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說到,鏡子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運用於生活之中,鏡子普遍由青銅和一些化學物質構成,以及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造就其尊貴的氣息,和高超的藝術觀賞性。正是鏡子的這些特性,在鏡子發展初期,主要由帝王將相,王公貴族持有。隨著社會進步,生產工藝的提高,鏡子的製作愈加容易,便開始在民間流傳,同時也賦予了更多美好的情感,作為男女之間的愛情信物,作為對個人和家人平安幸福的願望,和做生意凡事順心發大財的願景。
從春秋戰國時期到唐朝,鏡子的款式、形狀、藝術性都在不斷的變化著,朝代興衰盛亡,都能在鏡子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其中唐鏡在我國青銅工藝史上佔有一個特別的位置。
唐朝,一個最鼎盛的朝代,人才輩出的時代。唐朝物質文化反映於造型藝術各部門,唐三彩、繪畫等都顯得色調鮮明,組織完美,整體健康而活潑,充滿青春氣息。鏡子藝術的成就,同樣給人這種深刻印象。
鏡子的花樣多,琳琅滿目。具有代表性的可以歸納成四類:第一類寶相花圖案,是一種寓有「寶」、「仙」之意的裝飾圖案,這類圖案以花卉為主,一般以牡丹花為主體,中間鑲嵌著形狀不同、大小粗細有別的其它花葉組成。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圓珠作規則排列,像閃閃發光的寶珠,加以多層次退暈色,顯得富麗、珍貴,主要包括寫生大串枝、簇六規矩寶相、小簇草花、放射式寶相及交枝花五種。
第二類歷史故事、神話傳說鏡,這些紋飾題材大多體現了儒家思想的精神追求,反映了當時思想文化方面的諸多問題,也是最能吸引人去鑑賞的一類鏡子。包括各種人物故事,社會生活,如真子飛霜、嫦娥奔月、孔子問榮啟期、俞伯牙鍾子期等等。
第三類珍禽奇獸花草圖案,包括有小串枝花鳥、散裝花鳥和對稱花鳥等等;鳥獸蟲魚中有獅子、天鹿、天馬、龍、鸚鵡、鴛鴦、孔雀、鸞鳳、鶴鴇等等。第四類串枝葡萄鳥獸蜂蝶鏡,包括方圓大小不同式樣。特別重要部分是各種花鳥圖案,可說總集當時工藝圖案的大成。
比較有意思的是,花鳥圖案中如雁銜威儀、鵲銜瑞草、俊鶻銜花各種各樣,又和唐代絲綢花紋較為相似。唐代官服彩綾,按照當時制度應當是各按品級織成各種本色花鳥,婦女衣著則用刺繡、織錦,表現彩色花鳥,使用圖案和鏡子花紋一 脈相通,絲綢留存不多,但鏡子圖案卻十分豐富。可以為研究唐代絲綢提供了材料。
時代變遷,唐鏡最終成為唐朝物質文化和藝術成就的獨特標記,成為解讀唐朝發展的窗口。到了近代,西方科技衝擊,一些傳統物件逐漸沒落,鏡子也受其影響。更清晰更方便的玻璃鏡子,大量湧入中國,銅鏡開始走向衰亡。雖然這些鏡子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破損和剝落,但是那豪華精美的式樣所體現出的往日的尊貴依然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