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商鞅之前,五張羊皮換得百裡奚,已為秦國奠定可依靠的大後方

2021-01-13 騰訊網

後世的歷史學家們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秦國,為什麼能夠支撐起掃滅六國的浩瀚戰爭。許多人都把這一切歸結為商鞅變法的結果

正是因為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然而早在商鞅之前,秦穆公時期,百裡奚便在做著同樣的事情,東和西進的策略,拓地千裡,使秦國國土面積大大的增加

百裡奚是虞國人,年輕的時候很窮,直到中年才出來謀生,然出生低微,周遊列國並未得到重用,經朋友的舉薦才當上了虞國大夫

可是好景不長,晉國正好實行假道伐虢(guo)之計,想要拿下虞國。雖然百裡奚看穿了這個計謀,但是虞國是小國,不敢反抗晉國。國君更是不相信他的看法

最終虞國被滅,百裡奚也成為了俘虜,被帶到了晉國。此時正是晉獻公在位,秦、晉交好的時期,兩國互通婚姻,晉獻公的女兒被許配給秦穆公,百裡奚作為陪嫁跟了過去

當然沒有這麼順利了,百裡奚不甘心,半路上自己跑了,去了楚國,被抓做奴隸,負責養牛看馬。跑了一個奴隸而已,若沒有意外,他當是在楚國度過餘生

可秦穆公是個仔細的人,晉國送來的東西,他都一一清點,少了一個奴隸自然被查了出來。隨行的晉國官員恰好有知道百裡奚的,秦穆公一問,便告訴他了

如此人才,奮發圖強的秦穆公又豈會放過,但一個奴隸,大張旗鼓地去找,又容易惹人懷疑。便假裝抓捕與楚國交涉,最終以五張羊皮贖回了百裡奚

百裡奚來到秦國,便受到秦穆公的禮遇,交談三天三夜之後,便將秦國的國政都交給了百裡奚,號稱五羖(gu)大夫

百裡奚也沒有推辭,開始了他在秦國的輔政之路,獎勵耕作、發展生產。春秋早期的秦國,因為人口繁雜的原因,是一個半遊牧半農耕的國家

一部分人選擇農耕生活,而另一部分人卻保持著遊牧習俗,秦國的經濟實力難以積累,崛起又談何可能

百裡奚首先做的便是引進周朝的禮儀制度,設立秦國的宗法等級制度。秦國開始從半遊牧半農耕國家,向文明國家轉變

而這期間,秦國又面臨著兩個大問題,一是落後的軍事制度,秦國的軍隊掌握在各類宗族手裡,國君能調動的軍事力量有限;二是經濟體制的落後

百裡奚先是仿照齊國的三軍制度,寓兵於農以及各部落之中,將國家軍隊的掌握權,握在國君的手裡。至於經濟方面,則獎勵遊牧部落向農耕轉化

正是經過百裡奚的這一系列措施,秦國慢慢變得強大起來,有了豐厚的儲備。軍事、經濟各方面的提升,秦穆公便對東出有了想法

百裡奚卻知道目前秦國的實力,還不足以與晉國開戰,應繼續韜光養晦,壯大國力。這一次,秦穆公卻是按捺不住,並沒有聽百裡奚的話

晉文公過世之後,秦穆公覺得東出爭霸的機會來了,於次年便發動了對晉國的戰爭。最終的結果顯然不理想,秦國戰敗,三位領軍將領被俘

在自己女兒的勸說下,三位將領才被放回秦國。秦穆公也知道自己錯了,赦免了三人,並且做自我檢討。但是秦穆公並沒有放棄他的東出計劃

兩年後再次東出,戰敗,又於第二年再次向晉國發起進攻。這一次秦國在崤山擊敗了晉軍,然東出之路依然受阻,晉國據險以戰,易守難攻

這一次,秦穆公倒是見好就收,班師回朝。本來因為秦國兩次戰敗,就叛離秦國的西北那些蠻族,又迅速地倒向了秦國

雖然東出受阻,但是從這幾次戰爭,已經可以看出,經百裡奚改革之後的秦國的強大。戰敗之後,不過一兩年時間便能恢復過來,支撐再一次的戰爭

秦穆公也知道此生東出無望,是以採用了百裡奚提出的「東和西進」政策,對東面的晉國,恢復之前的友好關係;戰略重點放在西邊時判時降的蠻族部落

百裡奚獻策,以美人計招降了西方戎族的重臣由余,在由余的帶領下,發起了對戎族的徵服戰爭。秦國大舉西進的戰爭異常順利,經過一年的作戰,秦國西部的十二個戎族國家盡皆歸附

