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陽新碟發布在即 泰戈爾詩集譯者完成歌詞翻譯

2021-01-07 搜狐網

  蘇陽新專輯《像草一樣》即將在12月24日正式發行,目前有關新專輯首發之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中。即將到來的聖誕平安夜,蘇陽與樂隊邀請您來到位於北京雍和宮的星光現場音樂廳,帶上愛人與親友,唱著、跳著,用中國人自己的方式過「洋」節。

  新專輯MV拍攝辛苦 不畏風寒

  上周,蘇陽與國內著名MV導演小白,攜拍攝團隊返回銀川,拍攝《像草一樣》的MV。據蘇陽透露,這次拍攝非常辛苦。此時銀川已經很冷,每天室外溫度已在冷度以下。蘇陽及團隊一行人為選景,獲得最佳拍攝時間起早貪黑。在寧夏寧夏鹽池,面對八級大風和零下十度嚴寒的考驗,而且每天休息的時間非常少。雖然目前MV還未全部完成,正處後期製作中,但對於這支MV蘇陽非常有信心。「這個MV裡的東西是他眼中的寧夏風光和他眼中的百姓生活,他將會以自己最大的能力水準實現自己理想中的MV拍攝效果。」蘇陽如此說。

  泰戈爾詩歌翻譯者為《像草一樣》翻譯歌詞

  四年前《賢良》專輯發行時,唱片精美頁面內的準確傳神的英文歌詞翻譯,讓許多人驚嘆。只因蘇陽歌詞特質,充滿西北俚語的特殊狀況,曾讓許多翻譯高手唏噓。新專輯中,為讓歌詞翻譯得更加完美,蘇陽特意邀請了曾翻譯泰戈爾詩集的著名翻譯家李家真先生為《像草一樣》專輯進行翻譯。李家真先生之前在朋友的推薦下聽了《賢良》專輯,就此喜歡上了蘇陽的音樂。李家真先生表示:雖然「方言」類的詞語給翻譯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但是尋找更準確的方式表達也成了翻譯的樂趣之一。他個人很期待蘇陽新專輯,希望大家買到專輯的時候除了欣賞蘇陽的歌曲外,也會喜歡他的翻譯方式。

  

(責任編輯:董文)

