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技是永不過時的時尚|鋼琴協奏曲|郎朗|李斯特|普羅_網易財經

2021-01-10 網易財經
  王羽佳的唱片面市之前,這個花枝招展的封面便已招來無數吐槽——以叛逆少女的形象化個高貴冷豔的「呂燕妝」,再加上身著七巧板式的俗豔旗袍,被網友戲稱「王莫愁」。

c小調

1840年,舒曼在德勒斯登聆聽李斯特的鋼琴獨奏音樂會。當時的古典音樂大場合上交響樂,小場子演室內樂N重奏,有個器樂獨奏頂多是串場的節目。要一個人單槍匹馬撐整場音樂會,估計會被臭雞蛋砸下場去。李斯特可能不是第一個舉行獨奏會的,但音樂史上普遍公認是他建立起了獨奏會的音樂制度——沒有魔鬼的演奏天分,是沒有資格獨奏的。他不僅自己單挑了這活,還把自己彈成了超級巨星——舒曼在日記中記載:「現在我們談論我們的時代平淡無奇,但是讓那個適合的人出現吧,他的每一個舉動都被敬重和注意,他就是李斯特。他的名字已經習慣於與那些最偉大的人聯繫在一起,如同帕格尼尼。在他面前,所有的派系對他一致尊敬,他們間的不同顯然暫時被調和了,在他入場時有如咆哮版的歡呼說明了這一點。」

或者技術本身就是偉大的。當你看到一個演奏家被貼上「炫技派」的標籤時,對他亦是一種巨大的褒獎。技術不是一個容易獲得的東西,尤其在音樂上,所以當你擁有過人的技術時,潛移默化的還有很多。

郎朗今年與西蒙·拉特爾及柏林愛樂合作錄製的新唱片「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和「巴託克第二鋼琴協奏曲」問世兩個月以來幾乎贏得一片褒獎讚譽之聲。比之去年被八卦者臆測「賭氣挑釁」錄製的《蕭邦》,回歸他最擅長的普羅科菲耶夫令他再次證明了自己是這個時代普氏音樂的最有力詮釋者。而巴託克強烈的生命力與樂章中所展現出的生趣則是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如果不是巴赫、貝多芬或者勃拉姆斯,我們就不要太過苛求音樂中艱深的哲學思辨吧。同時拋開那些盛名和傳言中的偏見,無論現場還是錄音,經驗都逼得我承認郎朗成為這個時代的寵兒是如此名正言順——那種穿越聽覺全方位牢牢抓住聽者的超強感染力的確不是每個音樂家都能做到——無論這種感染力你是否喜歡,你都得承認你就被他摁在那裡了,乖乖往下聽,哪也別去。西蒙·拉特爾都說,他從未見過任何一位鋼琴家,在保持令人驚異的精準技巧的同時,可以讓音樂的樂句盡情舞蹈。這話形容郎朗還是太理性了。

另一張和郎朗新專輯幾乎同時推出的王羽佳的新唱片「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和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協奏曲」。同樣的DG出品,同樣的普羅科菲耶夫,同樣的炫技派,同樣的出自柯蒂斯校長格拉夫曼門下……還不能忽略,這麼多年來,王羽佳一直沒有擺脫一個美譽叫做「女版郎朗」。曲目上無可爭議,這師兄妹二人都如此適合普羅科菲耶夫「兇殘暴虐」的高要求。據說格拉夫曼對於訓練學生的秘訣就是讓他們在大學期間專注練習那些很快就能上手與樂團合作的協奏曲,以求為學生謀得順暢的職業生涯。而中國學生勤奮刻苦,在技術上從小底子倍兒硬朗,於是拉赫瑪尼諾夫、普羅科菲耶夫之流的作品是他們的上佳選擇。

王羽佳的唱片面市之前,那個花枝招展的氣質封面便已招來無數吐槽——以叛逆少女的形象化個高貴冷豔的「呂燕妝」,再加上身著七巧板式的俗豔旗袍,被網友戲稱「王莫愁」真正是貼切又時髦。