秦國的國土從此跨出關中平原,抵達臨洮、鹽池等地,與河套平原直接接壤。這場西進戰爭,拓地千裡,使秦穆公成了名副其實的西部霸主

這些新拓展的土地,成了秦國最可依賴的大後方,為之後戰國時期,秦國的崛起,做好了準備

之後漫長的南北爭霸中,晉國慢慢地衰落,秦穆公之後的幾代國君,也試圖東出,然還是被晉國一次次地阻攔下來

秦景公時期,主動修好與晉國的關係,選擇蟄伏,偏安於關中之地,再未東出。等到下一次,秦國再次出現在諸侯國的視野之中時,已是經商鞅變法後,一鳴驚人的秦國

相關焦點

  • 五張羊皮換來了秦國的崛起,秦穆公堪稱最佳商人
    後來,秦國和晉國的關係也一度進入到了蜜月期。但是在此之前,忘恩負義的晉惠公給秦穆公添了不少堵,也加重了秦穆公追求霸業的決心。不過,如同齊桓公的霸業離不開管仲一樣,秦穆公也將人才視為強國的關鍵。由於秦國本地的文化教育水平不高,人才較為有限,秦穆公只能寄予希望尋找中原地區的精英落後秦國。
  • 秦國第一位客卿丞相:用五張羊皮換來的百裡奚
    百裡奚不是姓姜嗎?其實百裡杜氏,指的是百裡奚之妻,《百裡杜氏》這首民歌則正是百裡奚的妻子吟唱的,希望百裡奚發跡以後,不要忘了他的結髮妻子——杜氏。先秦《百裡杜氏》(《五羊皮歌》) 百裡奚,五羊皮!今日富貴忘我為?百裡奚,五羊皮,父梁肉,子啼飢。夫文繡,妻浣衣。嗟乎!富貴忘我為?百裡奚,五羊皮。昔之日,君行而我啼。今之日,君坐而我離。嗟乎!富貴忘我為?
  • 秦穆公和五張黑羊皮
    《秦本紀》上如此記載:晉獻公滅虞、虢,虜虞君與其大夫百裡奚,以璧馬賂於虞故也。既虜百裡奚,以為秦穆公夫人媵於秦。百裡奚亡秦走宛,楚鄙人執之。穆公聞百裡奚賢,欲重贖之,恐楚人不與,乃使人謂楚曰:「吾媵臣百裡奚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楚人遂許與之。當是時,百裡奚年已七十餘。穆公釋其囚,與語國事。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
  • 【名人百科】 一個令秦國從始崛起的丞相——五羖大夫百裡奚
    他依靠出眾的才智和超群的謀略,使僻處一隅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為秦國取得霸主地位,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百裡奚相秦期間,內外安緝,充實秦的國力,奠定稱霸以及統一的基礎,在春秋時期已很明顯,為有識者所稱道。秦霸西戎,與晉國抗衡,成為諸侯爭霸中舉足輕重的一方勢力,都是秦穆公時期完成的,這固然是穆公雄才大略,善於用人的結果,但與百裡奚的相業也是分不開的。故論者稱許秦穆公的功業,總以任用百裡奚為其大端。
  • 重用客卿:秦國強大與能夠統一六國的秘密
    秦繆公用五張羊皮贖來賢士百裡奚,用重禮將蹇叔請來秦國,用詭計迫使戎國大夫由余投秦,在這三個賢人的輔佐下,秦繆公兼併西戎十二國,闢地千裡。秦繆公五張羊皮贖百裡奚 闢地千裡稱霸西戎       在群雄並起的春秋時代,秦國僻處西部,國小民弱,到了秦繆公時,才開始強大起來。秦國之所以能在他的領導下走上富強之路,是因為他成功地運用了兼收並蓄的人才戰略。
  • 五羊大夫百裡奚,從乞丐到丞相,一個平民的逆襲
    5張羊皮。秦國用5張羊皮換回百裡奚,據說現在2張羊皮可以做一個一般的皮夾克,5張羊皮能做一個上好的皮衣。所以5張羊皮,在當時的價格,就相當於今天的1000塊錢左右,在那個時候這就是一個奴隸的價格。秦國本來都策劃好了,可沒想到半路上,百裡奚自己跑了,但是秦國竟然能在楚國找到他,這很有意思,那麼大的楚國,秦國竟然能在那裡找到一個逃跑的奴隸。這意味著什麼?這說明秦國的情報能力極強,秦國的耳朵特別長,秦國知道晉國有個百裡奚,秦國還知道百裡奚到楚國去放牛,然後不動聲色的用5張羊皮換來一個時代的強秦。
