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腸道,細菌4600多種,你知道幾種

2020-12-23 寒武紀科學館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細菌,在人類未誕生,它們已經遍布於地球的各個角落。無論是幾千米之下大洋海溝深處還是寒冷的南北兩極。

人類出現以後,細菌遍覆蓋著人體的內外。它們產生的蛋白質會影響我們的消化、健康,甚至讓人類生病。

腸道細菌

據估計,人體內外含有的微生物群的細胞,包括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比人體細胞還多。單單就在人類腸道中就發現了4600多種細菌。

為了了解細菌物種在人類人體生物學中扮演的角色,科學家們通常在實驗室中分離並培養它們,然後對它們的DNA進行排序。然而,許多細菌在實驗室環境中無法繁殖的條件下繁殖。為了獲得這些物種的信息,研究人員採取了另一種方法:他們直接從人類內臟收集單個樣本,對整個樣本進行DNA排序,然後使用計算方法從單個樣本中重建數千個物種的個體基因組。這種被稱為宏基因組學的方法,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替代方法來分離和測序單個物種的DNA。

腸道細菌

最近,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將人類腸道微生物中所有已知的細菌基因組整理成一個大型資料庫,供以研究人員能夠探索細菌基因和蛋白質之間的聯繫,以及細菌如何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

人類腸道的微生物

人類的腸道是許多種類微生物的家園,這些微生物統稱為腸道微生物群。

科學家們現在已經收集了人類腸道中4600多種細菌的20萬個基因組和1.7億個蛋白質序列,並建立資料庫,這個新資料庫是微生物組研究的裡程碑,揭示了我們人類腸道內的巨大多樣性,、進一步的微生物研究鋪平了道路。

儘管科學家長期致力於這一領域的研究,但腸道菌群中的一些微生物種類、在很長時間內不為人所知,超過70%的被檢測到的細菌從未在實驗室中培養過——它們在體內的活性仍然未知。例如人體腸道內最大細菌群是Comantemales,這一腸道細菌序列首次在2019年被發現。而且生活在腸道中的不同微生物種類,對人類健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這無疑增加了工作的難度。

科學檢測

除此之外,世界各地人群腸道細菌組成也存在差異。研究人員在歐洲和北美人口的數據中發現了許多相同的細菌物種,然而獲得的少數南美和非洲數據顯示這些細菌物種卻並不沒有顯著的。這表明,如果想真正全面地了解人類腸道的細菌組成情況,從未被充分代表的人群中收集數據是至關重要的。

