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美女博士研究神奇的腸道:人類如何科學排便?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茱莉亞·恩德斯 STEAM在線

圖源:TED

TED視頻上有一期叫《居然有研究人類是如何排便的學科,神奇的腸道科學》,講者是在法蘭克福微生物研究院做醫學博士的茱莉亞·恩德斯,專門研究腸道和消化系統的工作。因為她室友的一個提問,打開了她研究腸道的機緣。

長達8米的腸道系統,在她眼裡成了一個個協作的職能部門,相互配合,清理腸道,各司其職。並且,腸道的清潔與否,與人的情緒也密切相關。這其中的工作原理,都隱藏了哪些迷人的科學道理呢?

圖源:網絡

以下為茱莉亞·恩德斯博士的分享主要內容: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腸道吧。

它就是一個複雜的消化系統,它的表面面積是我們皮膚表面積的40倍。在這麼一根緊密的管道裡,有很多的免疫細胞在生長發育。我們有一百萬億的細菌在裡面從事各種活動,產生小分子,大概還有20種不同的激素分子也一起工作。

另外,腸道上的神經系統也是很複雜的。

如此複雜的腸道消化系統,愛上它只需要三步。

圖源:網絡

第一步:它是如何工作的?還有為什麼它有時候看起來這麼奇怪?

內、外括約肌的和諧工作

我們的腸道管腔壁不僅有外闊約肌,還有內闊約肌。我們可以控制外闊約肌,但對內闊約肌,卻所知甚少。

它是這樣工作的,當有食物殘渣時,這些殘渣首先會被送到內闊約肌,內括約肌會在反射作用下打開,然後測試性地讓它們一點點地通過,這裡會有感覺細胞,會分析送過來的是氣體,還是固體?然後它們會向大腦反饋信息,然後我們的大腦就會知道:哦,要上廁所啦。

然後大腦會用它神奇的意識,去完成它的本質的工作。它還會結合我們周圍的環境進行調和。如果處在不方便的時候呢,如果是氣體,就可以悄悄地通過;如果是固體,它會說,再忍耐一會兒。

由於我們的外闊約肌跟大腦是由神經細胞連接在一起的,它們相互協調、合作,於是外括約肌就會把殘渣放回到等候線。

其他自由時間呢,比如在家裡的時刻,就可以自由地去洗手間了。

關於友好的內括約肌,一個新的發現是:它沒有跟那些太過關注外部世界和時間的神經相連,它只關注它自己。所以,尊重內括約肌提供的日程安排建議,會讓身體更健康。

圖源:網絡

有時候,腸道會發出可笑的隆隆聲,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並不是因為我們餓了,而是因為小腸是一個巨大但靈巧的怪物,它正忙著在消化道上打掃衛生呢,它的工作,就是使得那些8米長的腸道,事實上是其中的7米左右,變得非常乾淨,而且很難聞到任何味道。

為了實現這一點,它就創造出了一個強大的肌肉收縮,從而推動著未消化完的殘餘物前進。這麼做有時就會產生一種聲音,但也並不總是這樣。所以,讓腸道的聲音讓我們感覺尷尬時,其實是收到了一個信號,表明我們身體的內部正在保持和諧和乾淨。

打嗝是怎麼一回事?

有時候,我們的胃還會變形扭曲,這樣看起來很不舒服,但這樣的動作,事實上是把我們的壓力堆積到腹部。當我們運動時,這些壓力就會上升,不會堆積到一旁,還會產生氣泡。在X光線中能夠清楚地看到。

當氣泡變得太大,會產生不適感,甚至會產生隱隱的疼痛,這時候往往會通過打嗝的方式把氣泡釋放出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相對於右側躺臥,向左側躺臥會更容易打嗝。

