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不自己當導演了,王微的追光動畫離「中國皮克斯」還有多遠?

2021-02-18 深響

©️深響原創 · 作者 | 秦玲

就像有幾億人想教張小龍如何做微信,也有很多人想教王微如何做動畫。

在追光第一部作品《小門神》上映之後,從觀眾到身邊的人,無數人「教導」王微,建議他不要自己當編劇也不要自己當導演。

「每個人都這麼跟我說,多推薦幾個編劇,這說起來都是廢話。問我你為什麼不多找幾個編劇,多積累一些年輕人才,這不是廢話嗎?」王微在追光的第二部作品《阿唐奇遇》上映時,發起了「牢騷」——「一家製片廠的動畫公司從外面請來導演是不靠譜的,因為團隊對他沒有信心,我們不會將五年的生命交給一個外來的導演。」

如今,追光動畫的第四部作品《白蛇:緣起》上映了,這部導演不再是王微的作品,一舉在貓眼上獲得了9.4的評分,也是國漫史上最高分。

根據公開信息,追光動畫此前的《小門神》《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無一盈利,這部《白蛇》會是追光的一束新光亮嗎?

《白蛇》對追光意味著什麼?

儘管導演不是王微,但也是「自己人」。

《白蛇:緣起》的導演之一黃家康正是追光動畫的動畫總監,加入追光前先後就職於意馬動畫和西基動畫,擔任動畫總監及副動畫導演職位,參與作品包括《阿童木》《忍者神龜》《綠燈俠》等好萊塢電影動畫系列。

他擁有超過 17年的三維動畫製作和指導管理經驗,對他影響特別深的動畫大師是格蘭·基恩,當然王微對他的影響也非常大。

在一次公開採訪中,黃家康說:「老闆王微對我的影響更是巨大的,他給我啟發及影響是另一方面的,從故事開發到公司管理,以及怎麼協調和尊重兩百位藝術家,發揮他們最大的能力去共同創作一部動畫作品,這些都是我來追光前沒有碰過的。」

雖然不是導演了,王微對這部動畫投入的心力也是很大。他不是一個愛發朋友圈的人,但最近,每天都會看到王微發很多關於《白蛇》的宣傳物料。

這似乎打破了追光一直以來的一個爭議——是不是王微在玩票。

王微(圖片來自網絡)

2005年1月王微創立土豆網,成為中國視頻界鼻祖一般的人物。土豆與優酷合併後,2012年,王微發了這樣一條微博:「七夕夜晚,七年土豆,下一個有趣的夢裡再見」,宣布正式從土豆網退休。

一年後追光動畫成立並完成了來自IDG的A輪融資。之後的2014年6月,追光動畫完成B輪2,000萬美元融資,B輪融資由紀源資本(GGV)和成為基金領投,高瓴資本和A輪投資方IDG參與跟投。

「投人」是一級市場的重要決策因素。有了這些資金,追光也有了底氣。

根據公開報導,《小門神》僅製作費就有7000萬元,總投資達1.3億,是截止到2015年投資最高的國產動畫片。《阿唐奇遇》成本為8500萬,《貓與桃花源》7500萬,3部動畫投資近3億,製作時長分別為2年、5年,4年。

這在王微過去所在的網際網路行業是不可想像的。網際網路產品要求快速迭代。但動畫電影需要耐心。王微需要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同時需要平衡的還有情懷與商業利益。

此前王微集「導演」、「編劇」、「CEO」與一身的模式勢必導致追光成為一家線性內容生產公司。就像馬東之於米未傳媒,一家內容公司能打造多少的爆款?一個厲害的人能有多少的內容生產能力?內容行業變數太多,即使各個環節都做到最佳,爆款也是可遇不可求,對於追光及追光的投資人,還有可以等待多少部作品的耐心?

終於,在《白蛇》兩輪大規模點映之後,王微階段性地達到了某種平衡。一是證明了追光能生產商業作品的能力,二是開始出現非王微本人的其他關鍵人物。

還差多少?

