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頭脹失眠是不是血壓高?高血壓終身服藥啥時候是個頭?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畢雲 雲南中醫

本公眾號由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

頭暈、頭痛、頭脹、失眠反覆出現,別以為只是工作勞累,休息一下就好,專家提醒您別大意,您有可能患上了高血壓,請儘快檢查、及時治療。

近年來,隨著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富貴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約有2.45億高血壓患者。高血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大量臨床實踐證明,越來越多的中青年患有高血壓,有的患者才有20多歲。

如果您覺得血壓高一點沒關係的話,那就錯了。

高血壓有著很大的安全隱患。初期只是頭暈、頭痛等不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血壓水平的上升,危險性逐漸加大,如果控制不好,可能會引起嚴重心腎腦的併發症,如中風、心力衰竭、腎衰等而危及生命。現在我們就來說道說道高血壓。

什麼是高血壓

表:血壓水平分類和定義

高血壓是指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 次測量診室血壓,高壓≧140 mmHg 和(或)低壓≧90 mmHg。當高壓≧140 mmHg和低壓<90 mmHg 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如果您過去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血壓雖然低於 140/90 mmHg,也是高血壓。根據血壓升高水平,醫生會將高血壓分為1級、2級和3級;根據你存在的危險因素,又會將病情分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個層次。

這些因素容易引起高血壓

在我國,高血壓發病重要的危險因素是:

①高鈉、低鉀膳食,也就是食鹽過多,食鉀過少;

②超重和肥胖(尤其是內臟型肥胖);

③過量飲酒;

④長期精神緊張;

⑤年齡因素(年紀越大危險越高);

⑥高血壓家族史;

⑦缺乏體力活動;

⑧糖尿病、血脂異常等。

註:近年來大氣汙染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如果您是高血壓患者,且具備以下條件,一定要及時治療防止發生嚴重併發症,注意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男性55 歲,女性65 歲;吸菸或被動吸菸;糖耐量受損;血脂異常;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腹型肥胖或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高血壓能治嗎?要常年服藥?

一旦確診為高血壓,尤其是新確診的患者,應按如下步驟治療:

1、改變生活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管住嘴,邁開腿」6字生活方式對於高血壓的預防及治療有重要的意義。這些生活方式是:

①減少鈉鹽攝入(低鹽適當補鉀);

②合理膳食,平衡膳食(飲食無過飽,粗纖維,少脂肪);

③控制體重,使 BMI(體格指數)<24;

④不吸菸,徹底戒菸,避免被動吸菸;

⑤不飲或限制飲酒;

⑥增加運動,中等強度;每周 4~7 次,每次持續 30~60 分鐘(宜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及喜好選擇);

⑦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遇事不急不躁,沉著冷靜,豁達開朗)。

2、儘早中醫藥治療

藥物治療建議首先服用中藥治療。

中醫沒有高血壓之說。根據高血壓的常見症狀,多屬於「眩暈」、「頭痛」等病證的範疇。眩是眼花或眼前發黑,暈是頭暈或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頭痛指的是自覺頭部疼痛。在患高血壓時這兩個症狀最常見,可單獨出現,也可同時出現。

中醫認為,高血壓的病因主要有外邪、情志、飲食、體質、年齡、作息等。這與現代醫學的認識基本一致。《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說明眩暈與肝的關係極為密切;《丹溪心法.頭眩》認為「無痰不作眩」,而《景嶽全書.眩運》又指出「無虛不作眩」,說明了眩暈的病機有虛、有痰。腦為髓海,依賴肝腎精血和脾胃精微物質的充養,所以高血壓導致的眩暈及頭痛病機與肝脾腎的功能失調有關;其病位在腦竅,病性虛證居多;風、火、痰、瘀是其常見的病理因素。

根據高血壓的臨床表現,常規分為肝火亢盛證,陰虛陽亢證,痰溼壅盛證和陰陽兩虛證等進行辨證論治。臨床上因天時、地域、體質的不同,還有醫者從肝陽上亢、腎氣虧虛、腎陰不足、肝風內動、肝氣鬱滯、瘀血內停、脾氣虧虛等方面進行辨治。

(1)辨證治療:根據本人近40年的臨床治療所見,認為高血壓的病機主要是肝腎失調及痰溼瘀血阻滯經脈。通過多年實踐的不斷探索,本人用中醫藥辨證治加生活方式的幹預治療高血壓尤其是中青年高血壓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最常使用的方劑有龍膽瀉肝湯、天麻鉤藤欽、杞菊地黃湯、烏精地黃湯、半夏白朮天麻湯、活絡效靈丹等,隨證加減,常可收到血壓下降或正常,併發症較少發生的臨床療效。