第二步,縱觀身體的整體健康狀況,腸道與人腦的關係也密切相關。

有超過10%的連接著大腦和腸道的神經,會把信息從大腦傳遞到腸道。

比如,在壓力環境下,我們的腸道感知到人腦發出的信息,於是,它放緩所有的功能,或者暫停工作,暫停血液和能量的供應,以便保存能量來解決問題。

它也能夠一直運行去消化食物,直到由於緊張性嘔吐或者腹瀉而罷工為止。

更有趣的是,90%連接腸道和人腦的神經纖維,會將腸道的信息傳遞到大腦。

事實上,我們的大腦是非常獨立的,它在頭蓋骨中被薄膜包裹,它需要匯總信息來檢查自身的情況。

例如,大腦會想,我的整個身體在幹什麼呢?而腸道事實上是大腦最重要的建議者,因為它是我們身體中最大的感知器官,它不僅收集我們營養物的質量信息,還收集免疫細胞的信息,它還能夠感知到我們血液中的激素情況,於是它打包這些信息,把它們傳到大腦。

這種傳輸不需要到達視覺皮層或者語言區域。否則,當我們消化時,我們會看見搞笑的顏色或者會發出搞笑的聲音,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的。

但是它能到達類似道德判斷、害怕或者情緒處理區域、自我意識區域。

所以,當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將這種感覺整合在一起,即「整個身體在幹什麼」時,腸道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那些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人,或者患有炎性腸病的人,更容易得焦慮症和抑鬱症。這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情緒,不必頻繁地表露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求之不得時,或者過度擔憂時,就容易產生情緒,這時候可以給自己來點喜歡的食物,或者易於消化的食物,就會讓自己的情緒有所改變。

第三步,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身體,是對細菌的理解。

茱莉亞的研究,打破了以往的認知,創造了她關於真正清潔的新概念。

一個人很愛乾淨,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假如當你處於一個無菌環境中時,會更容易患上過敏症或者自身免疫系統的疾病。

真正的清潔並不是立馬消除細菌,而是與細菌共存。這個星球上95%的細菌並不會傷害我們,它們沒有相應的基因去做這些事。

圖源:網絡

事實上,很多細菌還會幫助我們。一些細菌能幫助我們清理腸道,幫助我們消化。能幫助我們增重或者保持苗條,即使我們吃了很多。氣體細菌或者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勇敢,甚至適應壓力呢。

事實上,真相就是保持一個健康的平衡,你不能一直避免不好的事物,這是不可避免的。統籌全局來看,乾淨腸道的標準,就是有足夠多的有益細菌,也有一些不好的細菌。我們的免疫系統也需要不好的細菌。這樣,它就知道該留心什麼。

