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煮茶是一件雅事。
看過一首文人養菖蒲的詩句,「莫道幽人無一事,汲泉承露養菖蒲。」
汲泉承露,除了澆灌侍弄桌上的花草外,還很適合喝茶的意境。
汲了清泉,接了晨露。煮一壺好茶,是特別雅致休閒的事。
傳統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文人筆下的八大雅事,琴棋書畫菸酒茶。
不論是俗,是雅,茶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茶,作為健康的飲品,喝茶的好處自然不用多說。
有了好茶,是煮著喝,還是泡著喝,另有一番講究。
煮茶像是慢煮光陰,更多是為了消遣。
熱鬧的、溫暖的煮一壺老茶,更適合冬季或早春天氣比較冷的時候。
提到夏天喝老白茶,還是更推薦大家用蓋碗衝泡的方式。
用蓋碗原汁原味的泡出茶湯,逐衝的感受和品嘗,更能喝到老白茶完整的滋味變化。
認真泡茶,不負茶味,亦不負老茶多年陳化的時光等待!
《2》
老白茶煮著喝,是不是更好的利用方式?
當然不是。
好茶,更推薦用蓋碗衝泡。
相比蓋碗衝泡,直接煮茶的做法不能展現細微的風味變化。
因為煮一壺茶喝,投茶量不需要太多,只要少量的茶就能煮成一大壺茶湯。
煮白茶的時候,300-400ml的水量,只要搭配2-2.5克幹茶足矣。
如果投茶過多進去煮,很容易將茶湯煮濃、煮苦。
茶少,水少,再加上適當的煮茶時間,能煮出濃淡適宜的茶湯。
但說到最佳的風味效果,還得喝一喝蓋碗泡出來的茶湯。
白瓷蓋碗,有碗,有蓋。
100-110ml的標準蓋碗,投茶5克,沸水衝泡,快速出湯。
內在茶味豐富的高山白茶,在前七、八衝泡時,泡茶時間只需要7-8秒足矣,茶味釋放已經足夠精彩。
蓋碗泡茶出湯後,還可以聞蓋香,這是煮茶不能提供的。
不同溫度狀態下聞香,可以在杯蓋上聞到香氣的層次。
熱聞的香,冷聞的香,變化不盡相同。
在喝茶嘗味時,蓋碗泡出來的茶湯更有層次感,湯感更飽滿。
打一個比方,煮茶喝像是在吃大鍋飯,蓋碗泡茶是小廚房做出來的飯菜。
滿滿的一大壺茶湯,自然是嘗不到精細、精妙的茶味變化。
而蓋碗泡出來的茶湯,在正確的泡茶方法下湯水是很飽滿的,有內容的。
小口的啜一口湯水,含在嘴巴裡,舌面上能感受到滋味的變化。
蓋碗泡茶,湯感更稠、更厚、香氣落水更好、風味韻致更佳。
而煮茶的方式下,只能讓人喝到大概的滋味。
在一定時間的煮茶下,茶湯的香氣會伴隨著沸煮的過程,散掉不少。
另外煮茶還少了揭蓋聞香這一步。
煮一壺老白茶,對香氣變化方面的感知,肯定會受影響!
泡好茶,要用蓋碗。
喝好茶,要用蓋碗。
從茶味欣賞的角度看,老白茶用蓋碗泡著喝,當然要比煮茶好。
《3》
夏天喝白茶,究竟是泡,還是煮?
夏日氣溫高,更推薦大家泡茶喝,用蓋碗泡好茶。
南方的夏季,高溫,驕陽,空氣裡翻滾著熱浪。
等到進入三伏天后,更是熱得像是蒸籠那樣。
這麼熱的天氣,不適合慢條斯理的煮一壺茶。
特別是從戶外回來,唇齒乾燥,日高人渴漫思茶。
這時簡單洗淨了茶具,泡上一杯新茶解暑、解渴、揭燥氣才是正經事。
用蓋碗泡茶,時間很短。
燒沸一壺水後,直接注水衝泡,快速出湯,幾分鐘內就能喝到茶湯。
但煮一壺茶湯,要將煮茶的壺,煮茶的爐子收拾出來,洗淨茶壺,備好老茶。
若是直接煮幹茶,那推薦用熱水煮茶。
要等壺內的水先燒沸後,再投茶入內進去煮。
連茶帶湯一道煮沸後,停止加熱,還要等壺內的茶湯止沸,再倒出茶湯晾至不燙嘴的溫度,再去飲用。
多道步驟流程下來,煮好一壺茶,時間已經過去了近半個鐘頭。
在口乾、舌燥的時候,要等到望眼欲穿,才能喝上茶。
另外,夏日陽氣外放,燥熱異常。
涼克熱,清驅燥。
悶熱的夏天裡,泡上一杯清香的,鮮爽的,清潤的新白茶,清心解暑效果更好。
如果是在夏天喝老白茶,那更要用蓋碗衝泡。
品質優異,年份真實的,倉儲到位的老白茶,每一分的茶味都很精彩,不容浪費。
細緻的用蓋碗逐次衝泡出湯,從第一衝喝到最後一衝,慢慢的將茶味泡淡。
在喝茶聞香品味的感受下,老白茶內部的有益物質才能更好的被人體攝入!
