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些科幻片中的武器嗎 星球大戰有盒子炮 流浪地球可見95式

2021-01-13 聊歷史的書蟲

還記得《星球大戰》、《機械戰警》等等經典科幻大片裡那些外形炫酷威力強大的未來槍械嗎?即使是科幻電影,但是一向講究精益求精的好萊塢在道具中也是下來一番功夫的,重要角色手中的武器皆有各自的原型,而作為中國科幻經典力作的《流浪地球》在這方面比起歐美電影也不遑多讓。接下來,就讓我們大家來看看那些電影中槍械的真正原型吧。

DL-44重型爆能手槍

《星球大戰》中扮演漢索洛的這把手槍絕對是該系列中最有名槍械之一,該槍的原型是大名鼎鼎的毛瑟C96手槍,也就是常說的盒子炮改裝而來的,只不過以加裝支架的方式增設了一具瞄準鏡,槍管前端還安裝了類似管退式機槍的消焰器,彈倉前方增加了突起的條紋裝飾,經過這麼一折騰,原本樣式老舊的盒子炮也變成了外形囂張的星際武器,雖然整把手槍的材質主要是木頭。

「Auto 9」手槍

《機械戰警》中系列主角墨菲使用的這把射速驚人的全自動武器,在射擊時發出發射的絢麗光焰,也成為讓人過目不忘的經典鏡頭。這款手槍的原型實際上是義大利的伯萊塔93R衝鋒手槍,道具師進行的改動只是加長了槍身,也增設了大型消焰器,瞄準具的形狀,好使得手槍看起來更有未來的感覺。

「莫瑞塔」MK II步槍

《星河戰隊》中一個彈匣都消滅不了一個外星蟲族的「莫瑞塔」MK II步槍,最初的原型M60E通用機槍,但是後來又經過了變更,真正拍攝的時候,星際步兵使用的是稱為「莫瑞塔」MK I的標準步槍,其實就是加裝了下掛式伊薩卡37霰彈槍的魯格AC556步槍,然後經過了道具師的精心改裝,由金屬、塑料和木材等材料拼接而成的外殼以及M60機槍的消焰器。當然,這種看上去霸氣側漏威力的「莫瑞塔」MK II步槍不是真槍改裝的,而是純粹的模型。

QBZ47突擊步槍

作為劉慈欣的經典力作,《流浪地球》的故事設定雖然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在片中槍械風格仍然沒有完全脫離現實,劇中出現的QBZ47突擊步槍雖然外形科幻,但從無託式設計以及命名方式,總能讓人聯想到國產95式突擊步槍。最重要的是影片中的QBZ47突擊步槍與95式自動步槍一樣,均使用5.8毫米步槍彈藥。

據說時製片方道具師,從95式自動步槍原型的基礎上,增加前部握把的同時,加長了槍身上方的提把,彈匣也由半月形演變彈匣樣式最後還增加皮卡汀尼導軌。這種道具槍雖然不是由真槍改裝而來,卻經過了精心設計,並且內部還有類似於水彈槍的活動部件,在演員作出射擊動作時,拉機柄部分是可以前後運動的,並有自動退殼效果,單單從道具的精細度來說就不輸於歐美的大製作。

