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來源於生活,居家必備之物的鏡子也同樣在藝術領域發揮獨特的光芒。在古代,鏡子不單單作為「正衣冠」的物品,也作為古人的情感象徵。用鏡子作男女間愛情表記,生前相互贈送,作為紀念,死後埋入墳中,還有生死不忘意思。
在春秋戰國時期。一般鏡子的背面,都有精美的裝飾圖案,從造型特徵和藝術表現看可以分成兩類,代表兩種不同風格;一種鏡身比較厚實,邊沿平齊,用蟠虺紋作圖案主題,用淺浮雕、高浮雕和透空雕等技法處理的。有一種透空虺紋鏡子,數量雖然不多,做法自成一個體系,產生時間可能早一些。
另一種鏡身材料極薄,邊緣上卷,圖案花紋分兩層處理,一般是在精細地紋上再加各種主題淺浮雕,地紋或作渦漩雲紋、幾何紋及絲綢中的羅錦紋。主題裝飾有代表性的,計有山字形矩紋、連續矩紋、菱形紋、連續菱紋、方勝格子嵌水仙花紋,黼繡,及反映當時細金工佩飾物各式花紋。這部分圖案比前一部分有個基本不同處,是它和古代紡織物絲綢錦繡花紋發生密韌聯繫,製作精美也達到了當時金銅工藝高峰,產生時代可能稍晚一些。
到漢代,青銅鏡子應用範圍日益廣泛,圖案花紋也不斷豐富以新的內容,特別有代表性的如連續雲藻紋鏡,雲藻多用雙鉤法處理,材料薄而卷邊,還具楚式鏡規格,大徑在五寸以內,通常都認為是秦漢之際的製作。有的又在鏡中作圓框或方框,加鑄十二字銘文,「大富貴,宜酒食,樂無事,日有喜」是常見格式。或用「安樂未央」四字銘文,必橫列一旁。次是種小型平邊鏡子,鏡身稍微厚實,銅質泛黑,惟用「見日之光, 長毋相忘"八字作銘文,每字之間再用二三種不同簡單雲樣花式作成圖案,字體方整猶如秦刻石。
第三種是中型或大型四神規矩鏡,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布四方作主要裝飾,上下各有規矩形,外緣另加各種帶式裝飾,如重複齒狀紋、水波雲紋、連續雲藻紋,主題組織和邊緣裝飾結合,共同形成一種活潑而壯麗的畫面。這種鏡子可能創始於武帝劉徹時的尚方官工,到王莽時代還普遍流行,是西漢中期到末葉官工鏡子標準式樣。有的在內外緣間還加鑄年號、作者姓名和七言韻語,表示對於個人或家長平安幸福的願望。最常見的是「新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且明,巧工作之成文章,左龍右虎闢不祥」等語句。有些還說起購買的做生意,凡事順心能發大財。又有銘文說「銅以徐州為好,工以洛陽著名」它的產生年代和圖案銘刻反映的社會意識,因之也更加明確。
第四種是大型「長宜子孫」、「長宜高官」銘文鏡,字體作長腳花式篆,分布四周,美麗如圖畫,代表有由四神規矩發展而成的神人龍虎鏡、分段神像鏡、「位至三公」八鳳鏡、「」神像鏡、西王母車馬人物鏡,為研究漢代西王母傳說流行時代,提供了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