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揭秘:西周滅亡並不是「烽火戲諸侯」的鍋

2021-01-18 騰訊網

2019年11月22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以下簡稱「清華簡」)(玖)》成果發布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會上宣布「清華簡」第九輯一共整理出5篇戰國文獻,分別是《成人》《治政之道》《廼[nǎi]命一》《廼命二》與《禱辭》。其中《成人》論述的是法制思想,是重要的先秦法制史文獻;《治政之道》講的是君主為政之道,《廼命》兩篇是君主對群臣、宗室的禁戒之辭;《禱辭》是祭祀地神之辭。

這五篇文獻均為傳世文獻所未見的佚籍,對我們深入了解先秦歷史及拓展古文字學等學科有極大幫助。那麼,「清華簡」到底是一部怎麼樣的簡冊呢?

「清華簡」系被盜掘出土的一套竹簡,後來被走私到境外。2008年6月24日,歷史學家李學勤教授向清華大學校黨委會匯報了香港市場出現了一套竹簡,受到了校方的重視,並派遣李學勤教授前往香港觀摩實物,得知這套竹簡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後來清華大學校友趙偉國先生將這批竹簡買下捐給學校,並於2008年7月15日入藏清華大學,從此就有了「清華簡」的稱號。如今,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就可以看到「清華簡」的實物。

現藏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清華簡」 。2006年清華校友從香港購得,並捐贈給清華。經碳14年代測定,以及經樹輪校正,這批竹簡年份是:公元前305±30年,也就是戰國中晚期。因是盜掘非法偷運至香港,並多次轉手,來源已不詳,推測來自湖北戰國墓可能性較大。

不過,當時入藏的「清華簡」可不是今天能看到的樣子。之前的保存者為了讓竹簡保溼,用保鮮膜將若干堆竹簡層層包裹,但這樣的處理方式會導致微生物滋生蔓延,從而造成竹簡發黴。經過三個月的去除包裝保鮮膜、去除表面汙垢、殺菌、重新浸泡保存等一系列清洗保護工作後,「清華簡」終於被學者搶救了下來,之後才開始整理、釋讀工作。學者發現竹簡上的文字基本都是楚文字,從而推斷「清華簡」出土於戰國楚墓。整理成果大致如下:

2010年12月,第一輯《尹至》《尹誥》等9篇出版;2011年12月,第二輯《系年》1篇出版;2012年12月,第三輯《傅說之命》《周公之琴舞》等8篇出版;2014年1月,第四輯《卜筮》《別卦》等3篇出版;2015年4月,第五輯《封許之命》《厚父》等6篇出版;2016年4月,第六輯《鄭武夫人規孺子》《鄭文公問太伯》等5篇出版;2017年4月,第七輯《子犯子餘》《晉文公入於晉》等4篇出版;2018年11月,第八輯《攝命》《邦家之政》等8篇出版。

整理成書的「清華簡」

那麼,在過去八輯的「清華簡」中,有什麼重大發現呢?

首先,「清華簡」對一些歷史事件進行了補充,對以往一些傳世文獻、學術觀點提供了印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第二輯的《系年》。這是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為許多歷史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文獻佐證。

關於秦人起源問題,歷來有諸多爭論。在傳世文獻《史記》中,秦人母系來自帝顓頊,並且一直服侍於夏商,似乎是出身華夏。然而,近現代學術界卻對此產生了分歧,王國維、蒙文通等認為秦人來自西戎,而顧頡剛、傅斯年等認為秦人來自東夷。《系年》則明確記載,秦人是商奄(今山東曲阜)之民的後代,周公東徵之後被遷到邾吾山(今甘肅甘谷),那麼秦人就應該是來自東夷,顧、傅的觀點是得到支持的。

《史記》記載周幽王寵愛褒姒和幼子伯服,廢除申後和太子宜臼,之後又為了博得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結果申侯聯合犬戎入侵國都鎬京時,被接二連三戲耍的諸侯都不來救助,其結果就是西周滅亡,諸侯擁立太子平王東遷。而《竹書紀年》等文獻卻提到,幽王廢太子後,申侯立太子為平王。幽王怒而伐申,戰死在戲(今陝西西安臨潼),諸侯又擁立攜王與平王對抗。後來諸侯放棄攜王轉而擁立平王,最終晉文侯殺死攜王而結束了「二王並立」的局面。這些記載同樣又是《系年》支持的,還補充了諸侯擁立的攜王是幽王的弟弟等。可見,西周的滅亡有著複雜的社會背景,並不僅僅是昏君導致的結局。