在之前的一些公開採訪中,追光透露了一些內部機制,比如產品化,將動畫當成產品來做,以往動畫電影公司中藝術人才和技術人才佔比為15:1或20:1,追光希望做到1:1,減輕創作流程,加快產品迭代。

事實證明,追光的技術已經基本達到國際一線水平,《貓與桃花源》已經採用行業最高精度的CG解算,一隻貓的毛髮做到了600萬根。

但對於追光或者中國動畫工業化的角度來說,道路還很長。

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是2016年年底,王微參加了一次去迪士尼的參觀學習活動。「迪士尼從導演到編劇,設計每個環節都傾囊相授,因為他們覺得教給你們,你們也學不會」

《瘋狂動物城》被行業認為是「合家歡」的典範

真的學不會嗎?

中國動漫產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受二次元審美影響的消費者將在未來10年進入社會,這十年被看作動漫產業的黃金十年。

只是動畫電影方面,從《大聖歸來》後持續降溫,2018年8月上映,斬獲1億票房的《風語咒》一度找不到融資方,投資方對動畫電影的態度收縮明顯。

除了奧飛動漫、光線傳媒(彩條屋)這樣的龍頭,國產動畫電影的第二梯隊並不明顯,若森數字、玄機動畫、繪夢動畫、十月數碼、華強數字都是出過爆款的製作公司,甚至完美世界這類老牌遊戲公司或者華策影視均有動畫電影代表作,只是目前並看不到持續輸出爆款的可能性。

製作周期長、勞動力密集、科技含量高決定了動畫電影的高成本,動畫公司一邊拿不到融資,另一邊面臨高成本,很難保證質量。資金不足也導致成本更低的低幼向動畫在行業裡佔上風。據一位接近追光的投資人透露,過去投資人和追光之間沒少「爭吵」。

