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晚9-10點,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做客由網易傳媒副總編輯姚長盛主持的《長盛時間》,共同探討金融市場的出路。
美聯儲是「糊塗」還是「精明」?
張軍:我不信美聯儲能看到全部。
金融市場現在發展的趨勢已經複雜到我不相信美聯儲能看到全部。記得幾年前伯南克來的時候我跟他對話,我問了他這個問題,「你是不是先知先覺,是不是可以知道更多?」其實他一直在搖頭,他不可能知道更多。我覺得這是金融市場目前最基本的一個現象。
朱寧:美聯儲可能看見了我們沒看見的魔鬼。
美聯儲緊急降息,改變了很多投資者原本認為的本次疫情不會傷及實體經濟的看法,美聯儲可能看見了我們沒看見的魔鬼。大家都覺得美聯儲好像沒必要這麼積極,我覺得其實是防範於未然,防止2008年金融危機重新上演一次。
美股跌的邏輯?
滕泰:漲太多了就要跌
美股震蕩沒有那麼複雜,就是漲太多了就要跌。美股累計漲了十年,從6000多點漲到29000點,這是一個巨大的灰犀牛,而不是小概率事件。
美股還要跌多少?
朱寧:只是開始的結束
我可能稍微偏悲觀一點。如果說這次的嚴重程度真的和歷史上金融危機的嚴重程度類似,有句老話,「這很可能不是結束的開始,而只是開始的結束」。
滕泰:中場休息
美股短期第一波的下跌告一段落,但不管它反彈多少,也只是個中場休息,後面怎麼走還要看更複雜的原因。
最後,我們來談談未來:
張軍:
一旦基建投資真的落地,一些落後的產能有可能重新回來。
朱寧:
在疫情和大量不確定性的前提下,應完全放棄增長的速度,要利用這個契機,從今往後我們都不再把GDP增長的速度當成考評幹部和地方政府政績的指標。
滕泰:
1、加強國際合作。美國股市暴跌造成了巨大的流動性缺口,全球的美元都在向美國回流,海外美元市場出現巨大流動性枯竭的時候,美國找了好幾個國家進行貨幣互換,但獨缺中國,其實那些國家自己也在危機中,中國最有錢來幫他們,但他們也沒有找我們。為什麼這次股市這麼悲觀,我覺得和缺少與中國的合作也有關係,但我們也應該更主動一點。
2、更應該被關注的是服務業。疫情對製造業的衝擊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停工造成的,一旦二季度以後復工,我們製造業的產值每天是1000億人民幣,幾天就把它搶回來了,需要更多被重視的是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