相關焦點

  • 中國最新47式手槍亮相《流浪地球》!竟然是魔改92式?|輕武專欄
    輕武專欄是軍武全新打造的單兵武器類欄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如果說春節以來的社會輿論的熱點,莫過於電影《流浪地球》了。這部電影恢弘大氣,設定想像力令人震撼,雖然以救援為主題,但作為中國科幻電影史上道具製作最考究的電影,還出現了多種令人眼前一亮的原創武器裝備,特別是周倩手持手槍打火石的情節更讓人難忘。
  • 《流浪地球》:不那麼「硬」的硬科幻電影
    較於往年「孫悟空」題材霸佔春節檔的情況不同,這兩部電影都帶有科幻元素。「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概念又被適時拿出來炒作一番。上映第一天,《流浪地球》在豆瓣的評分就達到8.4,票房超過2億。豆瓣上有評論:華語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硬科幻大片。
  • 八十年代譯製動畫片《星球大戰》,你還記得酷炫的麥克瑞一號嗎?
    這段激動人心的開場白來自經典電視動畫片《麥克瑞一號》,《麥克瑞一號》曾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星球大戰》這個片名在我國電視臺播出。本文提到的八十年代譯製動畫片《星球大戰》,和喬治·盧卡斯執導的美國科幻電影《星球大戰》(Star Wars)沒有任何關係。
  • 叫板《流浪地球》,韓國首部太空科幻大片,就這?
    有機會登上伊甸園的還是少數,95%的窮人依然留在煉獄般的地球。《勝利號》就是一部對標好萊塢工業,簡單粗暴、有笑有淚的爆米花科幻爽片。 最大的看點肯定是酷炫炸裂的特效和美術。 《勝利號》空戰戲甚至有點《星球大戰》的味道,血脈噴張、恢弘大氣。
  • 流浪地球出發:那些震撼人心的太空音樂
    如果說,今年春節檔哪部電影最受人矚目,那就必定要說到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的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目前已經成為了「現象級」的影片,不僅全網好評如潮,更是票房大賣。
  • 預售丨星球大戰終極武器「死星」的前世今生
    2017開年大作《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即將於1月6日登陸連雲金逸影城,這部由甄子丹、姜文參與主演的科幻動作電影是星球大戰首次推出外傳電影
  • 《星球大戰》經典武器 :光劍
    著名科幻電影《星球大戰 原力覺醒》於1月9日上映。作為85後、90後的我們感覺到這是一部「爺爺級別」的史詩科幻系列。但他精心的設計炫麗的視覺效果想必會讓科幻迷們大飽眼福。同時那些既是科幻影迷同時也是軍迷的觀眾,除了劇情、特效之外,還會特別關心新片中會出現什麼新型武器。上期中為大家介紹了《星球大戰》經典武器——殲星艦這期咱們來回顧下武士的象徵光劍。
  • 《流浪地球》電影內外
    9/ 在過往所有的科幻作品中,面對末日時,人類的反應都是去別的星球尋找新的家園,譬如《星際穿越》,像《流浪地球》這樣帶著地球一起離開太陽系的解決方案,還是第一次出現光影世界裡。這一刻有多溫馨,下一刻就有多殘忍。13/ 韓子昂的扮演者吳孟達在接受採訪時說:第一次看《流浪地球》劇本時根本不相信這是中國人寫的。14/ 楊皓宇扮演的工程師何連科來到接線室,打開盒子準備抽一支煙,盒子裡還一張泛黃的字條,裡面寫著記得穿秋褲,已近中年,曾經也不過是一個需要媽媽提醒穿秋褲的孩子。
  • 《流浪地球》沒看夠?這還有10部經典電影帶你入坑科幻世界
    軍武菌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10部不容錯過的科幻佳作。可能只有很少的人記得或知道《回到未來》這一系列電影,其實也難怪,畢竟最後一部《回到未來》電影的上映時間是1990年,距今已經有29年的時間了,但無論經過了多長時間,《回到未來》系列仍然是科幻電影史中的經典佳作。
  • 《流浪地球2》定檔,這次拯救中國科幻的是劉德華,而不是吳京?
    《流浪地球2》可能有劉德華之所以說可能會有劉德華,還得從2件事開始說起,劉德華和郭帆導演有著很深的淵源,活動現場大屏幕上還專門打出了「鳴謝劉德華先生」的字幕。而昨日吳京也發布了視頻,祝賀《流浪地球2》定檔,而他的用語是「我們的流浪地球」,不過如果他依然是投資方,也可以這麼說。在視頻裡他自己也搞怪了一番,說自己不是炸沒了嗎?怎麼回歸?還說導演是大忽悠,問自己到底還演不演?
  • 同樣是「硬」科幻,為何《星際穿越》「賣」不過《流浪地球》
    諸如硬核科幻這些好萊塢擅長的領域,國產電影絕少嘗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電影技術上的不成熟,一方面是對這種題材類型影片的不擅長。雖然《流浪地球》在國內電影史上取得了開拓性的成功,但是如果把《流浪地球》和頂級的「硬核」科幻放在一起時,究竟還有多少差距呢?這一點,我們可以拿《流浪地球》和近日重映的,好萊塢頂級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做一下對比。
