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曉寧(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1.什麼是冠心病,包括哪些類型?冠心病是怎麼回事?
冠心病的全稱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異常導致的心臟病。
冠狀動脈是專門為心臟的肌肉(心肌)供血的血管。血液中某些脂質成分沉積在冠狀動脈管壁上形成的「粥樣硬化斑塊」、斑塊破裂後引發的血栓以及冠狀動脈血管痙攣等原因,導致血管狹窄或堵塞,使心肌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心肌缺血的症狀,就是我們常說的冠心病。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2.冠心病包括哪些類型?
冠心病主要分為以下類型:
·慢性心肌缺血症候群,病情比較穩定,主要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長期累積,使管腔逐漸狹窄導致,包括以下情況。
o 隱匿型冠心病,又叫做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相關的檢查能發現心肌缺血的證據,但患者沒有心肌缺血的症狀。
o 穩定型心絞痛,是心絞痛的一種。心絞痛的典型表現就是胸痛,但心肌還沒有壞死,多數是由於心肌短暫缺血引起的。如果是穩定型,胸痛的發作比較規律、每次發作特點相似。如果病情惡化,心絞痛就會從穩定型發展成不穩定型。
o 缺血性心肌病,因為長期缺血導致心肌逐漸壞死,進而出現心臟變大、心力衰竭和心跳異常(心律失常)。
o急性冠脈症候群,簡稱 ACS,病情變化快且較危重,主要是由冠狀動脈內粥樣硬化斑塊突然破裂形成血栓或者冠狀動脈血管痙攣導致,需要及時就醫,包括以下情況: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性猝死。具體來說,每個類別具有以下特點。
o 不穩定型心絞痛,在最近一段時間,胸痛發作更頻繁、程度更重、持續時間更久或更難緩解,誘發胸痛的閾值更低,輕微活動甚至休息時都有心絞痛發作。雖然心肌還沒有壞死,但進展到不穩定型心絞痛,往往是病情惡化的信號。
o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持續、嚴重的缺血,導致心肌不可逆轉地壞死、失去功能。
o 冠心病性猝死,缺血心肌釋放出異常電信號,導致心跳失去節律,心臟在瞬間失去泵血功能,使人突然死亡。
冠心病是怎樣發生的?最主要原因:動脈粥樣硬化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3.什麼是動脈粥樣硬化?
冠狀動脈的內表面(內皮)通常是光滑的,如果受到損傷,血液中一些脂質成分、例如被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還有一些細胞代謝產物,會沉積在損傷部位。隨著時間延長,逐漸形成斑塊,這個過程就是動脈粥樣硬化。
4.動脈粥樣硬化是如何發展的?
動脈粥樣硬化在人較年輕甚至幼年時就會出現,但它的發展需要時間。有些因素會加速對血管內表面的破壞,促進斑塊形成,例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慢性腎病、肥胖、慢性炎症、吸菸、久坐等。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通常進展非常緩慢,一般不引起心肌缺血的症狀,多數人屬於這種情況。但是,也可能通過不同形式引發冠心病,例如以下情況:
· 有些斑塊增長較快並造成冠狀動脈狹窄,使心肌供血減少。雖然一般情況下還能維持心肌的血液供應,但是在運動、情緒激動等情況下,心肌需要的血液增加,血液供需失衡就會引起心肌缺血,出現胸痛、胸悶等心肌缺血的症狀,也就是「穩定型心絞痛」。
· 有些斑塊可能會突然破裂,導致局部迅速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心肌嚴重和持續的缺血,出現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5.其他原因
除動脈粥樣硬化外,下述原因也可能影響供血,導致冠脈無法為心肌提供充足的血液,引發心肌缺血症狀。
· 冠狀動脈先天畸形,例如冠狀動脈瘻、心肌橋。
· 其他冠狀動脈疾病,例如冠狀動脈炎、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夾層。
· 冠狀動脈痙攣。
· 冠狀動脈被堵塞,例如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栓、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贅生物脫落、腫瘤碎片脫落等。
6.冠心病有哪些危害,能治癒嗎?主要危害是什麼?
冠心病患者如果不接受正規治療,疾病會持續發展,可能會因為心肌缺血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此外,還可能會影響心臟跳動頻率、節奏以及心臟功能,從而造成以下一系列併發症。
· 心力衰竭
· 低血壓
· 心律失常
· 心源性休克
· 心臟結構破壞,例如心臟穿孔、室壁瘤、心臟乳頭肌斷裂
· 血栓栓塞
· 心包積液、心包炎
能治癒嗎?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在目前醫療水平下,粥樣斑塊一旦形成,多數是無法徹底消除和減退的,從這個方面來講,冠心病無法完全治癒。但是規範治療可以延緩病情進展,減少血管堵塞的風險。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治療能達到什麼效果?
規範按醫囑服藥、在病情需要時接受支架或搭橋手術,可以使冠狀動脈保持通暢、心肌不再缺血,不但能有效緩解冠心病的症狀,還可以降低發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風險。總之,優化的冠心病治療手段既能延長患者的壽命,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