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響原創 · 作者 | 秦玲
就像有幾億人想教張小龍如何做微信,也有很多人想教王微如何做動畫。
在追光第一部作品《小門神》上映之後,從觀眾到身邊的人,無數人「教導」王微,建議他不要自己當編劇也不要自己當導演。
「每個人都這麼跟我說,多推薦幾個編劇,這說起來都是廢話。問我你為什麼不多找幾個編劇,多積累一些年輕人才,這不是廢話嗎?」王微在追光的第二部作品《阿唐奇遇》上映時,發起了「牢騷」——「一家製片廠的動畫公司從外面請來導演是不靠譜的,因為團隊對他沒有信心,我們不會將五年的生命交給一個外來的導演。」
如今,追光動畫的第四部作品《白蛇:緣起》上映了,這部導演不再是王微的作品,一舉在貓眼上獲得了9.4的評分,也是國漫史上最高分。
根據公開信息,追光動畫此前的《小門神》《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無一盈利,這部《白蛇》會是追光的一束新光亮嗎?
《白蛇》對追光意味著什麼?
儘管導演不是王微,但也是「自己人」。
《白蛇:緣起》的導演之一黃家康正是追光動畫的動畫總監,加入追光前先後就職於意馬動畫和西基動畫,擔任動畫總監及副動畫導演職位,參與作品包括《阿童木》《忍者神龜》《綠燈俠》等好萊塢電影動畫系列。
他擁有超過 17年的三維動畫製作和指導管理經驗,對他影響特別深的動畫大師是格蘭·基恩,當然王微對他的影響也非常大。
在一次公開採訪中,黃家康說:「老闆王微對我的影響更是巨大的,他給我啟發及影響是另一方面的,從故事開發到公司管理,以及怎麼協調和尊重兩百位藝術家,發揮他們最大的能力去共同創作一部動畫作品,這些都是我來追光前沒有碰過的。」
雖然不是導演了,王微對這部動畫投入的心力也是很大。他不是一個愛發朋友圈的人,但最近,每天都會看到王微發很多關於《白蛇》的宣傳物料。
這似乎打破了追光一直以來的一個爭議——是不是王微在玩票。
王微(圖片來自網絡)
2005年1月王微創立土豆網,成為中國視頻界鼻祖一般的人物。土豆與優酷合併後,2012年,王微發了這樣一條微博:「七夕夜晚,七年土豆,下一個有趣的夢裡再見」,宣布正式從土豆網退休。
一年後追光動畫成立並完成了來自IDG的A輪融資。之後的2014年6月,追光動畫完成B輪2,000萬美元融資,B輪融資由紀源資本(GGV)和成為基金領投,高瓴資本和A輪投資方IDG參與跟投。
「投人」是一級市場的重要決策因素。有了這些資金,追光也有了底氣。
根據公開報導,《小門神》僅製作費就有7000萬元,總投資達1.3億,是截止到2015年投資最高的國產動畫片。《阿唐奇遇》成本為8500萬,《貓與桃花源》7500萬,3部動畫投資近3億,製作時長分別為2年、5年,4年。
這在王微過去所在的網際網路行業是不可想像的。網際網路產品要求快速迭代。但動畫電影需要耐心。王微需要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同時需要平衡的還有情懷與商業利益。
此前王微集「導演」、「編劇」、「CEO」與一身的模式勢必導致追光成為一家線性內容生產公司。就像馬東之於米未傳媒,一家內容公司能打造多少的爆款?一個厲害的人能有多少的內容生產能力?內容行業變數太多,即使各個環節都做到最佳,爆款也是可遇不可求,對於追光及追光的投資人,還有可以等待多少部作品的耐心?
終於,在《白蛇》兩輪大規模點映之後,王微階段性地達到了某種平衡。一是證明了追光能生產商業作品的能力,二是開始出現非王微本人的其他關鍵人物。
還差多少?
在之前的一些公開採訪中,追光透露了一些內部機制,比如產品化,將動畫當成產品來做,以往動畫電影公司中藝術人才和技術人才佔比為15:1或20:1,追光希望做到1:1,減輕創作流程,加快產品迭代。
事實證明,追光的技術已經基本達到國際一線水平,《貓與桃花源》已經採用行業最高精度的CG解算,一隻貓的毛髮做到了600萬根。
但對於追光或者中國動畫工業化的角度來說,道路還很長。
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是2016年年底,王微參加了一次去迪士尼的參觀學習活動。「迪士尼從導演到編劇,設計每個環節都傾囊相授,因為他們覺得教給你們,你們也學不會」
《瘋狂動物城》被行業認為是「合家歡」的典範
真的學不會嗎?
中國動漫產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受二次元審美影響的消費者將在未來10年進入社會,這十年被看作動漫產業的黃金十年。
只是動畫電影方面,從《大聖歸來》後持續降溫,2018年8月上映,斬獲1億票房的《風語咒》一度找不到融資方,投資方對動畫電影的態度收縮明顯。
除了奧飛動漫、光線傳媒(彩條屋)這樣的龍頭,國產動畫電影的第二梯隊並不明顯,若森數字、玄機動畫、繪夢動畫、十月數碼、華強數字都是出過爆款的製作公司,甚至完美世界這類老牌遊戲公司或者華策影視均有動畫電影代表作,只是目前並看不到持續輸出爆款的可能性。
製作周期長、勞動力密集、科技含量高決定了動畫電影的高成本,動畫公司一邊拿不到融資,另一邊面臨高成本,很難保證質量。資金不足也導致成本更低的低幼向動畫在行業裡佔上風。據一位接近追光的投資人透露,過去投資人和追光之間沒少「爭吵」。
顯然,投資人更希望看到可規模化、可持續化的量產好內容。
至於迪士尼擅長的「合家歡」,即成年人和小朋友都能從動畫電影裡看到自己有共鳴的東西,中國動畫電影一直都很不擅長。在中國,低幼動畫仍然是主流。
而這一次的《白蛇》也不再是王微之前堅持的「合家歡」,更多偏向「年輕向」。
在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之後,更多的差距就聚焦在了內容層面。
而產量層面,皮克斯平均每兩年3部,每5年完成一部動畫長片,每部電影第一年時只有不到10名員工參與,到了第五年,參與電影的人數通常超過200人。
差距擺在那裡。
對於追光動畫來說,從誕生之日起就因為王微享受著一般創業公司沒有的光環,承擔著比一般公司多出好幾倍的質疑與指摘,而最終也將擔負一般公司不需要擔負的行業期望與責任。
©️本文系「深響」原創,請勿以任何形式抄襲、搬運、洗稿
申請轉載請直接在本文後留言,請勿加微信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