相關焦點

  • 詩歌:百年回音——讀《泰戈爾詩集》有感
    如山間徹流不竭的清泉如夏日午後清涼的甘霖在每個清晨或者午後悄然飄落 浸潤疲憊的身心今非往昔流水輕雲已滲透歲月的塵而你的聲音滑落 滑落帶著百年前每朵花兒的喜悅伴隨著那歡愉的童年般的回憶讓今天的心靈 再次淺唱低吟這是一首讀《泰戈爾詩集
  • 重溫鄭振鐸翻譯思想 踐行譯者主體理念
    對此,鄭振鐸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文學書是絕對的能夠翻譯的,不惟其所含有的思想能夠完全的由原文移到譯文裡面,就是原文的藝術的美也可以充分的移植於譯文中」。他認為,譯者的翻譯水平決定了文學作品的翻譯質量,倘若譯者的文學功底深厚,翻譯技巧嫻熟,完全能夠將文學書的思想傳達到另一種文字中,甚至其藝術之美也能夠充分傳達。原作思想和語言之美的再現程度,取決於譯者所運用的策略與技巧,即譯者主體性的發揮程度。
  • 泰戈爾:曾經夢見,我們彼此陌生。醒來發現,我們相愛相親
    泰戈爾的詩抒發了對人生、宇宙、自然的獨特思考,新譯將《飛鳥集》(Stray Birds)譯為《失群之鳥》,既體現Stray的「離群走失者」之義,又與詩集所收多為詩人的片斷零散之作的結構特徵形成呼應。譯文在達意精確、形式講究的前提下,力圖還原泰戈爾詩歌的印度韻味,呈現原作清新雋永的風格。
  • 翻譯鄧麗君日語歌詞
    關注請點上面藍色字:老人言堂  我有一個以鄧麗君歌曲為主題的公眾號《懷念鄧麗君》,每天發布一首鄧麗君的歌曲。
  • 神性的溫柔泰戈爾
    這次我聊泰戈爾,又是一個富二代(泰戈爾家族屬於印度婆羅門種姓,是印度最高種姓),上次我們聊到的王爾德也是富二代,大家還記得我說過的「伯克森悖論」吧(請關注回看呀)。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生長在印度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和諧交融的書香門第,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神童兼富二代,歷史向來不缺乏這樣的天才。
  • 馮唐新譯的《飛鳥集》被下架後,他給泰戈爾寫了封信
    前段時間,馮唐新譯《飛鳥集》鬧得沸沸揚揚,最後作品被下架。今天推送給你的這篇《你對我微笑不語》,是馮唐第一次主動在媒體上詳細回應事件的始末,他說:「儘管殺掉所有的公雞,天還是會亮的……」。我只是笑了笑,不知道寫這篇文章的作者多大歲數、小時候看什麼中文長大的,我心裡想的是,我一直沒培養出從翻譯作品中學習漢語的習慣,我學習漢語的材料是《詩經》、《史記》、《資治通鑑》、歷朝筆記、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時調。隔了三天,別人轉給我另一篇《馮唐翻譯了〈飛鳥集〉,於是泰戈爾就變成了郭敬明》,我還是沒當回事兒。
  • 《德米安》譯者姜乙:我如何翻譯茨威格和黑塞
    年輕譯者姜乙是一位「從幕後走到臺前」的譯者。姜乙並非德語專業出生,她本科就讀於北京音樂學院學習歌劇,2000年至2005年就讀於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學習音樂學和媒體信息學。自2009年至今就職於歌德學院(中國)北京德國文化中心,負責文學和翻譯資助計劃。她的代表譯作包括《悉達多》《人類群星閃耀時》《德米安》。
  • 譯者||傅光明計劃十年翻譯完成《莎士比亞全集》,前兩輯九本已出版
    朱生豪、梁實秋、卞之琳、孫大雨、方平、辜正坤……翻譯莎士比亞同樣是個永不停歇的進程。11月3日,第21期「光啟·望道·思南」讀書會以傅光明新譯《莎士比亞全集》為主題,在上海師範大學光啟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計劃出版的「新譯莎士比亞全集」總計38部,是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執行主編傅光明計劃用十餘年時間以一己之力完成的翻譯工程。
  • 《翻譯疑雲》譯者的不易!
    本片以一部風靡全球的小說的翻譯工作為劇情依託,所有的劇情發展也就在這九位譯者之間展開。小編細查之下發現,飾演這九位譯者的演員雖然可能並不為我們國內的觀眾所熟知,但其都大有來頭。首先是我們的男主,埃裡克斯·勞瑟飾演的最終大BOSS,他參演過《模仿遊戲》。
  • 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譯者柳向陽:如何翻譯格麗克