所以,關於乾淨的新發現就是,有足夠多的有益的存在,也要允許有一些不好的存在。能夠包容不完美,才是真的完美。

(聲明:除STEAM在線原創文章外,STEAM在線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傳播,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後臺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原標題:《法國美女博士研究神奇的腸道:人類如何科學排便?》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排便時,老有4種異常現象,要重視,腸道可能已經出問題
    腸胃疾病就陸續的出現了,身體總是有這4種不良的反應一定要注意,可能是腸道出現了問題。大便變黑大便變黑有時候是因為我們的飲食不注意導致的,有得吃了巧克力就會導致自己的大便出現變黑的現象。但是如果沒有上面這種情況的存在,某些腸道疾病也會導致人在便便的時候,出現大便變黑的症狀。
  • 便秘該如何保養和治療?可以用哪些排便藥?消化科醫生支招!
    主要科普一下大家對便秘的焦慮和一些誤區,教大家便秘該如何預防和保養,該如何改善;以及如何正確認識便後滴血和便血的區別,如何辨別痔瘡和腸癌的出血等。今天主要跟大家聊聊便秘該如何保養,怎樣科學用藥改善緩解。
  • 如何注意腸道的保養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器官,他們就在我們的腹部裡,每天為人體消化大量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對消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人對腸道的健康還沒有重視起來,忽略了腸道健康運行給人體帶來的多種好處.更有一部分人群意識到了腸道健康的重要性,卻還不清楚怎樣保護自己的腸道.那麼下面就介紹下,如何保養腸道.
  • 男子腸道長滿腫瘤,提醒:排便出現4種情況,儘早檢查
    科學表明,吃完飯後,沒有活動,或活動量太小,使得腸壁蠕動慢,延長有毒物質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從而增加了腸癌的風險。 所以,不論多忙,都要動起來,進行適當的運動,尤其是久坐1小時後,最好起來活動3-5分鐘。 第二類:偏愛重口味飲食者
  • 排便頻繁出現異常,腸道或許已被「癌細胞」侵佔,不妨看一看
    由於腸道在人體負責排毒,它在大多數時候都會接觸到有害物質,並且不斷地受到這些有害因素的刺激,如果平時不注意保養好自己的腸道,就會引起腸道出現各種疾病。對於人們來講,最嚴重的莫非腸癌。如果發現自己頻繁地出現以下幾種異常情況,就要警惕是腸道已經被癌細胞佔領。
  • 排便有「最佳時間點」?緩解便秘,忌4物,做3事,腸道或能暢通
    腸道本身就是一個褶皺非常多的器官,很容易藏汙納垢,毒素和垃圾在腸道內長期堆積,這樣就會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埋下安全隱患。排便有「最佳時間點」?但是有一些人有排便困難,甚至是沒有任何一點便意,這個時候可以在刷完牙之後喝一大杯水可以衝刷腸道潤腸通便,而且對於排便不規律的人來說可以去馬桶上蹲坐一會兒,給大腦產生一種反射弧,形成固定的生物鐘。
  • 人類腸道,細菌4600多種,你知道幾種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細菌,在人類未誕生,它們已經遍布於地球的各個角落。無論是幾千米之下大洋海溝深處還是寒冷的南北兩極。人類出現以後,細菌遍覆蓋著人體的內外。腸道細菌最近,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將人類腸道微生物中所有已知的細菌基因組整理成一個大型資料庫,供以研究人員能夠探索細菌基因和蛋白質之間的聯繫,以及細菌如何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
  • 《國人腸道健康2020年報告》:多吃乳酸菌發酵可以促進腸道健康!
    在今年的世界腸道健康日,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中國營養學會營養健康研究院發布《國人腸道健康2020年報告》,指出: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體最大的免疫排毒器官,影響到機體免疫力、健康及精神狀態等諸多方面,被稱為「身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 新領瘦西梅橘皮發酵複合飲:科學減負,守護腸道健康
    1瓶新領瘦西梅橘皮發酵複合飲=脂肪代謝+排毒排便+腸道益生+免疫增強,小小的瓶子裡面裝得是滿滿能量,宛如一個綜合營養寶藏,一次性解決四大難題,讓人們將美味和健康握在手中。清補結合,排濁調養腸胃也許有人想說,「我想要調理腸胃可以按時吃飯,減少外賣次數,不吃辛辣食物不就好了。」
  • 孩子排便時間有學問,若每天都在這兩個時間段,說明身體很健康