聽演奏,這個總是牛氣衝衝的姑娘總是能帶來驚喜的。她的琴音中有一種粗暴的天真,清麗而不清高。也不似女孩的細密心思,而是明朗爽快的,沒有模糊曖昧的界限,大大咧咧地噴繪出飽和度極高的大色塊,就像她的那身旗袍。她說自己天生手快,從小在琴上剎不住車,如今在琴音中亦保持著時刻要脫韁的衝動,又帶著控制地按捺住了,便是一種逮著人與之周旋的魔術。

如果說帕格尼尼和李斯特是被演奏才華拖累了作曲精力,而今天的鋼琴家在藝術追求之餘無疑帶有更加濃重的「商品屬性」,他們面臨和大量演奏者競爭、面臨經紀公司和票房的種種壓力,因而演奏需要成為一種絕崖斷壁之上的極端體驗,以一種不尋常、無法重複,甚至險象環生的經驗去建立自己的聽覺標籤。而這一類的音樂家更容易成為明星,這不是今天古典音樂市場的墮落需求,歷史從來都對炫技派不薄。

薩義徳曾在上世紀80年代將古爾德稱作「知識分子的炫技派」,說「古爾德和絕大多數手指神奇的同行不一樣,他的技巧不單純要給聆聽者留下印象,終而疏離他們,而是要將觀眾拉進來,和他一起解讀作品,創造新的思維」。

這大概是對炫技派最高境界的褒獎,年輕的音樂家儘管離「追尋新的秩序、新的理解模式,甚至新的話語體系」還有不小的距離,但無可否認,郎朗和王羽佳都是這樣的音樂家,手起鍵落,就讓聽者被音符和感覺所淹沒。也許理性的思索能夠輕易讓你從「淹沒」中浮上岸來,保持清醒。但畢竟每個時代,強大技術所造就的純粹聽覺冒險都擁有強大的吸引力,畢竟在舒曼、勃拉姆斯、舒伯特、華格納們都還保持旺盛的創作的年代,他們就曾因帕格尼尼或李斯特的出現而模糊了彼此界限爭相頂禮膜拜去了。