腸道細菌

人類腸道的細菌公共資料庫能夠讓科學家了解許多生活在人類腸道細菌物種,以及它們如何發展,它們可能在人體中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這樣的研究正在幫助人類建立一個人體腸道細菌群落圖,在未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人類健康和疾病,指導胃腸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隨著來自世界各地研究團隊的新數據集的出現,這個資料庫可能會擴展到包括其他身體部位的微生物群,比如皮膚或口腔內的細菌,為人類服務。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寶寶的腸道守護神居然是它?|細菌|母乳|免疫力|腸道菌群|致病菌...
    我們的腸道中生活著500-1000 種不同的細菌,它們的數量級約為10^14,組成了龐大的腸道菌群,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    簡單來說,腸道中的細菌有三種:  第一種是「好細菌」——也就是可以跟我們和諧共處的共生菌群。
  • 細菌對腸道也有益?了解益生菌,關注腸道健康
    腸道健康與腸道中的一種細菌關係密不可分,這類細菌數量減少就容易引起腸道菌落水平失衡,那麼會引發較多的腸道疾病。比較常見的包括腸道炎症,消化不良,營養不良問題。這類對腸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細菌就是益生菌,多補充益生菌,有利於維護腸道穩定與健康。
  • 腸道細菌是如何幫助人體維持健康的?一文給你說清楚|科普
    腸道細菌可以幹嘛?對身體來說,腸道細菌是個好東西。腸道細菌可以幫助人體分解碳水化合物,特別是抗性澱粉;另外腸道細菌還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營養素,比如維生素K。我們的腸道中大約有100萬億個細菌。腸道細菌在我們的身體機能中起著關鍵作用,有助於幫助哦我們保持健康。它們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幫助我們消化食物並從飲食中適當吸收營養。不過,你知道它們來自哪裡嗎?它們又是如何幫助我們消化的呢?其實腸道細菌是從嬰兒時期吃到的第一口母乳開始形成的,也就是說不管我們吃什麼,總會有細菌,甚至是在胎盤的時候,我們的腸道菌群可能就已經形成。
  • 腸道桿菌是胃腸病禍根還是福音?細菌和人亦敵亦友,既共生又競爭
    細菌特別是腸道細菌,在人們的印象中都是不乾淨、感染、拉肚子的形象。經常會在新聞上見到「某某食品大腸桿菌超標……」,給人的感覺腸道的細菌都是不好的。 然而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因為人體生下來,與生俱來就自帶細菌包括腸道細菌。腸道菌群雖然跟胃腸疾病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並不是所有腸道細菌都是不好的。人類離開了細菌也是無法生存的。那麼腸道細菌到底跟人類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 腸道細菌或有大作用
    近日,據外媒報導,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和芝加哥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發表在《實驗醫學雜誌》(JEM)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生活在腸道內的細菌可以在腫瘤中積聚,提高免疫治療的效果。CD47是一種在許多癌細胞表面表達的蛋白質,抑制這種蛋白質可以使患者的免疫系統攻擊和破壞腫瘤。
  • 法國美女博士研究神奇的腸道:人類如何科學排便?
    圖源:TEDTED視頻上有一期叫《居然有研究人類是如何排便的學科,神奇的腸道科學》,講者是在法蘭克福微生物研究院做醫學博士的茱莉亞·恩德斯,專門研究腸道和消化系統的工作。第三步,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身體,是對細菌的理解。茱莉亞的研究,打破了以往的認知,創造了她關於真正清潔的新概念。一個人很愛乾淨,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假如當你處於一個無菌環境中時,會更容易患上過敏症或者自身免疫系統的疾病。真正的清潔並不是立馬消除細菌,而是與細菌共存。
  •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03:01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Joao B.
  • 腸道益生菌可能是人類長壽與健康的關鍵
    現代的研究也發現,腸道菌群與衰老有關,老人的腸道無論是在菌群多樣性、益生菌數量、有害菌控制等等都顯著低於年輕人,動物實驗也發現年輕小鼠的糞菌可以顯著改善老年小鼠的健康。最近,貝勒醫學院的研究員王萌(Meng Wang)已經表明,製造莢膜異多糖酸( colanic acid)的代謝細菌(一種腸道細菌)可以將蠕蟲的壽命延長多達50%,說明腸道菌群菌群對壽命有重要影響。
  • 腸道健康那麼重要?其中益生菌有什麼功效?看完你就知道了
    提到益生菌,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它對我們身體有好處,但是卻不知道益生菌對我們腸道健康起著那麼大的作用,也不明白益生菌有什麼功效,那麼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來好好認識一下益生菌這個對我們身體有好處的「小東西」。 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環境,而腸道的健康對於我們人的身體是十分重要的。
