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新生寶寶開始吃輔食時,醫生都會建議多吃一些鱈魚。鱈魚不僅刺少,口感好,而且還富含維生素A、D和ω-3(歐米伽3)脂肪酸等營養元素。但是網上有個說法,市場上很少有 真正的鱈魚。
影星馬伊琍曾發微博說,自己的女兒吃了假冒的鱈魚,結果莫名其妙地拉出了一堆油。之前溫州一哥們也吃到了這種假貨,屁股「漏油」漏了兩天,據說這是一種不易 消化的「油魚」冒充的。魚龍混雜的鱈魚市場,究竟有多少假貨?今天我們就來做一次調查。
麥德龍、華潤萬家、歐尚、家樂福、世紀聯華、物美,杭州的六家超市裡都有鱈魚,基本分為兩個檔次:
高檔的被稱為「銀鱈魚」,價格一般在300——400元一公斤。
低檔的鱈魚,價格30——40元一公斤。
這個叫法就複雜了:有水鱈魚、鱈魚片、阿拉斯加鱈魚、基地鱈魚等等。我們把它統稱為「普通鱈魚」。
雖然價格懸殊,但商家都堅稱:不管是「銀鱈魚」還是「普通鱈魚」,都是純正的鱈魚,只是品種有區別。
除了大型連鎖超市,我們還去了杭州一家比較高檔的商場,裡面有家專賣進口商品的超市。這裡所有鱈魚,基本都是銀鱈魚,價格都是400元一公斤起。
最終,《好奇實驗室》在6家大型連鎖超市和1家高檔商場購買了14款鱈魚,全部送到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進行檢測。
方法是測魚的DNA,採用核酸檢測的方法,把每個樣本的DNA進行 提取、擴增、測序,最後和樣本庫進行比對,這樣就能精準地確定這些魚的真實身份。
在這次檢測中,30塊左右的親民鱈魚,種類為細鱗壯鱈、黃線狹鱈、龍首長尾鱈。
價格高端的銀鱈魚,則主要為革首南極魚、小鱗犬牙南極魚和裸蓋魚。
按照生物學來細分的話,它們都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鱈魚。
浙江省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物種資源檢測鑑定實驗室吳姍博士說,從狹義的概念來看,鱈魚有三種:太平洋鱈,大西洋鱈和格林蘭鱈,只有這三種鱈魚才是真正的鱈魚。
這三種純正鱈魚中,太平洋和格陵蘭鱈魚產量一直不高,最為大家熟悉的,當屬大西洋鱈魚。它是一種冷水魚,它肉質細嫩,體型大,產量又很可觀。所以從維京時代開始,北歐的漁夫們就開始成規模的捕撈大西洋鱈魚。到了20世紀,人們的胃口越來越大,捕撈技術也越來越先進,這時候北歐的漁民們發現,鱈魚居然不夠捕了!冰島和英國為了一場鱈魚爭奪戰打了二十多年。2000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從1970年開始,全球大西洋鱈魚的漁獲量已經下降了70%,成了瀕危魚種。
從我們的DNA檢測看,14款鱈魚沒有一款是真正的鱈魚。
相對來說,有些低檔的「普通鱈魚」,算是跟真正的鱈魚有一點親戚關係,這種關係也只能算遠親。而那些價格昂貴的「銀鱈魚」,其實只是造型上有點像鱈魚,用了「鱈魚」的名字或許只為沾個光。
儘管沒買到真正的鱈魚,這次我們在大型連鎖超市和高檔商場裡購買的「銀鱈魚」和「普通鱈魚」中,倒是也沒發現那種令人「屁股漏油」的坑爹油魚。
但是我們在一家冷凍品批發市場都找到了這種油魚的蹤跡,而這市場是許多酒店飯店採購食材的必選之地。
店主說,這個叫做龍鱈魚,一般是店裡做配菜,快餐,日式燒烤的材料,檢測了它的DNA,發現它就是油魚,學名異鱗蛇鯖。吃了會拉肚子的,就是這種魚,油魚體內含有近20%的油脂,而其中的蠟酯人體不能消化,只好原樣把它再排出來,就是「屁股漏油」的原因。
油魚在我國還沒有明令禁止銷售,但在日本和義大利等國已經禁止了。還有像加拿大、英國、新 加坡等,他們的做法是允許貿易和食用,但包裝上必須詳細列出其商品名和學名,不得與其他魚類混淆;還要提示食用的風險和後果,並給出食用建議。
既然市場上很難買到純正的鱈魚,那麼那些冒了名、沾了光的「銀鱈魚」和「普通鱈魚」,在營養價值上跟真正的鱈魚相差多少呢?
浙江省水產質量檢測中心技術負責人王揚說,鱈魚價格高,主要是因為產量少,另外脂肪含量稍微少一點。
其他方面,銀鱈魚和普通鱈魚的營養價值並不比鱈魚差多少,再往大一點說,只要是深海魚類,它們的營養價值都差不多。
飲食的關鍵在於均衡,除了海魚,我們也能通過別的食物,來獲取促進孩子智力發育的營養物質。
說到底,「銀鱈魚」和「普通鱈魚」價格相差十倍,它不在於營養價值,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在肉質、口感和市場稀缺性上的區別。「銀鱈魚」肉質細嫩、鮮美,而「普通鱈魚」一般都肉質鬆散,有腥酸味。
從產量上講,品種繁多的「普通鱈魚」也比「銀鱈魚」要大得多。
從我們的市場調查來看,沒有發現以低價「普通鱈魚」或油魚冒充「銀鱈魚」的情況,但鱈魚市場畢竟魚龍混雜,為了便於大家分辨,我們請專家來支支招。
中策職業學校西餐組教研組長沈俊文教了我們幾招,如何分辨普通鱈魚和銀鱈魚,以及坑爹的油魚。
銀鱈魚個頭都是比較大,超市裡都是切塊。
表皮基本是灰黑色,其他顏色的就不是鱈魚,魚肉顏色應該是乳白色,而不是黃褐色和灰褐色。
最後看價位,好的鱈魚幾百塊,差的幾十塊,至於油魚,像這樣黃褐色魚肉,一般是油魚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來源|好奇實驗室 都市快報(dskbdskb)已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