鋼琴家郎朗和王羽佳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音樂百科】從外在炫技到內在詩意的蛻變-談李斯特Eb大調與A大調鋼琴協奏曲
    第三類則是幻想曲與變奏曲,例如給鋼琴與弦樂團的Malédiction,以及鋼琴和管弦樂團的Totentanz變奏曲。 1839年,李斯特在義大利,同時寫作兩首鋼琴協奏曲,其中第一號Eb大調早在1832年已經起稿,是年再度拿出來做修改,同時也開始第二號鋼琴協奏曲A大調的寫作。1849年在威瑪,李斯特再度修改這兩部作品,特別對第一號做大量的修改。
  • 李斯特《鍾》| 眼花繚亂的鋼琴炫技極品
    「音樂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純的感情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中奔湧的血液。《鍾》李斯特的《鍾》(La Campanella)又名「泉水」,這首致敬前輩的驚世之作源於1831年的一場音樂會,時年21歲的李斯特在巴黎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後對其精湛的創作技藝驚嘆不已,發誓將這種魔鬼般的音樂納入自己的鋼琴演奏中。
  • 李斯特《降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鋼琴聲部裡洋溢著李斯特獨有的鋼琴特性,不但與管弦樂充分保持了相互的抗衡和對立,更充滿著足夠壓倒管弦樂的氣勢。管弦樂的處理法不但巧妙,而且特別的在某一樂器在單獨演奏時,能夠鮮明地顯示出其室內樂性旋律來。此外,在第三樂章還用上了罕用的三角鐵,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首協奏曲在維也納初演之後,曾被批評界泰鬥EduardHanslick(1825-1904)稱之為《三角鐵協奏曲》。
  • 「鋼琴之王」李斯特丨鋼琴側顏殺和炫技鼻祖都是他!
    動畫片貓和老鼠中"貓兒協奏曲"(The Cat Concerto)這一集,身著燕尾服的湯姆走上舞臺演奏的是正是改編自李斯特的《匈牙利第二狂想曲》。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原來大家兒時和李斯特竟然這麼近!
  • 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排名 李斯特獨佔五首!
    說起鋼琴家,國內有郎朗和李雲迪,但是鋼琴作為一種西洋樂器,郎朗和李雲迪在國際上有現在這樣的名聲,是非常不容易的。今天的文章也是關於鋼琴的,接下來一起看看全球被評為最難的鋼琴曲吧。10.《伊斯拉美》- 巴拉基列夫這首曲子曾聽郎朗彈奏的版本,大家可以去搜搜聽來看。《伊斯拉美》於1869年巴拉基列夫創作,曲調偏歡快,結尾更是加快速度,這對彈奏者的技巧有著很高的要求,技術難度排第九。8.《諾瑪的回憶》- 李斯特《諾瑪的回憶》是李斯特改編的,靈感來源於一個歌劇,現在這首鋼琴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彈奏的十首鋼琴曲之一,排在第八這個位置。
  • 李斯特鋼琴作品——《鍾》賞析
    李斯特創作了大量的優秀鋼琴音樂作品,在鋼琴藝術史上有突出貢獻,後人稱之為「鋼琴之王」。他首創了「交響詩」這種將語言詩歌化的音樂體裁,對音樂創作和音樂史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李斯特也成為19世紀歐洲音樂史中重要的浪漫派音樂家。作為作曲家,李斯特極大地受到了當時浪漫主義代表人物的影響,比如作家維克多?雨果、畫家歐仁?
  • 超難炫技的十大鋼琴曲-超越世俗,心境空靈
    我們是來享樂的,我家的貓也會彈這種音樂。」。批評家卡拉蒂吉則稱:「我確信10年後,聽眾會給這位年輕作曲家的天賦,報以相當的掌聲來為昨日冒失的嘲笑贖罪。」  這首普羅科菲耶夫創作22歲是創作的《第2鋼琴協奏曲》,需要演奏者強壯的體力和過硬的技巧,這也是為什麼這部作品中之前少有已經成名的名家取演奏這部作品的原因。某種角度,這首作品是由年輕的比賽選手為表達炫技而帶紅的作品。
  • 郎朗王羽佳的美國老師,柯蒂斯音樂學院院長格拉夫曼說:「教學沒有固定的程式......」
    郎朗的演奏曲目十分的廣泛,大部分古典、浪漫時期的作品,他都能輕鬆演奏,並且以極高的水準演繹。為什麼說郎朗是天才型的鋼琴家?除了古典時期的莫扎特,炫技型的作品也是郎朗比較喜愛演奏的。這兩首作品分別是李斯特的《鍾》與《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李斯特是鋼琴炫技大師,他的音樂往往技術極難,音樂絢爛奪目,散發著浪漫主義時期的耀眼光芒。郎朗是名副其實的炫技型鋼琴家,他可以輕而易舉的演奏各種高難度作品,李斯特的作品,正是展現他高超演奏水平的最好方式。
  • 【世界鋼琴十大難曲】李斯特《鍾》
    《鍾》(義大利語:La campanella),或譯作《康派涅拉》,是由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茨·李斯特創作的《帕格尼尼大練習曲》(Grandes études de Paganini, S. 141 (1851))6首中第3首的鋼琴獨奏曲。