    比如,除了 1995年早期四本詩集合訂出版時她寫過一頁簡短的「作者說明」外,她的詩集都是只有詩作,沒有前言、後記之類的文字——就是這個簡短的「作者說明」,在我們準備中文版過程中,她也特意提出不要收入。譯者曾希望她為中文讀者寫幾句話,也被謝絕了;她說她對這本書的唯一貢獻,就是她的詩作。此外,讓她的照片、籤名出現在這本詩選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範曄:馬爾克斯已經交織在我的生活中 新譯者訪談
    這也將一些問題擺在了眼前:何為優秀的翻譯?翻譯自由度的底線何在?翻譯又如何應對網絡和流行文化?我們選擇了一些當代的優秀譯者,他們大都正值壯年,耕耘在不同語言的土壤中,已經饒有成就,並且依然處於旺盛的產出期。我們稱之為「新譯者訪談」系列,這裡的「新」對應的是讀者們更為熟悉的老一代譯者。這應該是第一次,讓這些譯者們以群像的方式將自己的故事講述出來。
  • 專訪|譯者姜乙:我如何翻譯茨威格和黑塞
    作為翻譯,我想,應該對書裡的每個人物感同身受。作為一個熱愛巴洛克音樂或者說亨德爾音樂,和對他這個人略知一二的譯者,可能對這一章更有好感,更親切。如果說影響:某些時候,我試圖做個勇敢的人,在翻譯時試著打破某種母語中人們習慣的節奏或說話方式,打破我自己習慣的節奏和說話方式。這非常難。比如完全直譯,一對一,試圖造成某種讓人心動的陌生效果……但這些不過是給人自大印象的泛泛而談。
  • 《翻譯疑雲》譯者、作者與出版者
    出版者是商人,一個理性的商人總追求利益最大化,這無可厚非;作者是文學家,追求思想與情感在作品中的表達,這顯而易見;譯者是文化之間溝通的橋梁,將作者的思想與情感傳遞給更多文化的人們;譯者更是一個再創作者,在原作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翻譯與理解。
  • 柳向陽:「斜槓青年」的詩歌翻譯之旅
    他用王維的詩句來形容自己15年翻譯格麗克的詩的境遇。2006年,柳向陽開始翻譯格麗克的詩作;2016年格麗克第一本詩集的中文譯本出版。將近15年,譯者柳向陽成為一座橋梁——將格麗克詩歌中最幽微精深的情感傳達給中國讀者。
  • 土到紅油鋥亮的蘇陽
    蘇陽後來在接觸信天遊和花兒之後,慢慢地感覺到,它們的歌詞是有自己的一種表達方式。「一個民族的表達方式,可以說是你的根本,應該像你的生命一樣可以伴隨著你,不能丟掉。」類似這種民歌其實南北都在用,這是我們的歌詞。 蘇陽告訴我,一個花兒的歌詞,其實都是先去說一個外面的,跟這個事兒有一定關係的,有一定隱喻的,或者說沒關係的一個景,或者他看到的一個事物。然後最後才能說出他的一個感受,或者說他真實想說的話。比如說「黃河沿上的軲轆雁,不吭不蹲了三天,成雙成對是好看,孤孤單單是可憐」。
  • 今晚譯想 | 翻譯的得與失:譯者的幾個迷思(附福利)
    而這一過程,很難離開那些默默奉獻的譯者。前輩們的辛勤努力,為我們打開了世界的大門;後來者亦不辭艱辛,讓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化和思想繼續碰撞。然而,不得不說的是,翻譯確實是件非常辛苦的事,不僅需要優秀的外語能力,也需要極佳的中文表達能力,更需要對相關專業知識有較多了解。要做好翻譯,真的需要克服諸多困難,需要有強大的內心,而且要有興趣的支撐。
  • 譯者鄧嘉宛:翻譯託爾金著作《魔戒》背後的故事
    《魔戒》堪稱全球出版界的王冠,被翻譯成超過60種語言,讀者數以億計。中文譯本也有好幾個,其中最受讀者歡迎的託爾金譯者之一,是臺灣著名翻譯家鄧嘉宛。 整個翻譯工作由鄧嘉宛主導,另兩名譯者石中歌和杜蘊慈輔助,團隊的力量大於個人,遇到不懂或模糊的地方,三人會相互討論。鄧嘉宛還坦言,背後強大的粉絲群給予了翻譯工作很大的幫助。
  • 作家、譯者貝小金談其翻譯作品中的意境與技巧翻譯要實現語言對等
    深圳是個國際大都市,不乏優秀的作家,不乏優秀的作品,卻鮮有作家將自己的作品翻譯成英文,也沒有譯者來做這件事情,這讓貝小金感到很遺憾。她很慶幸自己已走上這條路,她就想將她認為不錯的作品翻譯成英文,讓文字插上翅膀飛到各國的機場,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中國作家的作品。▋儘可能展現原著風採貝小金認為,譯者在翻譯作品時,要儘可能地展現出原著的風採,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 一份書單,致敬譯者
    不論資輩,不論是否出名,不論翻譯作品的類型,只論你是否認同或喜歡。」留言眾多。大家提到的名字:周作人、傅惟慈、朱生豪、汝龍、羅念生、傅雷、何兆武、董樂山、榮如德、力岡、戴驄、周克希、柳鳴九、劉文飛、黃燦然、餘澤民、孫仲旭.要麼翻譯成「家」(有的自身還是非常出色的作家),要麼雖不那麼知名但翻譯的作品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