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杜輝
飲食男女 製片:臺灣 美國 上映時間:1994
某瓣評分9.1 某瓣電影排行Top 250之61
前面剛介紹了逆光飛翔這部臺灣的文藝片,這次再介紹一部稍微老一點的臺灣文藝片《飲食男女》,這部戲是1994年上映的,26年了。那時候的吳倩蓮還正當紅,現在也是50多歲的人了,時光荏苒令人唏噓。
影片在某瓣評分相當的高,43萬多個評價,平均分9.1。雖然片子如此經典,不過我是剛剛才看過,我屬於後知後覺的那類觀眾吧。飲食男女,食色性也,生活就是如此。
片子一開頭朱老爺子的廚藝讓人吃了一驚。技藝嫻熟,烹飪過程讓人賞心悅目,成菜看著色香味俱全,如果全是這些,那肯定比舌尖上的中國火的早。之後的劇情也穿插了不少烹飪的情節和鏡頭,水平之高,可謂把烹飪做成了一種行為藝術。不知道拍這部劇請的大廚費用還有用在食材道具上的成本是多少,如果沒有贊助感覺應該不菲。
朱老爺子的廚藝這麼了得,但其實是喪失味覺的。這也就像他的生活,工作受人尊重,家裡三個女兒孝順懂事,看似一切都好,但彼此之間又有許多隔閡。之間都充滿了親情之愛,但又有些固有的性格與固執如窗戶紙一般擋在大家面前,誰也看不清誰,但誰都知道彼此在哪。不知道具體在做什麼,但又隱約知道對方在做些什麼。一切似知非知,似是非是,其實多少家庭和親人是如此,本片正是在解讀這種狀態與情感,所以才會經典吧。
大女兒陷在自己的世界中無法自拔,看上去油鹽不浸,其實對愛情是一種饑渴的心態,結果以轟轟烈烈的直來成果了婚姻。二女兒看似女強人,自由不羈,拿得起放得下,但其實是最顧家,內心最細膩的。三女兒看似少不更事憨憨的,但傻人傻福,誤打誤撞找了個如意金龜婿。這也是很多種類型人的現實狀態。
老爺子開始還有個老哥們一起做事、做菜,當老哥們因為心臟病去世後,他的世界一下空虛很多。不過沒關係,大女兒的同學好友,勝似家中第四女的錦榮和朱家越走越近。錦榮離異,帶個單親的乖巧女兒。老爺子看似窮極無聊,開始主動親近照顧錦榮的女兒,實則老哥們已經隱約感到自己的第二個春天來了。這點在劇中錦榮和老朱聊起老朱天天為女兒準備午餐便當時,我就有了一絲感覺,結果在結尾處果不其然,老朱和錦榮走到了一起,這讓錦榮那個極品還自作多情的媽一下受不崩潰了。全劇以稍顯壓抑的氛圍介紹著這一家人的情感生活,結尾以老朱和錦榮在家宴上宣布結合這一鬧劇也是喜劇而收尾,讓壓抑的範圍一掃而空,全劇情感敞亮不少。
老朱的二女兒從小就是烹飪天才,結果老朱不想讓女兒吃苦做廚子,就硬逼著女兒上大學去了,為此父女心裡總有芥蒂。最後在女兒主廚的晚餐上,其精湛的手藝不輸老父親。在嘗菜的過程中,老朱發現自己的味覺恢復了,讓本片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尾。在與錦榮結合後,老朱的味覺也恢復了,和二女兒的關係也緩和了,其他兩個女兒也過得幸福美滿。用二女兒一桌盛宴,來隱喻是老朱一家擰巴的人生解開了,大家都迎來了幸福。本劇有菜引戲,成為一個看點。
烹飪如人生,技藝精湛,但沒有味覺,這不相當的遺憾和殘缺。這也隱喻了一家人雖然齊整,但是並不圓滿。當一家人圓滿了,味覺也就恢復了,其實生活就是差一點點就圓滿,但要突破這一點點對於很多人太難了。但老朱豁出去了,結果家庭圓滿了,他也可以開開心心地做菜了。全劇還是臺灣文藝片那種慣有的平淡,只在結尾處加入了一點點鬧,但這一點點鬧讓全劇升華,皆大歡喜。烹飪如人生,人生如菜,千滋百味,冷暖自知。
來源某瓣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