除了「補史」外,「清華簡」的另一大主題則是「證經」,其中最多的又是類《尚書》體文獻。比如第一輯中就有《尹至》《尹誥》等7篇,第三輯又有《說命》等。這些文獻一旦認定是《尚書》的篇章,那就是失傳的戰國古文《尚書》,能提供原汁原味的戰國思想史料。什麼是戰國古文《尚書》呢?就是戰國人最早編訂的《尚書》。因為秦朝統一後禁止民間私藏,所以這部《尚書》失傳了,西漢時期又出現過幾次,但都沒有流傳下來。傳世的所謂古文《尚書》,是東晉初年出現的。

關於傳世本《尚書》的真偽性問題,從唐朝開始爭吵了一千多年,直到清代閻若璩時,考證出這部《尚書》是偽古文《尚書》,其中保存了二十八篇西漢人記錄的今文《尚書》,才暫時平息了爭論。

根據西漢人的《尚書序》,「清華簡」《尹誥》《說命》應該就是《尚書》中《鹹有一德》《傅說之命》的別名,卻與傳世本《尚書》這兩篇完全不同,這似乎進一步印證了閻若璩的結論。但要注意的是,傳世本《鹹有一德》《傅說之命》某些句子就被其他戰國文獻引用過,這些零碎的句子應該也是真《尚書》,為何卻又不見於「清華簡」?這其實說明戰國時存在同名而不同內容的《尚書》篇章,《尹誥》《說命》並非唯一版本。

總之,不管是「證經」還是「補史」,我們都不能因為竹簡這樣記錄,就武斷認為其一定反映真實文獻或歷史,文獻傳承、傳說演變都是非常複雜的過程,需要結合其他史料、理論、邏輯去綜合判斷。但無論如何,「清華簡」作為沒有經過後人之手的戰國史料,能直接幫助我們認識到戰國人的古史觀念。據「清華簡」首任主持人李學勤教授稱,「清華簡」全部整理完預計有十二輯,那麼未來仍然會有進一步發現。2019年2月24日,李學勤教授逝世,但他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影響著後人,「清華簡」整理工作仍將繼續薪火相傳下去。

