然後饕餮山呼海嘯般地進攻,五軍死守,這裡可以每個人給5秒鐘的特寫,讓他們一個個死在戰鬥崗位上,反正死的要多慘有多慘,保證他們的影迷在電影院裡哭的一塌糊塗。
長城軍要交代的有意義才行,不能主角一走,就把其他人都甩下不管了,導致影迷在背後說閒話,這個鍋,咱景甜不背!
牆上那行白字是不是「辦證139…」
五、怎樣才是一個好結尾?
首先,懸念,幾乎每個好萊塢怪獸災難大片,尾部都會留一個懸疑,哥斯拉死了,但是活了一個蛋之類的,不僅給觀眾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讓他們晚上躺在床上睡不著覺,而且也留下一個拍續集的藉口。
其次,要留有餘味,別搞什麼大團圓,這麼悲壯的過程,傷亡如此慘重(首都人民都差點被吃光了),到最後景甜還笑容滿滿地送別笑容滿滿的馬特呆萌,前面那些戰友都白死了啊?搞什麼飛機,大家死的這麼慘,影片寶貴的最後幾分鐘你們還在曖昧!(景甜光環)
這種電影,應該留下遺憾。
這個時候,應該營造一種愉悅地憂傷氛圍,既有大戰後的滿目蒼夷,又有死後餘生的百廢待興。景甜落寞地望著遠方,馬特呆萌惆悵地回頭,鏡頭拉遠,背景是長城的斷壁殘垣,一片死寂,然後荒涼中慢慢地有人出現,廢墟中不經意地湧動著戰士和民工的身影,搬磚的搬磚,爬牆的爬牆,大地似乎又有了生氣。
然後畫外音,什麼60年一輪迴啊,這次搞完了,下次還要打怪獸啊,什麼我這輩子就嫁給長城拉之類的。然後通過對戰爭的反思,體現出影片濃厚的反戰主旋律……
世界人民大團圓
綜合來說,有巨量的資金支持,有大牌的明星加入,有好萊塢的技術,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長城沒有拍出我們想要的樣子,確實挺遺憾。
作為一個外行,並沒有資格指導別人怎麼拍電影,我這點淺見估計也不值一哂,只能說從一個普通影迷的角度來看,如果能處理好上面幾個細節,那麼在我心裡長城起碼值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