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按下暫停鍵的商場逐漸復甦。在寧波,新的商業綜合體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冒頭。繼寧波萬象匯、象山萬達廣場之後,前天,城西人民期待已久的海曙印象城正式開業,北侖印象裡同步開業。此前,寧波阪急百貨對外官宣了部分豪華品牌,將與100餘家寧波首店一起,加速寧波商業迭代升級。
商業綜合體的發展,折射著時代變遷、城市發展和消費升級。伴隨著新的商業綜合體開門迎客,也有一些商場正經歷著寒冬,寧波商業綜合體發展仍處於「冰火兩重天」。
調查
商業綜合體發展不均
前天中午,記者發現宏泰廣場裡面的人不多,且多是在周邊上班的職員和外賣小哥,只見他們目的性明確,大部分直奔負一樓的餐飲小吃區。樓上,商場顯得更加冷清,不僅人流量稀少,不少門店更是閉門謝客。
記者偶遇了某服裝店老闆王先生。聊到經營問題,他就直嘆氣:「這裡平時就沒有多少客流,天氣冷了,人就更少了。為了控制成本,我只能辭退店裡的員工。我也想過轉租,但找不到租客。」
在東部銀泰城,四樓和負一樓的餐飲店人氣較高,湘間田舍、溪雨觀酸菜魚等店的服務員忙得熱火朝天,這也讓一樓至三樓的服裝區與家電區顯得格外冷清。
剛開業的海曙印象城就要熱鬧得多。據了解,這個擁有17萬平方米超大體量的城市TOD綜合體,優化了消費動線,還將立體化場景和沉浸式體驗融合,打造了「SKY PARK」「朝花喜食」「印象時光」「ONE DAY PARK」「下一站市集」等五大創意主題空間。「開業當天的客流量突破15萬人次,營業額達到1000萬元。」海曙印象城租賃部總監呂震說。
現狀
同質化競爭問題凸顯
帶娃上早教,打卡兒童樂園,全家再享用一頓晚餐,這是市民董女士在世紀東方廣場消磨時間的日常,也是當下不少市民的消費縮影。
從純粹購買日用百貨到邊逛邊吃邊玩的休閒方式,商業綜合體已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方式,但縱觀寧波的眾多綜合體,記者發現,餐飲和兒童業態幾乎是每個商業綜合體的硬核標配。
商業綜合體有多看中餐飲?據了解,來福士廣場專門開闢了負一樓作為零食小吃的集散地,其上的每個樓層幾乎都有甜品店、餐飲店分布;天一廣場商圈內光是餐飲商戶就超過了100家;寧波阪急百貨預告稱,將匯集經典中華菜系、多國特色美食等近80家餐飲品牌,其中半數以上為首店。
被商業綜合體當作攬客「萬金油」的,還有兒童業態。世紀東方廣場的最上層早已被教育培訓機構和玩樂項目佔領;宏泰廣場的每一層幾乎都有培訓學校;12月3日開業的象山萬達廣場定位為城市級家庭型購物中心,設立的兒童主題街區引人注目。
「正是因為諸多商業綜合體皆以餐飲和兒童業態為先,導致同質化競爭的問題日益凸顯,再加上疫情防控帶來的影響,本身基礎較好、人流量較大的商業綜合體集聚了很大一部分的客源。而一些本就經營不善、沒什麼人氣的商業綜合體日漸衰落,因此出現『冰火兩重天』的情況很正常。此外,線上平臺的衝擊力度同樣不可小覷,尤其是在直播加速來臨之後,對商業綜合體的影響會持續存在。」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出路
定位和特色是人氣關鍵
商業綜合體人氣的差異化,首先受到的是市場定位和品牌特色的影響。若是商業綜合體能夠利用長期商業合作夥伴資源,結合周邊居民、目標客源的消費水平和年齡結構,大量引進大眾化品牌,快速找準市場定位,可以為商業綜合體帶來一大波的流量。
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大量商業綜合體的出現已經把市民的消費觀念「養刁了」。這幾年,很多市民在主觀上認為,引進的品牌名字有多陌生,開業的項目就有多新鮮。正是這些因素的存在,也反過來促使大部分商業綜合體在營銷自己的賣點時,總會提到他們引進了多少首店。
7月25日,華潤置地寧波萬象匯開業,成為今年疫情防控以來寧波首個開業的商業綜合體,也為寧波帶來了一大批首店和城市旗艦店;剛開業的海曙印象城則集聚了時尚零售、潮流運動、連鎖餐飲、輕餐小吃等220餘個品牌240餘家店鋪。
當然,光是首店還遠遠不夠,全方位的宣傳推廣也是經營管理的重要環節。部分商業綜合體善於利用各類媒體組合推廣,並通過定期舉行的熱點活動保持關注度的持續性,再引進各類休閒娛樂措施滿足市民消費和休閒方式多樣化的需要,多管齊下,才能從一眾商業綜合體中脫穎而出。
專家建議,未來,商業綜合體會朝著更融合的方向發展,包括體育健康、文化消費、社交服務等功能的融合,以及線下體驗、線上交易等新零售業態與百貨等傳統業態的融合,商業綜合體管理者在規劃時可以在考慮體驗和空間的基礎上,重點考慮這些。 記者孫佳麗
【來源:中國寧波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