    孩子排便不規律、排便異常,多半是沒有做過排便訓練,沒有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如何給孩子做排便訓練?①拉粑粑就是拉粑粑,不能分心,要對粑粑專一!②如果孩子沒有拉出來,家長不要批評娃,惹惱他們,可能就不會跟你進行排便訓練了;③消化科醫生認為,六月齡寶寶就可以進行排便訓練了。如何幫孩子養成定時排便習慣?①小便「噓噓」、大便「嗯嗯」!
  • 腸道有癌的人,排便時,會出現異常,若是能抓住,儘快做腸鏡檢查
    除了體檢,我們的排便習慣也會可能反映出腸道是否出現腫瘤,大家要多加留心。排便習慣發生變化一般人的排便都有他的規律,吃壞肚子時可能會有腹瀉的症狀。當腸道中長出腫瘤時,腸道會受到刺激,就能可能出現本身便秘的人出現腹瀉的症狀,本身排便規律的人出現一會便秘一會腹瀉的症狀,總而言之就是排便出現明顯的改變且持續時間超過兩周,那麼一定要警惕腸癌的出現。
  • 如何減掉大肚子的科學方法是什麼
    核心提示: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存在著大肚子的問題,有些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的,有些是因為長時間坐著引起的,或者是因為其他的因素造成的大肚子,不過不管怎樣,都要想辦法把大肚子減下去,不然美觀與健康都會受到影響,那麼如何減掉大肚子的科學方法是什麼呢?
  • 從大便看腸道健康:排便長期出現4個現象,腸癌或許潛伏你體內
    殊不知,大便素有腸道健康晴雨表之稱,無論是急性腸道疾病、慢性病,都可影響到大便的形態。甚至是在腸道發生癌變之後,都可以通過大便來進行初步判斷!上文中已經提到了,食物殘渣會不斷在大腸內堆積,而腸道黏膜又會再次吸收黏膜中的水分,最終讓大便成形。要知道腸道本就是圓柱體狀態,正常情況下,人排出的大便也應該是軟硬適中、垂直下降的圓柱體。
  • 如何保持腸道健康?5個方法保護你的腸道,人人都要看
    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們已經遠離了日常飢餓的煩惱生活,許多人越來越注重身體的保健,但很多人在保健的時候,只注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而忽視了腸道的保健。事實上,腸道的健康對我們的身體也有很大的影響,腸道是排毒器官,但同時也是最容易生病的器官,如果不注意保護腸道,就會導致很多疾病。
  • 入秋便秘,瀉藥、開塞露統統扔掉,常用一方,讓你排便輕鬆順暢
    排便時間一般在3-5分鐘就可以完成,很順利,如果排便時間特別長,超過10分鐘、20分鐘甚至30分鐘的,其實都是排便功能障礙的表現。瀉藥、開塞露只能偶爾「應急」用,不能常用開塞露裡主要是山梨醇、甘油、硫酸鎂等成分,進入腸道後會吸收大量的水分,腸腔會被撐大,腸壁被刺激就會引起排便的反應,再加上它能軟化大便,有一定的潤滑作用,所以糞便就會比較容易排出。瀉藥的成分多是含有番瀉葉、大黃的,副作用、刺激性都會比較大。
  • 排便不暢,經常便秘?多吃5種食物,通便潤腸,給腸道來個大清掃
    排便不暢,經常便秘?多吃5種食物,通便潤腸,給腸道來個大清掃導語: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受便秘的困擾,特別是現在很多人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固定的工作性質,造成很多人運動量減少,總是久坐不動,就會造成腸道蠕動變慢,時間久了就會引起便秘。真正有的人一周都不能正常排便一次。
  • 如何通過科學運動來改善便秘症狀?消化科醫生告訴你!
    主要科普一下大家對便秘的焦慮和一些誤區,教大家便秘該如何預防和保養,該如何改善;以及如何正確認識便後滴血和便血的區別,如何辨別痔瘡和腸癌的出血等。今天主要跟大家聊聊如何通過運動來改善便秘的症狀。前兩天給大家介紹如何通過科學飲食來改善便秘,今天繼續給大家科普如何通過科學運動來改善便秘。
  • 每天最佳排便時間是什麼時候?若是能在2個點排便,或更健康
    清晨排便,身心舒暢食物經過一夜的消化吸收後早就在腸道中等待接收「排便」的信號,若是你能在每天清晨有排便的習慣,那真的很不錯。否則讓糞便長時間停留在腸道中,會使糞便越來越乾結可能會造成便秘,而且腸道會吸收糞便中的有害物質,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此外早上排便還會給大腦一種飢餓感,讓你能更好地吃一頓早飯,好好吃早飯也是在給長壽舔磚鋪路。
  • 如何保護腸道健康?給你幾個小建議,不聽吃虧了!
    腸道不僅具有排毒的功效,同時也擔負著抵禦疾病的能力,當腸道老化時就會減弱其屏障功能,細菌和病毒會隨之而來,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如何保護腸道健康?1、要讓腸道多休息兩頓飯的間隔時間必須要超過4個小時,這樣才能為腸道提供足夠的時間來進行休整。
  • 想排便輕鬆,吃什麼好?
    本應該排出來的糞便,一直堆積在腸道中,甚至會被腸道再次吸收,在這吸收過程中,腸道再一次受到汙染,在細菌作用下,結腸會面臨大問題,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引起癌變。引起便秘,往往是因為大便過於乾燥,會影響到肛周組織,導致人們排便不暢,不得不用力排便,甚至會出現便血,長時間便秘,無法順利排便,會引起痔瘡,影響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