  • 價值五張黑羊皮的百裡奚,原來也是個渣男?
    在公元前655年,晉國也滅掉虞國,同時俘虜了虞國國君及其大夫百裡奚。也就在這一年,剛當上秦國國君的秦穆公派公子縶到晉國代自己求婚。晉獻公把大女兒許配給秦穆公,兩國結下了「秦晉之好」。百裡奚淪為俘虜,被晉國國君當成了秦穆公夫人陪嫁的奴隸送往秦國。但百裡奚不願當奴隸,中途逃跑去了宛城,結果被楚國的老百姓給抓住,不得不以牧牛為生,並養出了名氣。
  • 商鞅變法是秦國強大的具體措施
    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衡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他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 國家數量1:9,軍隊數量1:20,土地面積1:10,但是秦國笑到了最後
    而秦國對於人才的選拔,也可謂是真正的不拘一格,有用五張羊皮換回來的楚國奴隸百裡奚,有差點被魏齊和須賈鞭笞致死的魏國門客範睢,等等。(百裡奚,五羊皮)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他在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尤其是商鞅的法家治國思想,經過開拓、發展、定型,成為當時秦國政治乃至秦國後世治國的指導思想,使秦國領先於其他諸國。
  • 商鞅受封地封侯洋洋得意時,門客趙良潑了冷水,勸辭官種地保性命
    趙良勸商鞅「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為警惕,他違反了老百姓的意志,也違反了天意,又得罪了貴族,有一天這些人會向他清算的,勸他推薦別人來代替他,讓他立即回頭,安分守己地去種地,這樣或許能保住他的性命。商鞅卻不聽,哪捨得把大權輕易交給別人,得來的福分怎麼會讓給別人,於是在秦孝公死亡,太子駟即位,以謀反罪逮捕最後慘死。
  • 【中華人物】先秦篇·秦穆公 ——秦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
    因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有功,封為諸侯,賜給岐以西地,正式建國。經文、憲、武、德、宣諸公,秦的疆土不斷東移,到穆公繼位時,已佔有大半個關中。秦穆公即位後,胸懷大志,奮發圖強,銳意進取。秦穆公選拔人才,能夠打破尊卑貴賤界限,選拔貴族以外的人,選用別國前來投奔的人,比如百裡奚曾是個奴僕,他用五張羊皮把百裡奚從楚國換了回來。當七十餘歲的百裡奚被押回秦國時,秦穆公親自為他打開桎梏,與他商談國事。
  • 商鞅的結局:外鄉人的犧牲,換來舊貴族的默認,秦國不要人情味
    商鞅,一個外鄉人。對於秦國而言,你是破壞者。原本的秩序已經被你所分解,而保守派唯一能做的是,洩憤。商鞅不是做錯了,而是做對了。死於社稷,為秦國做最後的貢獻變法的核心是重建商鞅為啥要來秦國工作。從本質上來說,在魏國失業還受到領導的打壓。
  • 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為什麼不得善終
    商鞅是協助秦孝公推行變法的人。一般認為,秦國真正的強大,就是由於秦孝公的變法,而新法的制定和具體組織實施,則都是出於商鞅。秦國能夠掃平六國,一統天下,正是由於秦孝公的變法奠定了基礎,所以,秦國統一全國,應該是開始於秦孝公,完成於秦始皇。商鞅是一個變法的人,這毫無異議。然而,不管商鞅有多麼大的能耐,他只不過是一個官員,是一個辦事的人,不是主人,主人是國君,也就是秦孝公。
