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鐵樵、陳遜齋三部六經病說,惲氏認為太陽主一身之表,陽明主一身之裡,少陽在半表半裡。太陽與少陰為表裡,太陽為表,少陰也為表;
惲氏還認為:六經者,就人體所著之症狀,為之界說者也。是故病然後有六經可言,不病直無其物。(《傷寒論輯義》按)
陳遜齋說:
太陽少陰皆為表,太陽之表為發熱惡寒,少陰之表為無熱惡寒。陽明太陰皆為裡,陽明之裡為胃實,太陰之裡為自利。少陽厥陰皆為半表半裡,少陽之半表半裡為寒熱往來,厥陰之半表半裡為厥熱進退。(《重訂通俗傷寒論六經病理》)
從以上文字,陳遜齋,把六綱基本病機和關係,都看到很深了!
陳遜齋說:傷寒六經者 ———— 陰、陽、寒、熱、虛、實、表、裡之代名詞也。
太陽、陽明、少陽、皆為陽病。太陰、 少陰、厥陰、皆為陰病。
太陽、陽明、少陽、皆為熱病。太陰、少陰、厥陰、皆為寒病。
陰陽寒熱虛實之中,又有在表在裡,與在半表半裡之不同。
太陽為表,少陰亦為表,太陽之表為熱為實,少陰之表為寒為虛,陽明為裡,太陰亦為裡,陽明之裡,為熱為實,太陰之裡,為寒為虛。
少陽為半表半裡,厥陰亦為半表半裡。少陽之半表半裡,為熱為實。厥陰之半表半裡,為寒為虛。太陽少陰,皆為表。太陽之表,為發熱惡寒。
少陰之表,為無熱惡寒。陽明太陰皆為裡,陽明之裡為胃實。
太陰之裡,為自利。少陽厥陰皆為半表半裡。少陽之半表半裡,為寒熱往來。厥陰之半表半裡,為厥熱進退。太陽少陰皆為表。
太陽之表可汗,少陰之表不可汗。陽明太陰皆為裡,陽明之裡可下,太陰之裡不可下。
少陽厥陰皆為半表半裡,少陽之半表半裡可清解,厥陰之半表半裡,不可清解。得病之初,身體之正氣,起而反抗,發熱惡寒,即正邪交爭之表示也。
頭痛、項強、體痛,即正邪交爭時所發生之充血作用也。此時因皮膚開合,汗腺通塞之故。又發生有汗為中風,無汗為傷寒之兩大症候。
傷寒為散溫機能衰弱,故以麻黃湯發其表。中風為散溫機能亢進,故以桂枝湯解其肌。凡此傷寒中風,可由發汗解肌而愈者,皆稱為表病。又稱為太陽病。正氣抵抗邪氣,在太陽病期內,無法戰勝,因而妨礙三焦水道之流行,由此而引起寒熱往來、胸脅滿嘔、口苦咽幹各症,概稱為少陽病。
《內經》謂三焦為決瀆之官,生理學則不稱三焦,而稱淋巴,其理由相同。三焦在臟腑之外, 皮膚之內,故謂之半表半裡。小柴胡一方,為本病之主劑。正邪交爭愈久,水分愈加蒸散,內部黏膜,愈加乾燥,及在太陽少陽期內,發汗利尿過多,則腸胃間之水津,乃愈涸竭,由是發生煩渴譫語,不大便,但惡熱不惡寒之陽明裡實症。輕則用白虎湯,重則用承氣湯。
若腸胃之抵抗力不足,失去消化水谷之能力,則為太陰病。水谷不化,則水分過剩,因而上吐下利。此與陽明病正成反比。陽明熱而太陰寒,陽明實而太陰虛也。理中湯溫中去溼,故為太陰病之專劑。 若造溫機能衰減,體溫為之降低者,則為少陰病。中醫謂為陽虛。因心臟衰弱,故少陰病之脈必微細也。因神經不振,故少陰病之症但欲寐也。
因體溫不能分布,故少陰病之四肢必厥逆也。此與太陽病正成反比。太陽必發熱而惡寒,少陰必惡寒而不發熱。四逆湯強心生溫,實為少陰病之主劑。 若夫厥陰病者,實抵抗力消長進退之重要關頭也。其病狀為厥熱互為來復,熱多於厥,則抵抗力有恢復之希望。故主病退。厥多於熱,則抵抗力愈趨愈下,故主病進。
若但厥無熱,則抵抗力完全失敗,病主不治。 此與少陽病正成反比。少陽之寒熱往來,不過三焦不和,血管伸縮之作用,可以和解了事。厥陰之厥熱來復, 則出生入死,關係重大。厥陰之主劑,亦不離四逆輩。蓋非生溫無以退厥也。 總觀六經之變化,三陽病惟恐其熱,三陰病惟恐其寒。三陽病惟恐其實,三陰病惟恐其虛。三陽病則抵抗力均未衰弱,故三陽病無死症。三陰病則抵抗力均感不足,故三陰病多死症。一部傷寒論。蓋如是而已。
此篇為一九三五年陳遜齋先生在前中央國醫館附設訓練班的演講詞。綜合全文大意。所謂三陽,它的病多屬於進行性,而其人的臟器體功尚強壯,未曾發現衰弱狀態的三種證狀。所謂三陰,它的病多屬退行性,而其人的機體功能已非強壯,已表現出衰弱狀態的三種證狀。精簡的說∶「就是三陽言實,三陰言虛。三陽言表實、裡實、半表半裡實,三陰言氣虛、血虛、氣血兩虛。」
讚賞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傷寒論》70全集視頻免費學習!
免責聲明 本文源自網絡,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標明出處,分享此文出於傳播和學習交流之目的,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刪除。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非專業人士請勿盲目試用!文中廣告由系統自動生成,內容與本號無關。
更多分享/交流/合作,請聯繫微信:盧醫生
微信號:luyi520323
郵箱:2870679002@qq.com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