(2)針灸療法:常用針刺療法、耳穴埋豆、穴位貼敷、用溫針灸配合耳針等,建議找專業針灸醫生。

(3)其它療法:葛根、杜仲、當歸、黃芪、人參、銀杏葉等單味藥具有降壓的作用;降壓成藥有松齡血脈康、清腦降壓片、珍菊降壓片、六味地黃丸等。

(4)有降壓作用的食物:五穀雜糧、蔬菜、肉食和水產品、水果、乾果、飲品和調味品中許多具有降壓的作用。比較公認的降壓食品為芹菜、洋蔥、靈芝、黃豆、玉米、黑木耳、綠豆、蕎麥、海帶、波菜、薺菜、茼蒿、苦瓜、醋、蔥、大蒜、酸奶、鯽魚、海蜇、海參、香蕉、蘋果、柿子、獼猴桃、山楂、花生等。患者可以根據個人愛好及身體狀況選擇食用。

(5)降壓小偏方:

甘菊粳米粥:取甘菊新鮮嫩芽或者幼苗15~30克,洗淨,與粳米60克、冰糖適量煮粥,早晚餐服用,每日1次,連服7日。適用於高血壓肝火亢盛之頭暈。

芹菜苦瓜湯:芹菜500克、苦瓜60克,同煮湯飲用。或用芹菜250克、苦瓜30克,用沸水燙2分鐘,切碎絞汁,加砂糖適量,開水衝服,每日1劑,連服數日。適用於高血壓陰虛陽亢之頭暈目眩。

葛根粳米粥:鮮葛根適量洗淨切片,沙參、麥冬各20克,經水磨後澄取澱粉,曬乾,每次用葛根沙參麥冬粉30克與粳米60克煮粥吃,每日一劑,可以常食。適用於高血壓陰陽兩虛之頭暈。

臨床研究表明,中醫藥防治高血壓臨床療效明確,其中辨證論治是關鍵,更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3、必要時加服西藥

西醫認為,如果已經改善了生活方式,血壓仍大於等於140/90 mmHg ,和(或)高於目標血壓的患者,就應啟動藥物治療。根據病情選擇藥物得當,許多病人能在短時間內血壓被控制到較好的水平。

西醫主張,高血壓必須長期服用降壓西藥,甚至終身服用。但我們知道,大部分降壓西藥皆有副作用,且長期服用容易導致肝腎功能的損傷。因而,許多患者求助於中醫藥治療。

臨床實踐證明,對於新發生的中青年高血壓,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時堅持半年以上的中醫藥治療,患者血壓大部分能降低到正常高值,有的可完全正常。我們主張:先中後西,能中不西,貴在堅持。若患者未曾服用過降壓西藥,則療效更佳;如果已經服用了西藥,能在中醫治療的基礎上逐漸減少西藥量甚至停用西藥。

中醫藥治療未發現明顯毒副作用,儘管用藥次數多,煎藥較為麻煩,但可選擇方便服用的「配方顆粒」。中醫主張的精神養生、社交養生、飲食養生、起居養生、雅趣養生、傳統運動養生等方法對高血壓病也是非常重要的輔助療法。

典型病案二則

✍病案一:

患者:李某,男,39歲

初診:2018年12月25日

主訴:反覆頭昏頭痛一年餘。

病史:一年來反覆發作頭昏頭痛,多在勞累或緊張後發生,經就診西醫診斷為高血壓,曾服用中藥治療有所好轉,後因中醫控制不佳而加用降壓西藥。來我處初診時服西藥絡活喜(5mg,qd)及安博維(0.15g,qd)時血壓維持在120~140/90~98mmHg之間,最高達142/110mmHg。

現症:時作頭昏頭痛,與勞累及情緒有關,頭痛位於雙側或單側,伴煩躁易怒,時有口苦,睡眠可,二便調,納佳,舌質偏紅,苔白,脈細滑。有家族高血壓病史。查:BP130/92mmHg。