  • 商鞅變法,強盛秦國,為何最終還是慘死?
    戰國後期,燕將樂毅率燕、秦、趙、魏、韓五國聯軍滅齊,齊國衰弱。在此時,只有趙國能和秦國爭雄。長平之戰後,趙國一蹶不振,秦國一家獨大,隨後一統江湖。秦國的強大,是歷代君主不懈努力的結果。但沒有商鞅,就沒有強大的秦國。不可否認,這個世上有天才存在。有的人,天生就有大局觀,年紀輕輕,看天下如撥雲見日。商鞅就是。那時候,他叫衛鞅。後封商地,就叫商鞅。魏國重臣公叔痤病重時,曾囑咐魏惠王:「願王舉國而聽之。如不用,當殺之。」
  • 五張羊皮換一個驚世之才,秦穆公算是歷史上最會做生意的君王
    後來,晉獻公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秦穆公,百裡奚被當作陪嫁的小臣送到秦國。百裡奚以此為奇恥大辱,之後便從秦國逃到了宛,最後在楚國的邊境被抓。當時的秦穆公聽說了百裡奚的才能,所以就想把他用高價贖回來,但是如果出價太高會引起楚軍的懷疑,最後只能說:「我妻子出嫁時陪嫁的小臣百裡奚在你們那兒,我想用五張羊皮把他換回來」,這些楚人得知自己抓的六七十歲的老頭還值五張羊皮,爽快的就答應了。
  • 秦國因商鞅變法而強大,為何最後被五馬分屍呢?商鞅不懂功成身退
    商鞅,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人,在衛國內可稱為「公孫鞅」,因商鞅是衛國國君的後裔,為表明商鞅擁有衛國國君的血統,也可稱為「衛鞅」,之後去往秦國,為秦國推行變法因功被秦國國君秦孝公賜予十五個邑的封地,封號為「商君」,後史稱為「商鞅」,這就是商鞅名字的由來。商鞅所在的衛國是周朝時期的姬姓諸侯國,是眾多姬姓諸侯國中存在最久的諸侯國,也是最後滅亡的。
  • 《鬼谷子的局》對秦國有大功的商鞅,為什麼被秦惠文王車裂了
    商鞅是衛國人,原名公孫鞅,公孫鞅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來到秦國,說服秦孝公進行變法,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可以說,商鞅的變法,奠定了秦國的經濟與軍事基礎,為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做了準備。就是這樣一個對秦國有不世之功,是秦國臣大功臣的人,卻在秦孝公死後,被秦惠文王以叛國罪車裂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商鞅變法:有一制度被沿用到今天!奠定秦國大一統,最後卻被施以極刑
    商鞅最為人所熟知的故事大概就是變法了。其本是衛國人,因為衛國君主昏庸無能得不到重用,於是去到了魏國。上文《史記》中記載,他魏國只在丞相公叔座麾下下做過文案,雖然公叔座也舉薦過商鞅,但是魏王也沒有重視起來,恰好趕上秦國秦孝公即位,向天下頒發求賢令,於是商鞅得以進入秦國,向秦孝公諫言強國之道,陳說變法圖強的計劃,得到秦孝公的支持,被封為左庶長,這才被委以重任。
  • 秦國因商鞅變法而強大,為何最後被五馬分屍呢?原因在於商鞅自身
    變法初見成效後,秦孝公任命衛鞅為「大良造」繼續推行變法,商鞅也被秦孝公封為「商君」。在變法推行後,秦國國力自此逐漸增強,商鞅對秦國是有大功也,商鞅因此在秦國也是位高權重,但變法影響了很多人的利益,而商鞅也不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最終落得一個「五馬分屍」慘死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