  • 鋼琴之王——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於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六歲起學鋼琴,先後是多位鋼琴名家的弟子。十六歲定居巴黎。
  • 最難的十首鋼琴炫技名曲
    由前者派生而來的音樂會練習曲,在蕭邦和李斯特的手中逐漸演變為一種炫技性的藝術作品而可以獨立的演奏。李斯特《狩獵》《狩獵》是當時19世紀音樂創作盛興的改編曲的代表,在這首曲子裡,李斯特突破過去的鋼琴演奏的陳規俗套,出現了許多嶄新的演奏技術,更加大大發展了鋼琴的表現力。
  • 【傑出鋼琴家】超越炫技——張昊辰鋼琴獨奏音樂會
    請閱讀文章末【傑出鋼琴家】超越炫技——張昊辰鋼琴獨奏音樂會演出時間:2021年05月27日 19:45 演出時長:90分鐘(包含15分鐘中場休息)演出場館:西安音樂廳-交響大廳演出票價簡介首位折桂範·克萊本金獎的亞洲人艾弗裡·費舍爾音樂職業大獎得主演繹鋼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難曲目——李斯特全套超技練習曲
  • 聆聽鋼琴大師(七)丨喬治·博列特丨他演奏李斯特時「擁有霍洛維茲般的指鍵與列文涅的音色」.
    儘管波雷也是位著迷於音色細膩變化的鋼琴家(鋼琴響音宏亮的時候,他依然可以清楚強調聲音的細節與華麗,並從作品引遵出新的色彩),但是他在受訪的時候一再強調觸鍵的重要性,即使是在演奏炫技作品。波雷在音樂會上演奏海登、舒曼、法朗克、佛瑞、貝多芬與蕭邦的作品,然而李斯特還是最貼近他的內心。他對李斯特的崇敬是有名的,而且是早從這位匈牙利作曲家還不受到重視的時候就開始,包括非李斯特原創的歌劇鋼琴改編曲。波雷沒有把這些作品視為二流樂曲,他深深被這些從管弦樂世界改編至鍵盤的作品所吸引。
  • 浪漫的鋼琴之王——李斯特
    > 成就: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的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 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首創背譜演奏法,被譽為「鋼琴之王」 1 李斯特六歲開始學鋼琴,九歲便舉行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場鋼琴獨奏曲
  • 智利鋼琴家阿勞《李斯特:12首超技練習曲》
    早年的阿勞享有'炫技大師'(virtuoso)[1]的稱號,演奏速度偏快,而且技巧凌厲,但中年以後他演奏的節奏變得越來越慢,越來越深思熟慮,氣勢寬闊,充滿激情。許多評論家感覺在他最親近的母親的去世之後,阿勞的整個風格變得內省而有節制,少了許多的即興成分,在阿勞的唱片錄音中可以見證他風格的轉變。
  • 2020鋼琴比賽-施坦威藝術家鄭慧博士擔任「李斯特紀念獎」評委
    由香港國際音樂家協會主辦的2020鋼琴比賽-2020「李斯特紀念獎」國際鋼琴公開賽,特邀施坦威藝術家鄭慧博士擔任本次鋼琴比賽評委。鄭慧博士,香港著名鋼琴家,施坦威藝術家。被譽為「貝多芬第五代傳人」及「鋼琴女詩人」。於2009年被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 聆聽鋼琴大師(六)丨阿什肯納吉丨無論李斯特還是拉威爾,阿胥肯納吉的表現就像一位傑出的雕塑家,其它詮釋者則是壁畫家.
    ,在莫斯科音樂院附屬中央音樂學校師事阿奈達.孫巴特延,1955年在莫斯科音樂院師從奧博林,同年在華沙蕭邦大賽中獲得第二名(那一年的第三名是傅聰),1956年得到伊莉莎白皇后鋼琴大寶金牌,畢業後首度赴美國巡迴演,1962年與奧格東並列柴可夫斯基大賽第一名,一年後以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成功進軍倫敦。
  • 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練習曲》完整研究指南
    李斯特的《十二首超技技巧練習曲》為我們展現了這個現實。因此對於一個鋼琴演奏的學習者來說,對李斯特的這十二首超技練習曲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學習價值。    天才作曲家兼演奏家,現代鋼琴藝術的創造者,傑出的藝術家精力無比充沛的活動家,給人類留下永久美好的回憶的弗朗茨·李斯特於1811年10月22日在匈牙利的一個叫多玻裡場(雷汀)的小村子裡出生。
  • 鋼琴之王 — 李斯特!
    今天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的冥壽。只有一個音樂家能夠超越李斯特帶給聽眾的震撼,那人便是帕格尼尼。李斯特有許多音樂會演出習慣是效法帕格尼尼的。李斯特總是向最優秀的楷模學習。1831年3月9日,帕格尼尼在巴黎歌劇院首次演出,李斯特、戈蒂埃、雅南、喬治·桑、德拉克洛瓦、德·繆塞、羅西尼、奧柏、海涅和巴黎的所有小提琴家一起聆聽了這場演出,頓時為之神往。
  • 卡琴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
    卡琴是位學者型的鋼琴家,對布拉姆斯的作品有獨到的理解,他闡釋的布拉姆斯鋼琴作品全集具有經典意義,他與蘇克、斯塔克組成三重奏團被稱為「專家三重奏」,他演奏的布拉姆斯作品被公認為最符合作曲家的氣質。   卡琴由祖母啟蒙學習鋼琴,後來跟隨薩佩頓繼續學習。卡琴十一歲在對全美的廣播中首次公開演出,並與費城管弦樂團、紐約愛樂合作演出協奏曲。