西醫診斷:高血壓病Ⅱ級,高危組。

中醫診斷:眩暈,頭痛。

證候:肝腎陰虛,肝陽上亢。

治法:補益肝腎,平肝潛陽。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3劑。

二診:2018年11月28日,述頭昏減輕,頭痛好轉,情緒較安,口乾苦不顯,納食可,二便調,眠佳,舌偏紅,苔白,脈細弦。

查:BP136/91mmHg。自測血壓在120~142/80~108mmHg之間。守原方加減。

四診:2018年12月2日,此時諸症不顯,以晨起緊張忙碌後血壓偏高,白天血壓大部分正常,查BP122/86mmHg。仍守原方加減。

之後患者堅持治療,從1周兩次至一次,後至兩周一次就診,根據血壓囑其漸減降壓西藥劑量,血壓逐漸下降並穩定。

二十一診:2019年5月23日,無頭昏,夜晚偶有後腦部不適,其血壓維持在110~120/80~86mmHg之間。守原方加減,囑降壓西藥服絡活喜2.5mg,qd,安博維0.1g,qd。臨床結果:顯效。

✍病案二:

患者;陶某某,女,44歲

初診:2019年2月21日

主訴:反覆頭昏月餘。

病史:患者壹月半前感冒後出現頭昏明顯,經測血壓發現高於正常,經治療感冒後表證解,但頭昏持續,血壓壹月來持續升高,最高血壓160/100mmHg,無明顯頭痛。就診後西醫診斷為高血壓,處方以降壓西藥,因其不願服西藥而到我處尋求中醫診治。父親有高血壓病史。

現症:頭昏時時發作,睡眠欠佳,入睡困難,煩躁易怒,口乾夜甚伴口苦,多飲,納食可,二便調。舌淡紅夾瘀斑,苔白膩,脈弦。查:BP140/86mmHg。

西醫診斷:高血壓病Ⅰ級,中危組。

中醫診斷:眩暈

證候:肝陽上亢

治法:平肝潛陽

方藥:龍膽瀉肝湯合白蒺藜湯加減。5劑。

二診:2019年2月28日。述頭昏減輕,午後有輕微頭昏,因頭一日行經夜臥欠安,今頭昏顯,煩躁稍好轉,納食可,二便調。舌淡紅夾瘀斑,苔白膩,脈細緩。查:BP136/82mmHg。自測血壓較前下降。守原方加養心安神之劑,5劑。

之後患者堅持每周複診,在原方基礎上每次處方5劑。血壓基本在正常範圍。

六診:2019年4月4日。頭昏僅在情緒緊張時或就診時有,但輕微,睡眠好轉,納食可,二便調。舌淡紅夾青,苔白,脈弦數,自測血壓正常。查:BP130/80mmHg。查血脂、血糖及肝腎功能正常。予龍膽瀉肝湯合天麻鉤藤飲加減。

九診:2019年4月25日。無頭昏頭痛等症狀,情緒平穩舒暢,睡眠好,納食二便正常。舌淡紅夾瘀斑,苔白微膩,脈弦。查:BP116/74mmHg。自測血壓正常。原方加減。

十二診:2019年5月23日。無頭昏頭痛症狀,睡眠好轉,時腹脹,納食二便調。舌淡紅夾青,苔白,脈弦緩。自測血壓皆正常。查:BP128/78mmHg。守原方加減。治療結果:臨床治癒。

作者簡介

畢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38年,雲南省優秀青年中醫,現任中國中醫藥學會心病專業委員會理事,教育部學位中心專家庫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中醫藥學評議專家,雲南省科技廳科技專家庫專家等。

擅長診治:高血壓、冠心病、咳嗽、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腦出血、腦梗塞、高脂血症、肺心病、婦科月經病、更年期綜合症,小兒發熱、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厭食症等。