  • 《流浪地球》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除了都有地球,還有什麼共同點—— 或科幻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科幻電影沒法找出這樣的公式。你根本說不清楚《流浪地球》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除了都有地球,敘事結構上還有什麼共同點。要是再加上《Her》和《星球大戰之曼達洛人》呢?加上《星際穿越》和《阿凡達》和《彗星來的那一夜》呢?它們到底有什麼共同點,使得它們都被我們稱為「科幻」?是基於科學的設定嗎?《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有什麼科學依據?
  • 《流浪地球》:開啟國產科幻電影元年
    春節檔大戰打響前,《流浪地球》的預售票房在八部同檔期影片中僅排名第四,不及前三部喜劇片,該片甚至一度被認為「不太適合春節檔電影氛圍」。誰能想到,春節檔鳴鑼72小時之後,伴隨著「遠遠超出預期」「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科幻片」「看哭了」等難掩激動的網友評價,該片便攀升至票房榜第一位,至此,冠軍地位便再難以被撼動。
  • 深觀察|從《流浪地球》看科幻電影的「硬核」在哪
    從文學作品分類的角度看,科幻作品主要分為科幻現實主義作品和科幻浪漫或科幻神話(魔幻)主義作品。前者是指科幻作品中的科學元素有些或有一點點是真實的或可能出現的,如《弗蘭肯斯坦》;後者則指科幻作品中的科學元素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幾乎都不是真實或不可能出現的,如《流浪地球》。
  • 對不起,《流浪地球》我還真給不了7.9分的「高分」
    是,我承認,這部電影有很多缺陷,但我們更多地應該看到的,應該是《流浪地球》閃光的一面。作為中國科幻電影史上的先行者,自從大年初一上映以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就備受矚目,好評如潮,上映的第二天便成功逆襲,登頂日票房排行榜。在上映的第四天反超美國科幻電影《大黃蜂》,暫居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一名。
  • 盒子炮
    ,性價比非常高,而且西班牙廠商還根據中國戰場的具體需要設計出了第一款全自動盒子炮,比德制M712的時間早了不少,所以西班牙制盒子炮在中國市場上大受歡迎,最誇張的事例是二戰中西班牙還曾賣給過德國2000支溫塞塔公司生產的阿斯特拉M903型盒子炮。
  • 《流浪地球》抄襲日本電影?我不同意!
    我們先來看看指控《流浪地球》抄襲的「證據」:《流浪地球》中給地球裝發動機的想法並非首創,在1962年的日本科幻電影《妖星哥拉斯》中已有類似設定——為了避免地球和妖星相撞,人類在南極建造推進器,把地球推離現有軌道。
  • 《流浪地球》破46億之後,郭帆說中國科幻電影未來在「工業化」
    最直觀的影響在於,它讓中國科幻電影終於「有本可說」,即便現在這個篇章裡,故事還不夠長。現在有多少科幻電影受眾?年輕人看科幻電影的原因是什麼? 《流浪地球》的票房達到46.54億,各類問題之外起碼給業界了一個提示。「不同於青春、懸疑、喜劇,科幻電影有更高的天花板。如果對比好萊塢的話,我覺得某種意義上,它(《流浪地球》)是像《星球大戰》,讓國內整個科幻電影製作成本快速提升,出現更多高質量的電影。」
  • 中國科幻還有救嗎?
    科幻本來就是個小眾的東西,市場沒有其他類型片那麼大,好萊塢片子進入中國那麼多年,又已經把大家對於科幻的要求提高到了國際標準。中國電影工業體系偏偏還不完善,特效技術的高要求決定了巨大的投資風險,導演想拍,但資方都不敢投,一不小心就容易血本無歸。《流浪地球》有,也應該不是最後一部,但我們要等多久,依舊還是未知。而且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等來的是《上海堡壘》,還是《流浪地球》。
  • 香港科幻電影發展史:古天樂《明日戰記》能火過《流浪地球》嗎?
    截止發稿前,《流浪地球》票房已達到29.2億(人民幣),遙遙領先其他影片。小破球的成功勢必引領一股中國科幻電影風潮,作為香港電影愛好者,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香港科幻電影發展史,一起看看吧!首先是被譽為第一部香港科幻片的《大冬瓜》,1958年上映,由吳回執導,張瑛、羅豔卿聯合主演。簡單一點來說就是他們擁有一個神奇的銅鑼,可以滿足任何願望,之後進行穿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