《4》
老白茶,什麼情況下適合煮茶?
煮茶喝,是件雅事。
經過不低於三年時光陳化的老白茶,可以煮著喝。
但若想完整的欣賞茶味,蓋碗衝泡的方式,效果更佳。
那在平常的生活裡,什麼才是煮茶的好時機呢?
第一種,閒暇時,煮茶消遣時光。
對很多朋友來說,閒下來的時候很喜歡喝茶。
如果時間寬裕,那可以嘗試用「先泡後煮」的方式喝老白茶。
先用蓋碗將茶味泡淡後,再將全部的葉底移入壺內煮茶。
衝泡後再煮葉底,既能充分利用老白茶的滋味,又可以感受泡茶和煮茶的風味,一舉兩得。
平時有練字、養花、畫畫的茶友,那可以煮一壺茶放在一旁,隨喝隨取,也不會耽誤到手邊的事情。
第二種,要招待特別多的客人時。
標準蓋碗泡出來的茶湯,數量有限。
如果同時喝茶的人數,超過了四、五人,那容易出現一個尷尬的情況——茶湯不夠分。
那這時候,主人就可以煮一壺好茶,招待親朋了。
既能讓大家都嘗到茶味,也不會顯得怠慢,實用性高。
第三種,天氣比較冷的時候,煮茶驅寒。
聽雪煮茶,向來是文人推崇的意境。
寒冬臘月裡,煮一壺熱茶,可以避免凍手凍腳的泡茶。
並且放在電陶爐上加熱的茶湯,還有保溫的功能,可以在冷天隨時喝到熱湯。
冷天的時候,喝幾杯煮出來的暖茶,暖身暖胃,驅散防感冒的效果很好。
現代的城市生活裡,夏天離不開空調房。
如果體質怕寒,空調吹多了感覺不舒服的茶友,也可以煮一壺老白茶放在辦公室裡。
煮好一壺茶,倒一杯放進馬克杯裡,捧在手上慢慢喝。
對預防感冒,預防「空調病」而言,也有不錯的養生效果。
《5》
煮一壺老白茶,要避開哪些誤區?
喝白茶,提及煮茶的話題,學問很多。
在煮茶的選擇上,推薦煮上了年份的白茶。
新白茶,滋味清冽,風味清爽。
從實際的喝茶效果看,新茶宜泡不宜煮。
煮新白茶易出現苦澀味,不好喝。
另外煮茶時,不能將茶湯煮太濃。
濃茶傷身,對健康沒好處。
煮老白茶,不是熬中藥湯,可別長時間的熬煮。
將茶湯煮得極濃、極釅,煮出來的湯色醬紅濃重,就很不適宜的。
正常煮老白茶,煮老壽眉,只要煮出赤金色、淺琥珀色就足夠了。
熱水煮茶,直接煮幹茶,那等到茶湯一沸騰就可以停止加熱。
如果是煮泡開多重後的葉底,可以根據具體的湯色變化,調整煮茶時間。
不同的茶友在實際的煮茶時,個人的濃淡口味有別,煮茶的湯水量不同,電陶爐的加熱速率不同,老白茶的品質也有區別。
所以不好限定具體的煮茶時間,要看具體的實際情況。
總而之,要堅定一點立場。
不將茶湯煮太濃,別喝太濃重的茶湯,溫茶淡飲更養生,足矣!
最後的最後,夏天氣溫高,食物容易放變質。
煮好一壺茶後,不要放置太長的時間。
最好是及時喝茶,才能嘗到好滋味。
如果是茶湯喝不完,從早放到晚,甚至是隔了夜,那這放置時間過久的茶湯最好不要繼續喝。
已經煮好的茶湯,和朋友、和家人一同飲用,及時喝茶很關鍵。
好好的茶徹底放涼,放到變味後再去,風味和養分都會有負面變化!
《6》
清夏微雨後,空氣裡微微涼。
悶悶的六月梅雨季,可以用茶香打破煩悶感。
喝茶,可以讓人獲得片刻的寧靜。
在古人看來,飲茶可以洗去心中的煩悶。
所以就給茶取了個有意思的別名,叫做「滌煩子」。
唐代有詩云,「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這也是說,茶能消除煩惱。
夏日喝茶清心,簡單泡幾衝茶,舒服的享用茶味。
喝白茶,不論是新茶,老茶,蓋碗衝泡的效果均最好。
但有了興致時,也可以試幾回煮茶感受。
煮茶既顯風雅,又解放了泡茶的雙手,不用逐次的衝泡,有它的獨到好處。
適宜煮茶,更適合衝泡的老白茶,四季都是茶桌旁的好伴侶!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