責任編輯丨陳思思 排版丨高菁徽

原標題:《高血壓終身服藥啥時候是個頭?聽聽中醫專家怎麼說》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查出高血壓,要終身服藥?醫生:不是每種高血壓都要吃藥
    高血壓是我國最普遍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基本上5個中年人當中就與一個高血壓患者,並且高血壓如果控制不好更容易誘發腦中風、腦梗等疾病,還是那個火種人們對於高血壓的概念還很模糊,具體也不知道高血壓的範圍在什麼數值之內,另外很多人對於高血壓患者需不需要終身服用藥物也很模糊,今天和大家具體說一說這些問題
  • 65歲男子高血壓十年,突發頭痛嘔吐,醫生:血壓這樣控制太危險
    65歲的老劉是一名退休工人,從55歲那年就發現了血壓升高的問題,前前後後已經有將近十年了,前幾日,老劉在外出散步的時候,突然感覺劇烈頭痛,並伴有嚴重噁心,嘔吐症狀,這可嚇壞了老伴,趕緊叫來女兒女婿,送到醫院檢查,醫生一量血壓,收縮壓已經達到了200多,舒張壓也達到了120以上,趕緊採取降壓措施
  • 經常頭暈頭痛,可能是這「四個」問題找上了你,別不當一回事!
    引起頭痛的原因有很多,而且不同病因引起的頭痛症狀也有很大差別。頭痛、頭昏病症在表面,根在內部,大腦供血、供氧不好是產生頭痛、頭昏的根本原因。經常頭暈頭痛,可能是這「四個」問題找上了你!  1、心臟病如果心臟跳動的太慢,會導致腦供血不足,從而引發頭暈。如,有的中老年人在冠心病的早期,也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
  • 理想血壓是多少?高血壓別光服藥,飲食、運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不少患者都是由於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引起,所以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壓,除了服藥以外,還需要改變自己的日常飲食習慣,並且要養成規律運動,這兩方面可以說是同等重要,都不能缺少。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當患者已經被確診為高血壓,其在飲食和運動方面就不能和普通健康人一樣,有較大的區別,這樣才有助於控制病情,那麼高血壓患者在飲食和運動方面應該怎麼做呢?
  • 醫生農村表哥血壓145/96,為何醫生都不能確診是不是高血壓?
    老家一個大表哥打電話,說他血壓145/96,問我是不是高血壓,要不要吃點藥?我問:一共測量幾次血壓,發現多久了,身體還有別的問題嗎?一、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高血壓要判斷一個人有沒有高血壓,首先需要準確的測量血壓。血壓標準大家都知道,我國的血壓標準≥140/90mmHg,就算是高血壓。可是並不是隨隨便便測量一次血壓≥140/90就算是高血壓。必須是不同日3次測量血壓,均高於140/90,才需要考慮高血壓。
  • 血壓高有什麼症狀 有這感覺小心是高血壓徵兆
    血壓高有什麼症狀(一)早期表現高血壓在早期的時候,一般是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的,只是會在體檢的時候發現血壓增高,或者是精神出現緊張的時候,情緒激動和勞累之後,會出現頭暈、頭痛、眼花、失眠等等情況,這可能是精神功能失調所導致的。早期的時候血壓暫時沒有升高,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會持續升高,從而讓臟器受到傷害。
  • 福建一大學老教授「患上」高血壓,醫生卻不建議服藥,怎麼會這樣?
    在所有的慢性病中,高血壓以總患病人數2.7億之多,高居榜首。眾所周知,患了高血壓,需要終生服藥,正規治療。但有些時候,血壓看似很高,醫生卻不建議立刻服藥,這是為什麼呢?
  • 男子頭痛臉熱以為只是感冒 一測血壓竟高到可誘發心梗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21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曹贈)長沙43歲的周先生感覺頭痛、面部潮熱、全身乏力,他以為自己感冒了,在醫院測得血壓竟高達200/130毫米汞柱(正常血壓130/80毫米汞柱)。
  • 拜拜了,失眠,失眠郇教授改善失眠經驗分享,晚上睡的香,失眠不敢來
    失眠不僅困擾中老年人,年輕患者也不斷增加。常見的是更年期失眠,心悸、盜汗、胸悶 更年期症候群涉及神經、心血管等系統,使更年期婦女有心悸、盜汗、胸悶等症狀,情緒管控也容易出問題。肝鬱化火、心膽氣虛或肝鬱脾虛是更年期婦女常見的失眠因素.
  • 經常頭痛、耳鳴?你要警惕高血壓,高血壓的5大症狀要注意
    1、頭痛 如果血壓很高,可能導致嚴重的頭痛,高血壓可能會阻礙流向大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也會刺激大腦中的血管,可能導致頭部劇烈疼痛和不適,而且只要高血壓得不到治療,這種疼痛會反覆出現。 2、心律不齊 心律不齊是高血壓的另一種症狀。