顯然,投資人更希望看到可規模化、可持續化的量產好內容。

至於迪士尼擅長的「合家歡」,即成年人和小朋友都能從動畫電影裡看到自己有共鳴的東西,中國動畫電影一直都很不擅長。在中國,低幼動畫仍然是主流。

而這一次的《白蛇》也不再是王微之前堅持的「合家歡」,更多偏向「年輕向」。

在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之後,更多的差距就聚焦在了內容層面。

而產量層面,皮克斯平均每兩年3部,每5年完成一部動畫長片,每部電影第一年時只有不到10名員工參與,到了第五年,參與電影的人數通常超過200人。

差距擺在那裡。

對於追光動畫來說,從誕生之日起就因為王微享受著一般創業公司沒有的光環,承擔著比一般公司多出好幾倍的質疑與指摘,而最終也將擔負一般公司不需要擔負的行業期望與責任。

©️本文系「深響」原創,請勿以任何形式抄襲、搬運、洗稿

申請轉載請直接在本文後留言,請勿加微信

點擊下方圖片閱讀


相關焦點

  • 追光動畫王微的「中國皮克斯」夢
    這種安排讓一些衝著王微而來的人感到有些失落——土豆網的成功創業經歷和他身上擁有的網際網路圈子裡並不多見的文藝氣息,讓他成為了一個不太一樣的商業明星。不少粉絲追隨至今。  3 年前,厭倦了視頻行業版權價格戰的王微賣掉了自己創辦了 7 年的土豆網。一年後,他與另外兩位合伙人於洲、袁野創辦了追光動畫——要做出中國最好的動畫電影,要做中國的皮克斯(Pixar)。
  • 夢想家與獨裁者:王微和「中國皮克斯」的創業故事
    王微和追光的故事證明了,要成為皮克斯,中國的動畫企業要對抗的不僅僅是技術落後、人才稀缺和急功近利,更是企業家對自我的迷戀、自視甚高,與獨裁式的管理慣性。只有打破他們,中國也許才會出現皮克斯。「這是需要用錢堆起來的,普通公司就不可能這樣做。」上述核心員工說,追光每個月的成本支出就要超過百萬。「公司的每一個角落都令人興奮和充滿希望。」大家顯得有些亢奮,但更吸引每個動畫人的地方在於,追光是當時唯一不做外包代工而只專注生產原創內容的公司,這意味著它是離皮克斯模式最近的一家公司。「所有來追光的人都憋了一股勁。
  • 王微追光——產品經理如何變成好導演
    對王微來說,觀眾的熱情和期待無疑是對自己的最大肯定。《小門神》共投資1.3億元,預計兩年半製作時間,身為導演和編劇的王微掌控著品質,製片人於洲把握節奏,技術總監袁野負責搭建技術平臺。王微說,對於《小門神》的劇本,他已經修改到了第30版。在追光動畫,王微除了創始人身份,還是導演和編劇。
  • 王微的第一部動畫虧本了,文藝富翁如何追光? CBNweekly
    至於藝術,這幾乎是讓王微在網際網路圈被人辨認出來的首要標籤:他是個不錯的時尚雜誌專欄作家,寫過小說,也寫過劇本——其中一部,還是在土豆上市失利、局面最膠著的時候寫出來的。最重要的是,動畫這件事情,不是人人都可上手的。中國沒有像皮克斯、夢工場這樣在商業和藝術方面雙贏的動畫公司。做出過《魁拔》的青青樹一直宣傳情懷,票房上卻總是失意。
  • 出軌被前妻討債從土豆網退休,王微改行動畫,旨在成為中國皮克斯
    氣質很不一樣,這也是導致他離婚的原因,據說他本身就是心性不定,容易有愛情,但是卻不能長久擁有家庭,坊間傳言他出軌了芭蕾舞者譚元元,這樣一看似乎也是說的通的。退出土豆網之後,王微就開啟了自己第二份事業:追光動畫。《小門童》等動畫片都是出自他的公司,只是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什麼水花。
  • 王微獨自追光
    他把自己的新公司,提名叫「追光動畫」。「古有夸父逐日,今有王微追光」,一位與王微接觸多年的記者如是調侃,在他看來,王微做動畫片,倒是合適,因為「Gary其實就是個長不大,也不想長大的男孩,文藝男青年荷爾蒙之外,還有難得的童真與稚氣」。
  • 獨裁者與夢想家:王微和「中國皮克斯」的創業故事
    一位2013年加入追光的設計師告訴《財經》記者,這也是王微第一次見到他時說的話。在動畫行業,民宅是標配,追光卻在一誕生就有屬於自己的一棟樓,王微給它取名「夸父樓」。 去追光前,這位設計師到訪過田曉鵬導演創立的十月文化,這個打造了《大聖歸來》的團隊,工作室位於北京西四環的一間民宅。「特別不正規,特別害怕。」
  • 追光動畫,用科技做動畫
  • 《阿唐奇遇》王微導演專訪:在追光的路上遇見阿唐
    「我們在成立追光動畫的時候,就是希望能做中國故事。」午後,在大地電影會議室的採訪中,王微語氣平和而堅定的說道。追光動畫讓傳統與未來在電影中相遇「我是福建人,從小喝茶,在茶寵身上,既有中國傳統的美,也有生活的氣息。」9年的國外生活也既讓王微更為懷念傳統文化,也讓他對前沿科技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
  • 王微:追不上的光
