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楠
優酷和土豆的合併即將走向一周年,土豆的發展也一度面臨著紛至沓來的質疑,高管頻換、內部動蕩、人心不穩,經過整合的陣痛,在新的CEO帶領下,也許,土豆網即將終於可以回歸到創始人王微那條沒走完的「文藝」道路上去了。
王微未盡的「文藝夢」
昨天,土豆網和豆瓣網合作推出了文藝電影頻道,這是國內首個網絡文藝電影頻道,這個頻道在土豆網頁面上的位置僅次於土豆映像節,也是土豆網新任CEO楊偉東上任三個月以來上線的第一個全新的頻道。
而在以後的時間裡,土豆網會有更多貼著青春、時尚、先鋒、跳躍、夢想、詩情這些文藝標籤的產品上線。
這些元素,讓人不免想到土豆網的創始人王微,在他作為土豆網領軍人物的日子裡,在公眾的印象中一直是個頗具文藝情懷的企業家,作為一個文藝青年,他寫劇本、排話劇、寫小說、旅行探險,遊刃有餘;作為一個企業家,雖然最終被迫出走,但亦不能說他就是失敗的,帶領土豆赴美上市,一度成為中國排名第二的視頻網站。
但在那個視頻行業草莽生長的時代,優酷和土豆的競爭近乎慘烈,那時的土豆並不是王微心目中最想要的土豆網,雖然也曾推出土豆映像節這樣的活動,籠絡了一批文藝青年。但為了超越優酷,土豆網一直努力擴張,在走大而全的路線,這讓土豆網離王微心中那個「文藝」的夢想越來越遠,那個時候的王微,心裡一定是左右糾結的,身心俱疲的追趕,土豆網還是納入了優酷的囊中,一度是行業領軍人物的王微也淡出了視頻行業的視野。那一年,他在很多媒體的年終盤點中被評為「最悲情的CEO」。
「楊偉東式」的土豆網
但王微走了,土豆的「文藝」情懷卻一直是在的。而且,在楊偉東的眼裡,和優酷合併之後,對土豆而言,是一次能將文藝進行到底的機會。優酷和土豆有了分別不同的定位,優酷定位大而全,土豆定位先鋒潮流的年輕人,土豆終於不用在惡性的競爭中淪為一個「小優酷」,不用和其他綜合視頻網站去廝殺,可以專注於自己的文藝事業。
楊偉東,前諾基亞市場營銷總監,瑪克思影像創始人。一個是傳統設備企業的高管,一個是文化事業的發起人,兼具的兩個不同身份,就好像楊偉東這個人身上兩種不同的氣質:感性和理性並存。
在土豆網的辦公區裡,楊偉東並沒有獨立的辦公室,但在他的工位後面,掛了一整面牆的梵谷的《星空》,和常常一件白襯衫不太善言辭的王微不同,楊偉東每次出現在媒體面前都會有驚喜,有時是一雙亮粉色的帆布鞋,有時是唱著一段Rap出席發布會,或者會站在辦公室的桌子上給同事們主持Party。
而這樣一個看起來看起來擁有十足感性細胞的人,也會在心裡有著精明的盤算:楊偉東和王微是多年要好的朋友,早在土豆和優酷合併之前,王微就曾邀請過楊偉東加盟土豆網,但楊偉東婉拒。因為在他看來,那個時候的土豆網是很艱難的,又有做差異化又想做行業老大很難實現,但他現在的加盟是恰到好處的,一方面沒有那麼大的競爭壓力,一方面也可以自由發揮他的文藝情懷。
「我和王微在骨子裡是相似的,都很文藝,但他太感性,我更理性。」這樣看來,楊偉東的到來,更像是王微在「託孤」,王微在土豆身上沒實現的文藝夢想,就交給楊偉東了。
在楊偉東任土豆網CEO的這三個月裡,土豆也迎來了改革:所有的版權內容和自製內容全部圍繞「年輕」兩個字,同時上線為年輕人打造的互動功能的社區類產品,在UGC上也啟動了更多扶持計劃,深耕UGC生態圈。
土豆的未來?
然而說到底,光靠文藝,不能當飯吃。作為一個企業,面對年輕的窄眾,土豆網的市場到底還有多大?
對此,楊偉東似乎並不擔心,土豆的受眾定位是年輕人,在楊偉東看來,年輕人的永遠是所有品牌最想拉攏或者說服的一群人,他們可能是現在的消費者,也可能是未來的消費者,如果真的能夠把年輕人市場做得很精、很細,它是有前途的,商業性質不用擔心。在這樣的青年屬性,土豆網已經離盈虧平衡越來越近了。
所以,對土豆來說,目前最大的壓力來自於是否能做成一個真正為年輕人接受和青睞的品牌。
在楊偉東對土豆的規劃裡,有個更為遠大的理想:未來的土豆可能不只是一個視頻網站。楊偉東對土豆和土豆網,給出了兩個不同的定義:土豆是要致力成為專注年輕人的品牌,而土豆網則要打造年輕人最喜歡的網站。也就是說,除了視頻,未來的土豆可能會圍繞文化事業有更多的想像空間:也許是藝人包裝、動漫、影視製作,也許是發行渠道、服務商或者是孵化平臺,甚至可能包括電商等物理性的東西。
這些計劃,在楊偉東的心裡已經有了藍圖,在古永鏘嘴裡也得到了默許。畢竟,如果真能成功打造這個文化圈,多元化的業務,也意味著多元化的收入渠道。
【記者手記】
和楊偉東的對話,是一次愉快的採訪,不到兩個小時的對話時間裡,問答雙方常常出現爆笑。而楊偉東在說的盡興的時候,竟然一下坐到了桌上侃侃而談。
對話進行到最後,變成了現場記者和楊偉東對「現實」和「理想」的大討論。理想是楊偉東和王微心裡那個文藝年輕的土豆,現實是來自外界對盈利預期、對規模大小等各方面的壓力。又或者現實是當下的年輕人必須要面對的功利成功學的要求,理想是我真的能幹我想幹的事情。
楊偉東在最後,談到了他的人生信條,「一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和一定要永遠保持理想主義」,這又和王微如出一轍了,在這樣競爭激烈的國內網際網路市場環境下,這樣感性的信條,還是不免讓人對土豆的商業前景捏了一把汗。
但拋開俗不可耐的盈利模式、市場預期,在當下物慾橫流的「主流」價值觀下,我認為,對于堅持那些質樸夢想的人,值得我們為之吶喊,喊一聲加油。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