  • 血壓高不高,看頭就知道,如果頭部出現這4種表現,或是血壓高了
    首先所謂的血壓是血液在血管中流淌的時候,血液對血管造成的壓力,生活中有了水壓水才能在水管中流淌,血壓也是,同樣有了血壓, 血液才能在血液中流動。而高血壓的人群,血管中的血壓值高於正常人的水平,而血壓值高過正常值越多,高血壓的程度也就越重。
  • 頭暈頭痛流鼻血就是高血壓?專家闢謠:很多人被誤診為高血壓
    聽說這三點都是高血壓的症狀,我是不是需要趕緊吃藥降血壓啊?「老王最近很焦慮。他知道自己血壓有點高后就很注意飲食健康,每天都抽出時間鍛鍊。本以為這樣可以讓血壓回歸正常值,沒想到這幾天早晨起來頭昏昏沉沉的,刷著牙突然鼻血就流下來,手忙腳亂地止不住血。老王心想糟了,他的高血壓恐怕加重了。
  • 診斷為高血壓,除了血壓高外,還有以下8個症狀,才能稱作高血壓
    說起高血壓,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種慢性疾病,它不僅危害性大,而且發病率還很高,目前社會中有很多人都正被高血壓所纏身;但是很多人對於高血壓有一個錯誤認知,那就是血壓高就是高血壓,這種認知是不準確的,想要診斷為高血壓,除了血壓高之外,還需出現以下8個症狀
  • 高血壓只需要控制鹽的攝入?除了鹽,這四種食物都別多吃,請重視
    導語: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即收縮壓大於等於140mmhg或(和)舒張壓大於等於90mmhg,除血壓異常之外,還可能引起心、腦、血管、腎等器官的功能。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病,好發於中老年人、肥胖者、長期抽菸喝酒的人。它會引起頭暈、頭痛、耳鳴、心悸,嚴重者還會導致高血壓腦病、中風等惡性病變。
  • 患高血壓20年沒科學服藥 45歲的他心臟受傷了
    這些年來,自覺高血壓並沒有給生活帶來影響,他也沒有按時服藥。「想到了就吃藥,忘了就不吃,李大哥平時的血壓基本在180/100毫米汞柱,一直都是偏高的。」進一步化驗,柴苗苗確診,李大哥是高血壓心臟病引發的急性心力衰竭,情況危急,需要立刻進行降壓、利尿、擴張血管等治療來減輕心臟負擔。
  • 為什麼高血壓會導致失眠?應該吃什麼藥?
    失眠是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常見睡眠障礙,流行病學顯示,普通人群的失眠患病率約30%,其中10%患慢性失眠(病程>3個月)。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失眠的比例較普通人群更高。那麼為什麼高血壓會導致失眠?應該吃什麼藥?失眠和高血壓之間的關係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就受到了關注。
  • 年輕人:注意,高血壓越來越多,出現這些症狀,速量血壓!
    遺 傳 資料顯示高血壓具有一定的遺傳性,若父母均有高血壓,其子女的高血壓發生率可達46%;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壓,子女高血壓發生率為28%;父母血壓正常,子女高血壓發生率僅為3%。
  • @年輕人:注意,高血壓越來越多,出現這些症狀,速量血壓!
    肥胖、超重肥胖、超重也是青年高血壓的重要成因。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加之不愛運動從而引起肥胖,然而肥胖又容易導致體內代謝紊亂、脂肪堆積、血管硬化,從而導致血壓升高。高鹽飲食現代人患高血壓的常見因素中,高鹽飲食位居首位。「鹽」多必失,鈉攝入量過多,會引起鈉水瀦留,造成血管容量加大,最終導致血壓升高。
  • 血壓突然140/90是不是高血壓?要不要吃降壓藥?心臟醫生說明白
    誰也不是出生就有高血壓的,都是逐漸的因為種種原因導致的。1、先得確診有沒有高血壓現在血壓140/90,也不能確診高血壓,目前指南規定,診斷高血壓方面,只有一次診室血壓高,不能診斷高血壓。通常需要隔1~4周(取決於血壓水平)進行2~3次診室測量,以確認高血壓的診斷。
  • 忽視血壓控制,突發性腦出血盯上年輕人 請別再輕視「高血壓」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唐曉)在一些人眼中,有高血壓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現象了。沒有出現頭痛頭暈之前,鮮少會被真正重視。可就是這樣一種常見的疾病,卻能在頃刻間讓人生境遇反轉。近日,泰康仙林鼓樓醫院收治了一名35歲的男子小馬,其父母均有高血壓病,而他本人患上高血壓病已有五、六年。因為沒有重視,他從未規律服藥,結果在勞作時突發腦出血陷入昏迷。經過醫院全力救治雖脫離生命危險,但後續還需要很漫長的康復治療過程。失去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對這個普通的家庭來說將是巨大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