相關焦點

  • 西周為何滅亡?是因為幽王「烽火戲諸侯」嗎?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幽王死後,諸侯們與申侯共同擁立前任太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國事,在位期間,各種社會矛盾急劇尖銳化,造成政局不穩,加之為政貪婪腐敗,重用奸臣虢石父,由其主持朝政,加重對百姓的剝削,激起百姓怨憤,最終致使西周滅亡。
  • 褒姒:烽火戲諸侯,一笑亡西周
    傳說,褒姒不笑,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褒姒笑了,西周也亡了。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攻打申後之父申侯,不料被犬戎所殺,褒姒被俘,從此失了音訊。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發生地震,消息傳來,正直之臣無不認為這是上天在示警,而周幽王不為所動。大夫伯陽甫斷言離國滅時間不會超過十年,同年,三川枯竭,岐山崩塌。果不其然,十年後,西周滅亡。周幽王大行帝王的便利,卻不擔帝王的責任。
  •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司馬遷編造的故事,卻欺騙世人兩千多年
    褒姒因為周幽王為搏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而"名垂青史"。為博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烽火戲諸侯"是一個典型的"狼來了"的故事。西周的末代君王周幽王不喜歡身份顯赫的皇后,反而寵愛一個出身低微的美人褒姒。奈何這位美人是個冷美人,就是不笑,周幽王日日琢磨怎麼才能讓美人展顏一笑。
  • 褒姒:西周滅亡的鍋我不背,歷史上根本沒有烽火戲諸侯
    關於她最知名的故事,就是「烽火戲諸侯」。據說她被周幽王姬宮湦納為妃子之後,臉上從無笑容。周幽王想盡各種辦法,只為博她一笑,但全無用處。直到周幽王點燃烽火,假借蠻族犬戎入侵的警報,招來各諸侯國的大批援兵。
  • 烽火戲諸侯的真相其實是……
    很多人都學過一個故事,烽火戲諸侯,講的是西周最後一個天子周幽王為了美女褒姒,謊報敵情濫用烽火臺,最後當狼真的來了的時候,周幽王點燃烽火
  • ​被騙兩千多年,周幽王從未「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連環畫談古論金撰:在一些歷史知識科普文中,已經指出人們耳熟能詳的烽火戲諸侯一說
  • 烽火戲諸侯居然是假的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被稱作史上代價最大的撩妹行為,為了讓美人褒姒開心竟然點燃烽火臺,玩起了古代版狼來了的故事。結果真的到了犬戎圍困京城,結果再點燃烽火諸侯都不來了,這個事記錄在《史記》。那麼這件事是真的嗎?周幽王被犬戎亡國是真的,但是烽火戲諸侯是假的。事實真相比這更殘酷。
  •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從前還是夏后氏(夏朝)衰落時候,有兩條神龍降落在夏帝的宮廷,說:「我們是褒國的兩個先君。」西周為了防備犬戎的侵擾,在鎬京附近的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一帶修築了20多座烽火臺,每隔幾裡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進襲,首先發現的哨兵立刻在臺上點燃烽火,鄰近烽火臺也相繼點火,向附近的諸侯報警。諸侯見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難,必須起兵勤王,趕來救駕。虢石父獻計令烽火臺平白無故點起烽火,招引諸侯前來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發笑。
  • 烽火戲諸侯?西周亡國的真相,其實是00後霸道總裁的狗血言情劇
    然後西周的危機真的來了。周幽王九年,申侯聯絡了西戎及鄫國。周王室也做出了反應,周幽王十年春,周幽王和諸侯在太室盟誓。等到這年秋九月,桃樹和杏樹結果的時候。周朝軍隊討伐申。根據史料記載,周王朝在關中有六師的兵力,而六師由王朝卿士主管。而西周后期,國人組成的軍隊兵源逐漸枯竭,以至於周宣王時代就要要親自去核查人口了。這說明周幽王之前的和諸侯會盟,也是為了徵集軍事力量,穩固自身統治,方便自己去討伐申國。
  • 褒姒:西周滅亡這個鍋,我不背
    周幽王和褒姒玩「烽火戲諸侯」故事,被司馬遷記載在他那本被認為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周本紀》中。從此,周幽王成為被後世唾罵最多的君王之一,「一笑傾人國」的褒姒也背上了導致西周滅亡的黑鍋,兩千多年都甩不掉。但是,近代兩位史學界大V對司馬遷的記載產生了疑惑。
  • 烽火戲諸侯這事是真的嗎?
    那麼在太史公之前有沒有關於幽王戲弄諸侯的文獻記載呢?當然有!幽王戲諸侯的故事還見諸戰國末期的《呂氏春秋》,只是此版本與太史公的版本的最大區別在於,幽王是「擊鼓戲諸侯」,而非烽火戲諸侯。兩個文本記載了不同的傳令方式。
  • 春秋戰國典故匯集四:烽火戲諸侯竟是司馬遷的謊言
    21 、烽火戲諸侯見《史記·周本記》記載:「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即「悅」)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 眾多史書,為何只有司馬遷寫了烽火戲諸侯?這隱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
    文:穿越君(讀史專欄作者)我們先來看看「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的女主角。本名:褒姒[bāo sì]生卒:不詳出生地:褒國(今陝西省漢中市中部、留壩縣以南地區)職業:妃子→王后大事:烽火戲諸侯(仿佛專門為烽火戲諸侯而生)結局:被犬戎所擄,下落不明關於褒姒,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夏朝末年,一天夜裡,有二條神龍停在夏帝面前,說道,我們是褒國的兩個先王。
  • 【讀史】西周的衰亡
    西周的滅亡,一般說是緣於周幽王昏庸,「烽火戲諸侯」,犬戎攻打周王,殺幽王於驪山之下,犬戎乘機掠走大量財寶,西周就此滅亡,這是大家都熟悉的教科書的內容。其中的「烽火戲諸侯」之說,來源是司馬遷的《史記》。
  • 【歷史故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bāosì)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 我們可能歷史都學錯了,其實根本沒有「烽火戲諸侯」
    我們小時候都聽說過一個故事叫做「烽火戲諸侯」它跟「狼來了」一起經常教育小朋友要講誠信。周朝的時候有個周幽王他平時特別寵幸一個叫做褒姒的妃子,但是這個小姐姐平時特別的高冷從來不笑周幽王想盡辦法也哄不來。於是他召開股東大會 會上有個叫虢石父的人就給他出了個餿主意。
  • 烽火戲諸侯導致周都被犬戎攻破,褒姒要負多大責任,其下場如何?
    秦說漢(334)烽火戲諸侯使周都被犬戎所破,褒姒要負多大的責任?為了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連天」,褒姒也笑他「好傻好天真」。最終代價是國內重臣聯絡犬戎入侵,看到京城狼煙四起,諸侯們也不願意出兵勤王。周幽王在驪山腳下被殺,褒姒也被蠻族犬戎俘獲,不知何故,西周王朝隨之滅亡。
  • 「幽王烽火戲諸侯」這個段子,其實是司馬遷編造出來的道德謊言!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說的是西周的周幽王自從得到美女褒姒以後,對她百般寵愛
  •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假的?司馬遷騙了我們兩千年
    比如「烽火戲諸侯」導致失國的周幽王,他的王位,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公元前782年:「不好了!不好了!」只聽王宮外有人急匆匆地喊著,上氣不接下氣,急得跟奔喪似的,一問,還真該奔喪了,原來,說周宣王死了。你可能不知道周宣王是誰,不要緊,你知道周幽王是誰就行了,周宣王,是他爸。
  • 西周的滅亡,申國扮演了什麼角色?
    關於西周滅亡的這段歷史,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結果因為諸侯不來救援被犬戎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