    至於編劇,王導也在媒體見面會中做了解釋:一家製片廠制的動畫公司從外面請導演是不靠譜的,不會將五年的生命交給一個外來的導演。 追光體現出的國內高水準三維動畫水平,的確為它贏得了讚譽。看完《小門神》後觀眾開始留言:國產動畫也能做出這麼美的「踏雪尋梅」打鬥場景,真是令人難忘。
  • 王微: 網際網路「極客」的完美主義電影生產觀
    時間倒回三年前,2012年3月12日,是土豆將與優酷合併的日子。對於這種精準的日期選定,王微不願意多解釋,他稱之為巧合。但如果你參考發布會現場的設置和預告片之後,你就會發現王微的完美主義傾向不動聲色的體現在方方面面。90秒鐘的預告片,掌聲持續了10秒,短暫而完美的亮相。
  • 王微,離開土豆的日子
    最終在IDG 500萬美元的A輪投資後,王微得以向自己的動畫桃花源進發。 但因為自始至終未找到一位願用生命守護追光動畫的合適人選,所以別無選擇的王微被迫以身試水。 許多人也許還不知道,王微除了是名典型理工男,還是位小有名氣的文藝青年。
  • 王微:《小門神》是這樣煉成的
    《大聖歸來》是可遇不可求的案例,追光動畫希望做到的是產量穩定、質量穩定,這像玩骰子一樣,有機會多玩幾次,投出點數多一面的概率就提高了,公司有機會多做幾部片子,做出口碑票房雙贏的片子概率就提高了。在追光動畫前,王微創辦的公司是土豆網。網際網路產品是最小化試錯,但電影不是,三年磨一劍,亮劍只有一個星期時間,是一錘子買賣。
  • 《阿唐奇遇》動人的堅持和無奈|專訪導演王微
    那會兒不單是我,剪輯師都不敢下手了。」 對於追光動畫的開山之作,7868萬的總票房和觀眾們「動畫做的很漂亮,但故事還欠豐滿」的評價,在過去一年時間裡,都在「刺激」著王微和他的團隊對這部製作成本高達1.5億動畫電影進行反思和總結。
  • 專訪|《阿唐奇遇》導演王微:永恆的問題是打動觀眾的故事
    《阿唐奇遇》最終定檔7月21日,這是繼《小門神》之後,追光動畫的第二部3D動畫電影。去年春節檔,一部《小門神》成了動畫圈的熱門話題。儘管8000萬的票房尚不足以收回成本,劇本薄弱以及定位錯亂的評價也讓導演王微有了不少反思。
  • 前土豆網CEO王微:動畫之路再難也不會停止探索
    創業第七年,在資本意志的主導下,土豆與優酷合併,39歲的王微宣布退出。沉寂一年後,2013年,40歲的王微向外界公開了自己的新旅程:追光動畫。這無疑是條迥異於土豆的道路。  王微從小就喜歡動畫,那時他畫畫不好,家裡也沒有人從事相關領域,只能作罷。
  • 如此誠意滿滿的國產動畫,不該就這麼被錯過
    王微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身份:土豆網創始人一句「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當天凌晨,王微發微博宣布退休。半年後,他創建了「追光動畫」電影公司,居然真的成為了一名導演。借鑑和學習本身沒什麼不好的,尤其對於尚且在起步的中國動畫產業來說,勢必還需要一個中長期的模仿過程中進步的過程。而且正如王微自己所說的:國產動畫不會一下子大爆發。
  • 《貓與桃花源》:追光動畫的「第三級臺階」|內有福利
    《貓與桃花源》是追光動畫CEO王微自編自導的第三部作品,不同於《小門神》《阿唐奇遇》中神仙、茶寵等具有濃厚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人物,王微此次選擇以自己的「愛寵」——一隻深灰色英國短毛貓開啟在現代都市的探險之旅。早在2013年成立追光動畫工作室之初,王微已經構思好了三個故事。
  • 中國動畫電影怎麼了?
    2012年8月,王微卸下土豆網創始人兼CEO的身份,決定去做一家類似皮克斯的動畫公司。2013年3月,這家動畫被他命名為追光動畫。夸父逐日,自帶理想主義色彩。「 脆弱的基本盤:資本家、玩具商和夢想者的大熔爐 」誰都愛動畫電影,只不過大家愛的角度不一樣,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就大不相同。
  • 中國動畫電影的崛起,被他們當成了最高的使命
    《大聖歸來》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對動畫情有獨鍾,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它比電影或其他娛樂形式更加鮮明地承載了民族文化和傳統,也就成了某種愛國心的轉化。如果你去問普通觀眾,讓他說說中國電影有什麼和全世界都不一樣的獨特民族風格,一般人恐怕真說不出來。但如果你是問動畫呢?至少很多人會說出《大鬧天宮》、水墨、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