  • 腸道一受損,與50多種疾病相關!養生先養腸,這些常見壞習慣,現在改還來得及!
    人體腸道內大概有1.5公斤微生物,以細菌為主,分為益生菌、致病菌、條件致病菌三種類型,通過保持三者數量的平衡,可以維持腸道環境的穩定。如果腸道健康,致病菌會受到有益菌群的抵抗,隨大便排出;如果腸道屏障功能受損,致病菌就會突破腸黏膜的保護屏障進入身體各處,引發多種疾病。
  • 地球「規則改變者」:對細菌的了解和利用 人類才剛開始
    你的腸道細菌在消化過程中也會釋放出惡臭的氣體(主要為甲烷),沒錯,細菌也要為你的一些尷尬時刻負責。 一個大家庭 有科學家甚至在一個100年前放置的時間膠囊中發現了細菌,還有科學家發現了可以追溯到2.5億年前的細菌。這一切都表明,細菌可以自我保存很長時間。 現在我們知道,細菌只要有機會就會成為「殖民者」,那麼,它們是如何通過分裂和繁殖實現「殖民」的呢?
  • 腎臟疾病中的腸道菌群
    近年來,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的變化(通常是各種細菌的相對比例的變化)與多種疾病和病症相關,包括肥胖,糖尿病,躁鬱症和抑鬱症,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腸道菌群在調節腎臟疾病結局中的潛在作用。但是這些菌群和疾病研究中有許多是相關的,通常不清楚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或者是否是因果關係以及這些變化是否以某種方式促進了相關的表型?
  • 人類大腦中也有細菌群落?科學家這一發現駭人聽聞
    在此之前,人們認為大腦是整個身體中最乾淨的部位,因為稍有細菌出現,就可能意味著疾病的存在,腦部疾病的風險遠遠大於其他器官。但是在相關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除了腸道是人體細菌最密集的地方之外,大腦中也有一定的細菌出現,這一研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有望成為微生物在人腦中無害存在的重要證據。
  • 呂寧思:科學家稱人身上的細菌有1萬多種
    核心提示:據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13日發布報告稱,其已將各種細菌分部在人體的具體位置詳細繪製出來,並計算得出健康人體內和體表平均每人存在1萬多種微生物細菌,重量可達數磅(1磅=0.45公斤)。
  • 「清理」腸道5大法則,建議你牢記!
    可見我國學者很早就對腸道健康極為重視。但是現代人卻普遍忽視腸道健康,出現便秘或事腹瀉問題,很少會在意是不是要調理腸道健康了。其實如果腸道健康出現問題,全身器官都會受到影響。你想要健康長壽嗎?那就別忽視你的腸道!
  • 我們身上有40萬億個細菌,和人類細胞數量差不多
    他寫道,一個成年男性的腸道中有100 x 10的12次方或100萬億個微生物,另外還有1萬億個在皮膚上。但他沒有提到這些數字的出處。另一位科學家D.C.薩維奇(D. C. Savage)在1977年發表的一篇綜述中引用了勒基博士的文章,其中寫道「正常人體組織可以說是由超過10的14次方個細胞所組成,其中只有約10%是動物細胞」。
  • 兒童發育期間維持健康和疾病發展的腸道微生物群|腸道菌群|兒童...
    到青春期,腸道微生物群尚不類似於成人腸道微生物群,但確實顯示出向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數量總體減少以及厭氧物種同時增加的趨勢轉變。雖然確切的人數和變化可能尚不清楚,但很明顯,環境和生理因素會誘發變化。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群具有許多重要功能。除了細菌間的交流,這些類群還以許多重要的方式與宿主相互作用。
  • 腸道菌吃不到足夠的膳食纖維,就會開始吃你的腸子……
    我們的腸道內含有大量的共生菌,它們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分解食物吸收營養,也在多個不同方面影響著人體健康。(腸道細菌是吃白食的?別小看你體內的「掃地僧」)對於大多數腸道細菌來說,充足的膳食纖維是它們的功能得以正常發揮的關鍵。要是膳食纖維沒有了,腸道菌群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 焦慮或許也是腸道出了問題
    所以,如果你正遭受焦慮的困擾,或許你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腸道健康狀況。焦慮或始於我們的腸道。 大腦和腸道如何溝通交流? 腸道菌群參與調節應激反應,應激反過來也會改變腸道菌群。這種相互作用是雙向的。 在小鼠中,應激會導致腸道菌群組成的顯著變化,比如生命早期的母子分離應激或長時間束縛應激。在人類中,儘管具體的細菌組成變化在不同研究中並不完全一致,但已有報導表明應激會影響腸道功能。
  • 腸道菌群失衡的人,身體一般有4個異常,一個不佔,恭喜腸道不錯
    人體的腸道中有一部分菌群,這些菌群負責的食物的分解以及對進入人體的細菌進行消滅,然後將它們隨著糞便排出,在人體的腸道中,大概寄生著有十萬億個細菌,它們對人體的消化以及免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腸道菌群失衡人體就會出現很多的異常症狀,導致身體出現多種疾病。身體出現哪些症狀說明腸道的菌群失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